书城现实不会飞的千纸鹤
9630300000034

第34章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被奶奶从床上叫了起来,因为我要跟着花轿一起去迎娶我嫂子,因为我还要替爷爷扛旗呢!我要是不去的话爷爷这次就分不到钱了,其实后来我才知道就是我去了爷爷也没能分到钱,因为哥哥结婚那次的请枪锣队的钱是爷爷出的,我才明白了那次为什么大妈对我们的态度突然就变那么好了。

去迎娶新娘的时候花轿里面必须做一个小男孩儿,俗称压轿孩儿。到了女方家以后女方家里的人是要给压轿孩儿红包的,上次奶奶还说要让我当压轿孩儿的,可惜年龄太大了。最后就让我哥哥他小姨家的孩子当了,当时我大伯还坚持要让我当,我爷爷说算了吧,就那十块钱给谁不一样啊,别回来你们两口子再生气。大伯说这根本就不是钱的事儿,压轿孩儿必须自己村子的孩子当,可是到最后还是让哥哥他小姨家的孩子当了。迎亲的队伍李米娜必须跟一个家里的老人主事儿,到了女方家以后女方有可能会提很多无理的要求,要是不满足的话就不上花轿,这是胡都得看主事儿人。

因为爷爷要在家里忙各种事情,大伯不当家大妈在村子里混的又不好,所以很多事情都没人主动来帮忙,都要爷爷奶奶放下老练挨家挨户的找上门儿叫人。就算大伯大妈在村子里混的再不好,只要爷爷奶奶找上门儿去,村子里的人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所以三爷爷就变成了主事儿的,跟在花轿后面。

我曾经见过新娘子上娇前提的各种无理要求,就像以前刘志成的大姑结婚的时候跟男方说好的上轿礼是两千块钱,可是她上交的时候突然要五千不然就不上娇。

那个时候他们村子跟来的主事儿人一共带了两千五百块钱,愁得到处找熟人借钱才凑够了三千,他说了很多好话可是刘志成他大姑就是不上娇。最后也没有那么多钱,新郎骑着自行车来了说就给两千多一分都没有。不愿意上轿的话就算了,这婚不结了。所以闹到最后还是给两千,一分钱也没有多要到手里还把人丢出去了几十里地。村子里的人都说这是老狐狸精的鬼点子,最后倒好,丢人也没拿到钱。

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我这个嫂子一分钱都没有多要,痛痛快快的就上了花轿。嫂子上花轿的时候穿着红色的裙子和红色的高跟儿皮鞋,看上去可好看了。我以前也见过她几次,不过那几次都没有今天漂亮。

嫂子上了花轿以后鼓乐班的走在前面吹着唢呐,我走在他们后面扛着彩旗,一路上高高兴兴的就回到了家。

回到家嫂子下轿后就开始进到新房里洗脸,给嫂子洗脸这个事儿是我姐姐,因为这样的事儿就该是小姑子办的。洗完脸之后就开始拜天地,然后新郎新娘就开始一起给家里的长辈磕头,给谁磕头的时候谁就会走到桌子前面往一个红色的脸盆里放上受头的钱,一般就是越亲钱越多。

最后就是大家一起吃酒席,家里的男性长辈和新郎新娘一起挨个桌子敬酒,把家里的亲戚介绍给新娘。晚上的时候跟哥哥玩儿的好的人还回来家里闹洞房。

嫂子下轿的时候是三爷爷撒的喜糖,我没有来得及捡,静静把抢到的喜糖给了我两块说,刘志远等将来长大了你娶我的时候一定要多买点儿喜糖。我点点头就去帮忙搬凳子了。

嫂子是一个特别懂事儿的人,在村子里不管见到谁都会笑嘻嘻的打招呼,该叫什么就叫什么。嫂子对我们也特别好,有的时候还会跟我们一起去后河边上放羊,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总会给我们送过来一点儿。人家都说真是邪门了,我大妈那个熊样子居然去了一个这么好的儿媳妇。

哥哥结婚后没几天就开始收割麦子了,地里的麦穗儿也都已经干了。收麦子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造打麦场,然后把麦子割完以后全部用架车拉到地头的打麦场里用打麦机把麦子打出来晒干然后留够全家一年吃的口粮拉到家里茓起来,剩下的就全都用架车拉到集上收粮食的地方卖了,卖的钱除了买化肥的钱就是一家人零花的了。秋庄稼每茬都要上很多化肥,所以也剩下不了几个钱。

造打麦场就是要把地头上的一片麦子先薅了,然后再用石磙把那块地压平,撒上一些去年留下来的麦糠。最后在爬到树上砍一堆树枝用绳子绑住,再去坑里挖一些淤泥堆在树枝上拉着在打麦场里到处跑,差不多把麦糠都压到土地里面去了就行了。

我家南地的打麦场是我和爷爷两个人去造的,爷爷在麦地里转了一圈根据目测的见年的产量算好今年的打麦场需要多大一片地方以后就开始吧那片地上的麦子连根薅起来。爷爷薅好了放到一堆,我往低头上抱。

“爷,你一堆不要放太多了,不然的话我抱不动。”我抱着一堆带麦穗儿的麦秆子一边往地头走一边对爷爷说。

“好,你注意点儿脚下,千万别摔倒了。要是累的话就歇一会儿在抱。”爷爷拔着麦秆子对我说。

“没事儿,不累。就是这麦秆子弄得我身上好痒呀。”我说。我的汗水顺着眼角留到眼睛里,还有到直接从额头上滴下来,滴到胳膊上被麦秆子拉到的地方感觉很疼。

“那咱爷俩先歇会儿,等会儿一口气给它造好了。”爷爷说着就走到了地头,靠着地头上的大杨树坐下来,长出了一口气拿出那个装烟丝的小布袋与拿出来一张小纸片儿,卷了一根烟点上。

“爷,要是我爸也在家的话咱们三个肯定用不了一下午就给它造好了,你为什么不让我爸爸回来呢。”我坐在爷爷旁边问他。

“傻孩子,现在我还能干的动,就让你爸妈好好地在外面打拼几年,等过几年我和你奶奶干不动了再让他们回来。”爷爷过了好久才说出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