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顶长生论大道,剑出四海话仙侠。——乱语仙侠
◎书评员徐行2015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说仙侠,道仙侠,看过多部仙侠作品,待到此时诉诸于笔下,突然觉得很难归纳总结。反倒是李白的这首诗,细品之下,很能说明我对于仙侠的那种理解和情怀。
其实细想起来,我看过的第一本仙侠小说,应该是《济公传》,当时呢,电视里正在热播游本昌的《济公》,“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看得痴迷,刚巧看到书店里有这样一本书,还只剩下一本上册,就用所有的零用钱买了回来。
结果回来后一读之下,那个后悔呀,为什么,因为那本书写的架构松散,情节杂乱,看看神魔大战还算精彩,读到那些公案乡情只觉枯燥无聊,实在是迎合不了我那时小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阅读能力。
不过,这并不影响让一个不修边幅,疯疯颠颠的济公形象深入我心。这种潜移入化的影响是说不清楚的,以至在此后的日子里,玩仙剑游戏时,我会喜欢邋遢好酒的酒剑仙,看倩女幽魂电影时,独爱那形似钟馗,性情豪爽的燕赤霞,读诛仙小说时,更会对那自私贪财,逍遥人间的周一仙情有独钟。
感觉没有这些特立独行的人物,这些作品中就缺少了几分嗞味和雅趣,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情怀作怪呢,如果强自总结,我想只有两点:那就是超脱生死和游戏人间。
有人说仙侠是成人的童话,不如说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脉相承的一种情怀。一方面人们希望能够有机会仙人抚顶,结发长生,脱离生死病老的痛苦。另一方面,又幻想逐乐世间,慷慨沾缨。逃避现实中的种种禁锢。于是无论是唐代的传奇,六朝的志怪,宋元的话本,还是明清的白话,都可以从中找到这种最朴素的追求和向往,这也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YY。
到了网络时代,仙侠题材的作品真正迎来了井喷之式,演绎出各种不同的分支和流派,《飘渺之旅》,《凡人修仙》,《佛本是道》,《诛仙》《尘缘》等作品真是层出不穷,或是畅游宇宙星河的玄想,或是体会凡人修仙的艰辛,或是回塑洪荒远古的广阔,或是演绎仙侠背后的真情,更有融合了不同元素的现代类,游戏类,异世类的仙侠作品,在某一个时期,把仙侠这种题材,推上了一个巅峰。
但是有道是盛极必衰,近两年能静心品读的作品越来越少了,以我这种过气书虫的印象里,超脱生死的天道追索,已经沦落成了打怪升级,游戏人间的姿意洒脱,蜕变成了杀伐决断自私腹黑,王小明式的作品,俨然成为了当下的一种模板套路的主流。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私下的一点牢骚和失意,因为说这些时,也时常想起一句古训,“读书要趁早!”,我已经过了无书不读,可以硬啃一部《济公传》的年纪,对于流行文化,有时就算想去兼容并包,也是有心无力,所以常常的望书兴叹,独自书荒。
不过呢,我并不认为仙侠类的题材就会一直如此冷落,因为如前所说,探索生命的奥秘,追求人性的自由,是自古以来永恒的话题,东方人的思维,需要东方的土壤滋润,而仙侠题材,历经千年的沉淀积累,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最佳载体。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总会适时出现令人惊艳的作品,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