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9522700000026

第26章 不焦躁,从容人生靠自己(2)

有时候,不妨闭上眼睛,问问自己:人生在世,怎样才能做到心胸坦荡?心要皈依到一处,先得做好事、行善举,要正直无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人都是有思想的,人的思想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自己的事。只有胸怀坦荡,才能受人尊敬,成就璀璨的人生。

4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

——顺其自然,不强求

人生苦短,到头来什么都带不走。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强求没有任何意义。“得鱼固可喜,无鱼亦欣然”!内心坦然,才能无往而不乐。

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永远少不了,太多的牵绊,总让人心力交瘁。可是,就这是人生,不从容面对,就永远也不会懂得其中的真谛。

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的内心往往比较浮躁,心灵总是得不到安歇。有些人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些人热衷于追求眼前的利益,有些人没有方向,却一门心思向前冲。

有些人以为自己本事很大,可进入社会不久,就被激烈的竞争压垮了。当强烈的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悲观、自卑,或者妥协。可是,人这一辈子,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个人的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没有了健康的身体、愉悦的心情,名与利还不是一纸空谈?事要一步一步来做,梦想要一点一点地实现,慢慢来,效果或许更好。

有一个善良憨实的年轻人,在教堂里看门。这天,年轻人对着耶稣的神像,饶有兴致地说:“依我看啊,你这个神很好做嘛,信教的,没有不拜你的。”他没想到,耶稣竟然说话说话了:“我看你就做不了!”年轻人不服气,怒目以对。耶稣平静地说:“不信,明天我们互换一下身份,让你尝试一番便知。”年轻人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第二天,他们果真交换了角色。耶稣去看门,年轻人反而充当了耶稣的角色。不过,耶稣再三叮嘱年轻人,千万不要开口讲话,年轻人似乎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这时,一个富人进了教堂,求耶稣保佑他发财再发财。临走时,一袋钱搁在了桌上忘了拿走。年轻人看到了,刚欲开口,忽然想起了耶稣的叮嘱,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富人刚走,又进来了一个穷人。穷人拜耶稣,求耶稣保佑他发点小财。刚拜完,猛抬头,发现富人遗忘在神台上的钱,便自言自语地说:“耶稣真神,说发点小财,小财就来了。”

这时,进来了一个少年,他求耶稣保佑他出海平安。这时富人回来寻钱了。他不问青红皂白,一口咬定是少年拿了他的钱,二话没说就将少年摁在了地上。假扮耶稣的年轻人实在忍无可忍了,开口说道:“你的钱是那个穷人拿走了。”富人转身追上穷人,就是一顿暴打。

见到这惨痛的一幕,耶稣无奈地对年轻人说:“都是你害的!穷人被打,富人惹上了官司。少年出海,估计也要出事。如果他和富人多纠缠一会儿,就可拖延出海的时间,不就平安了吗?凡事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切记啊!”年轻人一听,吓得魂不守舍,再也不敢妄言了。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任何事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强求是没有用的。一个成熟的人,必须对生活多一份思索,多一份坦然。心变得简单,生活也就跟着简单。心变得自由,生活也就跟着自由。

很多时候,简简单单中,也能发现到生活的感动。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最大的法则是自然法则,顺其自然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

中唐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法号圆觉。与很多高僧一样,圆觉善于从身边的小事物入手,开导弟子,提升弟子们的悟性。有一次,圆觉带着两个弟子下山化缘,途中,三人坐在林间休息。圆觉便指着林中一棵枯木问道:“你们说,这林中的树,是枯萎了好呢,还是茂盛时好?”大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茂盛的好。”圆觉则摇摇头,耐心地说:“繁华终将消失。”这样一说,答案似乎已经明确,小弟子平日喜欢耍小聪明,连忙应和着说:“师父,那一定是枯萎的好。”

这时,对面山上走下来一位樵夫,圆觉便以同样的问题来“考”他。老人家不慌不忙地答道:“大师啊!您这问题可让我犯难了。这树的生长,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枯萎的时候自会枯萎,茂盛的时候自会茂盛。难道不应该是这个道理吗?”圆觉这才颔首赞许道:“老人家所言极是!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应该听其自然,不要执著,您才是真正的修行之人啊。”两个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惭愧万分。

万物枯荣,有其规律,常人是改变不了的。生活也是一样,很多东西,该失去的终会失去。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美貌、权力、财富、名誉,都不过是过眼烟云。人生在世,就应该顺其自然地活着。刻意地追求,反而会为生活所累。

心神安定的人,从来都不会被看不见的烦恼所困。听只是听,看只是看,尝只是尝,闻只是闻,触只是触,根本不会想太多,就像佛家所说的“万物皆空”。当心中那个烦怨的“自我”不存在了,内心的苦恼自然也就消去了。

生活还是要自然、从容一些,不要去刻意控制某件事的结果,也不要对一件东西过分执迷。该来就来,该走就走,顺其自然,才做得了自己的主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心如止水,成功迟早有一天会到来。

5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乘势借势,才能圆融通达

老祖宗有句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成功的路上,没有所谓的优势和劣势,重要的是,如何看清局势,抓住有利条件。如果学会了“乘势借势”,成功也就不远了。

太极讲究的就是“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引导别人的力量,来加强自己的力量,变有害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生活也是一样,人和环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如何推进这一循环和谐地发展,不得不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有的人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这样下去,大好的发展机会也被白白错过了。人这一辈子,最要紧的就那么几步,一个钉子一个眼,把工作生活落到实处,有了生根立足的点,才能有发力的劲儿。有了实力之后,就需要借一点“势”了。

“势”这种东西,是无形的,肉眼看不到的。“势”有大小高低之分,如何用好它,取决于自己处事的态度和方法。借势而行,乘势而上,是很多人成功的关键。把自身的不足之处,转化为独特的优势,才能够尽快摆脱失败的泥潭。

陈二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中年人,他一直认为,自己比村里的其他男人有本事。这一天,陈二到山上砍柴,看到禅师正在嘱咐两个弟子:“到五里山,各自打一些柴回来。”陈二什么事都不甘人后,他主动说:“也算我一个。”于是,扔下背上的一捆柴,跟着两个小和尚去了。

等到他们返回的时候,禅师正在原地迎接他们。陈二满头大汗地扛着两捆柴,蹒跚而来。两个和尚则一前一后,前面的大和尚用扁担左右各担着4捆柴,后面的小和尚只是轻松地跟着。这时,河面上飞来一个木筏,上面载着小和尚打的柴,一数竟然有8捆之多。

陈二傻了,沉默不语。禅师笑着问他:“怎么啦?你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陈二有些不满,请求道:“让我们再砍一次柴吧。我一开始就砍了6捆,扛到半路就扛不动了,扔了两捆;又走了一会儿,还是感觉太沉,就又扔了两捆;最后,就剩下了两捆。他们投机取巧,这不公平啊!”大和尚则说:“我不是这样的。我只砍了2捆,但在路上捡到一根扁担,扁担上还有2捆,我就一块挑回来了。”最后小和尚开口了:“我个子矮,力气小。不走水路的话,别说两捆柴,就是一捆柴我也担不回来。所以只能依赖于外物的帮助。”听完三人的说词,禅师对自己的两位弟子表达了赞扬之意,又拍了拍陈二的肩膀,微笑着说:“一个人不问世事,只管走路,并没有什么错。但有时候,也需要乘势借势,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求每个人要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顺应局势的发展。做人做事,不能一味地拼蛮力,要懂得“借力打力”,立足实际,合理地挖掘一切有利条件,为自己创造便利。

过去,生产条件差,交通不便,人们的生活半径小,要取得生产生活资料,只能就地取材。现在,科技进步了,人口流动大了,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落脚。很多人到外地投资创业,无非是看中了当地的自然、人力、市场等优势。现在很多农民,在老家搞“乡村游”、“农家乐”,也是沾了地方发展旅游产业的光。

战国时期,楚王没有子女,于是命令春申君,四处搜寻貌美的少女献给她。有一个赵国的政客,名唤李纨。他的妹妹长得很漂亮,李纨本想把妹妹献给楚王,可他思前想后:这事不妥。于是,他临时改变了主意,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春申君非常喜欢这个美女,没过多久,她就怀孕了。不久,李纨又想了个主意,他让妹妹给春申君敲耳旁风:“夫君,楚王跟您的感情真是好啊!可是楚王没有儿子,他死后,他的亲兄弟必然会成为国君。新国君一定只重用自己身边的人,哪轮得到您呢?我现在刚刚怀孕,肚子还显露不出来。如果您把我献给楚王,那我生下的孩子就可以当上国君。您还会担心自己以后的前途吗?”春申君果真按她说的做了,把她献给了楚王。由于春申君的保荐,楚王对李纨之妹宠爱有加,孩子生下来之后,很快就被立为太子。两年后,李纨就被提拔为楚国大夫,位居春申君之上。后来,一位门客看透了李纨的心思,将实情讲给春申君听。这么多年,春申君始终被蒙在鼓里,听门客一说,后悔不已,直言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作为一个异国人,竟然凭借着权贵和美色,一夜之间爬上了楚国的高位。这种“借树开花”的妙计,确实胜过无数的战场拼杀。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借用其他可以利用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是成功的关键。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靠山”同样不可或缺。如果想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最便捷的途径就是打入内部。任何一股力量,都像一根弹簧,想要借好,并不那么容易。如果借回的“力”不能及时消化,反而会被其所伤。人生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懂得审时度势,把握好分寸,谋定了,而后才能行动。

6酸甜苦辣都是味儿

——幸福其实很简单

现实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幸福也是一样,它就停靠在人们身边,只是很多时候,被人们轻易忽略。人这一辈子,酸甜苦辣都是味儿。幸福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它不在别人眼中,而在自己心里。

幸福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流落街头的乞丐,只要给他一顿饱饭,他便会感到幸福;可在大款、大腕那里,别说一顿饱饭,就算山珍海味,大概也不会让他感到满足。

幸福,其实真的很简单。有位哲人说:人生就像一本书,书里交代了什么,就读什么,无所谓幸福与不幸福。真正幸福的人,从不抱怨生活,从不议论和艳羡别人,他们不会抱怨“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公”,而是保持轻松的态度,关注于自己的幸福。

在有些人那里,幸福的感觉很容易获得。专注于某一项工作,自我的潜能得以发挥,内心充实了,就能感到幸福。有时候,思念一个人,牵挂一个人,一个问候的电话,会让身处异地的对方感到温暖,这也是一种幸福。幸福,大多数时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并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却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面墙,投以月光,就能温馨;投以关爱,那便是幸福。

幸福不在别人口中,自己内心的感受才重要,对很多人而言,最大的幸福不是接纳,而是舍予。一份单纯的心意,一直传递下去,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幸福的生活,就像一辆运行平稳的车,乍一看,还以为它处于静止的状态,实际上它正踩着“时光”的油门,飞快地前进。幸福是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是一段不曾尘封的回忆,幸福,可以很深刻,也可以很简单。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半繁华,一半空洞;一半幸福,一半痛苦。前一秒很可能风光无限,下一秒就有可能乌云密布。佛家说,“无欲则刚”。不明白这个道理,盲目地追逐名利,人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幸福不是守株待兔,不是天上掉馅饼,而要靠自己争取。美好生活的大门,永远只为乐观者敞开。面对痛苦,一味地逃避,痛苦只会无边无际地蔓延。反之,以乐观的心态迎接一切,把苦难当做考验,一切顺其自然,幸福则会很快到来。

那天,父亲下班很晚,回家的路上,感到又累又烦。快到门口时,透过路灯映衬的光,他发现六岁的儿子正在等他。他快步走过去,牵起儿子的手,暂时抑制了内心的烦闷。这时,儿子突然你开口问:“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父亲答道:“什么问题?”儿子说:“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父亲生气地说:“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儿子哀求道:“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父亲说他一小时赚三十美元。小孩低下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十五美元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玩具,那就给我回房间睡觉。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哪里有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儿子安静地回自己房间并关上门。过了一会儿,父亲平静下来,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儿子的房间问道:“睡了吗,孩子?”儿子答道:“爸,还没,我还醒着。”父亲说:“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不该冲你乱发脾气。这是你要的十五美元。”“爸,谢谢你。”儿子高兴地叫出声来,然后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因为在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说:“我现在有三十美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时间可以换取金钱,却无法同时换得父子之爱和家庭的幸福。心之所以觉得累,就因为承载了太多太多,而无法释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有些人不甘平凡,往往错过了幸福。在城市工作的很多人,每天穿行于单位和家之间,似乎早已习惯了柴米油盐的平淡。做平凡人,做平常事,并没有什么不好,不一样的风景,有不一样的快乐。

常言道:既来之,则安之。这是一种真正的大境界,可试问大千世界,又有几人能够做到?人生就是一场未知的旅行,很多时候,并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哗的年代里,也许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自由。守住了内心的淡定从容,就守住了人生的幸福。过去的已经成为回忆,太阳落下明天还会照样升起,路在脚下,今天的生活,从这一刻起,才算真正开始。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世界也许就是一粒沙;从一朵花中看人生,人生大概只如一朵花。生活就是这样,天晴时,放松心情,晒晒太阳;下雨时,撑把凉伞,闲庭信步。主宰人的感受并非快乐和悲伤本身,而是人的内心。简单地活,快乐地活,人生才会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