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文所述,农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会对经济产生实质影响。尽管供给有限,但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不会降低。小麦和玉米的价格上涨对消费者不利,生产者也不会从中受益,因为价格上扬是由产量降低造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会受到影响。对于以农业生产为主、产品单一的国家来说,农作物的消极影响尤为显著。然而,由于农作物的生产条件受到密切关注,产量的影响也得到充分估测,因此,农作物对经济的影响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严重。一国产品稀缺的同时,另一个国家总会有剩余产品。随着交通的改善,农作物稀缺对一国的影响会减小。我们可以将大量小麦从普吉湾(PugetS·und,美国华盛顿州西北部海湾——译者注)运到利物浦和汉堡,将冷冻肉从新英格兰运到伦敦。然而,供给不平衡带来的物价波动比想象中更为剧烈。每年小麦价格的剧烈波动(尽管较过去有所改善)都证明了图克等人提出的原理,即剩余产品的价值决定全部产品的价格,产量稍一减少就会使整个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造成供给短缺。战争对需求增长或供给资源短缺的影响与产品稀缺带来的影响相同。
第二类产品:主要为钢铁产品
钢铁的生产、消费和价格比其他商品更能反映经济的景况。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建设程度,尤其是为增加生产所做的准备。
我们已经注意到,物价达到顶峰与后来发生的危机之间有一段间隔期,并且在后来的几年里,这段间隔期变得越来越长。钢铁的价格尤其说明了这一点。钢铁的产量不会像价格下跌得那样早,它通常会保持最大化生产,一直持续到萧条的初期为止,有时也会持续更长时间。这些事实不难理解。为了满足大量需求,企业首先会修建铁路和工厂,这些设施会增加产量并改善产品的运输方式。需求的上升会带来生产设备的增加。一段时期过后,企业就无法获得用于这类建设的资本。资本的来源越来越少,物价上涨,企业甚至无法继续进行此类建设。此时,钢铁和同类产品的生产设备超出了消费的需求。由于产量上升、需求下降,物价必然会下跌。然而,设备已经生产了出来。受到多种动机的影响,生产商在需求降低、物价下跌后仍会继续生产。他期待物价能够回升,或是就此能迫使其他竞争者退出该领域,或是他自身不愿关闭工厂。生产的统计数据比消费数据更可靠。比起高炉厂和面粉厂的产量,我们更难了解铸造厂商和其他消费者到底存有多少产品。消费理所当然会比生产提前下降,从物价下跌这一原因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萧条末期,消费的涨幅会高于生产,进而带动物价上涨。我们没必要对物价波动远远大于生产和消费波动进行具体阐述。为了说明价格和生产对缓解萧条的作用,下一章会给出更多钢铁价格和生产的数据。对过去几年钢铁数据的分析之后,我们不难,贸易环境与经济景气或萧条的环境非常一致。生铁产量可以视为钢铁交易的最佳指标。1872年和1873年,生铁产量在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奥匈帝国、俄罗斯和瑞典都达到了顶峰,1882-1884年,1889-1890年也是如此。这些国家的生铁产量在1873年之后开始下跌,这导致当时美国的大规模产铁量与需求并不平衡,直到1879年才有所改善。1880年和1881年里,这些国家的生铁产量持续稳步上升。这几年间,产量最低的情况发生在:1876年的美国和德国、1874年和1879年的英国、1877年的法国和奥匈帝国以及1879年的比利时。1890年达到顶峰之后,产量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呈下降趋势。但从1895年世界的产量与1890年相同开始,产量呈稳步增长态势。
每年,铁路运输量比生产和消费增长得更加稳步、迅猛。在人口增长以及个人年平均消费额大幅增长的同时,个人平均消费的货运量以及商品的平均运输距离增长的更为迅猛。铁路和海运线路持续扩张,处理货运的设备不须为货物量增多而支出更多的费用,从这些都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在改善。
不仅铁路的运输量和收益会受到贸易活动的影响,而且,铁路投资在国家总资本中所占的份额很大,以至于铁路的收益情况会对经济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比较一下美国与英国各类的交通方式,就会发现两者在运输条件上有很多有趣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是由人口密度不同、陆路和水路运输量比例不同、以及美国会运输更多的原材料造成的。英国的收益主要来自客运。1899年美国的客运收益只占总收益的22.16%,而英国为40%以上。在过去的20年里,英国的客运收益增长是更快。美国收益的增长主要来自货物运输。英国铁路的货物周转量,即每吨货物平均运载的英里数不得而知,尽管很可能同美国一样,其货物周转量的增长高于货运量的增长。与英国相比,美国的运输成本和费用下调的幅度较大。如今,美国的运输费用大约是20年前的60%,这一数字表明了运输的巨大发展以及它在现代商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英国的铁路收入较上一年度相比有所下降的年份包括:1858年、1878年、1879年、1884年、1885年、1886年、1893年。其中,1893年下降的幅度最大,1879年其次,客运量仅仅在该年有所下降。我们只能找到英国在1870年之后的货运量数据。与之前几年相比,货运量在1874年、1878年、1884年、1885年、1886年、1892年以及1893年呈下降趋势。美国的铁路收入自1871年起有统计数据,其货运量和客运量自1882年起才有统计。
铁路运输量的减少只在1884年和1894年显现出来。客运量在1883年、1894年、1895年和1897年有所减少。总收益在1874年、1875年、1876年、1877年、1884年、1885年和1894年有所降低。铁路运输量经常出现特殊现象:运输量在萧条发生很久之后才降低,在经济复苏前便上升。除了运输增长大于生产的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之外,其他造成这种特殊现象的原因包括:第一,产量不会立刻降低;工厂或农场在运输之前便开始生产。农民种植庄稼、厂商生产商品时并不知道他必须以低价处理这些产品,甚至可能遭受损失。然而,他必须出售这些产品。在经济紊乱彻底发生后,生产过剩带来的农产品或商品的积压才会消除。第二,经济复苏之前,尽管总体价格仍然很低,但大量商品已送往市场待售。铁路从运输中获得收益。如上所述,英国1878年的铁路运输量低于1879年,尽管1879年的经济更不景气。1891年和1892年的运输量高于1890年,而1890年的经济更景气。1893年危机发生时美国铁路的运输量高于1892年,在1885年开始大幅增长,尽管这发生在经济环境整体改善之前。
破产
美国破产和倒闭最严重、负债最多的时期发生在1857年、1861年、1873年、1878年、1884年、1893年以及1896年。其中,1893年最为严重。金融危机发生在1893年、1857年、1873年和1884年。1861年内战开始而产生的困境可以作为这一年的写照。1878年和1896年发生了经济危机,它们说明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危机盛行时,虽然这一年会发生大量倒闭现象,但接下来的几年这种现象就会减少,就像1857年之后一样;然而,如果萧条盛行,大量的破产则会持续很多年,并在萧条最严重时再次达到顶峰,如同1873年之后的1878年,以及1893年后的1896年。危机与后来发生的大量破产之间有一段间隔期,这段时期的长短是衡量萧条持续时间和程度的重要指标。例如,1873年危机发生后,负债在1878年达到最高,前后相差五年时间;1893年危机发生后,负债在1896年达到顶峰,前后相差3年。从这可以看出,前者的萧条更为严重。下面的图表给出了1857-1900年美国企业的破产金额。
社会统计
本节将讨论各类社会统计情况,如贫困状况统计、死亡统计、出生统计和婚姻统计。
由于食品供给日益增多,法制社会和充满善心的个人对贫困群体给予了更多支持,贫困人口的数量开始频繁变化。提供援助的政策措施也开始频繁地变化,院内救济(被救济院收容的人得到的救济——译者注)与院外救济(未被救济院收容的人得到的救济——译者注)程度的变化最明显。这些变化减小了贫困的统计数字。当战争、饥荒、瘟疫等造成长时间巨大的经济压力时,死亡率会上升,出生率会下降。但其他情况下,这些统计作为景气和萧条的指标,其真实性则有待商榷。在很多社区,婚姻统计数据的高低与工商业景气和萧条的关系更为密切。本节讨论的社会统计,其价值一直备受争议。简单地说,只有在经济极为景气和萧条时,贫困状况统计、出生统计和死亡统计才是可靠的指标。婚姻统计在要求严谨的国家非常有价值,但不是所有国家的婚姻统计数据都会上下波动。显而易见,巴黎的婚姻统计比法国乡村的统计更能体现经济环境的变化。
其他统计
邮政部门处理的信件和文件以及储蓄银行的存款统计始终保持增长趋势。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通讯方式的改善,以及邮费的偶然降低,信件数量几乎在不断上升。人们订阅报纸和期刊的数量增长得更加迅猛。然而,不同时期的增长是不同的,它是经济景气的指标之一。储蓄银行的存款只有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之下才会降低,这为“物价变化是危机和萧条时期的基本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储蓄银行的存款主要来自工薪阶层,如果萧条时期存款上升,就说明工薪阶层当时的境况与物价上升的繁荣时期相同,甚至超过了繁荣时期。萧条时期,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下跌,这无疑使储蓄银行的存款数额上升;然而,物价下跌不是唯一原因。萧条时期的资本存储也使存款数额上升,这一点更有说服力。要是在经济活跃时期,这些资本会用在别处。
所有这些统计说明了工商业在相应时期的状况。通过分析任意时期的几组数据,并与其前后时期相互比较,我们就会判断该时期经济的相对景况。不仅如此,如能衡量产量变化带来的影响,如农产品的充足或短缺,并考虑到特殊情况,如政治因素带来的纷乱,就会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我们尤其不能只分析一组数据。例如,罢工或停工经常会增加失业率,就业统计就不能再视为经济指标。然而,尽管孤立的事件会产生广泛影响,但它不会改变全部迹象。附录B的表格给出了以上迹象的有关信息。这些数据不像专门的统计著作那样全面,它们只表示几种最突出的情况。很遗憾,很多重要领域的数据都不够充分,但这些数据足以说明经济的重要走向,具体如下:
1.经济景气和停滞的间隔时期。
2.该间隔时期在近来持续得更长。
3.在老牌工商业发达国家,如法国和英国,经济的发展和下滑更有规律可循,持续的时间更长。
4.对于像美国这样许多新领域正待开发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活跃性的变化更不稳定,上升和下滑的交替变化经常会受到干扰。总之,哪里的企业机遇更多,发展变化更大,哪里受到的经济冲击就更严重。
5.在近来的萧条发生之前,无论它是否因危机而起,物价都会大幅下跌,经济活动会稍有减少,生产更不会减少太多。事实上,生产经常在萧条爆发时依然保持不变。萧条发生以后,物价和经济活动会陷入底谷,生产也开始降低。前些年,经济总是在萧条初期还保持着活跃性,因此,危机就像是经济在鼎盛时期的突发性崩溃。
6.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业情况通常在物价达到顶峰及生产最大化时最好。
7.在债务国即发展中国家,出口与进口比例先于经济活动达到最高,这说明与经济活动的顶峰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不是生产最大化,而是消费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