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柳传志商业智慧
9493100000031

第31章 赢在资本时代(3)

联想电脑自成立联想研究院以来,就开始实施自身战略的最后一个环节——向技术型企业的转变。但始终悬而未决的是联想体制的最终调整,联想成功分拆和神州数码的顺利上市,为这个事件划上了完整的句号。现在,联想开始真正的向“技”大步迈进了。

但仅仅是依靠联想内部自己的研发力量就力图打造完成联想的“技”术蓝图,似乎还稍嫌能力不足。从微软的经验来看,通过购买最新的技术公司,将其产品打上微软的标记,是保持微软在行业内技术领先的重要环节之一。联想是不是也是希望通过联想投资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专业从事这种新型技术的寻找、培育和整合呢?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的回答是:“两家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投资部,而我们是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以赢利作为最终目的。”

但朱立南同样没有排除自身投资的企业被两家上市公司收购的可能,特别是在初期阶段。而且,两家上市公司将拥有优先购买联想投资所投资企业的权利。因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判断,那就是联想投资是柳传志的联想集团在向“技”转换过程中的一粒特殊的棋子。他一方面通过投资力求获得收益,同时肩负着联想集团向新技术领域拓展的使命。

新资本运动

柳传志的新资本运动,就是在非IT行业再造一个不叫联想的联想。2001年年中,伴随着联想集团分拆和神州数码的上市,柳传志把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的指挥棒分别交给了杨元庆和郭为。这时候,柳传志单纯做资本家坐地收租,似乎已经是这个传奇的中国科技企业创业者的必然归宿。

二次创业

经过简短的甚至是象征性的“赋闲”,柳传志开始了新的运动。比起20多年前的那次从无到有的创业,柳传志此次运动则更像是一场指点江山的全新资本运营,只不过整个布局让初识者有些莫名惊诧。从事风险投资的联想投资,玩起了房地产的融科智地,加上北京金白领餐饮有限公司和志勤物流,这些和联想一贯的高科技形象看似不相关联的四家企业,几乎在一夜之间跳到了台前。他们和联想集团以及神州数码一样,母公司都是联想控股。

做了一辈子高科技,又搞起了传统产业,柳传志自己的解释是因为资金不能闲置——仅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2001年给控股公司的分红就超过了1亿港元。而业内人士的猜测认为,柳传志经营起了“自留地”。关注的焦点则是,柳传志的“自留地”上能否长出像联想集团或者神州数码那样的参天大树。

实际上,这场有关资本运动的游戏很早就开始布局。2001年年初,柳传志已经着手策划他的职业资本家生涯。2001年3月,柳传志带领朱立南首先举起了联想投资的大旗,并将多年积累的职业经验几乎全部倾注在了联想投资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他希望通过联想投资的运作以期实现二次创业。

这是典型的硅谷模式:成功后的创业者成为了令人艳羡的风险投资商。但一开始就将投资取向定位于IT领域的联想投资,面对市场环境急剧恶化,颇有些生不逢时的感慨。联想投资先后投资了12家企业,几乎没有明显的亮点,表现只能称之为中规中矩。这也使柳传志在联想投资成立发布会上的讲话变成了预言:“我们希望通过走弯路来磨练队伍。”但成立联想投资仅仅是柳传志跨出的第一步,他随后的动作显得更加大刀阔斧并卓有成效。

2001年5月,联想餐饮服务事业部独立,注册为北京金白领餐饮有限公司,成为联想控股的子公司。

2001年年中,多年来从事联想自有物业规划建设的联想科技园公司独立注册为融科智地房地产有限公司。与此同时,融科智地标志性项目融科资讯中心封顶。

2002年6月24日,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与东方海皇集团旗下子公司——美集物流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原联想进出口公司全面转向科技物流。

后3项举动和联想投资不同,都很快获得成功:金白领已经成为北京市场上最大的“团膳”提供者之一,年营业额超亿元;融科智地2002年一入市,尚未正式起用,出租率就达到50%;而联想进出口在2001年取得了进出口额11亿美元、在中国进出口额的前200家企业中排名第25位的骄人业绩。

更为重要的则是,如果说联想投资还将自己的脚步拘囿在IT领域的话,柳传志的后三项动作在行业分布上则完全脱出了IT范畴。

这些被称为柳传志的“自留地”的企业仍在不断地拓展。2003年年初,在融科资讯中心的旁边,一个投资额为原来两倍的高档写字楼项目开始实施,而北京五棵松、天津瑞景居住区等项目也正在运作之中。金白领在联想控股和联想投资搬进融科智地后,将老楼修缮一新,建起了庞大的酒楼。志勤物流则于2002年3月6日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柳传志在“自留地”上的二次创业,是凭借什么而在大跨度的产业链条间从容布局,又如何界定各自之间的关联呢?

圈地运动

和以前带着20万元人民币创办联想时相比,柳传志经营起自留地来则显得颇为财大气粗。融科智地成立伊始,业内无不为之动容,“携20亿巨资进军京城房地产”之类的报道在各大媒体频频出现。而联想投资同样一起步就显得不同凡响,初期投入运作的3000万美元,在柳传志的眼中,不过是用于锤炼队伍而已。

雄厚的实力和已经形成的联想品牌,使柳传志自留地上的4家公司刚一出现,就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并很快成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柳传志在投入资金的同时,也把联想多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成熟管理机制引进到了4个企业当中。2001年,联想改制,联想集团控股公司更名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中科院和职工持股会作为股东分别占有其65%和35%的股份,从机制上完成了联想的变革。

在联想控股的多元化投资中,这种机制变革得到有效延续:在已知的股权安排中,联想控股分别持有联想投资和融科智地80%的股份,而这两家公司剩下20%的股份则由公司的管理层持有。管理层就是公司的股东,从一开始就解决了激励机制的问题。据说在后来投资的金白领餐饮和志勤物流中,同样的股权安排也将得到贯彻。

柳传志曾经这样表白:“我们注意到,在一些国有企业里面,因为机制的关系严重地压制了人的积极性。从企业性质考虑,如果有可能提供好的运作机制,就可能使一些企业焕发青春。”

雄厚的资金、品牌以及机制被柳传志无一例外地灌注到了四个企业之中,在看似凌乱甚至有些随意的产业布局下,其实处处可以体现柳传志细致入微的呵护。但最能体现柳传志良苦用心的,则是他用人方面的谨慎:“德才兼备的领军人物和他下面的专业人员是企业发展中最要解决的问题。”

现任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早在1989年就进入联想,先后担任深圳联想电脑有限公司总经理、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及集团高级副总裁等职务。融科智地总裁陈国栋1994年加入联想,从一开始就负责广东惠州的生产基地建设,其后转战深圳、北京等地。柳传志自留地上的主要负责人,无一例外地出自联想,他们在联想锤炼多年,熟悉现代企业运营规律,并深得柳传志的信任,这一点在金白领以及志勤物流等两家公司上同样得到了体现。在某种意义上说,柳传志自留地上的4家企业,其实是在联想这棵参天大树荫蔽下的嫩芽。

投资多元化

据跟随柳传志多年且一直从事投资业务的人士透露:“这些业务,除了联想投资外,几乎都是联想此前接触过的,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和很大的规模。”

仔细观察这些企业的来龙去脉,这一特征清晰可见。融科智地就是脱胎于联想原来的房地产监理项目;金白领餐饮在独立之前,根本上就是联想员工食堂的经营者;志勤物流的前身联想进出口公司,则早就跻身大型国内进出口公司的行列。即使是全新亮相的联想投资,对于业内而言,其实也并不陌生,早在它成立之前,联想集团就已经对包括卓越、新东方以及重庆信息港等项目进行了投资。

从这些方面看,柳传志经营着的自留地,仅仅是那些在联想庞大身躯上长大成熟后的瓜果自然落地,然后生根发芽的结果。这也有力地印证了柳传志曾经表述过的观点:“联想控股在投资领域更注重人才和经验。”

更为重要的则是,透过纷繁复杂的行业分布外表,其实柳传志自留地中的四家公司,同样都坚持着依托IT行业、逐步向外拓展的经营策略:联想投资只投资IT产业;融科资讯中心则被创造性的称呼为科技物业;金白领最早的客户是IBM、诺基亚以及华为;联想进出口一直以IT产品进出口为主等等。

由此可见,在大跨度领域的投资上,柳传志其实早就心中有数,他相信联想曾经有过的普遍经验可以在更多的行业应用。甚至可以说柳传志的二次创业,就是在非IT行业再造一个不叫联想的联想。基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大规模的多元化计划也许正在柳传志心中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