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9479700000048

第48章 貌合神离(2)

由于第30军无法靠拢他们,蒙哥马利便命令该师残部于9月25日晚撤至阿纳姆的下莱茵河,进入英军防地。该师2000多名官兵向南突围成功,于9月26日与自己的军队汇合。大约2000名无法行动的伤员随同医生、护理员留在那边,后被德军俘虏。全师营长除一名生还外,均告牺牲。全师总共伤亡3716人。

9月底,英军第2集团军在下莱茵河南岸阿纳姆以西转入防御。至此,“市场花园”进攻作战遂告结束。10天内,英军向纵深推进了80公里,并将突破口的正面扩大到25~40公里。但是,战役的目的并未达到。

蒙哥马利与手下将领在的黎波里合影

阿纳姆战役没有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艾森豪威尔对此负有一定责任,因为他曾答应保证后勤供应,然而并未实现。他也曾答应以美国第1集团军掩护蒙哥马利的右翼,结果也未兑现。这样,蒙哥马利不得不动用他极其宝贵的运输力量来运送第8军,去填补这个空隙。其次,盟军,特别是艾森豪威尔本人,把空降突击从9月初推至9月中旬,这实际上是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这一推迟使德国人有时间拼凑起第1伞兵集团军,在斯图登特的指挥下,封闭了北面的德军第15集团军和南面力图挡住巴顿的杂七杂八的几个德军师之间的战线。再次,情报出现错误。盟军没有发现,德国最勇猛顽强的将军之一莫德尔此时正好在该作战地区,而在苏联和诺曼底半岛经历过考验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已就地恢复元气。

更糟糕的是,在阿纳姆战斗发生前几小时,斯图登特从击落的一名美国军官身上,缴获了一份地图,从而掌握了盟军的作战计划。最后,空降部队在阿纳姆的降落点离大桥太远。第1空降师师长厄克特原来是一位步兵旅长,根本不懂如何实施空降突击。他向皇家空军请教,结果他被告诉说,由于阿纳姆大桥周围有德军高射炮群,所以不能在那里空降。于是,他把空降地点选择在离第1空降师必须降落的大桥好几英里远的地方。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一是空中支援计划的错误,使投入战斗的空降部队得不到战斗机的支援。本来战斗机应该为他们提供保护伞,但由于一个令人遗憾的误会而未做到。空中支援计划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是空投、空降的地方,战斗机都得与之保持距离。”这句话带来了灾难性后果。二是通讯完全失灵。在关键的开头几天里,无论是同空降作战司令部一起错误地飞到荷兰去的布朗宁,还是第2集团军和白厅,都没有收到莱茵河对岸部队的任何消息,一点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三是第30军的冲击线是一条时时遭到翼侧攻击的公路。过了瓦尔河上的大桥,这条公路的路基很高,使警卫装甲师成了敌88毫米大炮的靶子。登普西原打算在奈梅根与阿纳姆之间的埃尔斯特空投一个伞兵旅,以便控制这条无遮掩的公路,却没有足够的飞机。四是气候条件不好。行动开始后气候就不好,无法降落很多人员。

尽管有这样一些原因,但蒙哥马利还是认为:“如果这次战役一开始就得到适当的支持,给予必要的飞机、地面部队和后勤给养的话,那么,尽管有我的过错、不利的气候以及在阿纳姆有敌之党卫军第2装甲军等等,这次战役还是能够成功的。我将继续为‘市场花园’行动当个顽固的辩护人。”

阿纳姆战役结束之后,艾森豪威尔在10月8日给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的命令,仍然规定两个集团军群的计划“应在人力许可的情况下,把尽速挺进到波恩以北的莱茵河一线作为首要任务”。但艾森豪威尔似乎突然认识到了安特卫普的重要性,并于10月9日指示蒙哥马利“把打开安特卫普港当作头等急事”,甚至强调指出,“在北面翼侧再掌握一个大港口是最终攻入德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实际上,蒙哥马利在10月8日便与马歇尔、布莱德雷、霍奇斯进行了协商,并于次日发出了一份重要的、但却是小心谨慎的命令。命令一方面强调安特卫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着重阐述扫清莱茵河西岸敌人的必要性。这项命令发出之后,蒙哥马利于10月15日收到艾森豪威尔10月13日写来的一封信。这封信对他10月10日提出的一份文件以精心的措词进行了坚定的批评。蒙哥马利的文件题为《关于西欧战场指挥问题的一些意见》,其口气一看便知是故意找别扭,不愿服从。文件结尾处再次提出那似乎已被人忘却的问题,即进行“单一冲击”,设置单一地面指挥官:

“十五、我并不认为我们目前的指挥与控制体制是十分完善的。

“十六、很可能是一些政治的和民族的考虑使我们不能有一个健全的体制。如果是这样,我建议我们不妨直言不讳。我们不要装得一切皆好,而实际上差得很远。”

艾森豪威尔的回答是寸步不让,并强调指出:“这里不再是诺曼底滩头!”蒙哥马利只好这样回答:“我不会再向您提及指挥权的问题。”接着,他给第21集团军群又下了一道关于扫清安特卫普航道的指令,但这时已为时太晚,因为奉命向斯海尔德河进发的加拿大人面临的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一场旷日持久、血肉横飞的战斗。他们不得不一个堤坝一个堤坝地顽强地向前推进。最后,当英国皇家空军用炸弹炸破瓦尔赫伦岛的水上防御工事,当皇家海军用150艘各种各样的小船和27艘装备有大炮、火箭的轮船在韦斯卡特佩勒把第4特种勤务旅送上岸时,伤亡人数令人毛骨悚然。在死伤的1000人中,仅支援中队就有170人战死,200人受伤,27艘船中有20艘已不能再用。若是早一点动手,代价肯定会小得多。

由于加拿大部队的浴血奋战,盟国第一批船只终于在11月28日靠上了安特卫普的码头。于是艾森豪威尔要求,北面的主要行动应当确保横渡莱茵河,占领鲁尔,深入德国。与此同时,如有可能,应准备从萨尔继续前进,并在盟军右面的战线进行配合作战。然而,“宽大正面”上的进攻始终受挫,最明显的是在美军战线上,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进攻许特根森林的作战尤其如此。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激烈的战斗之一。9000名美国人患了战壕足病、战斗疲劳症和所谓的“呼吸系统病”,2.4万人战死、被俘或失踪。美官方史学家称这次作战为基本上无成果的战斗,是早就应当避免的。

11月28日那天,艾森豪威尔来到宗霍温蒙哥马利的作战指挥所,与蒙哥马利促膝长谈。蒙哥马利坦率地说,盟军处境不佳,并且认为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在战术行动方面欠“平衡”,于是建议巴顿的一些师往北开去,并取消巴顿在南边发动的攻势,以恢复战术平衡。艾森豪威尔很快将蒙哥马利的意见转告了布莱德雷。12月3日,布莱德雷写信给蒙哥马利,列举了多种理由,说他不能那样做。

结果,更大的混乱接踵而至。令人费解的是,在这几个星期中,英美军队中的许多情报机构竟然都未曾发现德国人一个新建装甲集团军的踪迹,对其未来的进攻重点也茫然无知。

到1944年9月,德军最高统帅部已经明白,盟军不能立即突破“齐格菲”防线,而自己则能在这一地区阻止盟军前进。于是,决定在西线实施反攻,企图以出其不意的突击,击溃战线北段的盟军,迫使英美单独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