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9479700000037

第37章 气吞万里如虎(3)

新西兰军的动作很快,但在进行了接敌行军后,却不可思议地缓慢下来。这使蒙哥马利大惑不解,同时也很心焦,他给弗赖伯格发去催促电报,要求他务必尽快赶至哈迈,而后,按原定计划再向加贝斯和马雷斯防线后方推进,但弗赖伯格似乎没有表现出任何紧迫感。在3月21日午夜至22日黎明前,第8装甲旅和新西兰第6旅的旅长都曾试图突破泰拜盖隘口,但都被弗赖伯格制止。弗赖伯格不愿意迅速采取行动,是有两个原因的,一方面他认为自己部队会处于可能招来敌人猛烈反击的暴露位置。另一方面,是冀图保存实力,因为弗赖伯格深知新西兰军代表一个人力资源有限的小国,如果孤军深入,以致遭受毁灭性打击,那是他所不能想像的。

蒙哥马利看穿了弗赖伯格的心思,对于这个部属,他是比较了解的,并懂得如何控制他。23日,蒙哥马利再次给弗赖伯格发报,提出派第1装甲师连同霍罗克斯的第10军司令部前来增援。同时,蒙哥马利还决定,印度第4师由梅德宁向内陆挺进,以加强对敌人翼侧的威胁,并开辟另一条冲击线。

在阿拉曼战役中,为了确保弗赖伯格进行“增压”作战行动,蒙哥马利曾额外地多给了他几个步兵旅。这一次,蒙哥马利也觉得有必要给弗赖伯格以“鼓舞”,而霍罗克斯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再好不过的人选。然而,霍罗克斯却机敏地指出,弗赖伯格对于把一个军司令部置于他之上的这种做法会感到不舒服的,因此他向参谋长甘冈建议,一切电报和命令都应当同时发送给两位军长。甘冈同意了这个意见,后来在写给他们的信件中,都是以“亲爱的将军们”开头。

23日20时,霍罗克斯率领第10军军部和第1装甲师出发,于24日下午赶上了弗赖伯格。虽然受到了冷淡的接待,但他和弗赖伯格都是久经战火的军人而不是小孩,因此他们立即讨论了蒙哥马利关于当天在空军掩护下进行攻击的建议。15时30分,他们对蒙哥马利的建议作出答复时指出,由于当地的地形特点,蒙哥马利的计划不宜执行,并提出了他们的三种方案。然后又进一步交换意见,制定出最后的作战计划:先由弗赖伯格军突人,接着布里格斯的第1装甲师立即跟进和实施突破。由于布里格斯否定霍克罗斯和弗赖伯格在昼间进行攻击的要求,结果决定弗赖伯格于16时开始行动,把部队开到离进攻出发线4500码的地方;然后,布里格斯把第1装甲师的坦克开到离该点约3000码远的地方休息。第1装甲师将在这里等待月亮出现,一旦有足够的月光可以利用,该师即向哈迈长驱直人。

左翼的闪电攻击于3月26日下午4时开始。白天,太阳在英军背后,直射敌人的眼睛。当时风沙飞舞,英军处于上风头,风卷沙尘直扑敌阵。敌人原来只作好了对付夜间袭击的准备,没料到下午就遭到了猛烈的袭击。在这次攻击中,沙漠空军用“真正的低空闪电攻击”进行支援。沙漠空军出动了22个中队的“喷火”式战斗机、“猫”式轰炸机和“飓风”式反坦克飞机,把敌人阵地上的每一辆车辆,所有的可见和移动目标,都炸成了碎片。由于当时的进攻正面很窄,这种攻击产生了毁灭性效果。

这种“低空闪电攻击”是沙漠空军司令哈里·布罗德赫斯特空军少将设计的,可以说是当时陆空军紧密协同的典范。但战术空军司令部对此举却有过严重的忧虑。战术空军司令科宁厄姆空军中将认为风险太大,还派来一名军官试图劝阻。但布罗德赫斯特决定承担风险,拒绝听从劝告。结果,他以损失了8名飞行员的最小损失,取得了最大的胜利,得到了空军部的祝贺。

蒙哥马利把这次进攻也取名为“增压”作战,但它比阿拉曼战役中的“增压”作战更为成功。弗赖伯格一开始行动就夺得了必要的地盘。接着,第1装甲师的坦克按时开到了它们的停驻线。23时后不久,月亮就升起来了。虽然月亮被云层遮暗了,但在午夜时分,布里格斯还是开动了他的装甲部队。于是,在逐渐明亮起来的月光下,出现了英军和德军肩并肩地向哈迈快速奔驰的奇特景象,有时这两支军队甚至混杂起来了。但是,英军还是被德军超过去了。敌第164师指挥官冯·利本斯泰因,费了很大劲才把一些野战炮和反坦克炮集合起来,组成一条薄弱的防线,使逃跑的军队在哈迈村以南几英里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但在那里,战斗也逐渐变弱而最终停止。敌人已在主动地退却。到3月29日,新西兰军和第51高地师向加贝斯开进,蒙哥马利已经获得胜利。

德军第21装甲师掩护梅塞的集团军撤退到了加贝斯隘口以北大约20英里的阿卡里特干河防线。然而,在3月30日和31日,第21装甲师又离开那里去同德军第10装甲师和意军森泰罗师会合,以阻止美第2军的推进。

隆美尔一直希望把他的军队撤到他所谓的“加贝斯隘口”,实际上,是撤到沿阿卡里特干河的防线。要是过去他能够从阿盖拉撤退到这里的话,他可能已经获得足够的时间来加固阿卡里特干河的防御工事,把它发展成一条比马雷斯防线更坚固的防线,从而使他能够在这里进行相当长时间的抵抗。这里是一个真正的隘道。防线的一侧依托大海,另一侧位于离海12英里的内陆,是根本不能通行的杰里德盐沼泽和盐湖。在离海5英里的地方,有一个高约500英尺、长1英里的鞍状山脊。该山脊叫做“鲁马纳”,十分险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可惜的是,隆美尔已离开非洲,而且德军也没有时间来加固这道防线了。

霍罗克斯早在29日就派第1装甲师和新西兰部队对阿卡里特干河防线进行了侦察。他建议进行另一次闪电攻击,但蒙哥马利拒绝考虑这个建议。到3月31日,霍罗克斯就不得不承认单凭他的部队是不可能突破这条防线的。蒙哥马利决定先用第30军的步兵进行常规攻击,然后由第10军的机动部队来扩张战果。进攻发起时刻定在4月4日深夜至5日黎明前。

蒙哥马利的作战计划是:第51师将在右翼进攻,打开一个突破口让第10军来扩大战果;印第4师将在左翼进攻,并向前推进到法特纳萨高地下较低的地带。印第4师开进战线后,图克根据巡逻报告和亲自侦察的结果,得出了两点结论:一、即使第51师夺取了鲁马纳,法特纳萨高地上的敌人仍能居高临下地威胁整个战场;二、印第4师能够夺取法特纳萨。当图克发现第51师师长温伯利倾向于他的主张后,就向军长利斯交涉并保证说,如果让他的师在黑暗中奇袭法特纳萨,他的师能够在一夜之间夺取这块具有威胁性的高地。利斯被说服后,就向蒙哥马利进行交涉,于是修改了原计划,满足了图克的要求。鉴于敌守军的力量比最初设想的强,就又在图克的右翼增加了第50师。

正式进攻于4月6日4时在黑暗中开始,梅塞被打得晕头转向,因为他估计蒙哥马利要等10天后月圆时才会发起进攻。在发起进攻前几小时、图克的廓尔喀士兵就向法特纳萨高地上的哨所渗透了。这些廓尔喀士兵在不断增强的后续部队的支援下,非常有效地执行了任务。到早晨,整个法特纳萨高地就全被印第4师占领了。但在英军战线的右翼,却是一团混乱。第50师在反坦克壕沟上和鲁马纳山脊下面的地雷场上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在鲁马纳山脊上,第51高地师虽然已经夺得了阵地,但仍然遭到德意军的凶猛反击。该师的情报总结报告说:“毫无疑问,本师在这一天经历了这次战役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战斗。”但是,该师的英勇作战并没有迫使敌人配置在鲁马纳山脊下的88毫米高射炮退却。这些大炮把在新西兰师前面摸索前进的第8装甲旅的坦克一辆接一辆地击毁,有效地阻挡了蒙哥马利部队的前进。

然而,这场战役还是打赢了。那天下午,非洲军团的高级军官们开始绝望地商量对策。虽然第15装甲师和第90轻装甲师这些久经沙场的部队仍和往常一样凶猛地作战,但它们的指挥官已丧失一切希望。4月7日,战线突然崩溃,梅塞命令部队向西退却。到4月12日,与蒙哥马利对抗的这支德意军队已在他们的最后设防地区站稳了脚跟。这是一个名叫昂菲达维尔的小村庄。在这里,突尼斯的主要山脉面海的一侧降低了高度,在海与山之间形成了一个狭窄的平原,平原上有向北通往突尼斯首都的公路和铁路,“打到突尼斯去!”这是马雷斯战役前蒙哥马利向第8集团军官兵发布的激动人心的文告的主题。4月13日,新西兰师先头部队向昂菲达维尔的防御工事逼近。

4月10日,第8集团军占领了斯法克斯。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参谋长比德尔·史密斯2月间曾在的黎波里与蒙哥马利讨论如何尽快地使第8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在加贝斯北部会师。蒙哥马利说,他将于4月15日前到达斯法克斯。史密斯说,如果他果真能做到这一点,艾森豪威尔将军将满足他提出的任何要求。蒙哥马利说他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希望能得到一架归他个人使用的“空中堡垒”式飞机。史密斯同意了这一要求。

进入斯法克斯后,蒙哥马利给艾森豪威尔发去电报说:“今晨8时30分进入斯法克斯。请派‘空中堡垒’来。”

艾森豪威尔弄清情况后,为了搞好关系,就把一架“空中堡垒”连同一个美国空勤组送给了蒙哥马利。4月16日,飞机飞来了,于是,蒙哥马利成了一名完全机动的将军。为了这事,帝国参谋总长布鲁克后来曾狠狠地责备了蒙哥马利一顿,说他不应为比德尔·史密斯的一句玩笑话而当真,因为艾森豪威尔得知这个消息时曾大发雷霆。

当第8集团军推进到突尼斯的大山脚下时,它在军事上已没有重大意义,只能作为一支牵制力量,把冯·阿尼姆的部队尽可能多地牵制在昂菲达维尔。昂菲达维尔这个小村庄坐落在离海大约5英里的内陆,它的周围以及通向海的隘道都有防坦克壕加以防护,但这一切都只不过是要塞的前哨而已。要塞本身由一排耸立在北面的险峻的小山构成,其中1000英尺高的加西山耸立在村子的西面,而在加西山的北后方则是姆代克尔山。此外还有向东北方向延伸的卜利达山、曼古卜山和泰拜盖山。敌人在这样的地形上建立的防御阵地有两大特点:一是敌人能够看清山下平原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二是设在顶峰线下的敌火器阵地有极好的天然屏障。第8集团军的炮火打不到那里,因此,对昂菲达维尔进行任何攻击都必然要付出极大代价,而只能夺取极小地盘。要突破防线是不可能的,除非在人员和弹药方面付出惨重代价,以至于使昂菲达维尔变成像索姆河或帕森达勒那样的臭名远扬的地名。

为了拖住敌人,蒙哥马利必须不断地向敌人施加压力,使敌人误认为第8集团军将担任主攻。新西兰师的一个营从接敌行进间发起攻击,“突然袭击”了加西山,但马上就失败了。接着又进行了几次其他试探性攻击,结果都一无所获。最后,蒙哥马利在4月19日深夜至20日黎明前,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事先部署好的进攻。这次进攻的计划,要求印第4师夺取加西山,新西兰师夺取泰克鲁奈及其周围地区,而第50师则在右翼遂行牵制任务,第7装甲师照管左翼,并与第1集团军的法国第19军会合。印第4师把可供使用的6个营中的4个营投入战斗,牺牲了500~600人,却只在加西山上夺得了巴掌大的一块土地。新西兰师虽于4月21日下午占领了泰克鲁奈,但却伤亡了大约500人。蒙哥马利不得不停止攻击,变更部署。

英军士兵在搜索德军

4月23日至26日这段时间,蒙哥马列在开罗参与制定“赫斯基”(进攻西西里的代号)作战计划(他已于2月间被任命为该作战行动的一个特遣部队的指挥官)。在离去之前,他对霍罗斯特说:“现在我大体制订一个计划,通过沿着海岸的强大的进攻来突进到突尼斯。”但血的教训使蒙哥马利认识到,有裂缝的山坡能够吞没进攻者的人力,却使防御者实际上坚不可摧。于是,他最后放弃了进攻的计划。

4月26日蒙哥马利回到昂菲达维尔后,患了重感冒和扁桃腺炎,卧床不起。鉴于第1集团军最初对突尼斯的突破作战并不成功,蒙哥马利急于同亚历山大商量怎样迅速结束在突尼斯的战争,并转而计划西西里战役,于是,请求亚历山大来见他。亚历山大于4月30日来到第8集团军司令部。蒙哥马利对他说:

“有必要整编第1和第8集团军,这样才能在最合适的地带使用最大的力量来进攻突尼斯。”蒙哥马利建议,由霍罗克斯带领印第4师、第7装甲师、第201近卫步兵旅和若干炮兵部队前往第1集团军的战线,并接管那里的第9军,负责突破突尼斯的作战。亚历山大表示完全同意。于是,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一起召见了霍罗克斯,并指示说:“你要突进到突尼斯,结束在北非的这场战争。”

霍罗克斯率领部队前往第1集团军,并于5月6日率军从迈贾兹巴卜北面发动强大的闪电攻击,沿着迈杰尔达河谷一直冲进了突尼斯。5月12日,敌军有组织的抵抗结束,大约有24.8万敌军被俘。

5月13日,继隆美尔负责整个指挥的意军总司令梅塞陆军元帅向第8集团军投降。至此,非洲战争全部结束,德意军队以惨败告终。

第8集团军对北非最后胜利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它把隆美尔和他的军队赶出埃及、昔兰尼加、的黎波里,然后协同第1集团军将他们全歼在突尼斯。从阿拉曼到突尼斯相距大约2000英里,第8集团军却在3个月内拿下的黎波里,6个月内拿下突尼斯,创下了光辉的业绩。

6月初,首相丘吉尔在蒙哥马利的纪念册上题道:

敌军在突尼斯全军覆没,最后投降总数达24.8万人。这标志着阿拉曼战役以及进军西北非这个伟大业绩的胜利结束。祝你们在以往的成就和新的努力的基础上,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温斯顿·丘吉尔

1943年6月3日于阿尔及尔

北非战争于1943年5月13日完全结束之后,蒙哥马利决定在西西里战役开始之前,回英国去作短期休假。5月16日,他乘“空中堡垒”离开的黎波里,17日到达英国。除前往了解将直接开赴西西里滩头登陆的加拿大第1师以外,他同他的儿子戴维·蒙哥马利,在一起度过了十分愉快的时光。6月2日,蒙哥马利返回第8集团军,开始集中精力为西西里战役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