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长江三峡
9474500000007

第7章 长江三峡临近景观(1)

长江三峡的文化是开放的,上接巴蜀,中塑荆楚,下通吴越,共同塑造了长江文明;长江三峡的景致也不是孤立的,无论是溯江而上还是顺流而下,无论是两峡之间还是临峡沿线,既有原始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历史文化风韵和人文遗迹,可谓是数不尽的景观,道不完的风情。在旅游学意义上,它们是长江三峡景区和三峡工程库区的一部分。

(一)丰都鬼城

丰都鬼城位于重庆忠县和涪陵之间的长江北岸边,距重庆市区172千米,下游距宜昌476公里,是顺游长江三峡的第一个旅游景区。狭义的鬼城指丰都名山,广义的指丰都县,传说这里是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也就是《西游记》《说岳全传》《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书中所说的阴曹地府、鬼国幽都。众多名著极尽生花之笔,尽情渲染,使鬼城越发神奇怪诞,唐代诗人李白写就“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的诗句,更使鬼城之名远扬。丰都鬼城是集儒、道、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在庞大的阴曹地府里仙道释儒、诸神众鬼盘踞各庙,等级森严,各司其职,并以苛刑峻法统治着传说中的幽灵世界,堪称“中国神曲之乡”。

关于丰都鬼城的来历,历史上众说纷纭。一说汉代方士阴长生、王方平在名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后人把“阴”“王”二姓结合起来,附会成了“阴王”——阴间之王,阴王居所即为“鬼都”。后以讹传讹,丰都名山便成为传说中人死后的归宿之地,逐渐演变成令人谈之色变的“鬼城”。一说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术,逐步演变成为后来的“鬼教”。后来,其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道教又杜撰出一个“罗丰山”,说它是专管地狱之神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就这样把丰都变成了鬼城。另一说源自佛教“阎罗王”,“阎罗王”是梵文的音译,原为古印度神话里管理阴间之王,佛教沿用此说法,称为管理地狱的魔王。据《一切经音义》称,“阎罗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传说中的“阎罗王”住在丰都,“鬼城”由此得名。

后来,丰都鬼城经过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刻意渲染和历代文人、官吏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的描述,更加神秘怪诞。而丰都鬼城也仿阳间司法体系,逐渐营造了一个等级森严,融诉讼、逮捕、羁押、庭审、判决、监狱、酷刑和教化功能为一炉的“阴曹地府”以惩治生前作奸犯科者。它从虚幻到实物,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中国鬼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将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如今天下闻名的“丰都鬼城”和“鬼城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神和鬼、天堂和地狱的观念。古往今来,有段文昌、李白、白居易、吕纯阳、李商隐、杜光庭、三苏父子、范成大、陆游、王士祯等名士,都曾慕名而来,登临此山,观光览胜,鬼城盛名相沿,誉载环宇。

丰都鬼城古色古香,显得神秘、奇妙、庄严、肃穆。景区江山一脉,怪石林立,千状万态;林木苍翠,古树参天,绿藤绺绺;流水潺潺,曲径通幽;磬鼓晨钟,木鱼玉罄,古音悠悠;朝霞夕照,峡雾香烟,风光醉人;名人骚客留墨遗雅,碑刻诗联韵味隽永;而错落有致的楼台亭榭,巧夺天工的庙宇殿堂,惊心动魄的神王鬼卒,更显鬼城的阴森恐怖。奈何桥、鬼门关、阴阳界、黄泉路、十八层地狱、星辰墩、寥阳殿、玉皇殿、天子殿、无常殿、上关殿、九蟒殿、报恩殿、考罪石、孽镜台、二仙楼、望乡台等著名景观,化顽慑奸,惩恶扬善,叙说神奇。

奈何桥系三孔石拱桥,原名“通仙桥”,后来为顺应阴曹地府之说,方称为奈何桥,桥下石池称血河池。据考奈何桥为明代建筑,距今已500多年。桥两旁各设镶花栏杆,桥面青石铺盖,为廖阳殿门前的一座装饰桥。桥下血河池常盛一潭碧水。

鬼门关位于名山顶部,是进入“天子殿”的外门。古式楼亭,四角飞檐,大门匾额横书“鬼门关”三个黑体大字,一副长联云:“名山并非冥山搜纵觅横何曾找着罚孽刑鬼;阴王那是阴王张冠李戴原来为了化顽慑奸。”意在劝诫人们在阳间多做善事,多积德。

天子殿神奇刺激,撼人心魄。阴森森的殿中央,身高6米的天子爷赫然高坐,神目如电,左右朝臣俯首听命,谦恭有加;座前四大判官或捧生死簿,或握勾魂索,秉公执法,惩恶扬善。堂下十大阴帅,威风凛凛对排肃立,莫不逼真。

天子殿左右廊房设东西地狱,又名十八层地狱,上塑执法诸王,下塑各种刑罚。东地狱塑磨推、挖心、火烙、寒水、上刀山、车裂等地狱和“活捉三郎”“活捉子都”“唐王游地府”“刘全献瓜”等组像;西地狱塑碓舂、锯解、下油锅、拔舌、补经、转轮等地狱和“活捉王魁”“活捉秦桧”“杀狗警妻”“目连救母”等组像。种种酷刑无不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丰都鬼城举办浓郁特色的“鬼城庙会”,车船爆满,游人如织,“阴天子娶亲”“城隍出巡”“钟馗嫁妹”“鬼国乐五”等民俗民风游行表演,惊奇谐趣,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丰都鬼城,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神奇的传说、俊秀的风光和难以替代的观赏研究价值,展示出神秘的东方神韵。

(二)忠县石宝寨

石宝寨位于忠县城东45千米处的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190千米。石宝寨有一块高达50多米的巨石临江而立,因其孤峰拔地而起,四壁如削,形若一方硕大无比的玉印,得名玉印山,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又称为石宝。明万历年间,借助铁索在玉印山顶始建天子殿,明末谭宏率起义军曾据此为寨,故称为石宝寨,后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三峡工程兴建后,石宝寨景区采取就地“护坡仰墙”的保护方式,沿玉印山周围修筑一圈护坡,同时在护坡上修建1米高的墙,把整个石宝寨围堤加固。如今,石宝寨四面环水,已由山寨变成“水寨”,成为一处镶嵌于长江三峡库区的大型江中“盆景”。石宝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宝寨古朴雅致,是我国现存体积最大、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石宝寨依崖取势,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寨顶石刹组成,点翠流丹,飞檐展翼,甚为壮观。寨门为砖石结构,高6米多,门额横书“梯云直上”,喻登天云梯,再向上题有瓷嵌“小蓬莱”三字。寨门正反两面,有“五龙捧圣”“哪吒闹海”等浮雕,精巧细致,栩栩如生。由寨门攀登到寨顶,要通过依山而建的层楼飞阁。阁共12层,皆三方四角,错落有致,原建9层,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通高56米,全系木质穿斗结构,由一条迂回曲折的转梯相连,每一层石壁上都有历代流传下来的石刻、画像和题诗。虽历经三百多年岁月,楼阁仍然坚固如初,丝毫未损。

寨顶是一个占地1200平方米的石坝,海拔230米,上有创建于清朝前期的古刹天子殿,为此寨最高点。天子殿,又名兰若殿,分为前、正、后三殿,殿内装饰华丽,幡幢林立,流金溢彩。前殿为护法殿,殿中有忠义神武的关圣大帝和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塑像;正殿为玉皇殿,殿中塑有3米多高的玉皇大帝坐像,庄严神圣;后殿为王母娘娘殿,殿中有形态逼真的王母娘娘和七仙女塑像;两边为厢房,分别雕有“八仙过海”和“瑶池祝寿”大型花岗石浮雕。凭栏远眺,滚滚长江,水天茫茫,碧空帆影,景色无限,气象万千,心胸顿时为之开阔。古刹后殿,有一石孔,口大如杯,称“流米洞”。传说寨上修起庙宇后,这石孔每天都会流出一些米来,正巧供庙内和尚食用,故又称“石宝”。后来,有和尚动了贪念,将其凿大以求得更多的米,结果却适得其反,石洞自此粒米不流。寨内还有三组雕塑群像,取自三个故事:其一为巴蔓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为张飞义释严颜的三国故事,其三为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事。

石宝寨布局处理灵活巧妙,造型奇异,别具匠心,巧夺天工,无论是轴线安排、大门位置、楼梯设计还是外型处理,均不受理论约束,因而成为我国南方民间奇异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成为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集山、水、古建筑景观于一体的“江上明珠”,闻名遐尔,蜚声中外。

(三)云阳张飞庙

张飞庙,又名张恒侯庙,位于盘石镇龙安村,与云阳新县城隔江相望,离重庆市区350千米。三峡工程启动后,张飞庙从原云阳老县城对岸的飞凤山麓溯江而上32千米,搬迁至今址。张飞庙系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御笔亲题:“雄赳赳吓碎老曹肝胆,眼睁睁看定汉室江山”,赞张飞雄风。相传勇毅刚直的张飞急于为义兄关羽报仇,在阆中被部将所害,其部将在投奔东吴途经云阳时得知吴蜀讲和,便将张飞头颅抛于江中。有渔人夜得张飞托梦后,到江中打捞起张飞头颅,葬于飞凤山麓,并立庙纪念,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传得神乎其神。张飞庙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历来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风景线上的重要景观,参观、拜谒者络绎不绝。

张飞庙临江而立,依山取势,殿宇群气象巍峨,匠心独运,气势宏伟壮丽。庙前临江石壁上书有“江上风清”四个大字,字体笔力浑厚,雄劲秀逸,旁边还镌刻有“正气浩然”“义气千秋”字样。庙内由结义楼、望云轩、杜鹃亭、助风阁、得月亭、戏台、大殿、偏殿、障川阁、听涛亭和廊庑等组成,布局严谨,层叠错落,独具一格,古色古香。在总体布局上,张飞庙采取了宅院民居的处理手法,山门、结义楼、戏台、大殿依山就势围成一个主体院落,与望云轩、偏殿、助风阁形成的两个次要院落构成“品”字形布局,把多进院落揉为一体,层次分明,富于变化,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气度,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质韵,更有园林点染、竹木掩映、曲径通幽、流水潺潺,素有“巴渝胜境”的美称。

张飞庙的大门颇为迥异,不是开在正前方,而是开在侧面墙上,并且是斜错着开的,可谓“歪门邪道”,据说,张飞永远心向蜀汉,所以庙门也要对着成都的方向。门前为清代书画家彭聚星所书的一副对联,上联为:卅里风,舟船助顺,直与造化争权,况淑气东来,定能焕刁斗文章,落花随水留樯燕;下联为:万人敌,召虎侔踪,自是忠忱扶汉,从惠陵西眺,得无念故宫禾黍,望帝有心托杜鹃;横批是:山水有灵。这是渝东地区最长的一副楹联,共68字,概括了张飞的生平以及张飞庙的传说。步入庙门,映入眼帘的是嵯峨高耸的结义楼,楼名取意于当年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传说。楼上有桃园结义雕像供人瞻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楼宇飞檐正对江心,凭栏远眺,长江边上的云阳城,如舒展的画卷。

张飞庙正殿琉璃作瓦,红漆染柱,高阔轩昂,巍峨肃穆,给人以神圣之感。正中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力扶汉鼎”匾额,其下是威猛的张飞塑像,两侧是战马护卫,不由让人想起张飞当年高大威猛、声若巨雷、气势如奔马、勇猛善战、粗中有细的形象。两侧分别置放着张飞“长坂退敌”“怒打督邮”“义释严颜”“阆中遇害”四座雕像。此外,庙内望云轩幽静雅致,杜鹃亭气宇轩昂,助风阁挺拔峻伟,得月亭卓立精巧。东西两侧的古木修篁、石径苍苔间,清泉叮咚,飞瀑轻扬,幽深静谧,使庙堂建筑和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古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