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走进神秘高僧
9473600000004

第4章 别庵性统重振海天佛国(1)

普陀山曾经是位于东海之中的一座无名小岛,与观音菩萨的不解之缘使它成为世人心目中唯一的观音道场和佛祖亲口指定的观音弘法之地。千年之中,在经历了不止一次的人间浩劫之后,观音道场才得以复兴。曾经风雨飘摇的海天佛国,在目睹了一次又一次的刀光剑影后,终于得以涅 重生。

导读:

一块如今湮没于市井的石碑记载了普陀山的一段辛酸往事,一个和尚的命运曾经牵动着观音道场的兴亡。这是一处历尽沧桑、命运多舛的佛教圣地,这是一座几经腥风血雨洗礼的东海孤岛。几度衰落,几度重建,其间凝结了无数僧人的血泪,耗尽了多少重建者的心血,才得以重现海天佛国的兴盛和繁荣。

别庵性统重振海天佛国

一座东海中的孤岛,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杀戮,一批批冒死渡海的僧人,这个孤岛上到底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他们?历经劫难的小岛真的能在一个和尚手里复兴吗?大智和尚的预言百年后又能否实现呢?超脱凡尘俗世的得道高僧,为何费尽心力接近当朝天子?皇家的黄瓦和九龙又是怎么到了普陀山的大殿之上?让我们来到东海,揭开普陀山百年兴衰的面纱。

风雨飘摇普陀山

在普陀山历史及佛教文化研究专家王连胜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今日普陀山上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在一间小商铺中,我们看到了一面覆盖着石灰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墙。扒开上面厚厚的石灰,可以看出横嵌在两间门面房之间的墙体竟然是一块石碑,这是普陀山最大的一块石碑——《渡海纪事碑》。传说中的镇岛巨碑上究竟记录着什么呢?

普陀山是东海中的一座小岛。它和对面的洛迦山合起来称“普陀洛迦”。普陀山方圆12.5公里,明朝中期,这个小岛已经是东亚地区最大的观音道场。山上有寺庵两百多处,香火鼎盛,名仕云集,是高僧颂经讲道的重要场所。

但是,这块看似平静的净土却经历了太多的不平静。明朝初年,岛上山贼与海盗勾结,占山夺寺,定海总兵率官兵上岛剿匪,一场血雨腥风就这样在佛门净地展开。硝烟过后,皇帝下达禁海令,烧毁寺庙,驱逐僧人,迁观音像至宁波栖心寺(今七塔寺),重建殿宇,改名“补陀寺”。普陀山的繁荣就这样第一次夭折在朝廷的一纸禁令中。

在禁海后的二十年间,不断有僧人违禁上山,建寺修庙,但是屡次遭到官府拆毁。

万历二十九年,普陀山住持真宰和尚进京请求复兴普陀山,竟病死京都。神宗皇帝终于不顾朝廷重臣的劝阻,第一次动用皇家银库来修复普陀山。神宗还派遣亲信张随,渡海到普陀山监督修建工程,历时五年完工。万历三十一年五月,督抚浙江都御史尹应元率数千健卒视察普陀山后,不再提禁建寺庙之事,并撰《渡海纪事碑》,立石永记。

几百年后藏于市井小商铺中的《渡海纪事碑》,记录的就是普陀山的这段辛酸历史。

普陀山,梵语意思是美丽的小白花。这朵孤立于东海之滨的小白花,从慧谔和尚留下不肯去观音像开始, 经历了不止一次的浩劫。

潮音洞上面的那块岩石上,记载着300年前小岛上发生的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杀戮。 那是在明末清初政权交替之际,海上倭寇不断入侵,上山掠夺寺庙,焚毁殿塔。康熙十四年,一场大火席卷了普陀山。朝廷却以普陀“穷洋多险,易为贼巢”为由,再一次颁布了禁海令。仅仅维持了将近二百年的繁荣仿佛昙花一现,再度随着这道禁海令走向了衰落。

又是300年后,一叶小舟载着一位僧人踏上了这片沙滩。这位僧人名叫别庵性统,是四川人。他俗家姓龙,名性统,世代书香。传说他的母亲临产时,父亲梦见白龙浮江,醒后说:“白龙,静业也,若生子,必令出家。”12岁那年,天资聪颖、已经学有所成的性统毅然投笔,剃度为僧。22岁时,他继任当时四川佛教名寺高峰寺住持,虽然年少,却因才华横溢和高深的佛学修养而声名远播。

清康熙二十六年,性统云游到浙江宁波大童寺。这一天,他正在海边打坐,突然有个小和尚来叫他,说有三个人要与他见面。原来是普陀山住持明益和尚和定海的提督以及总兵,这三个素未谋面的人竟然是来请性统前往普陀山重修法雨寺的。

当时,对舟山群岛的海禁已经解除三年,普陀山上正是百废待兴。对普陀山观音道场, 别庵性统也是神往已久,但是此时他却有些犹豫了。因为他知道,从明万历二年真表和尚违禁上山,重建宝陀寺,被官兵处以杖刑,再到普济寺住持无念性空舍身为太监张随求情,病死京城狱中,普陀山的每一次复兴都染上了历代高僧的鲜血,而自己凭什么来担负起复兴普陀的重任呢?

三百多年来,普陀山在风雨飘摇中目睹了一次又一次的刀光剑影,当别庵性统终于踏上了这座满目疮痍的小岛时,瓦砾成丘、荆棘满目的衰败景象让他惊呆了。这里满山荒草,已经找不出一条小道,性统割了三天的荒草,才开辟出一条道路。他用割下来的野草搭建茅棚,在法雨寺的断壁残垣间住了下来。

三月末的一天,性统一个人在雪浪山麓散步,经过大智真融和尚的灵塔时他累了,就找了片干净的草地休息片刻。

大智真融和尚是100年前普陀山法雨寺的住持,他曾为普陀山在明代中叶的那次复兴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此时性统就坐在他的灵塔前,双眼微闭,盘起腿来打坐休息。

无意间,他忽然发现塔身长满苔藓的破缺处,隐约显露出一些奇怪的痕迹。性统扒开苔藓,借着透过来的阳光,他看见几行文字赫然显露出来,这些文字又记录了什么呢?

性统印证百年预言

性统在大智真融和尚的灵塔上发现的文字原来是刻于塔身的铭文,铭文中记载:大智禅师死前曾经预言法雨寺将毁于大火,而他将在100年后回来重修法雨寺。

明万历八年,大智真融和尚渡海来到普陀山,他在岩洞里搭建草庐,饥食野草,日诵《金刚经》。一开始并没有人知道他,后来他的德行逐渐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僧人和俗士,人们纷纷前来听他讲经布道。当时普陀山上佛教各宗都已经趋于衰微,他在这时创建了“海潮庵”,也就是后来的法雨寺。大智倡导律义, 戒德精严,重振了禅宗。明万历二十年五月三日,大智真融知道自己即将圆寂,便告诉众弟子:“兹地,乃大士现灵之所。老僧开此道场,庄严香火,以事方肇造,未能极尽规模,今已矣!待百年后,再来重兴耳,汝等记之。”他圆寂后被葬在雪浪山麓,还修建了大智塔作为纪念。

性统从铭文的年代记载中推算,这一年,刚好是禅师圆寂100年。性统暗想,难道自己真的是大智禅师的转世?还是这一切都是佛祖在冥冥之中有意的安排?无论如何,这些铭文都为性统重修法雨寺增添了信心。

今天 ,法雨寺已经和普济寺并称为普陀山两大寺,游客云集,香火鼎盛。法雨寺内共有厅堂楼阁三百八十余间,殿宇共分六层,依山取势,层层升高,建筑面积共一万九千五百余平方米。偌大一座寺院,深藏于古木绿荫之中,背依锦屏山,面朝千步沙,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面对法雨寺,我们禁不住心生疑问:难道眼前这个庞大的工程竟是300年前由性统主持重建的吗?当年一介布衣、只身上岛的性统又是怎样建起这座耗资巨大的法雨寺的?

清康熙二十八年的五月三日是大智真融的百年忌日, 别庵性统召集岛上众僧举行百年大祭。这次大祭,其实就是一次复兴法雨寺的誓师动员大会。虽然兴修法雨寺的计划得到了岛上众僧的拥护和支持,但是建寺除了决心和支持之外,还需要巨额的资金作为基础。性统很快意识到,仅凭岛上这一点微薄的香火钱根本无法兴修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就在僧人们逐渐陷入绝望的时候,普陀山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舟山总兵黄大来。

传说康熙二十八年, 黄大来就任舟山总兵时恰逢皇帝南巡。康熙皇帝在途经浙江时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驾舟经过嘉兴的一座桥,对面来了只小舢板,上面有一个簪花老妇人。康熙问道,是什么船?妇人回答说,是渔船。皇上问,有鱼吗?妇人反问,想买吗?但是小舢板并不停留,与他擦身而过。第二天,康熙正在为梦中情景感到迷惑不解之时,黄大来趁机向康熙进言,他将普陀山的种种情况详细奏明,并暗示康熙梦中老妇人乃是观音化身,向皇上借钱修庙来了。康熙对这一番解释竟是深信不疑,立即命令一等侍卫和礼部掌印郎划拨黄金千两,重建法雨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