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四大玉石
9472700000002

第2章 玉中之王——和田玉(1)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

中国一向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但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而且分布地域也比较广。从古至今最为著名的就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和湖北绿松石,被誉为“中国四大玉石”。中国和田玉的开发与利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和田玉所制成的玉器,具有浓厚的中国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和田玉是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来源,历代皇室都爱用和田玉碾器,古代丝绸之路就是最早的玉石之路又向西延伸而成的。

(一)和田玉的历史

和田玉在我国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唯一将玉与人性化相融的国家。中国人对和田玉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和田玉因盛产于新疆南部而得名,和田在古代被称为“于阗”,藏语翻译过来就是“产玉石的地方”。在古代,昆仑山是“万山之祖”“群玉之山”,不但高大雄伟还盛产美玉,因此受到了极大崇拜。传说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的都邑就在昆仑山上,山上不但有壮丽的宫阙、奇花异木和珍禽怪兽,还有长生不老的灵芝草和诸仙食用的玉。这一奇妙而美丽的神话世界,引发了后人极大的兴趣与无限的崇敬之情。

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把昆仑山称之为“群玉之山”或“万山之祖”。《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石昆仑”之说。早在3600年到3100年前的商代,和田玉已经从遥远的新疆到了商殷王都河南安阳。奴隶主贵族以用和田玉为荣,生前佩带,死后同葬。用玉之多十分惊人。新疆的和田玉要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到达河南。很明显,原始社会开拓的玉石之路,这时已经比较完善了。这个时候玉石之路更向西延伸到了中亚地区。据前苏联乌兹别克史的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年时,就已经有新疆的碧玉在那里出现,可能就是从新疆的北麓远运而去。大约4000年前的这条西去玉石之路,早于以后的丝绸之路1600年左右,是中国通往中亚的一条很古老的道路。

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新疆输入的和田玉已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论是祭祀、朝见皇帝,还是进行各种礼仪,都必须用到玉,并且有着一套非常完整的规定。这时候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的玉文化已经基本成型了。开采、雕琢、使用玉器在中国已经有万余年的历史,在上古国家成型的初期,玉器一直作为重要的祭器和瑞器出现,被我们的先民视做与神明祖先沟通的媒介,这种玉制礼器的传统,在夏、商、周时期,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才会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全民爱玉、尊玉的民族心理。

在先秦古籍,如《尚书》《古本竹书纪年》《尔雅》《管子》《吕氏春秋》《九章》中,都记载了昆仑所产的美玉。战国到两汉是和田玉使用的第一个高潮期,不仅用量大增,用玉的阶层也越来越广泛。汉代中央政府统治西域,推动了和田玉的生产与输往内地。《汉书·西域传》称鄯善出玉,于阗、子合出玉石,莎车出青玉。汉武帝时,汉朝的使者已亲临和田,并把采集的和田玉带回内地。三国以前,由于战乱的影响,玉器发展进入低潮。晋室南渡,中原与西域交通更加困难,也阻碍了和田玉的输出。隋唐时期,和田玉的开采继续见于史籍记载。不过,从文献记载来看,和田玉以及和田玉的输入在隋唐时期并不兴旺。宋代使用和田玉的规模超过了唐代。先后统治中国北方的辽金两朝,继承并发展了用玉的传统。元代初期,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和田玉的开采。元中期以后,察合台汗国控制今新疆地区,和田玉或者通过商人贩入内地,或者由西北宗王进贡。元朝的琢玉工匠亦多,仅大都南城就有百余户聚居。明朝的势力在西域仅及哈密,玉石产地和田、莎车先后属于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统治,和田玉输往内地的首要渠道仍然是朝贡贸易。清代是中国玉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和田玉大规模输出。

玉文化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中国和田玉历史悠久,蜚声中外,和田玉制品闪耀着“东方艺术”的光辉。中国历代琳琅满目的和田玉精品,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之国石。

(二)和田玉的开采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和田玉的开采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方法发展为多种方法。最初,人们在河边拾起美丽的和田玉,后来又在河流中捞取那卵圆形的籽玉,从而早期河流冲积物中的美玉就在河谷的阶地沙砾中挖出,后再沿河追溯发现了生长在岩石里的原生玉矿。因此,古代开采和田玉有拣玉和捞玉、挖玉、攻玉等多种方法,以分别开采产于不同地方的玉石。

拣玉和捞玉是古代开采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河流浅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采玉是有季节性的,其主要时节就是秋季与春季。巍巍昆仑山中有许多河流,河水主要依靠山上冰雪融化进行补给。盛夏气温升高,冰雪消融,河水暴涨,流水湍急,此时山上的原生玉矿已经风化,玉石碎块由洪水携带奔流而下,到了低山或山前地带因流速骤减,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秋季气温下降,河水渐落,玉石显露,人们易于发现,此时的气温也比较适宜入水,所以秋季成为人们拣玉和捞玉的主要季节。冬日天气寒冷,河水冻冰,玉石不易被发现,也难以拾捞,因此,冬季一般不采玉。转入春季,冰雪融化,玉石复露出,又成为拣玉和捞玉的好季节。

挖玉指的是离开河床在河谷阶地,乾滩、古河道和山前冲积洪积扇上的砾石层中挖寻和田玉砾。这些地方的玉也是由流水带来的,却早已脱离河道。砾石层之上早已有或多或少的沙土覆盖,砾石层中有的已被石膏和泥沙所胶结或半胶结。由于挖玉长时间局限在小范围内,获取率又不高,所付出的艰苦劳动不如拣玉效果明显,因此从事挖玉的人员并不多,只有当某地已有出玉的可靠消息,而且大有希望的时候才会吸引人们去挖玉。

古代攻玉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指加工琢磨玉,而另一种是指开采玉,即开采原生玉矿。开采山玉比采子玉难,玉石在昆仑雪山之巅,交通险阻,高寒缺氧,即使如此,古代人们依旧冒着生命危险,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采玉取宝。

(三)和田玉的分类

按照和田玉产出和地点分类,自古以来就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玉有山产、水产两种,各地之玉多产在山上,于阗之玉则在河边。”将水产的叫籽玉,山产的叫宝盖玉,当地采玉者则根据和田玉产出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籽玉戈壁玉四种:

山料,又称山玉、碴子玉或叫宝盖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的特点是开采下来的玉石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良莠不齐,质量常常不如籽玉。有不同玉石品种的山料,如白玉山料、青白玉山料等等。

山流水,名称是由采玉和琢玉的艺人命名,即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且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块度较大,距原生矿较近,棱角稍微有磨圆,表面比较光滑。

籽玉,又称子玉,子儿料。是指原生矿剥蚀被流水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漫蔓和洪水运动过的洪积层中,玉石裸露于地表或埋于地下。籽玉的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籽玉一般质量较好。籽玉有各种颜色,白玉籽玉叫白籽玉,青白玉籽玉叫青白玉籽,青玉籽玉叫青玉籽。

戈壁玉,又称戈壁料、凤棱玉。是指在戈壁、沙漠中拣到的风蚀形玉料。玉石经地质风化、剥蚀以及经流水分选沉淀下来的优质部分。籽料呈卵状,小块较多。

依据质地颜色的基本色相来分类,可分为白玉、青玉、墨玉、黄玉四类:

白玉。它的颜色由白到青白,多种多样,即使是同一条矿脉,也不尽相同,叫法上也是名目繁多,有鱼肚白、梨花白、季花白、石蜡白、月白等。白玉是和田玉中特有的高档玉石,块度一般不大。白玉籽在白玉中的算得上是上等材料,颜色越白越好。光滑如卵的纯白玉籽叫“光白籽”,质量特别好。有的白玉籽经氧化表面带有了一定颜色,秋梨色叫“秋梨籽”,虎皮色叫“虎皮籽”,枣色叫“枣皮籽”,都是和田玉名贵品种。白玉按颜色还可分为羊脂玉和青白玉。羊脂玉因色似羊脂,质地细腻,因此得名。“白如截脂”的感觉给人特别滋蕴光润,是白玉籽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仅新疆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葱白、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这个在和田玉中是较为常见的。

青玉。它的颜色由淡青色到深青色,有时呈现绿带灰色。颜色的种类很多,古籍记载有虾子青、鼻涕青、蟹壳青、竹叶青等等。现代以颜色深浅不同,也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等之分。和田玉中青玉最多,常见大块者。

墨玉。它的颜色是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为斑点、云雾状条带状等。工艺名称繁多,有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须、纯漆黑等。在整块玉料中,墨的程度强弱不同,深淡分布不均,多见于与青玉、白玉过渡。一般有全墨、聚墨、点墨之分。全墨,即“黑如纯漆”者,乃是上品,十分少见;聚墨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可用作俏色;点墨则分散成点,会影响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块的,其黑色皆因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鳞片所致。

黄玉。它的颜色由淡黄到深黄色,黄色是因含氧化铁所致,有黄花黄、鸡蛋黄、栗黄、秋葵黄、虎皮黄等颜色。古人以“黄如蒸梨”者为最好。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探玉史上,仅偶尔见到,质优者价值不次于羊脂玉。

(四)和田玉的产地

和田玉的产地主要在中国新疆和青海。

中国是和田玉的著名产出国之一,而中国和田玉又主要产于新疆,新疆的和田玉主要产于昆仑山、天山和阿尔金山三大地区。和田地区是新疆产和田玉的主要地区,东起且末,西至塔什库尔干,在长达1200公里的昆仑山脉和有关的河流河床中,已发现和田玉矿点二十多处,构成了中国和田玉的重要矿带。这里产出的和田玉供应全国各地玉器厂,特别是该地的羊脂玉供不应求。天山地区的和田玉为碧玉,因其产在玛纳斯县境内,故称“玛纳斯碧玉”。碧玉产于北天山超基性岩带上,碧玉呈绿色,块状,质地非常坚韧细腻,组成矿物属透闪石——阳起石系列。阿尔金山地区产出的和田玉,现在称“金山玉”。这个区除了产出少量的青玉外,主要是碧玉,碧玉性质与玛纳斯碧玉十分相似。矿体产于超基性岩体中,主要由含铁的透闪石矿物组成。

青海和田玉矿位于格尔木市,地处昆仑山的南麓,昆仑山由新疆、西藏入青海、四川,在新疆、青海境内有3000多公里长,平均海拔5600米左右。与新疆和田玉同处于一个成矿带上,昆仑山之东为青海玉,山之北为和田玉,两者相距直线距离不过300公里,所以昆仑玉与和田玉在物质组合、产状、结构构造特征上大体都相同。

和田玉矿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而形成的软玉矿,是典型的接触交代成矿作用的产物,矿体呈透镜状、肠状以及块状。和田玉有绿花玉、绿斑玉、青白玉,因为其结构微细,呈致密块状,显得其油脂光泽。青海的白玉和青白玉成为现在玉器市场的重要原料。

(五)和田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