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地牵龙
9469400000028

第28章 开天辟地人自立(28)

“西气东输”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使世人的目光又一次集中在新疆塔里木,这里是“西气东输”的源头,它不仅要保障天然气直供上海,而且还要使4200公里沿途城市受益,更重要的是利用新疆天然气资源优势,带动新疆及沿线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西气东输”工程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非常重大的。正因为这样,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十分重视“西气东输”工程。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新疆塔里木视察,询问天然气的气源落实情况。

塔里木管道公司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在西部的统帅部指挥调度中心,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参与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调研。工作在西部的“新疆管道人”,为自己能成为“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西气源头牵龙人深感自豪和幸福。

人们不会忘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成立30多年来,管道人手牵油龙闯天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新增添的输油气管线已连片成网,累计建设各种介质的管道已达21000多公里。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朱镕基总理曾以管道建设者的身份参加过任京输油管道建设工程的大会战。所以,朱镕基总理对石油管道情有独衷,很关心中国管道建设事业的发展。在管道局纪念东北地区“八三”管道工程建设30周年活动时,管道局以书信形式向朱镕基总理进行了工作汇报。5天之后的(2000年)7月29日,朱镕基总理认真阅读了管道局的汇报信。看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企业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绩,朱镕基总理十分激动,他提笔在汇报信的首页上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很赞成你们纪念‘八三’管道工程建设三十周年的求实方法。我在石油管道工程系统工作过三年,我为石油管道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感到光荣。朱镕基7.29。”

朱镕基总理对管道建设的重要批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管道建设的关心。同时,我们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朱镕基总理衷情石油管道的心情,这种心情也足以让人们肃然起敬。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2000年)8月4日正式接到朱镕基总理批示,管道局局长兼党委书记苏士峰立即向局党委常务委员进行了传达,并组织召开党委会议,对学习贯彻朱镕基总理的重要批示做出了安排部署。新疆塔里木管道公司也按照局党委的统一安排,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总理的重要批示,回忆优良传统,发扬创业精神。张新民曾在学习讨论会上积极发言,他回忆了自己和朱镕基当年在管道电信公司一起工作的情景。张新民说,朱镕基当年在任京输油管线会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务实作风和敬业精神,最让我敬佩。我们学习落实总理的批示,就是要学习总理的这种精神,我们要积极奋战西气东输,把这条中国最长的管道建设好,向总理和全国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能否启动,最关键的问题是气源。没有足够的天然气资源,这条横贯西东的钢铁大动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充其量也只能画一条虚线。朱总理两次进疆,来到塔里木落实天然气资源问题。现在,“西气东输”已经国家批准正式启动,管道建设分东西两个试验段已打火开焊,数千名管道建设者正在鏖战。东部水网地带的管道施工困难重重,管道局组建的西气东输前线党工委已深入东部会战前线,把宣传鼓动克服困难的工作做到了会战工地。在西部战场上,塔里木管道公司理所当然地成了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前线指挥部和联络点。张新民说:“朱总理来塔里木视察时曾说过‘管道局这个队伍,我知道。特别能吃苦,能战斗。’我们奋战在新疆的管道人,决不辜负总理的重托,坚决打好西气东输这一仗,为共和国争光。”

在采访中,张新民很认真地回忆起那次见到朱镕基总理时,总理关心西气东输气源落实的情景:……站在“西气东输”的展示版前,总理询问着,一期工程能输多少气,资源能不能保证,有没有把握。听着马富才、廖永远等人的汇报,总理放心地点了点头。总理告诉大家,西气东输这个项目,国务院已经批准立项。这个项目不但要马上启动,而且要尽快地建成。这是一篇大文章,一个大手笔,要投资1200亿元,其中管道建设400亿元,配套建设800亿元,建设4200公里管道,这是要在中国的地图上画上浓浓的一笔。

“西气东输”这一笔的确很浓,这一笔令人振奋也令人激动。张新民感慨地说,“西气东输”千载难逢。这么好的机遇可遇不可求,让我们遇上了,不大显一次身手,别说对得起祖宗,就连自己也对不起!

张新民的这一番话,让人心灵震撼。“西气东输”工程的主体是铺设管道,管道局作为中国管道建设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据采访得知,管道局这支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在召开了“西气东输”管道建设誓师大会后,分两部分挥师东西两个试验段,千里管线上红旗招展,弧光闪闪,管道人正在创造着新的人间奇迹。

张新民和他率领的西部新疆管道人,正在按照石油集团公司提出的“三个一流”的要求,在西域艰苦鏖战,争当一流的管道建设队伍,用一流的技术,干出一流的工程。“西气东输”横空出世,管道人手牵钢铁巨龙跨越千山万水,为沿线人民送去喜讯福音,功在当代,德载千秋。

五、尾声

在共和国的建设历史上,“西气东输”管道建设工程也能算为共和国之最,它的投资超过了“三峡工程”。所以朱镕基总理才说它是一篇大文章,一个大手笔。我作为一名报告文学创作者,深为“西气东输”这样大规模的管道建设工程所吸引,所鼓舞,更为像张新民这样的管道人所感动。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管道,了解管道人,就必须宣传“西气东输”。其实,了解了“西气东输”,也就了解了管道,了解了那些被称为“管道人”的管道建设者。

多少年来,一提管道,人们就会把它与“掏下水道”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我曾为被误认为是掏下水道的“忍者神龟”的石油管道人愤愤不平,所以,我经常在媒体上发表宣传管道企业和管道建设者的文章。今天创作的这篇题为《新疆管道人》的报告文学,同样是这个想法,为石油管道人正名,为西部新疆管道人唱一唱赞歌,把我了解的新疆管道人告诉给中国的老百姓,让他们消除误解,多一点自醒。

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全面开工,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已经拉开了。要建设一个山川秀丽的大西北,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包括“新疆管道人”在内的千千万万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张新民他们一定会十分珍惜创业时光,理所当然地当好祖国的建设者,当好新疆的建设者,“新疆管道人”的旗帜,将在祖国大西北的上空高高飘扬。

我衷心地向奋战在西部的新疆管道人致敬,期待着他们有更好的消息传来……。

永不褪色的红旗

——共和国老劳模朱洪昌扫描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60年代“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曾流传在巍巍中华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人们熟知王铁人的时候,也就知道了朱洪昌。当年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帮)、(朱洪昌)“五位英雄”一同被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树为五面红旗。他们5个人骑马载花,由领导牵马扶蹬,是何等的风光!

而今,岁月流逝,斗转星移,朱洪昌这面红旗历经了无数次的洗礼,却依然本色不褪,鲜红耀眼,令人敬佩。当指针指向2005年5月18日的时候,我们采访了朱洪昌这位为新中国工业史洒下无数汗水的老劳模。朱洪昌作为一名老党员,政治立场非常坚定,他十分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访中,朱洪昌思路清晰,说话铿锵有力,十分健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对朱洪昌这样的劳动英雄宣传得很不够。”采访后,我自己沉思。让榜样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于是,我诚邀了《石油管道报》记者杨洁加盟,开始创作这篇报告文学,让朱洪昌的走过的足迹告诉后来者,伟大的人生源自平凡的脚印。——作者题记伴随着历史的车轮,我们步入了璀璨的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将以龙的姿态腾空而起,全球的炎黄子孙都翘首以盼那伟大的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和平崛起。龙的腾飞是我们的夙愿和期冀,但如果没有黑色血液——石油的及时输送,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在全球都在为石油如烈日般高热的价格气喘吁吁之际,作为血液承载运输的血脉——管道承载了太多的压力。

当站在全国油气管道网分布图前,我们总会被那些如同血脉一般延伸到全国各地的管道所震撼!在这一片枝繁叶茂的背后,是一部气势恢宏的管道史诗。而在这部并不很长的历史画卷中,又有着许多令人炫目的璀璨繁星,其中有一颗很耀眼,他就是全国劳模、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第一任局长朱洪昌。

建国初期,在那场震古烁今的石油大会战中,朱洪昌走戈壁、穿盆地、战雪原,奋勇拼搏,不畏艰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被大庆会战指挥部命名为“钢铁队长”,与“铁人”王进喜等劳模比肩,同被树为大庆会战的“五面红旗”。他还曾数度荣获全国劳模、全国先进生产者、石化部“劳动英雄”、河北省“劳动英雄”等荣誉称号。

新中国是在艰难困苦的跋涉中走进60年代的。摆脱困境,调整经济,是6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主题。在困难面前,最能看出一个民族的性格。正是在艰难的年代,我们拥有的是一份艰苦创业、英雄辈出的记忆。

石油是经济的血液,管道则是石油的命脉。没有了石油,经济建设就缺少向前发展的动力,没有了管道,石油就不能及时输送到祖国饥渴的躯体。

那个年代,北京街头的公共汽车都背着一个硕大的煤气包。毛泽东主席不无感慨地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啊。”

1960年的大庆石油会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只有亲身经历过那种场面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艰苦创业。1205钻井队的工人们就是靠这种精神,只用5天多的时间就打完了第一口井,创当时钻井的最高纪录。

在大庆,像铁人一样奋斗不息的工人,何止是一个王进喜。

大庆会战时期,水成了油田的命根子。没有水,油田就会陷于瘫痪。会战领导小组决定抢建一条17公里的水管线,管线安装任务交给了朱洪昌领导的工程三大队一中队。在当时的条件下,打油井难,在戈壁荒郊建一条生命线——水管线,更难!

队伍刚上来,除了两台电焊机和简单工具外,几乎是赤手空拳。一无运输工具,二无起重设备,要把2000多根管子从火车上卸下来,在沿线铺开去,太难了。“条件是等不来的。”朱洪昌第一个拿起了绳索扁担,说:“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没有车,咱们有肩膀,抬!”全队冲上去了。供水工程全面铺开了,关键时刻,一台用于拖管的拖拉机趴窝了,关键设备出了问题,怎么行呢!一个工人在用喷灯加热矫正时,引燃了粘有原油的拖拉机履带板,顿时,在拖拉机四周燃起了大火。只见朱洪昌迅速扒掉身上的棉袄,在窜起一人多高的火焰中东扑西打,火被扑灭了,拖拉机保住了,而他的手、脸却燎起了一层水泡,两眼烤得通红。大家都心痛地劝他快住院治疗,可他满不在乎地说:“工程这么紧,我哪能离开现场。”闻讯赶来的领导硬是把他推上车,送到医院。

朱洪昌在医院只作简单包扎就返回了工地,指挥部的领导真是又心疼又生气,命令他:“只须动嘴,不准动手。”可他还是把命令当成了耳旁风,一到现场就又和工友们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他带头改装一台挖掘机,在拆卸刮板时,一不留神,三个手指甲全给挤掉了,顿时血流如注,工友们望着队长那双旧伤未愈又添新伤的手,心痛地说:“队长,您就别干了,养养伤吧。”朱洪昌向他们摆摆手,找来一块纱布,把手一包,再接着干。经过反复调试,这台挖掘机改装成功了,施工中派上了用场,工效提高了十几倍,可他的手,却因感染肿得像馒头一样。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这时,从抚顺发来了电报,他的独生子因病抢救无效死亡,妻子也因此精神失常。这无疑于给了他当头一棒,精神的打击和身体的创伤,把朱洪昌击倒了。他强忍悲痛,悄悄把电报藏了起来。可是领导和工友们还是知道了,他们默默地为朱洪昌买好了车票,然后把他送上了回家的火车。临别时,朱洪昌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地说:“拿不下供水管线,我绝不离开工地,等着我回来。”看着缠着绷带,满脸戚容的队长,大家眼里储满了泪。在朱洪昌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工友们夜以继日地工作,苦熬了3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换来了凌凌清泉。在供水管线全线通水试压那天,朱洪昌同志看着从大家摸爬滚打,费尽心血建成的管道流出来的清清河水,在工友们的热烈欢呼声中流下了倔强的热泪。从此,工人们不必再用脸盆端水钻井,职工们也不必再用罐头盒、玻璃瓶在土井里打水喝,列车发电站也有了充足的水来发电……到后来,大庆各油田的职工们都饮上了他们引来的水,在黑色的原油世界里有了甘甜的生命绿。

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另一个问题的来临。随着油田开发力度的逐步增大,用水量也呈直线上升趋势,油田各处用水告急!在这种情况下,供水管线经常是超压运行,阀门损毁,螺旋口撕裂的情况时有发生。经常是抢修好一段管线后,另一处又被撕开。抢修队连日抢战在供水管线上,但因管线带压输水难以焊接,难以成功。为了保证生产、生活用水,输水是停不得的。怎么办?指挥部的领导又想到了朱洪昌。“快!叫朱洪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