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伯伯在一篇《孤独地走向未来》中写道:“好多人都说自己孤独,其实他们并不孤独。孤独并不是受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作长啸。弱者都是群居者,所以有芸芸众生一说。”
我之所以记下了这段话是因为我觉得他写出了我的真实感受,但并不是现在这一阶段的,是在国内中学时的那种孤独。尽管学校中不乏善良可爱的同学,但我在那几年之中一直是孤独的,我指的并非表层意义的孤独。我孤独,但我始终享受着孤独,我喜欢一个人在自习室、图书馆、琴房、操场干我喜欢的事,哪怕并不是在学习,是在消遣。尤其是后来不在学校住之后,我渐渐远离了别人,所以渐渐孤立。
现在回想起来,小的时候我也是孤独的,院子里没有同龄的小孩,我惟一的玩伴居然是姥姥。可我还是没有因为孤独而难过,因为那时我太小并不懂得孤独。我也知道朋友在一个人的成长之中是非常重要的,交友要慎之又慎,一步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但好在我从小接触的都是和我一样的好孩子,我会在今后的成长中继续有选择性地交友。可是我始终还是不那么喜欢跟同龄人交谈聊天,也许没碰上对象吧,我喜欢和阅历丰富,见识广阔,有层次和水准的人在一起,我并不在意我那一刻的无知,因为我不知道的事多了去了。同时在选择朋友时还要加强自己的修养。社会越是发展,人们越是开放,传统的礼貌修养反而就越被推崇和赞赏,尤其是在上层社会(正写着贾斯汀给我送来饼干吃,我现在挺喜欢她的,有点不舍得她离开了)。
回头来再谈孤独。今天,我又一次开始孤独,但这样的孤独是每一个独自出门的学子都不可避免的,我会在想孤独的时候愉快地孤独,不想孤独的时候找朋友避开孤独,其实孤独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如果掌握和处理不好甚至会有危险,造成孤僻、心理闭塞、失语,更有留学生因为孤独再加上不顺心的事而轻率地结束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哈哈,我是不会的啦!妈妈告诉我,孤独产生思想。所以今天通话之后,忽然觉得自己好忙好忙,很充实,很多的事等着我去做,等着我去学。那么孤独不是更好么?
成熟是什么?我成熟吗?姐姐夸奖我,说我面对问题时比她过去成熟得多。她在这里第一次被别人委婉地逐客搬家时,十分的难过失落,觉得自己好像是没人要的孩子。而我刚开始,差点儿被隔壁女孩儿驱逐时所表现的平和让她很惊讶!我当时并没怎么难过,这是很正常的事,起初与人交往就是很简单的接受与不接受而已,我的思维只是跳跃到担心下一步该怎么办,当然不得不承认失落是难免的。我想着不让住就不让住,总有地方收容我,难不成我第二天睡到大街上?我可没觉得谁要我或是不要我。可现在我的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比较幼稚的,那是无知所致的,只是勇敢,谈不上成熟,但慢慢变化嘛!我希望自己能有着年轻的外表和成熟的心灵,那么由此推算:我的外表发展迟缓,思想意识超前的话,岂不是生命时间延长了,生命价值提高了!
我觉得过去的很多年中,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比如初中时为何盲目的喜欢一些只有漂亮外表而没内涵的明星,为何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为何老让爸爸给我买那些贵又没价值的娱乐杂志?因为我说要听英文,爸爸专门给我买个随身听,可如今算算,中学几年里放的流行歌曲磁带多还是英语磁带多?不过回过来想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吧。回想起过去几年的成绩我还是很骄傲的。校领导的关注,老师的赞赏,同年级同学的羡慕,低年级同学的崇拜。夹着书本在古色古香的校园里愉快地穿梭;带着自信在有上千观众的舞台上主持节目;对着镜子欣赏自己有些婴儿胖的形体;打开条件不好的细尖嗓子学唱美声;在一片咂舌声中一次次走向领奖台,领取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奖状,整个学校都知道我是梦梦!我说这一切都不是沾沾自喜,我心里明白,这些并不算什么,无数跟我一样大的孩子都曾一次次走向国际领奖台。可在我的生活环境中,我所得到的一切荣誉都是我一点点的努力换取的,是我力所能及的。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学习的快乐,快乐的学习。我小的时候,爸爸常说“娃娃学习好是家里的一块宝”。后来,我得了奖学金,而别的同学交补考费的时候,我才暗自得意:这下我也算是家里的宝了!平时在英语角,后来在外语学院我也都是年龄最小、成绩最好的。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赞许和鼓励才使我不断进步的。到了国外之后才发现国外教育不强人所难,只注重兴趣爱好。很多人都不喜欢不擅长科目,所以他们干脆不学,用省下的时间学更多自己热爱的东西,这不是很好吗?那么中国学生怎么办呢?哪门课学得不好就恶补哪门。他们也不想这样,但教育体制如此,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