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小娜在家里休息,一位陌生女性摁响了她家的门铃。“请问,哪位?”小娜在电话门铃对讲中问。因为这段时间,小区的治安不太好,所以,大家都很警惕。“我是供水公司的,来征求用户意见。”门铃那边回答。
小娜按下防盗门开关,打开自己的家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位20岁上下的女孩。这个女孩自我介绍说:“因为居民反映近期自来水水质不好,所以,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看到对方既没有穿工装,也没有佩戴工牌,小娜便没有让她进来。
“我是公司新来负责这一块业务的。”女孩解释说。看到对方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小娜知道,如果真是供水公司的工作人员,不配合就有些不礼貌了。
小娜让这个人进了家,带着她去厨房操作间看了一下水龙头。小娜本能地感觉这是一位净水器具的推销者。借着她的话题,小娜说:“我曾经也搞过技术监督工作,与你们供水公司的一些人都很熟悉。这样吧,你给我留个电话,如果有什么问题,我就直接找你。我要出门了,不好意思,外面还有人等着我呢。”
这个人不情愿地从笔记本上撕下一纸条,写了名字和手机号码,就快步出了门。下了楼之后,小娜打电话给供水公司办公室反映了这一情况,顺便拨了一下她的电话号码,电话提示:这个号码是空号。
故事中的小娜本来与供水公司的人不熟悉,可是,为了让自己躲开这位推销员,不得已撒了谎。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采用说谎的方式来摆脱掉自己的烦恼。比如:当我们不想上学时,常常谎称自己生病了;当我们因为睡过了头而导致上班迟到时,会说路上堵车了……只要你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是存在着大量的说谎现象的。
有的人是为了哗众取宠而说谎。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主要是想在别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高贵,主要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他们一般会采用自吹自擂、虚张声势等做法,比如:有些人本来没有获奖,却谎称自己得了“鼓励奖”;有些事情明明办不到,却谎称自己可以轻松解决。
有的人是为了获得利益而说谎。在销售领域中,当介绍、出售自己的产品时,这种谎言便会泛滥成灾。为了获得最大的销售业绩,有些人甚至会用言过其实的话来美化自己的产品,宣传自己的产品。即使在公共场合,自己的谎言被当众揭穿,撒谎者也不会感到羞愧难当。
有的人之所以会撒谎,主要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感情。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对对方没有什么好感,很想拒绝对方,这时候就会选择撒谎。比如:如果同事很喜欢你,主动向你表白了,如果你不喜欢对方,说话的时候表面上就会尽量装得心平气和一些。
有时候为了迎合对方,也要说谎。比如:商场购物的时候,如果妻子说:“这件衣服的尺寸对我来说很合适,不是吗?”丈夫一般会回答:“是的,很合适!”
有的人撒谎是为了摆脱困境。每个人都会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规避那些对自己有害的信息。因此,当人们身处困境时,往往会用说谎来摆脱困境。
为了避免尴尬,有的人会选择说谎。在竞技游戏或者比赛中,有的人明明实力很强,却偏要在口头上示弱。
有的人是为满足欲望而说谎。生活中,有的人婚姻不顺,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要和那种人结婚呢?”很多人都会违心地回答:“婚前不太了解对方,等到真正一起生活之后才发现大家的生活习惯不一样。”
大量的事实证明:说谎一般都是弱者的策略,强者则敢于面对事实,讲出真相。因此,一个总是遮遮掩掩的人,其内心一定有软弱之处。经常说谎的人,不是高明的人,而是邪恶的人。
微妙变化的面部表情
一个人的面部可以表现出不计其数而又惟妙惟肖的表情。表情的变化是十分迅速和细致的,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
脸是人的价值与性格的外观,面部所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最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在你还没有开口之前,对方就可以从你的面部表情上了解到一定的信息,对你的气质、情绪、性格、态度等有所了解了。所以,有句话说得好,看人先看脸。
事实证明:一个人所有的表情都是来自心里的,所以,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跟他的心理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在百度百科中,是这样为“面部表情”定义的,所谓“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人的眼睛是最善于传情的,不同的眼神可以将一个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表达出来。例如,高兴和兴奋的时候可以“眉开眼笑”,气愤的时候可以“怒目而视”,恐惧的时候可以“双目凝视”,悲伤的时候可以“两眼无光”,惊奇的时候可以“目瞪口呆”等。
周末,周良和同事一起去爬山,他们兵分两路,有的爬山,有的在山下的湖畔赏景。
已经到了深秋,在夕阳的照射下,湖水泛着粼粼的波光,已经有了微微的凉意。被湖水冲积的岸滩上,时不时还能捡到几只贝壳。正走着,忽然听到同事张雄一声惊呼:“看!贝壳!”
他们几个人一齐奔过去,真的,好大一只。这只贝壳正斜插在淤泥里,微张着口。小虎探着身子去够,可是,还差一点。有人从旁边找了一根树枝,递给他。他小心地将这只贝壳拨弄出来,真大啊!
其他人催着小虎抓紧递出来。就在小虎转身落脚的一刹那,脚底的淤泥瞬间陷了下去,他在岸滩上“手舞足蹈”,嘴里还嗷嗷地叫着。
人们早已被他的滑稽样逗笑了,李安的眼睛本来就小,这一笑,眼睛都没有了,呵呵。
眼睛不仅能传达感情,而且可以交流思想。人们之间往往有许多事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观察人的眼部表情可以了解他的内心思想了。可见,面部表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言语交往手段。
口部肌肉的变化也是表达情绪和情感的重要线索。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很多时候都能发现,如果主人公憎恨某个人时会“咬牙切齿”,如果人物紧张时会“张口结舌”等,其实,这些都是通过口部肌肉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早上晨练结束之后,唐老师到菜市场买菜,途中,被两个自称是南京大学的青年缠住,他们要向他推销一种生发剂。
唐老师虽然是秃顶,可是他根本就不想买什么生发剂,更何况是路边的“野货”。年轻人看到文质彬彬的唐老师就是不肯“松手”,还煞有介事地掏出学生证说他们是利用周日在勤工俭学。
唐老师被他们磨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就用英语问了几句:“多少钱一盒?”“这种生发剂是哪个大学生产的?”两人面面相觑,一个青年人紧张起来,张口结舌地说:“嗯……啊……”
看到他们根本听不懂自己讲的话,唐老师笑了:“小伙子,别再骗人啦!是大学生,还听不懂我的英语?”
这两个人一看遇到了高手,只好悻悻而去,他们一边走还一边小声嘀咕着:“这老头会说外语啊。”
研究证明:口部肌肉对表达喜悦、怨恨等少数情绪比眼部肌肉更重要;而眼部肌肉对表达其他的情绪,比如:忧愁、惊骇等,则比口部肌肉重要。
为了识别面部表情,人们一般都会将各种面部表情的照片呈现给对方,让他们判断什么样的表情代表了什么样的情感。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最容易辨认的表情是快乐、痛苦;较难辨认的表情是恐惧、悲哀;最难辨认的表情则是怀疑和怜悯。
一个人面部的颜色,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变红和变白。如果遇到害羞、尴尬等情形,人们的面颊一般会变红;如果遇到生气的情景,人们的面部就会变白。当愤怒中的人们想极力抑制自己的怒气的时候,其面颊肤色会变得苍白。
表情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反映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它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表情的停顿时间、起始时间和消逝时间。实验证明:停顿时间长的表情很可能是假的,比如:10秒或10秒以上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除了那种极其强烈的情绪感受,比如:欣喜若狂、勃然大怒、悲痛欲绝等,自然的表情都不会超过4~5秒。
脸部是说谎者最容易“伪装”的部位。这就给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诚意带来了麻烦,因为很多时候,有信任感的听者多数时候会注意对方的脸部表情,而不是身体的其他部位。因此,作为一个听者,你应该更多地注意说话者的声音、眼睛和手势。
不过,虽然骗子很了解心理学,又很会演戏,“伪装”得几乎滴水不漏。但是,假的毕竟是假的,只要你注意观察,细加分辨,就会发现大量的破绽和漏洞,任他怎么遮掩也遮掩不住。
盯着对方的眼睛,窥探深藏的秘密
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被发现说谎的时候,妈妈常常会说:“如果你没有说谎,就看着妈妈的眼睛。”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眼睛最容易流露人们的真实感情。
这里就有一个例子:
丈夫有了外遇,不想让妻子知道。终于有一天,妻子知道了这件事情,但她还是希望丈夫能够亲口说出来。
为了让丈夫主动交代,一天晚上,妻子诈他说:“你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还想蒙混过关吗?”
丈夫由于自己心虚,不敢正视妻子的眼睛,所以就战战兢兢地目光斜视,顾左右而言他。
看到丈夫做贼心虚的表情,妻子进一步确信了自己的猜测,在她不停地追问下,最后丈夫不得不和盘托出。
眼睛的注视方向或视线能反映出人的心情和意向。眼睛斜视,经常会被认为是说谎时常见的标志。当眼睛斜视的时候,常常被认为是有什么秘密不愿意展示给别人。眼睛斜视是“不想让别人识破本心”的心理在起作用。
苏老师是初中一年级的英语老师,他50多岁,长得瘦高,头顶的头发已经掉光了。有两名男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在班上一贯很淘气,经常搞一些恶作剧。
有一次,快要上英语课了,一位男生故意在一个笤帚上撒满了灰尘,然后将其夹在半掩半开的门缝里。全班同学都静静地坐着,佳佳作为英语课代表,看到有人这样对苏老师,实在是坐不住了。
佳佳想去拿掉那把笤帚,但慑于那两个男生的淫威,坐着没有敢动。在犹豫了半天之后,佳佳终于下定决心要去拿掉笤帚了,可是这时候,上课铃却响了。
透过窗户,同学们看到苏老师拿着教案匆匆地向教室走来,开门的一刹那,笤帚正好打在了苏老师的头上。有人偷偷地笑了,而佳佳却脸红了。
苏老师掏出手绢,擦了一下撒满灰尘的脸,他轻轻地拍掉身上的尘土,走上讲台,沉默了好久才问:“这是谁干的?”没人回答。教室里出奇的寂静。
“佳佳,你说,这是谁干的?”听到苏老师叫自己的名字,佳佳心里一惊,慢慢地站了起来。苏老师用充满企盼的双眼紧紧盯着她。
佳佳偷偷地拿眼瞟了瞟那两位男生,他们正狠狠地瞪着自己。佳佳怕了,用极低的声音说:“我不知道。”
苏老师用手示意佳佳坐下,佳佳看到苏老师两眼流出了浑浊的泪。她知道,那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泪,那是一位老教师痛心的泪。
佳佳低着头,脸发烫,不敢正视苏老师的眼睛,心里感到惭愧极了。
回避对方的视线经常具有这样的含义:不愿被对方看穿自己的心理活动、心虚、害羞、厌恶、拒绝。偷偷地看人一眼又不想被发觉,等于是在说:“我不敢正视你,但又忍不住想看你。”视线闪烁不定常常出现在内心不稳定的时候,而视线左顾右盼往往出现在不诚实的时候。
眼睛的组成机构是复杂的,可是,任何一个部位都能表达出一个人的情绪。比如:瞳孔。瞳孔的大小变化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活动变化。当一个人因为某件事情变得情绪激动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
再如:眨眼。正常的人通常每分钟可以眨眼5~8次。当一个人的情绪产生波动时,眨眼的次数就会明显增加。一个人的情绪不同,产生的眨眼方式也会不一样,比如:连眨、超眨、挤眼等。
连眨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连续眨眼。很多时候,当一个人犹豫不决,或考虑不成熟的时候,会有这种表现。超眨是指那种幅度夸张、速度较慢的眨眼动作。在戏剧表演中,当人物惊讶的时候,会出现这种眨眼的方式。挤眼是指用一只眼睛给某人使眼色,表示两个人之间有了某种默契。
如果一个人频繁地眨眼,那就意味着在他的心里藏有一定的秘密。眨眼次数之所以会增多,主要是为了防止心中的秘密泄露。
对于一个人来说,闭上眼睛同关上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防止别人窥探自己的真实想法。由此可以推断,要想窥探一个人内心的秘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盯着他的眼睛。
“脚语”,诚实地泄露心语
所谓“脚语”,就是一个人在坐立行走时脚所做出的动作、所发出的声音、所对的方向等表现。
莫里斯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体中,离大脑越远的部位,可信度越大。脸离大脑中枢最近,所以,最不诚实;脚离大脑最远,可信度最强。
“脚语”是为情绪打拍子的一种节奏,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泄露人的心理指向。一个人的心情不同,走路的姿势也就不同;每个人的秉性各异,走起路来也有不同的风采。
周末,小黎在家闲得无聊,想着上班后太忙,不如去父母家看看。可是,小黎又怕妈妈为了给自己准备好吃的,太忙活,也就没事先通知。
小黎到了父母家楼下,停好自行车,如往常一样快步走上楼梯。还没等她走到三楼,就听见楼梯尽头传来父亲的大嗓门:“开防盗门吧,你闺女回来了。”母亲打开门,伸头看小黎的刹那,她还没走到家门口呢。
进家后,小黎奇怪地问父亲:“爸,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我今天又没有打电话。”父亲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从脚步声中知道的呗,我能听懂你的‘脚语’。”
小黎感到很诧异,要知道他们家这个门洞一层6户,6层的楼怎么也住着几十人呢。父亲怎么能如此准确地从众多的脚步声中独独分辨出自己的脚步声呢?父亲微笑着说:“哪个父母听不懂自己孩子的‘脚语’啊!”
那晚,小黎和父母聊得很晚才回家。
“脚语”就好像人体所有其他的语言信号一样,脚的习惯动作也有着自己的语言。
在中国丰富的语言词汇里,有许多描述“脚语”的形容词。这些形容词与其说是描写脚步的轻、重、缓、急、稳、沉、乱等,不如说是描述人的内心的稳定、失衡、恬静、急躁、安详、失措的状态。有时候,当你看不准一个人的真实意图时,留意一下此人的脚,读一下他的“脚语”,会让你得到一种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