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最喜欢的300篇哲理故事
9462700000014

第14章 爱心阳光篇(6)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啦”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无私的爱与奉献是人类存在和世界美好的基础。只要有一个正确的大方向,有爱的支持,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第三个电话

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到处是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爱德华迅速按下第一个电话,刚举起手机,楼顶忽然坍塌,一块水泥重重地将他砸翻在地。他一阵眩晕,知道时间不多了,于是改变主意按下了第二个电话。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拨通了第三个电话……

爱德华的遗体在废墟中被发现后,亲朋好友沉痛地赶到现场。其中有两人收到过爱德华临终前的手机信号,一个是他的助手罗纳德,一个是他的私人律师迈克,可遗憾的是,两人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他俩查了一下,发现爱德华遇难前曾拨出过三个电话。

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在电话里说过什么,他俩推断,很可能与爱德华的银行或遗产归属权有关。可爱德华无儿无女,又在五年前结束了他失败的婚姻,如今只有一个瘫痪的老母亲,住在旧金山。

当晚,迈克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痛欲绝的母亲。老人流着泪说:“爱德华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迈克严肃地说:“请原谅,夫人,我想我有权知道电话的内容,这关系到您儿子庞大遗产的归属权问题,他生前没有立下相关遗嘱。”可母亲摇摇头,说:“爱德华的遗言对你毫无用处,先生。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

迈克含着激动的泪水告别了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

不久,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

爱的源头是没有止境的,一个“爱”涵盖了所有的内容。

爱心与智慧

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又说:“但是,让我来想想办法……”

这个好心的侍者开始动手为这对老人解决房间问题:他叫醒旅馆里已经睡下的房客,请他们换一换地方1号房的客人换到2号房间,2号房的客人换到3号房间……以此类推,直至每一位房客都从自己的房间搬到下一个房间。

这时奇迹出现了1号房间竟然空了出来。侍者高兴地将这对老年夫妇安排了进去。没有增加房间,没有减少客人,两位老人来到时所有的房间都住满了客人——但是仅仅通过让每一位客人挪到下一个房间,结果第一个房间就空了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两位老人进的是数学上著名的希尔伯特旅馆——它被认为是一个有着无数房间的旅馆。

好心的侍者将这对老人引领到一个房间,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现在我只能做到这样了。”老人见眼前其实是一间整洁又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前台结账时,侍者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祝你们旅途愉快!”原来如此。侍者自己一晚没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老头儿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旅店经营人。你会得到回报的。”侍者笑了笑,说,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门,转身接着忙自己的事,把这件事情忘了个一千二净。没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并有简短附言,聘请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飞机来到纽约,按信中所标明的路线来到一个地方,抬头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酒店耸立在他的眼前。原来,几个月前的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

故事是从一个富有同情心、满怀仁爱的侍者的智慧头脑开始的:“让我来想想办法……”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不管是文学还是数学,结局都很神奇——爱加上智慧原来是能够产生奇迹的。

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已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宽大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清。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的。”不过儿子又继续说:“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儿子,我很遗撼,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残障的人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让他这样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就在此时儿子挂上了电话,他的父母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几天后,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相信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于是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并在警方带领之下到停尸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没错,但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要去喜爱面貌姣好或谈吐风趣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欢那些造成我们不便和不快的人却太难了。我们总是宁愿和那些不如我们健康,美丽或聪明的人保持距离。然而感谢上帝,有些人却不会对我们如此残酷。他们会无怨无悔地爱我们,不论我们多么糟总是愿意接纳我们。

为了看看阳光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话,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着大地、阳光和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到“我”在火车停站时,见到一位卖牛奶的姑娘:“……晨光映红了她的面庞,她的脸比粉红的天空还要鲜艳……有如可以固定在那里的一轮红日,我简直无法将目光从她的面庞上移开……”普鲁斯特对于阳光的敏感与迷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体验阳光、体验美、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和怀想,这样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心理空间,实在太有魅力。即使是受尽心理折磨的尼采,到了晚年还依然怀恋着年轻时代“那些充满信任、欢乐,闪烁着崇高的思想异彩的时光——那些最深沉的幸福时光”。那些最深刻最博大的灵魂,几乎都是既能充分体验人性之温暖,又能充分体验阳光的明朗和温暖的人。

究竟是伤痕累累的心灵容易感到人世间的美丽温馨,还是没有受过伤害的心灵更容易受到这样的美丽温馨?我老是被这样的问题所萦绕。也许无论是否受过伤害,一颗善良的灵魂总是可以敏锐地感受阳光与温暖的。

但是,没有受过伤害的心灵,他不只是能够感受阳光,他就是阳光本身,只要你见到他,你就不难感到他们纯净、透明与温暖。这是任何受过伤害的心灵所不可比拟的。

一颗纯净的心需要另一颗纯净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颗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颗纯净的心的照耀与沐浴。由黑暗而光明,由痛苦而幸福,这是一种漫长的灵魂洗礼。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为了成为阳光,我祈祷于世上。

阳光,它无处不在。掬一捧水,整个太阳便笑在掌心里,魅力四射,谁能拒绝?我们的呼吸,我们的灵魂,都在接受阳光,那么你不想化而为阳光吗?暖暖的,那么祈祷吧,行动吧!

照亮别人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予人方便,予已方便”。“有失道的因,就必定会有寡助的果。”人不能总为自己活着,要学会替他人着想,这样自己才能活得更舒坦,更有质量。

坚持

当我如桨的手指将那个明媚的礼拜天浓缩成一串熟悉的电话号码,便对话筒那头的朋友说:“出来走走,让田野的风朗诵我们的背影如何?”朋友愉快地给了我一个满意的回答。

那天的太阳是帕瓦罗蒂的太阳,暖暖地照在我们的身上。

风,从春天的胳肢窝里很抒情地溜出来。

天,蓝得让人心疼。

春光,“咔嚓咔嚓”地被我拍上了底片,手中的照相机,鸟儿一般在晨光中荡漾。

在一条文弱的河堤上缓缓骑车的时候,突然我的目光被一株树吸引住了。我“噌”地蹦下那辆老爷车,把照相机对准了它,焦距调到令人激动的程度——那是怎样的树啊!

只见它的根系完全裸露在外面,整个树干凌空悬在河堤的横断面上。乍一看,它似乎要跌进深渊,仔细一瞅,方知它伟岸的身躯正利箭一般地直刺蓝天,欲倾的姿势,是另一种崛起。

几只不俊不丑的鸟儿,正口衔草枝在它的发问筑巢。这棵树看样子在这儿已定居好多年了,历经了凄雨苍霜而不倒地。

它悬空而立的模样,在大地这张稿纸上挺拔成了一行警句……

我按动快门,“啪”地一声将这棵树拽进镜头,回首对站在一旁的朋友说,等照片洗出来,我就给它标上名字——坚持。

照片洗出来后,效果果然不错,博得好几个朋友的赞誉。但有一个朋友却指着照片的标题“坚持”二字问我:你知道它的涵义有几种吗?接着,朋友侃侃而谈:“坚持”的涵义有两种,一种是指对外界环境的抗争,一种是指对自己心灵的抗争。像你这幅照片上的这棵树就是前一种意义上的坚持。

朋友又给我讲了一个哲理故事,他说每个人都有惰性,而且我们每天都处在惰性包围之中。惰性像稻草,一根根地向我们压来,一开始你感觉不到它的重力,但当它越积越多,终于有一天,只须添上最后一根举足轻重的稻草,你就会坚持不住啦!终于会被它压趴下。

朋友说,在那些惰性的稻草压迫我们的过程中,人是在无知无觉地坚持的,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抗争……

听了朋友所说的话,我只能做沉思状。

过去,我也曾不知深浅地把自己比喻成一株树,但当别人冷漠的目光像寒风一样吹过来,我曾经颤抖过;在那个名叫理想的前沿阵地,我曾经很深的失落过,曾经差一点因为处境的艰难而溃退;人模狗样地活了25年,曾经被别人爱过恨过,也曾经恨过爱过别人;曾经在彷徨苦闷的时候想过搂着地球自杀……但最终我还是挺过来了,在脚下的这块土地上,坚持让自己的信仰发光,灵魂独唱。

当然,我们不必像树一样在悬崖上被动地坚持,我们更应该主动地坚持,当那些“稻草”压向我们的时候,来一根扔它一根,让自己的心灵始终保持惬意轻松。

每当料峭春寒时,总感动于小草“春风吹又生”的坚持;每当登上绝顸时,总感动于松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每当“稻草”压向我们的时候,要坚守脚下的土地,让信仰发光、灵魂独唱!

日子怎么过

都说穷日子难过,我不怀疑这种说法。

我过过穷日子。在做知青的时节,常用盐水拌饭吃。

那样的夜,非常非常地漫长,饥饿噬咬年轻的胃,狼一般凶狠。

知青中的坏孩子说,谁和我去偷老乡的鸡?好孩子们不由自主,纷纷起立。最好的模范知青不起立,小声说:“我不去……我在家里烧开水吧。”坏孩子是真小人,好孩子是伪君子。很惭愧,我是留在家里烧过开水的。

不过不是我要求烧开水,是大家认为我偷鸡的技术不够好。然而我还是惭愧,我因为自己技术不好而暗自庆幸自己从来没有偷过鸡。可是我还是吃了鸡的,可见我还是比较虚伪。没有过穷日子的人真是不知道,穷而守志,那是太难了。肚子太饿,人就不是人了,是动物了。

除了想吃,几乎不想别的。

好日子不好过,这是从前没有想到的。因为什么叫做好日子,很难界定。温饱不愁了,还有山珍海味呢?别人能够吃到,我不能够吃到,就不觉得自己的日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