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危机意识”,就是指不满足于既有现状,时刻准备突破现有的藩篱,接受挑战的一种心理状态。现在的社会,竞争空前激烈,这对于所有人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倘若不时刻督促自己,不断地学习、充电,那么就有可能被这个社会淘汰。
1.切忌缺乏危机意识、怀有侥幸心理
“高处不胜寒”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成功之后,所面临的压力可能会更大。所以越是在成功之后,就越不能放松自己,要时刻有危机感。
说到危机感,可能你会说:“那是没有成功的人或失败者才要考虑的,成功者只需尽情地举起庆祝的酒杯,好好地享受成功后的喜悦。”
成功了,当然要享受成功的喜悦。但如果你认为成功了就不需要危机感,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成功之后,你所面临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你需时时记住,你所取得的只是阶段性的胜利,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人常说,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这也就意味着,世界上没有常败将军。你这次成功了,下次完全有可能失败;而另一个人这次失败了,说不定下一次他就成功了。如果你因为这次的成功而沾沾自喜,甚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你恐怕不能算是一个成功者。
真正的成功者绝不会因为一时一地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更不会忘乎所以地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每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时时都充满了危机感。因为他知道,影响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充满了变数,而这些因素你又不能完全控制。这就意味着成功只是暂时的,一旦明天某个因素发生变化,可能后天就需要面对失败。如果你没有危机感,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缺少应对的策略,到那时候,你可能束手无策,举手投降。
当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有意无意中开始考虑如何提高生活质量,能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时候,一个普通的政府职员看准了这里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于是,他毅然从单位辞职,办了一家以生产、经营、销售某保健品的集团公司。一时间火透了全中国,只要你打开电视机,无论哪家电视台都在播放他们企业的广告;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凡是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的运动会,都能从媒体上读到他赞助、奖赏获奖运动项目的新闻。
他的确成功了,而且是极大的成功。可也许就因为这巨大的成功冲昏了他的头脑,也许是其他原因,总之他的集团公司一直没有开发出新的产品,等到国内其他的保健品一拥而上,等到他利用所谓的“民间验方”、“宫廷秘方”所研制开发的保健品的神话破灭,他迅速地由成功的顶峰滑落,其滑落的速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如今,当其他“系列”保健品如保健茶、保健水、保健鞋垫等等纷纷出笼,占据了各地市场的时候,他欠了一屁股债务,破产了。
成功了,更需要你冷静下来,考虑这次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原因,而对于可能出现的竞争,对于社会政治可能出现的变化,对于消费者口味的更新,等等,都要进行冷静地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才是一个成功者应有的态度。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危机感,这个民族就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一家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感,这个企业的前景就十分堪忧;一位演员如果没有危机感,他就有可能失掉他所有的观众;一个作家如果没有危机感,读者就会很快忘却他。
所以,即使已经成功了,你也应该时刻记住:“明天的日子其实不会比今天更好过!”
2.不学习就会落后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每一个成大事者都喜欢读书。读书可以使一个人明智,可以增加一个人的修养,可以使一个人的目标方向更明确。一个人若想成大事,必须善于运用知识的力量。
不读书的人若想成功,肯定会道路坎坷,困难重重,人力、物力损耗无穷。因为他们不善于思考总结,靠的只是硬打、硬撞,即使是一次小的成绩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而那些读书的人,善于总结经验,从不断变化的现实中预测未来,未雨绸缪,避免了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朱熹,是个从小就立志当孔子的人。在他读书时,一天上午,老师有事外出,没有上课,学徒们高兴极了,纷纷跑到院子里的沙堆上游戏、打闹。不大的天井里,欢声笑语,沸沸扬扬。这时候,老师从外面回来了。他站在门口,望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造反”的情景,摇摇头。猛然,他发现只有朱熹一个人没有参加孩子们的打闹,他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先生慢慢地走到朱熹身边,发现他正画着《易经》的八卦图呢!从此,先生更对他另眼相看了。
朱熹这样好学,很快就成为了博学的人。十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读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了。孟子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当朱熹读到这句话时,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是呀,圣人有什么神秘呢?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啊!”
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并非遥不可及。治学之路就如同登山,惟有攀登不辍,才能一步步靠近峰顶。“一览众山小”的圣人们的成功其实亦是由勤奋得来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读《易经》竟然能把编联简册的牛皮翻断三次,可见其勤奋。不管你是一个凡人,还是一个圣人,“勤”在你成为圣人的努力过程中,始终不可缺少。
求知使我们富有,知识使每个人多了一分成功的机会。零星的努力,细小的进步,日积月累就可以发挥巨大的威力。
有的人或许以为利用闲暇时间来读书得不到多大的成效,因而不想在闲暇时间读书。这无疑使一个人的进取精神受阻,就像一个人想成为富翁却以为即使尽量储蓄,也不能致富,所以一有钱,尽数挥霍,不屑储蓄。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你必须以充足的学识作为甲胄。这一切只有学习知识方可达到。
我们大多数人的缺点,总是希望在顷刻之间办成一件大事。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成绩是靠慢慢积累的,因此你应不断地努力读书自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从而渐渐扩大知识范围。只有这样,知识才会越积越多,力量才会越来越大。
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从现在开始立下志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身上的能量,为以后的创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想获得成功就像一个想健步如飞的人缺少一条腿一样,总免不了磕磕碰碰。而知识源于书籍,小孩子会在接触书本的过程中自动培养读书兴趣,并自觉地摄取知识。时至今日,几乎每个家庭都不可能没有书籍。在古代家庭藏书是一种奢侈行为表现,而现代已是一种生活需要。多读书、读好书,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趋势。
青年人在学校最应该养成一种爱学习的习惯,就是熟悉各门学科的相关书籍。我们要学会在图书馆庞大的藏书中,挑出最适合自己的几部书。这样对于人的一生,大有裨益。这仿佛是一个人在选择适当的工具来开拓知识,以利于今后为社会服务。也是实现我们志向的惟一途径。
原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说:“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这样每天10分钟,20年以后你的知识水平一定前后判若两人,前提是他得读好的东西,汲取有力量的知识。”
所以,我们没有借口可寻,只有不停地向着目标奋斗。我们的志向,是通过学习来完成的,不停地学习,无论在学校还是学校以外。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不虚此行。
晚清第一重臣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成功就来源于他的刻苦勤奋。曾国藩小时候是一个并不聪明的孩子。一天,他在家读书,其中有一篇文章,他反复背了很多遍,却始终没有背下来。
有一个贼一大早就潜入他的家中,打算在曾国藩熟睡后偷些东西。可是,这个贼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原来他还在那背诵那篇文章。此时已经到了深夜,贼也已经累了,于是他忍不住嘲讽曾国藩道:“蠢蛋,你这么笨还读个什么书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说罢,便将那篇文章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然而曾国藩就是凭借着这样的韧劲儿终于官至翰林,成为了挽救大清帝国的中流砥柱,而和那个贼相比,他在背书的天赋上要差得很多。但他却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而那个比他聪明得多的贼却始终摆脱不了当一个贼的命运。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博览群书、勤奋求学的人。因为他们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你学了多少知识,它都会累积在你的脑海中,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
3.不要贪图安逸,满足现状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写完了《马丁·伊登》后,立刻变成了炙手可热的著名作家,从此他开始声名鹊起,随之而来的便是巨大的利益。面对利益的诱惑,他开始变得轻浮起来。不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起了豪华的别墅,而且还购买了豪华游艇,供自己享乐。就这样,功成名就的他整日沉浸在安逸享乐之中,他开始远离创作,变得更加无所事事。天长日久,厌倦、空虚、落寞和无聊开始一浪一浪地向他袭来,最后他终于无法抵抗这种令人窒息的空虚感,于是在1916年,在自己的家里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