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等了,想好了就豁出去
9459200000007

第7章 别等了,赶紧行动起来(2)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光说不动是达不到目的的。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得到实现。

拿破仑说:“想得好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成功开始于一个好的习惯,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都没有错,但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线路,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动力。

你采取多大行动才会有多大的成功,而不是你知道多少,就会有多大的成功。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立刻行动。惟有行动才能使你成功。

现在做,马上就做,是每个有“野心”成大事者必备的品格。

有一篇仅几百字的短文,几乎世界上主要的语种都把它翻译出来了。仅纽约中央车站就将它印了150万份,分送给路人。

日俄战争的时候,每一个俄国士兵都带着这篇短文。日军从俄军俘虏身上发现了它,相信这是一件法宝,就把它译成日文。于是在天皇的命令下,日本政府的每位公务员、军人和老百姓,都拥有这篇短文。

目前,这篇《把信送给加西亚》已被印了亿万份,在全世界广泛流传,这对有史以来的任何作者来说,都是无法打破的纪录。

这篇短文的作者是阿尔伯特·哈伯德,文章最先出现在《菲士利人》杂志,后来被收录在戴尔·卡耐基的一本书中: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情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与他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那个叫罗文的人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质袋子里,封好挂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以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失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没有问题,没有条件,更没有抱怨,只有行动,积极、坚决的行动!

“只有行动赋予生命力量。”罗文为德谟斯特斯、克雷洛夫、拿破仑的话做了最好的注解。人是自己行为的总和,是行动最终体现了人的价值。

据说,在美国一个小城的广场上,塑着一个老人的铜像。他既不是什么名人,也没有任何辉煌的业绩和惊人的举动。他只是该城一个餐馆端菜送水的普通服务员。但他对客人无微不至的服务,令人们永生难忘。

他是一个聋子,他一生从没有说过一句表白的话,也没有听过一句赞美之辞,他只能凭“行动”二字,使平凡的人生永垂不朽!

“只有你的行动,决定你的价值。”这就是有雄心成大事者的秘诀!

雄心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

4.先付出,才能得到回报

谚语说:“聪明的人,总是懂得自己先付出,然后才得到回报。”你付出了真诚,就会收获到友谊;你付出了努力,就会收获到成功。

先付出,后收获,这是大自然的法则。地里的庄稼是先播种,再浇水施肥,经过辛勤劳动后才能结出果实;炉子里的火和热量是要放进木头或煤炭,然后才会释放出来。只有先吃苦拼搏,才能品尝成功的果实。

很多成功人士的人生历程中充满了苦难和艰辛。创业之初,往往没有什么资金投入,开创者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一点的积攒,此外难有别的选择。李嘉诚从当茶馆跑堂开始,王永庆16岁以卖米为生,霍英东20岁就有了南沙群岛冒险采海草的经历。

印度尼西亚富商林绍良在20世纪30年代里,还只是一个小伙计或者跑单帮,出卖劳动血汗的人。他每天必须在三更半夜,一片黑暗的时候就起身,用手工磨碎咖啡豆,然后用旧报纸分包成一盎司(283克),或者半盎司的小包,骑着单车跑到六七十公里外的三宝垄去辛苦地转售。

吴水阁从十多岁开始谋生,艰苦创业,刻苦耐劳,终于成为新加坡第五大银行老板,而且还投资到橡胶种植、棕油等行业,现在已拥有马来西亚种植股森美兰公司、印尼维基尼亚橡胶公司等。

不管是银行业,还是种植、加工业,吴水阁都勤于深入第一线。他虽然是老板,但每天上班总是比员工到得早。直到快90岁了,他仍坚持每天上班视察业务。他的这种勤劳精神在无形之中对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成功者都是用辛劳的汗水奠定了自己的基业。很多人只看到了名人的光彩的一面,但是他们背地里付出多少汗水和血泪又有谁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不付出就可以收获的。

先付出,后收获,这是不变的道理,先后顺序也不容颠倒。人的一生都在付出与得到,付出的是努力,得到的是收获。人生的每一次付出,就像在空谷当中的喊话,你没有必要期望谁能听到,但那绵长悠远的回音,就是生活对你的最好回报。

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美国青年哈默随一群逃难的流亡者来到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镇长杰克逊大叔给一批又一批的流亡者送去粥食,这些流亡者接到东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但哈默没有吃,他坚持先给杰克逊大叔干点活再吃东西。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什么活儿可以做。哈默有点失望,他说:“先生,那我便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得到这些东西!”

杰克逊大叔让他先吃过饭,然后再给他派活儿。但哈默坚持做完活儿再吃饭。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哈默,思忖片刻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那个青年人跟前。哈默只好也蹲下来,十分认真而细致地给杰克逊大叔轻轻地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十分惬意地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你捶得棒极了,刚才我的腰还乏累不堪,可现在,它舒服极了。”杰克逊大叔说完,将食物递给哈默。哈默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哈默说:“小伙子,我的庄园现在太需要人手了。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那我可就太高兴了。”于是哈默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玛格珍妮嫁给了他。二十多年后,哈默成为美国石油大王。

不劳动不吃饭,先劳动后吃饭,先付出后收获。这就是哈默的原则,也是他成功的秘密。付出带来收获,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生命本身就是付出的过程,勤奋之人寻路,前程似锦;懈怠之人寻梦,海市蜃楼。努力吧,朋友!路在脚下,事在人为。

5.行动是潜能的“挖掘机”

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试一试,就是尝试、体验,对愿望有所行动。“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这是一句简单的谚语,却也揭示了一个道理:迈向成功需要冥思,更需要行动。

有个笑话:一个醉鬼深更半夜跌跌撞撞地往家里走,可连方向都弄错了,竟走到一片墓地里。有一家人明天要给亲人送葬,提前挖了个大深坑。醉汉一不留神掉进了坑里。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爬不上来。正当他准备稍事休息再往上爬时,突然有人冷不防地在他肩上拍了一下,阴阳怪气地说:“别费劲了,我试过了,你爬不上去的……”这一惊吓非同小可,他以为遇到了鬼,“噌!”一下子跃出坑外,撒腿跑了个无影无踪。原来拍他的人也是个掉到坑里的醉鬼。

你之所以还仅仅只是在想成功,是因为现状还没有把你逼上绝路,你还得混下去。所以你必须让自己强烈地恐惧你现在的样子,否则,长此以往,你就会像一只放在一锅冷水中的青蛙一样,终有一天难逃苦海,而变成一锅“青蛙汤”的。

决心,强烈的决心,只有你决定改变的心才能帮助你迎向成功。试一试不同于想一想。小马过河的故事众所周知,未踏进河你将永远不知河水的深浅,做任何事都应有试一试的干劲,别因一点困难而退却,人最难得的就是能够迎难而上。鲁迅先生说过,人最可贵的是跨出第一步,坐而等待平安,等着前进,如果能够可以的话,那自然是很好的,但有些人却等到头发花白什么也没有等到,那又如何呢?有个人很懒,看着别人地里今年又是大丰收了,他美滋滋地想:要是我地里种的玉米今年是大丰收,那该多好呀!留一些吃,拿一些去卖,换来钱可以买回一条狗,买新衣,还买……可是在别人忙于耕种施肥时,他在睡觉;别人忙于锄杂草,料理地里种的庄稼时,他还是在睡觉。结果可想而知,当别人获得大丰收,他还是望着杂草丛生的田地做美梦。那句话说得好,愿望只是美丽的彩虹,行动才是浇灌果实的雨水。

试一试又要有想一想作为指导的前提。不加思索埋头苦干,那是盲目的举动;漫不经心、蜻蜓点水般地干事,那将事倍功半。俗话说,说到不如做到,但做到首先要想到,必要时还需三思而后行。成功不是拱手可得的,不是努力一次即可迈向终点的。有的同学临近考试时挑灯夜读,结果没考好,愤愤然地说:“太不公平了,我都苦战几个日日夜夜了,结果才得这点分。”可是你扪心自问,平时不努力,几天的努力就能弥补以前的懈怠吗?爱迪生发明电灯,他试了多少次?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记住了:“云彩有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人生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就是改变人生的行动。由此可见,行动即是人生目标。

内斯美是一位出色的高尔夫球选手,他通常能打出90多杆。后来他有7年时间完全停止玩球。令人惊异的是,当他再回到比赛场时,又打出了漂亮的74杆。内斯美的故事说明,如果我们期望实现目标,就必须首先看到目标完成。内斯美没有玩球的7年是在与世隔绝的俘虏收容所里度过的,见不到任何人,无法做正常的体能活动。头几个月他几乎什么也没干,后来他意识到要保持清醒头脑并活下去,就得采取特别积极的措施。于是,他选择了心爱的高尔夫课程。在其心里他每天都坚持玩整整18个洞。他在心中打球,所花时间跟他在高尔夫球场上玩球一样长。在7年里,他一直在心里玩那完美的高尔夫球,从来没有一次漏打了球。

这个例子说明,一个人要想达到目标,在达到之前,心中就要“看见目标完成”。

行动会增强自信心,犹豫只会带来恐惧。克服恐惧的惟一办法就是立即行动。

跳伞的人拖得越久越害怕,就越没有信心。“等待”甚至会折磨各种专家,并使他们变得神经质。有经验的教师站在讲台上长时间不开口也会紧张得不行。著名播音员爱德华·慕罗在面对麦克风之前总是满头大汗,一开始播音以后,所有的恐惧立即“烟消云散”了。行动可以治疗恐惧,许多老演员也有这种经验,立即进入状态,可以解除全部的紧张、恐怖与不安。一般人则不了解这个道理,他们应付恐惧的常用办法就是“不做”或回避。多数推销员就经常这样,他们经常怯场,结果是越来越糟。克服恐惧的最佳办法,就是立刻就做。不管干什么事,一经决定,就立刻进入状态。

写作、绘画都需要创意、创造力。很多人都强调还没有灵感。其实,灵感必须在进入状态之后才能产生。不写、不画,不进入创作状态,哪儿来的灵感。

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雷德里克·波洛常被问到,该如何克服在写作上所遇到的种种障碍与瓶颈?他说:“当发现自己陷入困境时,就先写些粗糙的草稿。先不管它有多么粗糙、缺点多么多。之后,再回头来慢慢改写。”

“这样的方法帮了我不少的忙,使‘障碍’不再无限期地延续下去。我只管硬着头皮做下去,不管想到什么可能的思路,都把它写在纸上。如果过后觉得那些东西不好,我随时都可以修改。而与此同时,我也就前进了一步。

“不要幻想自己写得确实‘很精彩’。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它写下来,然后,你就能有一个明确的东西,可供你去改写、修正、提高。

“这和打棒球时不同,你最多只能击球三次,就得出局。但对于写作的修正、改写,却是毫无限制的;你想击多少次就击多少次,而且或迟或早,你总会击中的。”

真正的成功者不会在一开始付出努力的时候,就希冀得到杰出的成果,或在一开始就达到十全十美。他们也不会因为害怕出差错或被人视为愚蠢、被人批评,就放弃心中的理想、目标,或拒绝去尝试新的东西。

成功者知道,如果他们不去尝试,就永远实现不了、接近不了自己的目标。他绝不会等待情绪良好、一切顺利才开始着手。因此,只要有一个不完备的计划、一个粗糙的想法、念头、草案,他们就会开始去尝试、发展、实验,并且在尝试、付出的进程中,不断地自我学习、充实,并且修正改进。

《新约·马太福音》第25章叙述耶稣带领门徒向耶路撒冷行进,一路上对门徒谆谆讲道。

耶稣坐在橄榄山上时,给门徒们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贵族,他要出门到远方去。临行前,他把仆人召集起来,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

后来,这个贵族回国了,就把仆人叫到身边,了解他们经商的情况。

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五千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五千两。”

贵族听了很高兴,赞赏地说:“好,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赚钱的事上对我很忠诚,又这样有才能,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

第二个仆人接着说:“主人,你交给我两千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两千两。”贵族也很高兴,赞赏这个仆人说:“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第三个仆人来到主人面前,打开包得整整齐齐的银子说:“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一千两银子还在这里。我把它埋在地里,听说您回来,我就把它掘了出来。”贵族的脸色沉了下来:“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浪费了我的钱!”于是夺回他这一千两,给那个有一万两的仆人,并说:“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埋没钱财,就是浪费,如第三个仆人的作为;不行动,也就是潜能最大的浪费。行动是潜能的“挖掘机”。凡是大有作为的人物都不会等到精神好时才去做事,这是因为他们深谙“行动诱发行动”这个自然原理。

6.用行动完成心动的事

成功是一种实践活动,它始于想法,成于行动。光有想法而不去干,成功就是空谈。平凡的成功者总是靠着正确的想法和行动,一步一步踏上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在众多人当中,感觉敏锐但行动迟钝的大有人在,他们看到别人成功后会说:“早在几年前我就看出这个机会了,只是没有去做。”没有去做,当然要怪自己。没有果敢的行动,一切梦想都只能化作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