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快乐人生必备的9种心态
9458300000032

第32章 心态之八:宽厚容人(3)

这下可糟了。李嘉诚吓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脸煞白,不知该如何向这位茶客赔礼道歉。茶客是茶楼的衣食父母,是堂倌侍侯的大爷。若遇上蛮横的茶客,必会甩堂倌几个耳光,而且会找老板闹个不休。

李嘉诚知道自己闯下大祸了,真不敢想象将会有什么样的厄运降临到自己身上。他早已听说,在自己进来之前,一个堂倌也犯了这样的过失,而那个茶客是“三合会白纸扇”(黑社会师爷)。老板自然不敢得罪这位“煞星”,硬是逼着堂倌给这位大爷下跪请罪,然后就把他辞退了。

李嘉诚已做好了受罚的准备。老板也跑了过来,正要对李嘉诚责骂,想不到的是,这位茶客说:“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怪这位小师傅。”茶客一味为李嘉诚开脱,老板当然乐得顺水推舟,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恭恭敬敬地向茶客连声道歉。

茶客坐了一会就走了,李嘉诚愣愣地回想着刚刚发生的事,依然心有余悸,双眼湿漉漉的,暗自庆幸遇上了好人。

事后,老板对李嘉诚道:“我晓得是你把水淋到了客人的裤腿上。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闪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道歉,说不准就能大事化小。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的,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啊!”

回到家,李嘉诚把这件事情说给母亲听,母亲感叹不已,觉得儿子确实很幸运。她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儿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李嘉诚对母亲的告诫谨记在心。他满心感激那位好心的茶客,也感激老板对自己的宽容。

其实,李嘉诚逃过这一劫,并非侥幸,这是他平日积善得善报的结果。由于他平时真诚待人,吃苦耐劳,顾客和老板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不愿为难他。如果是一个懒惰不负责任的伙计,客人早就看他不顺眼,老板早就对他心怀不满。那么,即使没事,饭碗也很危险,若闹出点事来,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嘉诚是自己拯救了自己,是用自己一贯诚实勤劳的作风度过了这一次险境。

但是,李嘉诚后来依然对那位好心的茶客念念不忘。他多年以后,曾对别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李嘉诚从小便从父母那里接受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教育,如“和为贵”、“和气生财”等。但那时他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真正含义。这一次“饭碗危机”才让他真正体会到了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有亲身体验,才会去贯彻执行。后来的李嘉诚始终信奉“以和为贵”、“积德行善”宽容的做人准则,这也为他的事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李嘉诚曾在五金厂作过推销员,跳出五金厂后,仍十分感激五金厂老板的知遇之恩。尽管他为该老板立了不少功,但他依然是心怀愧疚之情。

李嘉诚知恩图报,就像当年他离开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一样,也向五金厂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办企业重要的是审时度势。五金厂要取得发展,有两条路可选择。第一,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第二,调整产品门类,尽量避免与塑胶制品冲突,占领塑胶制品不能替代的空档。

但是,五金厂老板在李嘉诚走后,并没有听从李嘉诚的建议,仍然坚持生产铁桶。结果,不久后危机果然降临,五金厂很快便奄奄一息,濒临倒闭了。

李嘉诚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当他获知此不幸后,马上赶往五金厂找到老板,他劝老板立即停止生产镀锌铁桶,而转为生产系列铁锁。

原来,李嘉诚一直在关注着五金厂的前途。一来他要证实自己的眼光是否正确;二来他深知五金厂对自己不薄,自己跳了槽,老板对自己也很宽容,心中总有一股歉疚之情,总想找机会报答。

因此,他经常抽空了解五金制品的市场行情。经过一番调查分析之后,他发现还没有哪一家五金厂专门生产铁锁,不存在其它行业的竞争。

李嘉诚坚信:生产铁锁稳保红火。

李嘉诚进一步指出,为了保证稳步领先,还应制定计划,开发系列铁锁。否则,只要一发现有利可图,其它五金厂就会跟风而上,竞争会很激烈。只有永远先人一步推出新产品,才能稳操胜券。

这一次,五金厂老板对李嘉诚言听计从,马上根据李嘉诚的建议组织人员开发系列铁锁。一年后,危机重重的五金厂果然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

这虽然与整个行业的变化形势有关,但李嘉诚的一番忠告可以说起到了关键作用。后来,五金厂老板再次见到李嘉诚后,欣喜地说:“阿诚,你在我厂子时,我就看出你是个不寻常的后生,你将来准会干出大事业!”

李嘉诚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激之心的人,他感恩的对象甚至包括他所雇佣的工人。

宽容可以在一个人的危难之时,给予帮助;它可以在一个企业困境前夕,给予援助。由此可见,宽容是成功者必备的良好心态之一。

7.宽容有度,让人心服口服

生意场讲究一个“礼尚往来”。亲朋好友,必须时常走动,讲究你来我往,才会越来越亲,朋友才会越来越熟。朋友之间的这种交往会逐渐体现出一种信任来。当然,这也要靠朋友之间识大体,懂事理,才能讲出一番信用来。

清朝红顶官商胡雪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宽容有度的胸襟,为他在商场中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有一段时间,胡雪岩与庞二合伙做丝业收购,两人齐心协力,逼压洋人,抬高国人丝价,为了这件事,胡雪岩费了大量心血,做得实在不容易。谁知到了后来临近交货时还出了一个乱子,那就是朱福年暗地捣鬼。

作为庞二档手的朱福年,人送外号“猪八戒”,他自己野心勃勃,想借庞二的实力,在上海丝场上做江浙丝帮的首脑人物,因而对胡雪岩表面上“看东家的面子”不能不敷衍,暗地里却处心积虑,并想打倒胡雪岩。但是,他不敢明目张胆地跟胡雪岩对着干,一切都在暗中操作。所幸,还是尤五最先发现问题,派人告诉古应春,古应春又来告诉当时身在苏州的胡雪岩,听得古应春细说原委,胡雪岩渐渐有了办法,要治服朱福年。

其实很容易,只须将庞二请出来,几个人合伙给他演一出戏,慢慢揭穿他的把戏,朱福年就没得混了。做得狠一点的话,让他在整个上海都找不到饭碗。

在对待吃里扒外的朱福年时,胡雪岩还是牢牢记住“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的道理,因此,胡雪岩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是极为漂亮的。

朱福年做事不地道,不仅在胡雪岩与庞二联手销洋庄的事情上作梗,还拿了东家的银子“做小货”,他的东家庞二自然不能容忍。依庞二的想法,他是一定要彻底查清朱福年的问题,狠狠整治他一下,然后让他滚蛋。但胡雪岩觉得不妥。胡雪岩说:“一发现这个人不对头,就彻底清查之后请他走人,这是普通人的做法。最好是不下手则已,一下手就叫他心服口服。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不足为奇,要烧得他服帖,死心踏地替你出力,才算本事。”

胡雪岩的做法是:先通过关系,摸清了朱福年自开户头,将丝行的资金划拨“做小货”的底细,然后再到丝行看账,在账目上点出朱福年的漏洞。然而他也只是点到为止,不点破朱福年“做小货”的真相,也不再深究,让朱福年感到自己似乎已经被抓到了“把柄”,但又莫明实情。同时,他还给出时间,让朱福年检点账目,弥补过失,等于有意放他一条生路。最后,则明确告诉朱福年,只要尽力,他仍然会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