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金岗山麓的追忆
9456800000024

第24章 遥忆当年“家属连”——访北京图书馆学术顾问郑效洵

【李城外】

初夏的一天,我来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西院的一栋宿舍楼里,拜访了已经九十高龄的郑效洵老人。

郑老曾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团体“狂飙社”成员,早年翻译过契诃夫、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的小说;二十年代中期,鲁迅先生在日记中三次提及和他的交往。1946年,他一人组织出版了《鲁迅书简》,许广平女士为此深表过谢忱。建国后,他历任三联书店编审部副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外国文学编辑室主任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担任了十三年的副总编辑。1969年9月,被打成“走资派”的郑老下放向阳湖。半年之后,又被分配到乌龙泉“家属连”负责,和一位名叫赵琦的编辑一道,组织和管理中华、商务、文学三家出版社干部职工的家属们。

无独有偶,咸宁干校这种特殊的连队还有一个,这便是设在武昌金口的文化部机关“家属连”,像廖沫沙夫人陈海云、陈原夫人余获等都在那里呆过。因此,两个“后院”都有着“稳定军心”的重要作用。单说乌龙泉,时年已63岁的郑老,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他不仅要“突出政治”,抓好大家的学习,而且要准备随时调解婆婆妈妈们的矛盾。那年月,在极左思想影响下,有时家属们相互间会抓住某一句话而纠缠不清,如商务某编辑的爱人为点小事与人争吵后,年纪轻想不开,一气之下寻短见未遂,郑老还得陪送到武汉的医院去抢救。最让他担心的是,每月去向阳湖总部,返回时得帮同事们把工资余额捎带给各自的家属们,最多时达千余元。当年交通不便,郑老一人需走很长的路,是很危险的。这段经历现在想起来还后怕,所幸彼时社会治安还不错,从未出过事。同时,由于乌龙泉的市场买东西比较方便,家属们也不忘采购些面条和衣服之类,请郑老带到向阳湖。如此说来,虽然时间荒废了不少,却也的确做了不少好人好事。

这样过了将近两年,上面来了新政策,郑老又随向阳湖一批老弱病残转到均县,其中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社长冯雪峰、著名书法家李长路、故宫元老单士元、大翻译家金人、周作人之子周丰一、陈羽纶之兄陈与釜等。在新的陌生环境中,郑老照样是以平常之心对待一切人和事,日子倒也过得飞快。1973年返京后,国务院重新分配工作,文化部征求郑老意见时,他表示愿意做研究工作,于是被调到北京图书馆,担任了学术顾问和图书采选委员会主任,圆满实现了一生读书、译书、编书、出书、选书、购书,“与书共此生”的梦想,直到1987年年届八旬才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