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9456700000042

第42章 损卦——知足常乐之谋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损卦》象征减损:内心有诚意,最为吉祥,不会招来祸患,可以坚守正道,利于前去行事。用什么祭祀神灵呢?两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有两个耳子)粗淡的食物就足够了。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象辞》说:《损卦》的卦象是兑(泽)下艮(山)上,为山下有湖泽之表象,湖泽渐深而高山越来越高,象征着减损;按照这一现象中包含的哲理来做人,君子就应该抑制狂怒暴躁的脾性,杜绝世俗的欲望,也就是摒弃格调不高的低级趣味,不断培养高尚的品德。

好好活着,不要祈求太多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获诺贝尔奖之后,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间,包括电视广告商人等拉着去做这做那。文人难免天真,不擅应酬,又心慈面薄,不会推托;做事也过于认真,不懂敷衍;于是陷入忙乱的俗事重围,不知如何解脱,终于自杀,了此一生。据报道,川端临终前,曾为筹措笔会经费而心力交瘁。情绪十分低落,可能是促使他厌世自杀的原因之一,这当不是妄测之词。

固然,对一位作家来说,能获得诺贝尔奖,这口井已经算是凿得够深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烦倦不堪的琐事,而能依然宁静度日,以他丰富晶莹的智慧,或可有更具哲理的创作留传于世。

《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为了要写一本书,而去森林中度过两年隐士生活。自己种豆和玉米为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专心致志,去体验林间湖上的景色和他心灵所产生的共鸣,从中发现许多道理,从而完成了这本名著。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在有生之年,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与才能所在,专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

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判断力,摆脱其他外务的干扰和诱惑,不为一切名利权位等虚荣而中途改道。这样,才能促成一个人事业的辉煌。

每个人都有失望和不满的时候,不是你的希望没有实现,就是他的欲望没有满足。每当这时,我们不是怨天尤人,便是破罐子破摔,却很少坐下来仔细地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不满和失望?活着,我们不要祈求太多。

我们来到这世上时,本来就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是上苍赋予了我们生命、亲友以及思想和财物等,上苍待我们何厚?使我们拥有了这么多,又占据了这么多。可是我们却从来也没有满足过,依然在祈求着上苍为我们降下更多的甘霖。

然而,生活不可能也不会按照我们的需求来十足地供应我们,于是,我们便失望了,我们便不满了。

世界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都是公平无二的。有耕耘才有收获,有奋斗才有成功,有付出才有得到。你想花一分的代价去换回十分的成果,那是永远也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永远都不应该祈求这世界平白无故地就给我们太多。

生命在于奋斗,人生在于积累。不要祈求,只有一点点就已经足够了。每天一点点,每月一点点,每年一点点,几年下来,我们就已经得到了很多很多,那么一辈子下来,我们不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有整个世界的大富翁!

不要祈求太多,太多了,生命就会显得过于沉重,也就会感到你的人生因缺少遗憾而懒于去追求;不要祈求太多,太多了,人生就会显得过于臃肿,你就会感到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负累,因无法带得动而终生不能轻松。

减少欲望,宁静淡泊

平凡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静静地生活,静静地享受,用不着去承受大喜大忧,也用不着承受大富大贫,只可惜世人都不知道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平凡生活,为名利终日忙碌,四处奔波,他们所获得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所产生的忧愁却是真正的忧愁,从这一点讲,生活清贫而不受精神之苦、行为相对自由洒脱而不受倾轧逢迎之累是值得羡慕的,安贫乐道未尝不好。

人在宁静之中心绪像秋水一样清澈,可以见到心性的本来面貌。在安闲中气度从容不迫,可以认识心性的本原之所在。在淡泊中意念情趣谦和愉悦,可以得到心性的真正体味。

《菜根谭》云:“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意思是说,只要自己的身心处于安闲的环境中,对荣华富贵与成败得失就不会在意;只要自己的心灵保持安宁和平静,人世的是非与曲直都不能瞒过你。

老子主张“无知无欲”,“为无为,则无不治”。世人也常把“无为”挂在嘴边,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一个人处在忙碌之时,置身功名富贵之中,的确需要静下心来修省一番,闲下身子安逸一下。这时如果能达到佛家所谓“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境界,就会把人间的荣辱得失、是非利害视同乌有。这利于帮助自我调节,防止陷入功名富贵的迷潭。在洪应明看来,佛家所谓的“六根清静、四大皆空”也就是指人生要宁静淡泊,降低欲望,这样就会把生活中的是非利害与荣辱得失看得轻一些,而生活的快乐则会体验得多一些。洪应明也多次提到,人需要静观世事,做到身在局中,心在局外,这样就会客观地对待生活,这样才能不为外物所累,人间的种种现象也才能尽收眼底。

林语堂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利用假期出外旅游。他们从纽约南行,来到一处幽静的丘陵地带,发现在这人烟稀少的小山旁边有一个小木屋。

夫妻二人走到小木屋前,看见门前坐着一位老人。年轻丈夫上前一步问道:

“老人家,你住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不觉得孤单吗?”

“你说孤单?不!绝不孤单!”老人回答道。停顿了一会儿,老人接着说:“我凝望那边的青山时,青山给予我力量;我凝望山谷时,那一片片植物的叶子,包藏着生命的无数秘密;我凝望蓝色的天空,看见那云彩变化成各式各样的城堡;我听到溪水的淙淙声,就像有人在向我作心灵的倾诉;我的狗把头靠在我的膝上,我从它的眼神里看到了淳朴的忠诚。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看见孩子们回到家中,尽管他们的衣服很脏,头发也是蓬乱的,但是,他们的嘴唇上却挂着微笑;此时,当孩子们亲切地叫我一声‘爸爸’,我的心就会像喝了甘泉一样甜美。当我闭目养神的时候,我会觉得有一双温柔的手放在我的肩头,那是我太太的手;碰到困难和忧伤的时候,这双手总是支持着我。我知道,上帝总是仁慈的。”

老人见年轻夫妇没有作声,于是,又强调了一句:“你说孤单?不,不孤单!”

这位老人的生活看起来是平淡的。然而,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说是凡夫俗子,他们总期盼着过一些平淡的日子。平淡,不是没有欲望。属于我的,自然要取;不属于我,即使是千金、万金也不为其动。这就是平淡。安于平淡的生活,并能以平淡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繁华和诱惑,让自己的灵魂安然自处,这样的人,于自己,就像云彩一样的飘逸;于他人,就像湖泊一样的宁静。这就是一种清心的境界。

其实,这位老人正是达到了清心的境界,因此,他能清闲自在、坐卧随心,从平凡的生活之中,体悟到了生活的情趣,领略到了生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