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一段历史事实。
此典出自《史记·赵世家》:“三国攻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乃夜使相张孟同私于韩、魏。韩、魏与合谋,以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
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相继兴起的时候,中原诸侯非常衰弱。所以,黄池大会,夫差当上了霸主;徐州大会,勾践当上了霸主。然而中原诸侯越是衰弱下去,大夫的势力越发大了起来。那时候,鲁国的“三桓”掌握鲁国的大权;齐国的田恒(就是陈恒)掌握齐国的大权;晋国的“六卿”掌握晋国的大权。这三国的君主都只是名义上的君主。黄池大会之后,田恒杀了齐简公,灭了鲍家、晏家、高家,把齐国的土地从平安以东都划为他自己的封邑,齐国的大权全掌握在他自己手里。晋国的六卿看到田恒杀了国君,灭了各大家族,还得到了齐国人的帮助,他们也就自己并吞起来了。
晋国的六卿乱七八糟地混战了一阵。后来,范氏和中行氏被人家打败了,晋国的大权就归了四家,即:智家、越家、魏家、韩家。
晋国的四家——智伯瑶、赵襄子无恤、魏桓子驹、韩康子虎——之中,智伯瑶的势力最大。他对赵、魏、韩三家说:“晋国一直是中原的霸主,没想到在黄池大会上,赵鞅让吴国占了先,在徐州大会上又让越国占了先。这是咱们的耻辱。现在只要打败越国,晋国仍然能够当上霸主。我主张每家大夫拿出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归给公家。只有公家增加了收入,才能够有实力。”这三家大夫早就知道智伯心怀不轨,他是想独吞晋国。他所说的“公家”其实就是“智家”。可是他们三家没有齐心协力,没法跟智伯对抗。智伯派人向韩康子虎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韩康子虎如数交割了。智伯派人向魏桓子驹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魏桓子驹也如数交割了。就这样智伯增加了二百里的土地和户口。接着他又派人去找赵襄子无恤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赵襄子无恤没有答应。智伯派韩、魏两家一块儿出兵去打赵家,还答应他们灭了赵家之后,把赵家的土地三家平分。
智伯自己统率着中军,韩家的军队在右边。魏家的军队在左边,三队人马直逼赵家。赵襄子知道寡不敌众,就带着自己的兵马退到晋阳(在山西省太原)城里,打算在那儿死守。
没有多大工夫,三家的兵马就围起了晋阳城。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只许守城,不准交战。每次三家攻打的时候,城上的箭就好像雨点似的落下来,智伯一时打不进去。晋阳城就依靠着弓箭守了一年。可是把箭都使完了,怎么办呢?赵襄子为此闷闷不乐。家臣张孟对他说:“听说当初董安于在宫殿里预备了无数支箭,咱们找找去。”这一下子提醒了赵襄子,立刻叫人把围墙拆了一段。果然围墙里面全都是做箭杆的材料。又拆了几根大铜柱子,做成了无数的箭头。赵襄子叹息说:“假如没有董安于,如今上哪儿找这么些兵器去呢?假如没有尹铎,老百姓哪儿能这么不怕辛苦、不怕死地守住这座城呢?”
三家的兵马把晋城围了两年多,都没攻下来。到了第三年,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一天,智伯正在察看地形的时候,忽然想起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来了。晋水由龙山那边过来,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如果把晋水一直引到西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于是他立刻吩咐士兵们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了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城,又在上游那边砌了一个挺大的蓄水池。在晋水上垒起土堆来,让上游的水不再流到晋水里去。当时正是雨季,一连下了几天大雨,蓄水池里的水都满了。智伯叫士兵们在蓄水池边开了一个大口,大水一直向晋阳城灌进去。不到几天工夫,晋阳城里的房子就被淹了一大半。老百姓跑到房顶上避难。竹排,木头板子都当了小船。烧火,做饭都在城墙上。可是全城的老百姓,宁可淹死,决不投降。
赵襄子叹息着说:“这全是尹铎爱护百姓的功德啊!”回头又对张孟同说:“民心虽说没变,要是水势再高涨,咱们不就全完了吗?”张孟同说:“形势虽然非常紧急,但是我老觉得韩家和魏家绝不会把自己的土地平白无故地让给智伯。如果他们不是出于无奈,才不跟着他来打咱们。依我看,主公多预备小船、竹排、木头板子,再跟智伯在水上拼个死活。我先去见见韩、魏这两家去。”赵襄子当天晚上就派张孟同偷偷地去跟两家协商。
第二天,智伯请韩康子和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高兴地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水能灭国。以前我以为晋国的大河像城墙一样可以挡住敌人;依照晋阳的形势看来,大河反倒是个祸患了。你们瞧:晋水能够淹晋阳,汾水就能淹安邑(魏家的大城),绛水也就能淹平阳(韩家的大城)。”他们两个人连连答应说:“是,是!”智伯见他们答话有点慌里慌张,好像挺害怕的样子,才觉得自己话说错了。他笑着说:“我心眼直,想什么就说什么,你们可别多心!”他们又连着回答说:“哪儿会呢!哪儿会呢!您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我们能够跟随您,蒙您抬举,已经非常荣幸了。”他们嘴里尽管这么说,心里可都觉得赵襄子派张孟同来找他们,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第三天晚上,大约四更天,智伯正在睡梦里,猛然间听见一片嚷嚷声。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窝已经湿了,兵营里全是水。他想可能是堤防决口了,就立刻派士兵去抢修。不一会儿工夫,水势越来越大。智伯的家臣智国和豫让带着水兵,扶着智伯上了小船。智伯在月光下回头一瞧,看到兵营里的东西在水里漂荡着。士兵们在水里一浮一沉地挣扎着。智伯这才明白是敌人把水放过来的。正在惊慌不定的时候,霎时四面八方都响起战鼓来了。一看韩家、赵家、魏家三家的士兵都坐着小船和木排,一齐杀了过来,见了智家这些“落水狗”,就连打带砍,一点不肯放松。中间还夹带着喊叫的声音:“别放走了智瑶!拿住智瑶的有赏!”智伯对家臣豫让说:“原来那两家也反了!”豫让说:“别管他们反不反,主公赶紧往那边走,上秦国借兵去吧!我留在这儿对付他们。”说着,他跳上一只木排,杀开一条路,命令智国保护着智伯逃跑。
智国保护着智伯,坐着小船一直向龙山那边划去。这一带没有追兵。智伯才喘了口气。好容易他们把船划到龙山跟前,急急忙忙地上了岸。幸亏东方已经发白,他们顺着山道走去。跑了一阵子,稍微松了一口气。不料刚一拐弯,迎面碰见了赵襄子!赵襄子早就料到智伯会打这条路儿逃跑,预先带了一队兵马在这儿等着他。当时就抓获智伯,砍下他的脑袋。智国也就自杀了。
三家的兵马会合到一块儿,拆掉了河边的堤防,大水仍流到晋水里去,晋阳城又露出干地来了。
赵襄子安抚了居民之后,向韩康子和魏桓子道谢。他说:“这回全仗着二位救了我的命,实在出乎意料。智伯虽然是死了,但是他的同族人还多着呢。斩草得除根,否则,终究是个祸患。”韩康子和韩桓子一起说:“一定要把他的全族灭了,才能解恨!”他们一同回到绛州,宣布智家的罪恶,依照古时候的习惯把全族的男女老少杀得一干二净。赵襄子还不解恨,把智伯的脑壳做成一个瓢,外面涂上油漆,把它称为“夜壶”。
韩家和魏家的一百里土地,当然又各自收了回去。他们把智伯的土地三股平分了。当然晋哀公没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