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爱国为民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9432700000064

第64章 民为邦本

“民为邦本”意思是,人民是立国的根本,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依靠人民,而不能违背民众的意愿。

此典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而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夏朝的国君太康,本来是大禹的孙子,他在继任国君后荒淫无度,不问国事,一天到晚只知打猎寻乐。所以,老百姓都非常怨恨他。有一次,太康到洛水的南面去打猎,连续一百天不回京城。有穷国的君主羿趁机起兵反叛,并鼓动夏国的老百姓,把太康阻止在黄河南岸。于是,羿篡夺取了夏国的政权。

太康有五个弟弟,当羿起兵反叛时,他们用车载着母亲从京城逃了出来。虽然他们都非常怨恨太康,但心想:“我们是夏国的子孙,怎么因羿叛乱就躲得远远的呢?我们一定要恢复夏国。”因此,他们就和母亲一起在洛水之滨住了下来。

后来,太康的五个弟弟一起作了一首歌,赞扬大禹的功劳,谴责太康的荒淫,其中一段歌词是:“英明的祖先告诫我们:人民不可鄙视而只能亲近。国家有了人民,好比大树扎下了稳固的根。一个人统领着万民,就好比用腐朽的绳索驾驶着快马在奔驰,随时要战战兢兢(“皇祖有训,民可近而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太康死后,弟弟中康做了国君。后来,羿也荒淫无道,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中康和他的弟弟们趁机起兵,恢复了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