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9428500000027

第27章 培养高效创新的精神(3)

自信是创造的基础,因为任何一种新思想都将使你成为先驱者。你一旦将其付之于行动,你就要一个人独自承担失败和受嘲弄的风险。

7.如何打破常规创新思维

在现实职场中,许多抱着老传统不放,缺少创新精神的人不在少数。

由于整个市场是动态的,知识在不断增加,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在变化之中,这就要求解决问题的角度有所突破,而人的思维习惯固守在传统的“桌面”上——受本行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被“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的事”所迷惑,那么,工作的效率和进度必然受到影响,甚至会不战而败。相反,敬业的职工在专注工作的同时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尝试用创新的智慧解决问题,必然能带来更大的成就。

纵观在职场中呼风唤雨的成功者,一般都不是那种因循守旧的人,而是能够在创新的立场上考虑各种问题的人。所以有些时候,因循守旧的人越专注,他离成功的彼岸就越远。

专注,能聚集个人的全部精力;创新,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二者只有相辅相承,才能取得更杰出的成绩。创新要以一定的理论基础或现实基础作为前提,主观凭空想象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没有创新精神的专注,只能因循守旧地在一条路上走到黑。

8.如何做才是勇于创新

在现代企业里,领导对于每个员工的考核,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的优劣,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员工更受领导器重和依赖。

成为一个优秀员工,首先就应该具备创新精神,这样,你就会成为成功的创新求知英雄。如果你成功了,你就会得到企业的承认和奖励,你不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能得到企业领导的鼓励和赏识。

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如果一个人具有这种能力,就能把握生活的最佳时机,从而缔造出伟大的奇迹。

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每个人都有某种创新的能力。而职场中的许多人都有一种惰性,没有创新精神,也就不可能有创新的行动。一切都按固定的模式去做,结果做来做去,平平庸庸,没有丝毫改变和进步。

别以为我们既不是决策者,也不是精英,就与创新无缘。只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找准一个点,将最切合实际的,只是被平日忽略了的、小小的改进,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也许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要坚信:创新不只是精英们的专利,我们也能创新!

9.怎样做才是敢于冒险

敢于冒险,是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质。要想成为一个企业的优秀员工,就应该敢于冒险。

在21世纪的今天,员工的冒险精神已经具备了更丰富的内涵,冒险的内容更多地与员工的创新精神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员工积极进取,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勇于发挥,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地去工作。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只有通过冒险,才能抓住成功的机遇,才能在众多的员工中脱颖而出,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进一步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没有危机感的人、不愿参与竞争和拼搏的人,他得到的奖赏不是成功,而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如果你能在你的周围发掘许多这样的人,并能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你的工作就会处处顺利。

10.怎样做才是敢于竞争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竞争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作为职场人士,一定要做一个敢于竞争的员工。

在市场经济中,有竞争就必然会伴随有各种风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有破产、倒闭的风险,员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会有失业、淘汰的风险。从这种角度而言,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就成为职工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赖以立足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

市场经济就是优胜劣汰的经济,每个企业都面临优胜劣汰的生存境地。企业要想从瞬息万变、险象环生的市场中生存下来,除了竞争还是竞争!如果企业不会竞争,不敢竞争,缺乏竞争意识,在生意上让竞争对手抢了先,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竞争对手是创造和持续竞争生态的最大关联因素,远离对手,没有对手,并不是一件好事。作为一个员工,只有敢于并善于参与市场竞争,才有经营成功的机会。

11.如何减少阻碍创造力发挥的因素

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发挥人的这一天赋能力,是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必要条件。充分发挥创造力,勤奋敬业,会使你的工作不断地增加亮点,不断地突破自我,不断地成功。怎样才能较快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考能力呢?要想充分发挥创造力,树立创新意识,必须克服以下几种常见的障碍。

冲破习惯或常规的束缚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曾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可能成为一种习惯,或称常规,而我们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是由这种习惯或常规来决定的,因而在许多企业里,许多日常工作都有一定的惯例程序,但这种按惯例行事的做法不一定都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种单凭习惯或先例来决定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往往忽略了隐藏着的创造契机,它对创造力的发挥是不利的。我们应该凡事多问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全局将会怎样?”只有寻根追究,才能找出改进的途径。

把批判力和创造力统一起来

一般人认为,批判力和创造力就像油和水不能相混一样,也是难以妥协的。实际上,在创造活动中,这二者正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日常的工作中,人们会遇到许多创造的机遇,但能否做出创造,这不仅与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人自身因素有关,与是否正确地处理这“批判力”和“创造力”的关系有关。批判力一般是否定性的,而创造力则是一种由希望和热情、勇气和自信心组成的向上的心理状态,是肯定性的。如果创造力在你的头脑里占据了主导地位,你的脑子一定会变得灵活起

来。反之,如果老是用否定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横挑鼻子竖挑眼”,那就必然会妨碍创造力的发挥。

二者看似水火不相容,其实是必须统一的。批判和判断只以眼前的事实作为依据,它们更多地是倾向于保守地维持现状而不是倾向于前进。而创造力的目标则是未知的事物,开动想象的机器,并努力把“不可能”的事物转变为可能的。

穿透表面现象

由于经验的积累,人们对于某些事情往往自以为“见微知著”,这就会带来一种弊病——单凭表面来判断一切,不作更深一步的思考。

例如,小王在单位里任办事员,工作勤恳,每天大家都下班了,他还在处理一些没有办完的工作,就连周末假日也不例外,大家都感到他的工作热情很高,这种人理所当然地常常受到赞扬。可是,如果从工作效率或具体的工作方法上来看,那他就不值得表扬,因为唯有他一人每天要来加班加点,如果不是自身就是工作中或许有什么毛病。

只有全面地看待事务,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正确地了解情况,准确地收集信息,给发挥创造力创造条件。

超越经验和专业知识

一家规模不大的建筑企业在为一栋新楼安装电线。在一处地方,他们要把电线穿过一根10米长、但直径只有3厘米的管道,而且管道是砌在砖石里,并且弯了4个弯。这对非常有经验的老工程师来说都感到束手无策,显然,用常规方法很难完成任务。最后,一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工人想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主意:他到市场上买来两只白鼠,一公一母。然后,他把一根线绑在公鼠身上,并把它放在管子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员则把那只母老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并轻轻地捏它,让它发出吱吱的叫声。公鼠听到母老鼠的叫声,便沿着管子跑去救它。它沿着管子跑,身后的那根线也被拖着跑。因此,工人们就很容易把那根线的一端和电线联在一起。就这样,穿电线的难题顺利得到解决。

经验限制了那些老工程师的思维,面对新问题他们则一筹莫展。

现代科技的特点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而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利用综合性学术观点来解决问题的却越来越少。虽然专业面越小越有利于使研究深化,但随之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视野狭窄而使创造力大

受影响。深度和广度看上去是矛盾的,但在实际中却是相互促进的。专业知识过于集中,就不容易看到科学发展的广阔背景,也容易忽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重要情报,因而难以实现创造性的飞跃。

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人有一种惰性,就是对各种变化有一种本能的抵制。人们老是说:“这是不可能的”,“那是不现实的”,总爱把现实存在当作最合理的状态,把创造力未能充分发挥也看作是正常现象。一旦有人要对现状提出挑战,便会受到各种非难,甚至被看作“空想家”、“怪癖”等等。

有句古谚说:5%的人主动思考,5%的人自认为在思考,5%的人被迫进行思考,而其余的人一生都讨厌思考。这话未必正确,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有回避思考的倾向。

主动培养创造意识

创造力决非像神话中所描绘的那样会在某天早上突然降临到你的身上。创造力是靠充沛的创造欲望和强烈的创造动机来驱动的,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创造动机不足的人,无论你怎样激动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成果。创造力是个人内在的素质,必须靠自己去培养。而动机意识薄弱正是创造力埋没和退化的主要原因。

超越消极情绪

情绪和思考都是人的一种天性,但这种天性常常会阻碍创造力。情绪性障碍会使你的头脑简单化,扰乱你的创造性思考,容易钻进牛角尖。此外,怕失败,怕被嘲笑、怕被批评被孤立的恐惧心情,都会使你的创造力受到压抑。

保持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总是认为一切都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注意的,这种人即使接受新的情报信息也往往会忽略过去。而另一种的反应就大不一样,他们对于事物总抱有一种新鲜感,哪怕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也不放过,总想多知道一些东西。这就是好奇心强的表现,就像砂粒刺激了河蚌从而产生了珍珠一样,好奇心激发发明家的创造欲望。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表明,只有那些具有孩童般好奇心的人,如饥似渴地追求新知的人,才可能做出发明创造。

克服从众心理

由于人是社会的一员,所以就难免受他人影响,让某种形式来改变自己的个性。虽说组织起来的人们不一定要求每个成员都是同一种类型,但在同一企业中的人往往有一种“必须这样行动”的约束,而实际上,人是各有其特点的,对于同一件事,各人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来处理,这比强求一律的方式要好得多。

当遇上一些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做法时,人们往往会用“大家都这么干,我也只要照办就行了”这样一种轻松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这就难免走进因循守旧的死胡同。

活用书本知识

书本知识不能代表一切。当然,如果是用来考试,那是很有用的,但考试只能测定你学习的程度,同创造力是大不相同的。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光凭“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当然,也许你曾受过从事某项工作的业务训练,或有一本关于从事某项工作的“手册”之类的东西。但你仍无法从中得到有关创造性工作的训练。

所以,切不可拘泥于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怎样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