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工礼仪手册
9427900000009

第9章 职场的礼仪(2)

如有意识的停顿、沉默,只用体态或表情传递信息,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和效果。如交谈时,为表达一种沉痛的心情而低着头,面带忧伤沉默无语;或在交谈过程中,神情专注,认真倾听,不发一言;营业员、服务员,面对无理取闹的旅客和顾客,不与之争辩,却始终面带微笑。这些体态语言确是滔滔不绝的口语表达难以替代的,它不仅能准确传递某种信息,而且弥补了用有声语言表达带来的不足、缺陷或不良效果。所以,人际交往、在公关活动中,应适当运用体态语言取代有声语言的表达。

塑造美的形象

起到“人际沟通的通行证”的作用。有声语言能显示主体的文化程度、个性特征,展示主体的个性魅力。但如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气质、风度,光靠从容、流利、幽默、机智的谈吐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无声语言的密切配合。

6.体态语言的原则有哪些

体语也不可滥用、误用,它的运用需要讲究一些原则。

体态语言与有声语言应同步进行,不能脱节

体态语言的重要功能是辅助有声语言的表达,故在使用体态语言时,应与有声语言同步进行,有机地配合有声语言的表达,而不是与有声语言脱节,甚至表达的是与有声语言截然不同的意思。如果两者分离,就会弄巧成拙。如表现欢快的内容,却是悲悲切切的表情;表现感伤的内容,却又面带微笑,这显然很不协调。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不一致,往往会给人一种不真实、虚伪或有意掩饰着什么的感觉。假如一位客商去某企业洽谈生意,与该企业经理见面,并表示十分高兴与经理相见,但他握手时却用“死鱼”式握手,毫无生气,这种握手就能证明他的高兴是装出来的,神态可能是虚假的。

所以,企业单位职工在人际沟通中,尤其应注意体态语言与有声语言的配合一致,只有有声语言表达清晰、响亮、准确、有感情,同时配以得体的表情、动作、姿态,才能给人留下美好的立体形象。

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体态语言尽管在口语交际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但它毕竟是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而存在的,大部分情况下不能脱离有声语言而存在。所以,我们运用体态语言要适度,要恰到好处,不可喧宾夺主。如果每句话都用上一个表情或动作,搔首弄眉,手舞足蹈,随意发挥,反而会弄巧成拙,令人反感。人与人交谈时,或倾听别人谈话时,总是挤眉弄眼,手脚动个不停,只会弄得对方不安,不会认真倾听你的谈话或耐心与你交谈,甚至调头就走。所以,口才主要体现在口头语的表达上,体态语言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运用过程中不能过多,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恰到火候,适可而止。

切合语境,符合身份

不同场合要求应用不同的体态。喜庆的场合要兴高采烈,甚至可以翩翩起舞,但在严肃的、庄重的场合就不能高声说笑、手舞足蹈。在一次法庭上,一位被告极不严肃,或掩嘴窃笑,或指手漫骂,几次被庭长制止,但仍不改正,最后以蔑视法庭罪加一等。这种现象在职场人际交往中经常发生,如一些不良的坐姿、立姿,不良的行为动作,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随处可见,这些不文明行为与周围的环境不协调,也必定影响人际的交往。所以,在一些正式的工作场合,要注意运用符合语境的体态语,不可随随便便,轻率粗俗。

体态语言的运用,还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一般来说,中老年人要稳重老成,不能有轻浮的动作表情,青少年则要活泼大方,不要故显老成持重。

体态语言往往还能体现一个人的知识修养和文化水平,正常情况下,知识水平越高,体态越优雅。一个大字不识,只知耕地犁田的农民,言谈举止粗俗尚情有可原,但作为一个有修养、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如举止粗俗则不应该了。

7.动作礼仪的禁忌有哪些

在商务活动中,有一些不雅的、缺乏礼仪的动作经常出现,这些动作会影响到交际双方的关系,给人留下很坏的印象,因此要尽量避免。这些缺乏礼仪的动作表现是:

总是摸后脑勺

当与人交谈时,总觉得自己的双手是多余的,交谈中下意识地总是挠一挠后脑勺,这是一种习惯性动作。可是,对方却认为你不够成熟,缺乏社交经验。

摆弄东西

有些人在交谈或开会时,手中总想拿点什么东西摆弄着,这种习惯很不好,是对对方不尊重的行为表现。还有些人讲话时总喜欢拍打对方一下,这种轻浮的动作,多数人是很反感的。

抖动腿部

有些人坐着时,不管是参加多么重要、严肃的会议,两腿总是不停地抖动,或者是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不停地抖动,特别是脚尖抖动得还很有节奏,这会给对方留下你很高傲、不好接近的感觉,同时它也是一种缺乏社会修养的行为。

身体乱晃

有些人讲话时总喜欢越讲越与对方靠近,有时甚至和对方身体靠上了,也有些人在交谈时,对方一有不同意见时,就摇头摆尾地乱晃,这会令对方感到你很不成熟。

当众打哈欠

有些人在与对方交谈或进行其他商务活动时,总是不合时宜地打上一二个哈欠,也许你是没休息好,也许是别的原因,但别人会以为这是你不耐顺的表现,从而为你们的交往设置了障碍,因此要尽量避免这破坏你们关系的无声语言。

当众掏耳或挖鼻孔

有些人不管身在何处,也不管什么场合,只要他看见什么可以用,就会随手取来掏耳朵或用手指挖鼻孔。尤其是在餐室,大家正在饮茶、吃东西的时候做这些小动作,往往令旁观者感到恶心。这些小动作实在不雅观,而且失礼、失风度、失教养。

当众剔牙

宴会席上,谁也免不了会有剔牙的小动作。虽然这小动作不可避免,但也要注意礼仪。剔牙时不要露出牙齿,也不要把碎屑乱吐一番,这极为失礼。假如你需要剔牙,最好用左手掩住嘴,头略向侧偏,吐出碎屑时用手巾接住,或躲在没人处剔。

当众搔头皮

有些头皮屑多的人,在社交的场合也忍耐不住皮屑刺激的疼痒,而搔起头皮来。搔头皮必然使头皮屑随风纷飞,这不仅难看,而且今旁人大感不快。

搔头皮这种现象在公共场合,实在有损形象,特别是在宴会上,或者在较为严肃、庄重的场合,这种小动作是很难叫人谅解的。

交谈中总是频频看表

这是告诫那些在交际中总是抬起胳膊看表的人,因为这样的小动作会使交际中的另一方认为你还有比你们交谈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从而不愿把谈话继续下去;同时,你的动作可能引起对方的误会,以为你没有耐心再听下去,或你不喜欢与他交谈,从而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

如果你确实有要事在身的话,你不妨婉转地告诉对方改日再谈,并表示歉意,这才合乎礼仪规范。

8.怎样运用敬语与谦语

英国谚语有云:善始者方有善终。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与人打招呼的方式、介绍别人或自我介绍的方式很可能决定着以后整个交往的成功与失败。倘若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佳,那么你可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弥补缺陷,重新树立你的形象。

如与熟人相遇,要先主动向对方问候、发话,如有必要,要与对方握手,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还可以称呼对方名字,让对方感到亲切。

此外,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因此,打招呼时应该以充满真诚且明亮有神的眼睛注视对方,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打开心扉并对你产生信赖,从而容易接受你。下面这些客套话,会显示出你的修养来。

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看稿称“阅示”,请人改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至用“光临”。

送客出门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叫“留步”。

欢迎购买叫“光顾”,归还原主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自称礼轻称“菲仪”,不受馈赠说“反壁”。

上面这些客套话,都属敬语和谦语,如能适当运用它们,会让人觉得你彬彬有礼,貌若君子,很有教养。它可以使互不相识的人乐于相交,熟人更加增进友谊;请求别人时,可以使人乐于提供帮助和方便;发生矛盾时,可以相互谅解,避免冲突;洽谈业务时,使人乐于合作;在批评别人时,可以使对方诚恳接受。

在称呼方面要注意:

称呼长辈或上级可以用老同志、老首长、老领导、老先生、大叔、大娘、叔叔、伯伯等。

称呼平辈可以用兄、姐、先生、女士、小姐等。

询问对方姓名可用贵姓、尊姓大名、芳名(对女性)等。

询问对方年龄可用高寿(对老人)、贵庚、芳龄(对女性)等。

敬语中,“请”字功能很强,能量较大,是语言礼仪中最常用的敬语,如“请”、“请坐”、“请进”、“请喝茶”、“请就位”、“请慢用”等。“请”字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顺利进展,交往的顺利进行。

谦语就是自谦的话,使用正确的谦语,能使对方与自己的距离缩短,为彼此的谈话奠定友好的基础和融洽的气氛。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时,如果不能使用正确恰当的谦语,就会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引起别人的猜忌、困惑或反感,甚至使别人误会了自己的好意,从而给人留下不佳的印象,因此不能不谨慎地使用谦语。

谦语较敬语数量要少一些。如谦称自己用在下、鄙人、晚生等。

谦称家人可以用家父、家母、家兄、舍妹、小儿、小侄、小婿等。

当言行失误之时,说“很抱歉”、“对不起”、“失礼了”、“不好意思”等。

请求别人谅解之时,可说“请包涵”、“请原谅”、“请别介意”。

有些敬语或谦语是把日常使用语进行文雅化的修饰,而使之成为日常通用的谦让语。比如,把“我家”说成“寒舍”,把“我到您那儿去”说成“我去拜访您”,把“请您看看”说成“请您过目”,把“我认为”说成“以我的肤浅之见”,把“请您收下”说成“请笑纳”等等,都是这样的。

家中有客人来访问时,端出茶点向客人说:“你吃不吃?”这是很无礼的,应该泡茶一杯,说:“请您尝尝看。”或说:“请您慢用。”这才较为合适。

敬语和谦语不可滥用。如果大家在一起相处很久了,相互之间做些一般小事,有的就可不必多用谦让语。熟人之间用多用滥了谦让语,反而会给人一种虚伪之感。

当然在平时,即使你是率直、不拘小节的人,对别人说话时也应尽量注意礼貌及谦和的态度,如此经常不忘以诚恳的口吻说:“请”、“谢谢”、“对不起”、“您好”、“麻烦您”、“抱歉”、“请原谅”等谦让语,必定使你待人处事更加顺利成功。

9.倾听的礼仪

在交谈中听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企业员工在交往中也要注意倾听。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留心听自己的谈话,二是留心听对方的谈话。在自己开口讲话时,若能分出部分精神来,留心自己声音,就可以时时清醒地有个“自知之明”:“你清楚地表达了你的意思了吗?”“你的发音清晰吗?”、“你运用敬语了吗?你语速平稳吗?”这些看似小问题,但若不加以注意,往往会使你的谈话效果大大降低,你说得太快,又不清楚,别人听不懂,等于你白费了一番口舌。你在交际场合旁若无人,大声谈笑,令对方十方窘迫,惶惶然中心底升起来的是对你的反感,带着这么一种感情听你说话,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呢?

由此可见,倾听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有句老话训导人们:人长着两只耳朵,却只长着一张嘴巴,就是为了少说多听。听别人说,至少有下列好处:第一,加深理解;第二,加以判断;第三,在理解和判断的基础上,决定自己该怎么做和怎样引导对方做自己想让对方做的事。

但怎样才能高明地倾听对方的谈话呢?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鼓励、引导对方说下去。可以采用提问、赞同、简短评论、复述对方话头、表示同意等方法引导对方说下去。比如:“你的看法呢?”“再详细谈谈好吗?”“我很理解”、“想象得出”“好象你不满意他的做法?”等,总之,让对方把自己的话继续下去,你可以采取这种积极引导的方式。

抓住对方所要表达的真正东西或实质性问题,不要被他的遮掩或言语技巧方面的缺陷所误。

不要打断他,不要贸然地中途给对方的谈话下判断性的评论。

对自己没听懂的话,要随时询问。

不使你们的谈话中断。

10.交谈的礼仪

交谈活动是商务谈判活动的核心。任何成功的谈判,无非是一定方式之下的圆满的交谈。而在圆满的交谈活动中,遵守交谈礼仪毫无疑问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当然,在交谈活动中,遵守了交谈礼仪未必因此使谈判一举成功,但是,如果违背了交谈礼仪,却必定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以使有希望达成的协议破产。因此,在交谈活动中,必须讲究并严格遵守交谈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