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最佳保健读本(生活必备丛书)
9418900000037

第37章 现代疾病与保健(5)

(9)加重心血管疾病:在观看刺激性强的节目后可诱发血压升高或心脏病发作等。

(10)电视腿:看电视久坐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产生胀、麻、疼等症状;因静脉血管壁薄导致血流受阻,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从而促进血凝,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形成电视腿。

(11)尾骨病:长时间坐在电视荧光屏前,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尾骨部疼痛症状,有时向臀部和大腿放射,叫“电视性尾骨病”。

(12)颈椎病:看电视使头颈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一姿势,特别是过伸或过屈位置,使颈部肌肉疲劳受损,椎体或软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出现颈后、肩、背疼痛或麻木;或一侧上肢感到沉重无力,颈旋转运行不灵活,颈肌紧张,有压痛。

冰箱病

(1)冰箱头痛: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若快速进食,可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挛,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

(2)冰箱肺炎:冰箱如果平时不经常擦洗,在冷冻机的排气口和蒸发器中就很容易繁殖真菌。这些真菌随尘埃散布至空气中。过敏性体质者和儿童吸入这种带菌空气后,极可能出现咳嗽、胸痛、寒战、发热、胸闷和气喘等症状。

(3)冰箱胃炎:这是一个非正式的医学名词,由于饮用过量过冷饮料所致。症状是饮后半小时后出现恶心、头晕、腹泻、全身打颤等症状;幼、少儿更能造成咽喉平滑肌痉挛,发生喉梗阻、呼吸障碍;老年人可引起胃肠功能下降甚至应激性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心肌梗塞。原因是夏天人体全身血管处于扩张状态,饮用过量冷饮、冷食后,胃肠受到冷的强烈刺激,血管骤然收缩,而流量减少,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失调。

(4)冰箱肠炎:很多人不清楚冰箱不具备灭菌功能,只能推迟食物腐败变质,而把它错当成了食品的“消毒柜”、“保险箱”。盛夏,箱门启闭频繁,箱温骤变,为细菌大量繁殖创造了适宜环境;很多家庭使用电冰箱很少进行过认真的清洗、消毒,更为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吃了这种被细菌污染,而又未煮透的食物,就会染上“冰箱肠炎”,其症状为恶心、腹痛、腹泻,并伴有发热,极容易误诊为阑尾炎。

要防止“冰箱病”,必须做到:冰箱内存放的食品一定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冰箱内取出的不能再加热的食品,宜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老人、小孩如患有慢性胃病、心脏病和高血压者应慎食或禁食过冷食品;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存放的熟食、瓜果一定要加热煮沸或洗涤干净后再吃。

电热毯综合征

电热毯是冬季很多家庭就寝时取暖的用品。它给人们带来一个温暖的被窝,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电热毯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因为它的温热作用可加速周身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调经活血、温润关节、滋养肌肤的效果。但电热毯使用不当可引起疾病,称之为“电热毯综合征”,故必须引起重视。

(1)电热毯有以下特点:

①热辐射加温:长时间通电热辐射加温使表面温度可达40~60℃,极易产生口干、鼻燥、头昏、疲乏,甚至鼻出血。这是由于体温升高、代谢加强、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分泌增加、机体水分失去过多所致。

电热毯性皮炎:除了因长时间使用电热毯,持续性散热,使人体皮肤水分被蒸发干燥外,还由于热原体本身对皮肤的刺激,使某些人的皮肤过敏、瘙痒或身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小丘疹,抓破后可出血、结痂及脱屑等。这种症状大多先从人体背部开始,然后渐渐延及全身。往往使人瘙痒难忍,彻夜难眠,影响工作和休息。临床证明,这种症状多发生在糖尿病、肾病、肠胃炎疾患等体质虚弱者身上,老人、儿童、孕妇也容易发生电热毯皮炎。

脱水:由于幼儿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水的摄入量按体重比例高于成人,而电热毯使用过热、时间过长,会使幼儿失水增多而导致喉黏膜干燥,出现声嘶、烦躁不安等脱水症状。

②产生电磁场:电热毯通电后产生电磁场,人体被电磁场包围,不利于健康。尤其是怀孕妇女经常使用电热毯有可能导致婴儿畸形。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发现,生育畸形儿的妇女大多爱用电热毯,因为电磁场的作用可影响胎儿的细胞分裂,抑制胎儿大脑发育,可引起出生后的婴儿智力低下或缺陷和畸形。

③内外温差大:使用电热毯时睡眠环境的小气候得不到调节,被窝内温度自然升高许多,而房间里温度依然如故,于是被窝内外温差甚大,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因人体温度升高而扩张,作不自主地深呼吸,大量吸入室内的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极易引起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2)使用电热毯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凡有过敏体质的人应禁止使用。

②电热毯最好垫在褥子下面,不要贴身。

③睡前半小时通电,上床后将它关闭,避免通宵达旦使用。

④年老体弱者使用时,将它控制在最低档,上面铺上毛毯。

现代舞综合征

迪斯科舞、霹雳舞等的现代舞,以节奏明快、活泼奔放、随兴发挥而流行于当今社会娱乐界。然而过于迷恋或跳跃不当,则会罹患现代舞综合征。发生头痛、头晕、头颈部及上肢皮肤麻木疼痛;四肢关节、手指和腕部关节慢性劳损,软组织损伤、炎症和变形;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后可致神经衰弱、失眠,各种身心障碍病症。

防治本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跳舞要有节制,注意适度:跳舞前宜活动一下肢体和颈部,使之有个适应过程,学会在跳舞时调节和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跳舞时间不宜太久。

(2)足部按摩:有头痛、头晕、头颈部及上肢皮肤麻木疼痛者,可重点按摩额窦小脑及脑干、颈项、颈椎、胸椎、腰椎、骰骨、尾骨反射区;有关节慢性劳损者可重点按摩甲状旁腺、甲状腺、肩、肩胛骨、肘、髋关节、膝及肋骨反射区;有神经衰弱症状者可重点按摩肝、肾、心、脾、大脑、垂体、内耳迷路、胸反射区以及安眠点。

(3)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跳现代舞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加上幼儿的控制能力差,过分地扭动身子,容易失去平衡而损伤躯体。因此,幼儿应禁止跳现代舞。

(4)老年人跳任何类型的舞都应遵循“6不”:即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跳舞,宜在空气流通、人较少的场地活动,舞曲音量适中,节奏缓慢,做到轻松愉快;不长时间跳舞,即不使人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以防止因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而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不饱腹起舞,以免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肠胃疾患的发生;不稍热即减衣,尤其是在露天舞场更要防止着凉;不穿硬底鞋跳舞,以防滑倒或扭伤;不在酒后跳舞,酒精加跳舞,可加速心跳和血管扩张,诱发心绞痛和脑血管意外。

(5)跳霹雳舞时要有组织有领导地在教练指导下进行,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伤害。要有保护和防护设施,最好能在14~15厘米厚的垫子上,或有弹性的木质地板上进行,以减少压力性骨折。要做好适当的缓冲运动,避免过猛的旋转弹跳和特技动作。不要盲目效仿电影上的特技和怪癖活动,以免乐极生悲,导致伤残,饮恨终身。

舞厅病

跳舞是一项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娱乐休闲项目。然而,如果舞厅安排不当,对人体也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光、声两个方面。

舞厅中大功率的组合音响,一般多在80~98分贝以上。此时,剧烈的奔放节律,高亢的立体声,震耳欲聋,已不再是音乐的享受,而是噪声危害。强烈的噪声反复刺激,可使内耳听觉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进而导致职业性耳聋。因此,如果舞厅内不注意控制声响的程度,对经常流连于舞厅的人,无疑会影响听力。噪声还可引起疲劳、头痛、头晕及睡眠障碍。严重者可引起血管痉挛,心率血压增加,干扰或影响消化及吸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