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9418000000016

第16章 权益保护(1)

消费者的权利有哪些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中明确指出了消费者的权利: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2.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3.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种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鉴别和挑选。

4.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5.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8.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经营者在什么情况下要承担民事责任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承担民事责任:

1.商品存在缺陷的。

2.不具备商品应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3.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

4.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5.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6.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

7.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8.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做、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贷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如何解决消费争议

当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由于购买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托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托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经营者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搜身及其携带的物品,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应当停止侵权行为,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以修理、重做、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贷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与经营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履行。

消费者如何投诉

一旦商品出现问题而又得不到解决时,消费者该怎样投诉?

1.与责任人——销售、经营或生产单位进行交涉,说明情况,进行协商,按有关规定要求处理。

2.如果交涉无效,可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向工商行政管理、标准、物价、卫生、商检等政府部门反映,请求帮助解决。

3.消费者向本人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后,将根据投诉反映的问题转交被投诉单位,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处理和答复,或转请政府有关部门按国家政策、法规进行处理。有些重要的投诉,协会还将向本人做一定的解释工作。协会对所有投诉,均要及时作出答复。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以文字材料为主,投诉信要把投诉人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和单位的名称、地址,受损害的事实,所购产品的名称、牌号、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单位及交涉的经过等内容写清。不经协会同意,不要邮寄票证、单据及实物,以免丢失。

能否私自修理产品

商品一旦出现问题,应到商场保修部门修理,不要私自修理产品。

根据国家《部分商品保修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非承担三包修理者拆动造成损坏的,不予三包。”

私下交易出争议怎么处理

小王从邻居那里花了980元钱买回一件连衣裙,这件连衣裙是邻居从南方捎回来的。可小王仅穿了4天,就发现裙子开始褪色、跳线。为此,小王找邻居要求退钱,邻居以穿过为由,拒不退钱。现在小王准备找消费者协会投诉,消协对此事却不予受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要明确这样一个事实,即小王从邻居那里买的连衣裙,不是从商场、摊位等正式登记注册的商店购买的,纯属小王与邻居个人之间的私下交易,而这种个人之间的私下交易活动,一旦出现问题,不论买方、卖方,投诉消费者协会都不会受理的。因为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规定》中明确规定:“消费者个人私下交易的纠纷不予受理。”说明白一点,个人私下交易是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吗

在我国,消费者是有权自主选择商品的。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

三包商品有无必要投保

购买商品后让消费者再投保,否则就不“三包”,这种做法是违法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至于投保,只不过是一些厂商在说明书中的单方面的规定,对消费者是不公平的。它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总则第四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事实上,让消费者投保的目的,是为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的责任,因此也是违法的。

美容事故如何处理

现在社会上出现多起因美容引起的致消费者伤害的事故,遇到这类事情,消费者该如何处理呢?

美容院在手术前已向消费者说明了预期美容效果,这实际上是与消费者达成了一种约定,形成口头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美容院有为消费者提供美容服务的义务。但是在手术后没有达到约定的美容效果,消费者可以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一款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并根据该法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失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以及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消费者与美容院之间的争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法得到合理赔偿。

要不要签旅游合同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广大群众对旅游的热情很高。但是,消费者一定要牢记,旅游也要签合同。这是因为,在旅客外出旅游时经常会发生一些纠纷和矛盾,其共同特点就是或没有签订旅游合同,或签订的旅游合同主要条款不清,内容过于简单,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很不明确。因此,旅游者和旅游公司(或旅行社)之间发生纠纷后,违约责任不明,案件办理缺乏依据,取证十分困难。

现在许多旅行社为招徕更多的游客,提高经济效益,刊登的旅游广告往往言过其实。从目前国内旅游合同来看,合同的形式很简单,有的游客甚至根本没与旅行社签订合同,只是由游客向旅行社交钱,旅行社当即开具发票或发给就餐券、门票、车票、飞机票等。这样,一旦产生纠纷,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将很难得到保护。

一份完善的《旅游合同》,除应明确规定合同的履约期限、地点、方式、价格、违约责任以外,还应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作出详细的规定。因此,出门旅游时,别忘了与旅行社签一份完善的《旅游合同》。

什么是无效劳动合同

我国《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吗

《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用人单位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吗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