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压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9415900000012

第12章 高血压的日常保健(2)

首先要少吃盐,因为钠离子有滞水作用,且又能刺激血管壁,引起血压升高。其次要少食油,除了避免肥胖,也可避免脂肪在血管沉积,促成血管硬化,使血压进一步升高。除此之外,富钾食物(如小米、玉米面、荞麦面、豆类、鱼类、香蕉、竹笋)、高钙食物(如乳及乳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富硒食物(如大蒜、海带、洋葱、玉米),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都是控制血压的最好食谱。

大便要通畅

便秘是诱发脑中风的极其危险的因素,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简单而可行的方法是,食物不要过分精细,有意识地吃一些含粗纤维的蔬菜,可常吃一些水果、蜂蜜、芝麻。每日早晚坚持腹部按摩,对预防便秘也很有效。当然,多喝水,养成定时大便的生活习惯是最为重要的。

高血压患者的居室保健

居室环境与高血压

住宅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居住环境可提高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不仅可起到协同降压、减少降压用药的效果,而且对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协同作用。反之,低劣的室内环境对人形成一种恶性刺激,使居民健康水平下降,促使高血压的形成或加重。

不良居住环境因素包括:

(1)异臭异臭是指能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不愉快的臭气。异臭对人体的影响是渐进的。经常接触异臭会使人厌食、恶心、呕吐、消化功能减退。长期受到一种或几种低浓度异臭物质的刺激,会导致嗅觉疲劳或丧失。脑神经不断受异臭刺激,可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丧失。异臭物污染严重时,使人烦躁不安,无精打采,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判断力和记忆力减低,血压升高。最终可导致或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

(2)噪声所谓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凡干扰人们休息、睡眠、工作、学习、思考和交谈等不协调的声音均属噪声。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有影响,可引起神经衰弱、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还可能导致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动脉硬化。

(3)潮湿阴暗当微小气候变化超出一定范围,机体体温调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增加患病率。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的房间里,易患感冒、冻疮、风湿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尤其对老年人,室温更为重要。在高温多湿环境里,人会感到闷热难耐,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下降,可出现血压升高,心跳过速,甚至意识障碍、颈项强直、中暑乃至死亡。

(4)空气污浊人们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身心健康危害严重,当空气中有大量微生物和烟尘的污染、二氧化碳的含量达0.07%~0.l%时,空气中的其他性状开始恶化,出现显著的不良气味,人们会较普遍地感到个愉悦、烦躁不安、心胸憋闷、血压升高,可致心血管疾病的机会增加。

选择适宜的居室环境

高血压患者应选择适宜的居室环境宽敞明亮、鸟语花天、空气清新、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能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精神得以放松,让人心静神怡,升高的血压得以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在家所测血压要比在医院所测为低的原因之一。居室环境的要求如下:

(1)居室结构居民的住宅组成和平面配置要适当。一般说,每户住宅应有自己独立的成套房间,包括主室和辅民主室应与其他房间充分隔开,应有直接采光。卧室应配置在最好的朝向。

(2)对居室面积的要求是宽敞适中《吕氏春秋·重已》说:“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即是说,居室不宜太高大,也不宜太低小,否则阴阳各有偏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从现代卫生学的要求,正常居室面积为15平方米左右;城市住房每人平均6~9平方米,农村8~平方米2为宜。居室准高为28米,炎热地区可稍高,寒冷省份可略低一些。居室进深,一侧有窗者不宜超过从地面到窗上缘的2~2.5倍;两侧开窗者可增加到这个高度的4~5倍,这有利于房间的采光和换气。

(3)居室内微小气候室内微小气候主要由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周围物体表温度)四种气象因素组成。居室内微小气候的标准以冬夏两季为准。夏季室内适宜温度为21~20℃,最适范围为24~26℃;湿度(相对湿度)为30%~65%,气流速度为02~0.5m/s,最大不宜超过3m/s。冬季室内温度的适宜范围是16~20℃;湿度为30~45%;气流速度为01~05m/s。这样的居室内微小气候有利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保证机体的温热平衡,不使体温调节功能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让人有良好的温热感觉,正常地工作和休息。

(4)室内采光居室采光要明暗适中,随时调节。如《遵生八笺》说:“吾所居座,前帘后屏,太明即下帘以和其内映,太暗即卷帘以通其外耀;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则身安矣”。为保证室内有适宜光照,一般认为,北方较冷的地区冬季南向居室,每天至少应有3小时日照,其他朝向的居室还需多些。夏季则应尽量减少日照,防止室温过高。夜间或白天自然光线不足时,要利用人工光线照明。人工照明要保证照度足够、稳定、均匀,避免刺眼、光源组成接近日光以及防止过热和空气污染等。

(5)居室通风居室的自然通风可保证房间内的空气清新,排除室内的湿热秽浊之气;加强蒸发散热,改善人们的工作休息环境。因此,厨房和厕所应有良好通风;夏季炎热地区应使主室内形成穿堂风。外廊式住宅(一侧为房间,另一侧为开放式走廊)的外廓,除能起到阳台和遮阳作用外,较容易形成穿堂风,适合于炎热地区。

(6)住宅选址一般而言,要选择依山傍水的地势建筑住宅。依山建房,冬季山体及山上的树木作为天然屏障,可遮挡猛烈的风沙,减缓寒冷的气流;夏季山上茂密的树林,可减少阳光的强烈辐射,调节炎热的气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使人感到溶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旷神怡,更增添生活情趣。傍水而居,使日常生活用水方便,尤其清澈甘洌,终年不断的山泉,可潮润空气,且很少污染。城市住宅虽无自然山水可依托,但可通过植物绿化,建造街心花园、喷泉,保证楼群间适当空旷地带以及假山、影背,形成人工景观。

(7)住宅朝向建房座向的选择是根据地理位置所确定的。就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建房的最佳座向是坐北朝南。这样做的优点有二:有利于室温调节;有利于室内采光。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起居保健

高血压患者尤应注重生活起居的调养,调养得好、调养得当,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而一可不药而愈,转病为安;对中、重度患者而言亦可起到协同降压、减少药量的作用。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人们起居作息、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这是预防高血压、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1合理作息的保健作用

古代养生家认为,人们的寿命长短与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古大真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重视起居有常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1)调养神气清代名医张隐安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夫神气去,形独居,人乃死。能调养其神气,故能与形俱存,而尽终其天年”,这说明起居有常是调养神气的重要法则。神气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概括。人们若能起居有常,合理作息,就能保养神气,使人体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面色红润光泽,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反之,若起居无常,不能合乎自然规律和人体常度来安排作息,天长日久则神气衰败,就会出现精神萎靡,生命力衰退,面色不华,目光呆滞无神。

(2)提高人体适应力起居作息有规律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发生疾病,达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

现代老年医学研究认为,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可以在大脑神经中枢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并使其不断巩固,形成稳定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系列条件反射,又促进人体生理活动有规律的健康发展。总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是提高人体适应力、防治高血压病、保证健康的要诀之一。

2.生活作息失常的危害

《内经》告诫人们,如果“起居无节”,便将“半百而衰”。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若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恣意妄行,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就会引起早衰以致损伤寿命。有些人生活作息很不规律,夜卧晨起没有定时,贪图一时舒适,四体不勤,放纵淫欲,对于高血压病人其结果必然是病情加重,甚至出现中风、心衰、肾衰的发生,并进而导致死亡。高血压病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生活节律改变,或彻夜工作、或通宵玩乐、或失眠,休息不够,血压都会马上升高,并有头晕头痛等不适。

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中指出:“寝息失时,伤也”。生活规律破坏,起居失调,则精神紊乱,脏腑功能损坏,身体各组织器官都可产生疾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生活作息失常对身体的损害更为明显。据现代研究资料表明:在同等年龄组内,退休工人比在职工人发病率高达三倍之多。说明只有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休息、劳动、饮食、睡眠,皆有规律;并持之以恒,才能防病治病,增进健康,尽其天年。

3.建立科学的作息制度

生活在自然界中,人的起卧休息只有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才能有益于健康。“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要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生理需要的作息制度,并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使生理功能保持在稳定平衡的良好状态中,这是起居有常的真谛所在。

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是宇宙间的普遍现象,从天体运行到人体生命活动,都有内在规律或称节律。现代医学已证实,人的生命活动都遵循着一定周期或节律而展开。如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等也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体力、情绪和智力的节律周期分别为23、28和33天,每个周期又分为旺盛和衰退两个阶段。人的体温总是凌晨2~6时最低,下午2~8时最高。脉搏和呼吸是清晨最慢,白天较快。血压也是白天高,夜间低。规律的生活作息能使大脑皮层在机体内的调节活动形成有节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培养规律生活习惯的最好措施是主动地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做到每日定时睡眠、定时起床、定时用餐、定时工作学习、定时锻炼身体、定时排大便;定期洗澡等。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使自己生机勃勃、精神饱满地工作、学习。这对高血压的防治和人体健康长寿是大有益处的。

劳逸适度

1劳逸适度的保健作用

劳和逸之间具有一种相互对立、相互协调的辨证统一关系,二者都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有劳有逸,既不能过劳,也不能过逸。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古人主张劳逸“中和”,有常有节,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劳逸适度对人体养生保健起着重要作用。

(1)调节气血运行在人生过程中,绝对的“静”或绝对的“动”是不可能的,只有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才能对人体保健起到真正作用。适当劳作,有益于人体健康。经常合理地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有利于活动筋骨,通畅气血,强健体魄,增强体质,能锻炼意志,增强毅力,从而保持了生命活动的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合理的劳动对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精神、运动、肌肉等各个系统都有好处。如劳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兴奋大脑皮层对机体各部的调节能力,调节精神,从而对人体的血压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并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适当休息也是生理的需要,它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调节身心必不可缺的方法。现代实验证明,疲劳能降低生物的抗病能力,易于受到病菌的侵袭。有人给疲劳和未疲劳的猴子同时注射等量病菌,结果发现疲劳的猴子被感染得病,另一方却安然无恙,这说明合理休息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重要手段。

(2)益智防衰所谓“劳”,不光指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科学用脑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科学用脑,就是用脑的劳逸适度问题,它要求人们勤于用脑,注重训练脑力的功能和开发其潜能,又要注重对脑的保养,防止疲劳作业。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由于惰性的原因,往往容易犯“懒于动脑”的毛病。因此,应大力提倡善于用脑,劳而不倦,保持大脑常用不衰。

一个人经常合理地用脑,不但不会加速衰老,反而有防止脑老化的功能。实验证明,在相同年龄组的人群中,经常用脑和不用脑的人相比,能够经常性合理用脑的人脑萎缩少,空洞体积小。因而得出结论,经常性合理用脑,避免过劳,不仅可以预防衰老,增加智力,尤其是能够预防老年痴呆,对高血压的调节也有积极作用。

2劳逸失度的害处

劳动本来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劳伤过度则叫内伤脏腑,成为致病原因。《庄子·刻意》说:“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劳役过度,精竭形弊是导致内伤虚损的重要原因。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劳倦与内伤密切相关。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劳役过度可致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贪逸无度,气机郁滞。过劳伤人,过度安逸同样可以致病。清代医家陆九芝说:“自逸病之不讲。而世只知有劳病,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为病,正不少也。逸乃逸豫,安逸之所生病,与劳相反”。前面提到的“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即指过度安逸而言。张介宾说:“久卧则阳气不伸,故伤气;久坐则血脉滞于四体,故伤肉”。缺乏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易引起气机不畅,升降出入失常。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运动变化,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贪图安逸过度,不进行适当的活动,气机的升降出入就会呆滞不畅。气机失常可影响到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

3劳逸结合的保健方法

正确处理劳逸之间的关系,对于养生保健、预防高血压起着重要作用。不过,劳与逸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劳与逸的概念又具有相对性,应当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养生学家主张劳逸结合,互相协调。例如劳与逸穿插交替进行,或劳与逸互相包含,劳中有逸,逸中有劳,只有劳逸协调适度才会对人体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