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情商系统培养方案
9412200000037

第37章 兴趣爱好培养(4)

但是,有很多家长却恰恰在孩子的热情火焰刚刚燃起之时,就毫不留情地将其吹灭了,甚至用水将其浇透。世界上之所以天才人物如此之少,原因就在于此。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到顺利发展,他们就会成为天才。但是,他们的这种兴趣和热情却很少有得到顺利发展的环境,许多家庭往往在孩子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刚刚出土时就一脚将其踩掉,再冒出来时就再伸出脚将其踩掉,使其很少有顺利发展的机会。其结果,天才便寥如晨星。但是,威特、塞德蕴、巴不等的培养过程,已向世人表明,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那么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

诚然,自古以来,像威特、斯特娜夫人等那样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的并不多,尽管如此,在人类历史上还是产生了很多天才。对这些天才的研究表明,这不仅是由于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幼儿时期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踩掉,并得到了顺利发展的结果。

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人们还不知道天才产生的秘密在于保护和激发孩子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热情。大多数人都认为天才就是撞大运,而幸运只属于寥寥无几的少数人,因而,孩子多被丢开不管,这不仅使他们在肉体上放任自流,而且在精神上放荡不羁。努力培养和激发他们兴趣和热情的父母几乎没有。然而,在良好的教育下,天才是可以大量涌现的,而好的教育,关键就在于助长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天下的父母除了要认识到爱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十分重要,而且还必须明白孩子越大就越难以具备强烈的兴趣和强烈的热情,这是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兴趣的幼芽可能会一再遭到践踏,这样,他们年龄越大,兴趣和热情被践踏和泯灭的将越厉害。因此,实施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就在于此。孩子越大,不仅在性格上越难具有对事物的兴趣和热情,而且他们的潜在能力——天赋,得以发挥的余地也会越小。早期教育则恰恰可以弥补这一欠缺。

有人说,天才人物在努力的过程中就像是在做游戏,意思是说,天才人物的努力是受其兴趣驱使所激发的热情。只有这种游戏式的努力才能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也只有游戏才能使能力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的天才创造是不可能靠普通人的劳动来实现的。劳动得再辛苦,也不能使能力得到发展。比如在一些工厂里,工人每天劳动18个小时,但他们每天仍然在从事着纯机械性的劳动,所以他们的能力是不能得到发展的。因此,做父母的如果要想使孩子有出息,就应让他们多做游戏。

培养孩子多种兴趣

孩子们有广泛的课外兴趣爱好,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孩子上了中学,随着年龄增长,活动范围扩大,独立活动能力增强,其兴趣爱好开始分化有一定的选择性,逐步趋于稳定而且向进一步专门化方向发展。有的爱画画,有的爱集邮,有的爱打球,有的爱看文艺小说,有的爱读科技小品等,这些有益的兴趣爱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它们既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锻炼思维、发展智力,又可以强健身体、陶冶情操,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家长应当珍视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给予支持和指导。

有些家长怕孩子发展课外兴趣爱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因此,对孩子管的很严,甚至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采取强制方法,不让孩子参加课外活动。有些孩子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课外爱好与学习的关系,有时也会对学习产生影响,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家长要进行正确引导,不要采取禁止的方法。要知道,虽然孩子在课外活动中花费了一定时间和精力,但如果安排妥当,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而且会促进学习。因为:(1)在紧张的学习之后搞一些课外活动,可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让大脑得到积极休息,尽快疲劳中恢复过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果。(2)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把剩余的精力用于有益的活动,不致于“无事生非”。(3)正当的兴趣爱好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锻炼他们的毅力,反过来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专家,往往是在小时候的兴趣爱好的引导下成长起来的。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应当热情支持孩子追求真理,探索社会和大自然的奥秘,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意问题

不要打断幼儿的兴趣

在“灌输时期”,有一点是必须要加以注意的,那就是,婴儿的“意思”与好恶,首先都会用愉快与不愉快的反应表达出来。对于大多数妈妈来讲,在处理像“肚子饿了”。“尿布湿了”之类生理方面的变化时都很敏感,但对于“愉快”、“不愉快”这类精神层面的变化似乎就很少发觉。

比方说,婴儿在出生2、3个月后,对音律就会有很明显的反应。听到自己中意的旋律,就会手舞足蹈地呈现出“愉悦”的表情;反之,当那种自己不喜欢的乐声传入耳里时,往往便会感到不愉快,甚至哭起来。

例如,有一个将满周岁的宝宝,这个孩子非常爱听古典音乐,只要听到古典乐,他就精神百倍,情绪特佳;但一听到爵士乐,情形便不一样,他会“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这时如果父母不留意孩子的这种变化,即等于剥夺了婴儿最感兴趣的事,这对他精神的成长,至少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遗憾的是,偏偏世上的母亲们,都不太注意婴儿为何会踢手踢脚?为什么忽然哭起来?有些做妈妈的甚至只为自己方便,就把婴儿很感兴趣的音乐停掉,或硬逼他听他不喜欢的音乐,这种做法无异于摘掉了稚儿的成长嫩芽。

不只在音乐方面如此,有时婴儿正对某种事物感到有趣时,母亲却以“是换尿布的时间了”、“喂奶的时间到了”,而打断孩子的兴趣。要是孩子能说话,他一定会说“等一下嘛”,以表示抗议。就因为他不会开口讲话,他才通过踢手踢脚以竭尽全力地作“意愿表达”。还有的母亲,当幼儿正一心一意在玩玩具时,却因客人来了,就把玩具收起,这也会使幼儿对玩具的兴趣大减。

兴趣是发挥幼儿潜力的最佳营养剂。因此,尽管做父母的会十分细心地照顾孩子的饮食生活,但如果在精神方面“营养失调”,也可能会因此而中断孩子的兴趣。

总之,不管是换尿布或是喂奶,当母亲想要孩子“做什么”时,都得仔细观察他当时的状况,起码在你心中应有不打断他兴趣的意识。

希望年轻的妈妈们务必了解,积极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多么重要,同时也要明白,负面的教育对婴儿则会产生十分坏的影响。

幼儿有自己的兴趣感知

只要对孩子稍加注意的大人都会发现,往往在儿童专用玩具以外的多种物体中发现另外的“玩具”。例如,一张四脚朝天的破桌子。厚厚的旧电话簿、饼干空盒子乃至被扔在地上的小木片,几乎没有不成为小孩玩具的。

对小孩而言,什么才是玩具,在他们的意念中并无区别,他们倒是能从不被大人认定为现成玩具当中,找出自己觉得更好玩的要素,并发现可刺激他的部分。他正是在透过这样的头脑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

日本围棋名誉本因坊高川格氏,就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据高川说,大多数小孩子对棋都很感兴趣,但又不喜欢玩下棋,这表明他们只是对“棋子”那东西极感兴趣。

他的孙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更好地培养孙子,高川为他买了很多儿童玩具,但事实上他的孙子连看都不看一眼那些玩具,却对他下棋用的棋子情有独衷,于是,高川给孩子棋子,任他随意去玩,但见孙子不只用手嚓啦嚓啦去搁,或者抓起来又让棋子滑落,有时还将黑白分开,或摆成各种形状,或用手弹来弹去,玩起棋子来比玩那些做成玩具用的“弹珠子”还有趣。

一个个的棋子,有黑的、有白的,大小全部一样,具有单纯化形状,排起来就有各式各样形态在那儿忽现忽失、变化多端。每一个棋子虽然均“无个性”,却因而反倒适于拢合起来做成新的形阵。幼儿就拿棋子当随意运用的材料,高高兴兴地进行着各种创造活动。

经由这样的棋子游戏,说不定会培养出对围棋发生兴趣的孩子来。不过,更重要的是,借着那些以视觉模式为媒介的游戏,一定能使儿童对数、量、形等等产生更丰富、更广泛的思考力。

要让幼儿的兴趣持久

兴趣是幼儿的最佳意志促进剂。但要使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能继续维持下去,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孩子对某一项活动发生了兴趣,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加以重视,任其发展,那么其结果就是孩子的兴趣对像很快发生了转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不过,若是勉强要他把兴趣集中于某一事物,这反而会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逆反心理。况且,正因为有了那样的旺盛好奇心,孩子才能从外界得来对心智、身体的成长所不可欠缺的各种刺激和体验。

大人们一般都以为,幼儿会从很多外界的事物中,自然找到可以作为自己兴趣的对象,并且会自动加深兴趣以将之持续下去。然而,在多半情形下,父母都应以某种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

事实上,对幼儿最感兴趣的事物,做父母的能否很快发觉,并表现出予以支持的反应,对幼儿维持长久的兴趣具有很大的意义。

如前所述,孩子的兴趣是极不稳定的,即在一瞬间荫生,瞬时之后又告萎缩。做父母的,应该适时把握住那萌芽的一刻并给予适当的辅助,使其兴趣能继续茁壮成长。

当然,要让孩子的所有兴趣都作均衡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尽管我们不知道哪一种兴趣最后会变成长久的兴趣,但做父母的还是应该尽量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在广泛的兴趣中,试试哪一种兴趣可以持续下去。

有一位父亲曾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谈了这样一种看法。他的儿子在1岁两个月时,偶然对“之”字发生了兴趣,从此,凡是看到各种场合有个“之”字出现的,做父亲的便指着那个字告诉孩子,并教他念“之”的发音。

过了两个月,他的孩子已经认得ABC三个英文字母,父亲便趁机用折尺上的英文字,教他继续再学,他马上就学会了。

到了1岁半时,孩子又对各种汽车、家电制品的标志发生了兴趣,父亲就举出厂家名称,让他猜测商标,有时向他出示商标让他猜厂名。

由此可见,这位看似“天真的老爸”,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使得幼儿的兴趣既能持续,而且还能更为浓厚。

母亲要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事

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童年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回忆童年,会觉得自己做了许多令人发笑的事,的确有些事情,哪怕我们大人看起来是多么莫名其妙,但孩子们却做得很起劲,而且还当它是件大事去做,这就是孩子的天性。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一类母亲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总是用一脸不屑一顾的表情望着,这实在让我们感到失望。

常有一些母亲提这样的问题:“我自己并不喜欢古典音乐,但为了孩子,我是否应让他听古典音乐呢?”试想一想,一个母亲是如此讨厌古典音乐,孩子会对它有兴趣吗?

古典音乐对小孩能有很好的影响,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但是由于做母亲的已对它显示出厌恶的神情,她那种神情就会传导给孩子,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样,你也就别指望孩子会喜欢古典音乐了。

母亲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既然如此,母亲对孩子所做的事,就不可以漠不关心。有时,大人之所以对孩子在做的事情感到无聊乏味,那是因为你用大人的感觉去看的关系。这时,你应换一个角度,比如把自己投回到童年时期,你也许就不会这样对待了。

当大人贸然闯入小孩子的天地时,这无异于在强迫孩子对某种事物感兴趣。而一旦大人自己对某件事“不感兴趣”,却反而会使孩子的兴趣大减。

因此,我们认为,母亲应有的态度,该是在小孩世界的四周,密切注意他们所做的一切。你对孩子在做的事表示关注,并给予鼓励,对孩子的帮助不知该有多大!

母亲以温和、喜悦的心情去关注孩子,并对他的行为给予母亲的微笑,这胜过任何言词的勉励语言。如果你用大人的尺度去看待孩子的行为,甚至认为:反正那是小娃儿玩的把戏,不值得我们大人去认真,这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挫伤他们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