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9411500000011

第11章 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10)

兰州怎样解决好这些问题呢?总的想法就是紧紧围绕建立和探索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和条件,在“基本、统筹、当前”六个字上下工夫。就工作内容来说,抓好“基本”,即基本制度、基本条件、基础设施、基本技能、基本规范、基层组织、基本的收入来源、基本的发展思路这八个方面。就工作指导来说,抓好“统筹”,主要是城乡统筹。对61个“城中村”,用三年时间完成改造。在城郊、沿黄河和其他一些条件具备的地方,每年重点建设20个示范村和5个示范小城镇。其他的村镇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就工作措施来说,抓好“当前”。立足当前,抓好正在干的事,抓好“十一五”规划的落实。只有更好地把握当前,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

(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

□蒋文兰

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我们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运用统一战线各领域的资源,调动统一战线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一、发挥政治优势,为建设新农村建言献策

政治优势是统一战线的突出优势。通过统一战线可以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族各界的智慧与力量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上来。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省各民主党派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围绕“三农”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开展调查研究。从1996年起,我们连续组织各民主党派开展专题调研和联合调研,形成的成果大多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仅2005年,省级各民主党派形成的45篇成果中有33篇涉及“三农”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既有宏观层面的思考,又有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措施,为党委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决策参考和信息。二是积极献计献策。在党委召开的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季度恳谈会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就“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各民主党派还通过人大代表议案、政协提案和专报等形式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省级各民主党派提交提案77件,61%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各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的成员特点,积极探索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省民革1998年以来在临夏开展“扶羊助学工程”,省民盟连续15年开展医疗扶贫,省农工长期为民族地区培训医疗人才,省民进积极推动建立河西星火产业带,协调争取农村沼气项目,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支持各民主党派总结成绩和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一是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参政。支持各民主党派围绕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每年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专题调研和联合调研,举办成果研讨会、汇报会,为党委、政府完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反映社情民意,推动民主决策。支持各民主党派反映新农村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党委、政府的决策更科学,措施更完善。三是发挥民主监督职能,推动政策落实。鼓励各民主党派开展对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情况的民主监督,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发挥组织优势,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支持

组织优势是统一战线广泛性和包容性的反映。统一战线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团体众多,联系广泛,在为新农村建设整合资源、提供支持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我省有各级工商联组织101个,光彩事业会66个,联系着会员45115人。全省有各级海外联谊会、台联、侨联以及黄埔同学会等团体78个,重点联系的港澳台和海外代表人士5000多人。此外,还有众多的行业协会、商会、经济合作组织,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农村经济建设。我们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以扶贫开发为宗旨的光彩事业,十年来累计实施项目693个,到位资金43.56亿元,为公益事业捐款9839万元,捐建光彩小学68所,为农村培训技术人才10.9万人(次),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16.43万人,帮助20.5万人摆脱了贫困。统一战线各有关团体组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来我省考察,五年来,引进资金7.3亿元,争取各类捐助2300多万元,捐建小学85所。统一战线组织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统一战线各类组织、团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着力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和代表人士开展对口帮村、产业帮户、劳务帮农、融资帮企、捐资帮教和联合帮卫等“六帮”活动,推动100个民营企业帮扶100个贫困村,每年在全省捐建15~20所“光彩小学”,吸纳2万名以上农村劳动力就业,为每个市州3~5个农业产业化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援建2~3个乡镇卫生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海外联谊会、台联、侨联和黄埔同学会等统战团体的作用,广泛联系港澳台和海外团体、基金会和企业,继续为我省农村地区引进资金、技术和项目。

三、发挥人才优势,为建设新农村汇聚力量

人才优势是统一战线的显著特征。统一战线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省党外知识分子约50多万人,占全省知识分子的65%以上,是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智力、人才资源。多年来,我们组织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农村和民族地区,进行咨询服务,推广科技成果,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统一战线要进一步整合各方面资源,汇聚各方面人才,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智力支持。一是组织开展科技支农活动。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围绕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有关问题,开展科技攻关、进行专业指导、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进行农村技术人才培训。通过与各方面合作,举办网络教育、短期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等,对农民进行技能、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增强建设新农村的本领。三是推动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组织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对口帮扶活动,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医疗下乡,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四、发挥协调优势,为建设新农村营造良好环境

协调优势是统一战线职能的体现。统一战线在积极协调、妥善处理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有关政治、经济和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重大关系,使全社会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共同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而奋斗。多年来,我省统一战线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积极促进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和各界人士的和谐与团结,最广泛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仅协调化解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每年都在数十起以上,为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统一战线面临的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要重点把握和协调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从我省是个多民族省份这一基本省情出发,协调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二是从我省是个宗教工作大省的实际出发,协调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之间、各宗教之间、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涉及宗教因素的突发事件,维护宗教和睦,促进社会和谐,把广大信教与不信教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发展上来,共同致力于新农村建设。三是面对社会转型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协调处理好社会各阶层的关系。一方面,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新的社会阶层与广大农民工之间建立新型劳动关系,促进建设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和谐。另一方面,要把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断涌现出的各类经济组织中的党外代表人士,及时纳入统一战线团结的范围,为新农村建设形成广泛合力,提供强大助力。

五、发挥政策优势,推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政策优势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优势。推动包括民族政策在内的统一战线各领域政策的贯彻落实,是统战工作服务党的工作大局的重要途径。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与全省相比,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去年以来,中央、省上先后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我省民族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民族地区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同时要抓住机遇,落实好政策,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一)要落实好中央、省委和省政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前后,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五个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抓好研究、梳理政策等工作,把中央的政策梳理为3大类63条,分解到33个政府部门和各市州,推动各有关部门与中央部委进行政策衔接,落实了有关重大项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后,省上制定了六个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优惠政策,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要着力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落实好国家、省上安排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给予支持和免除配套资金的规定,加大民族地区水、电、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实现自治州通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县通二至三级公路,乡通油路,村通公路的目标。要推进开发式扶贫攻坚,按照省委、省政府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作为全省扶贫开发主战场的要求,落实好全省扶贫开发工程中要优先安排民族地区项目和资金、优先把民族地区特困村纳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的规定,加快异地搬迁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做好特有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扶贫工作,争取五年内使保安族、撒拉族实现整体脱贫,对东乡县的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给予特殊支持和倾斜照顾。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继续保持以往对民族地区各项扶持、照顾政策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保持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落实好给民族地区每年8000万元的财政补助,2000万元的财源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和1200万元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配套资金。执行好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费返还等生态效益补偿,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地有关费用全额返还以及将民族地区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的规定。要加强对口支援工作,把由兰州市对口支援甘南州,嘉峪关市、金昌市对口支援临夏州,省属大型企业对口支援张家川、天祝、东乡、积石山等自治县的工作引向深入。做好每年抽调100名左右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支教和选派民族地区100名左右教师进行挂职学习、连续三年每年抽调300名左右医务人员到民族地区帮扶和选派民族地区100名左右医务人员到省上医疗机构免费进修的工作。要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民族地区进行水力、矿产、旅游资源开发,发展特色农业和草畜产业,推进农畜产品产业化,拓宽农牧民增收的途径。

(二)要落实好中央、省委和省政府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要像抓经济一样抓好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科技、文化事业,落实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加快“普九”进程,推进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安排全省科技计划项目时要照顾民族地区,加大对民族地区的科技扶贫和科技兴农、兴牧力度。扶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专项经费,加强对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帮助民族地区开发民族文化精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要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落实好加大对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的政策,“十一五”期间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基本覆盖民族地区各市县,2008年全面完成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改造建设任务,建立、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要落实好中央、省委和省政府加快民族地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

制定和实施民族地区人才发展规划,落实好新增的300万元少数民族适用人才培训专项资金,培养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选拔力度,继续做好培训、交流和挂职锻炼工作,扩大少数民族干部数量,逐步实现全省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与人口比例相适应的目标。

(四)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处理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立足点。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形式,拓宽领域,增强实效,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努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

(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关于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励小捷

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应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而农村文化建设,又必须从基本省情出发,从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出发,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序推进。现就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