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敦煌人物志
9411100000016

第16章 唐五代(4)

悬蛇遘疾,梦奠云薨。美角先折,木秀先攻。

愁云叆叇,黤惨碧空。图形新障,粉绘真同。

恬(舔)笔记事,丕业无穷。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

张兴信(?—879)

唐沙州人。张芝后裔。参与张议潮收复敦煌及河西等事,以功擢升为沙州都押衙。

敦煌遗书P.4660号存有其邈真赞:

前河西节度都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侍御沙州都押衙张兴信邈真赞

敦煌豪族,墨池张氏。禀气精灵,怀仁仗义。

政直存公,刚柔双美。克俭于家,克终于事。

三惑居贞,四知兼避。行存輗軏,孝存终始。

处职辕门,功名莫比。入战三场,能当虎兕。

军中要害,名勋先纪。祸福有时,一泰一否。

奈何痼疾,精魂忽坠。痛临坟之一叫,叆愁云之四起。

邈生前之形(影)象,遗子孙兮瞻视。

乾符六年九月一日题于真堂。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碑铭赞辑释》)

令狐公(?—880)

唐沙州敦煌县人。祖籍太原,名不详。曾随张议潮收复河西,又奉命入京奏事。官至河西节度都押衙兼马步都知兵马使右威卫将军。敦煌遗书P.4660号存有其邈真赞:

前河西节度都押衙兼马步都知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监察御史右威卫将军令孤公邈真赞

沙州释门法师沙门恒安书

英灵特秀,量达超群。幼而天假,长乃日新。温良恭俭,信义资身。治官清恪,爱富怜贫。勉修农战,息马养人。心坚铁石,志烈情存。助收河陇,效职辕门。行中选将,节下先陈。前矛直进,后殿虎贲。三场勇战,克捷成勋。入京奏事,聪耳知闻。递其果敢,印佩将军。年过耳顺,世不长春。一否一泰,一吉一窀。永辞白日,掩瘗灰尘。行路伤悼,躃(擗)踊子孙。临坟哀恸,聚徒愁云。邈灵踪之影像,空祭拜于明魂。

广明元年庚子孟夏蓂生十一日(叶)题记。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碑铭赞辑释》《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

张延绶

唐敦煌人,字搢绅。张淮深第三子。光启三年(887)以功宠授左千牛兼御史中丞。有文武才,善击球、弦管。大顺元年(890)与张淮深遇害。

附:《南阳张延绶别传》(P.2568号)

河西节度判官权掌书记朝议郎兼御史中丞柱国赐绯鱼袋张俅撰

张延绶,字绅,即河西节度、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河西万户侯南阳公字禄伯之弟(第)三子也。博学多闻,尤好诗礼。蕴蓄百家之书,靡不精确。留心骑射,颇得由基之术。身长六尺有余,临阵擐甲,编马挥枪,独出人表,平原浅草,活擒虎狼。至如黄公三略。纳在胸中;孙子六韬,手不释卷。性颇沉默,刚毅稀言。有庆忌之勇,怀子路之信。每至金风初变,拥铁骑于三关;独建云旗,护敦煌之千里。登山望远,有陈汤吞并之心;筹画机权,罗覆飞之胆。长城以北,休闻沓之交;大漠以南,戮断两戎之臂。元戎宝镜,展匣而照枢机;悬彀铜牙,百发穿杨之胜。于时光启三年三月七日,宠授左千牛兼御史中丞。加之以仁孝,罔乖定于省于晨昏;扇枕忘疲,观志立不专之行。闺门友爱,怀橘致采兰之芳。接士迎宾,握发解金台之榻。公其时年方壮龄,智勇双秀。仆射之政,远蕃归仁,塞下清晏。讲兵论剑,搜戎韬。既得玄中之术,一方无晏开之忧。出地升天,势夺长平之阵。又善击球,(众?)莫敌(自注曰:会昌时,邠州节度使张君绪能对御打球。)怀挟戎装,实谓赳武夫。若遇文士,连宵请益,不觉膝之过席。又善管,颇获奇奥。花间宴乐,不倦于艳阳;临水抚琴,诚有衡岩之志(自注曰:荣启期(居)衡山之阳,鹿皮为裳,抚琴而歌。夫子见而问曰:‘子有何乐而致于斯?’荣启期曰:‘我有三乐,一者我闻男尊女卑,今已得之,是一乐也。既得人身,我今行处九十有七,是二乐也。贫者人之分也,死者人之终也,知分处终,吾何怨焉,是三乐是也。智人以此有怀者也。’)。每游邑中,尝有悉隐人事,惠及走吏,是以人多伏其纪德。余固不才,略表传首,后来髦俊,请续歌诗尔。

于时大唐光启三年闰十二月十五日传记。

(《敦煌学大辞典》)

张延锷

唐敦煌人。张淮深第四子。官、勋至将仕郎守左神武军长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颇习文事,诗作《奉和五言诗》一首:“南阳一派应天恩,石壁题名感圣君。功臣古迹居溪内,敦煌伊比已先闻。东流一带凝秋水,略尽横山地色分。从此穿涉无虏骑,五年辛苦扫风尘。”敦煌遗书有存。大顺元年(890)二月二十日沙州政变,与父兄并遇害。俱葬敦煌莫高里南原。

(《敦煌学大辞典》)

氾唐彦

又作氾塘彦、氾瑭彦。晚唐敦煌人,自云济北郡望。乾宁三年(896)前后为敦煌县尉兼管内都支计使、御史中丞。光化二年(899),为常乐县令。约光化三年(900)为归义军节度判官司。敦煌遗书存有所作五言诗一首及《唐龙兴寺上座沙门俗姓马香号德胜宕泉创修功德记》。

(颜廷亮《敦煌文学概论》)

翟神庆(?—864)

唐沙州敦煌县儒风坊巷村人。归义军初期敦煌著名文士,张球为之撰成的邈真赞中称敦煌仕子,“礼乐儒雅,洞彻典坟”,“该通博古”。官至大唐河西道沙州敦煌郡将仕郎守敦煌县尉。

附:《翟神庆邈真赞》(P.4660号)

大唐河西道沙州燉煌郡将仕郎守敦煌县尉翟公讳神庆邈真赞

沙州军事判官将仕郎监察御史张球撰。

洎本雄哲,华秀英门。礼乐儒雅,洞彻典坟。昔贤糟粕,蕴匵而存。该通博古,谈谕讨论。敦煌仕子,触目谦温。忠孝并立,无碍乾坤。花县匡政,梅仙荐敦。槐市早习,炫曜芳春。开疆效节,始布酬恩。驱鸡未选,奄逐归云。玉山颓折,逝水何奔。郡人悼惜,孰不悲论。其名可播,镌石可存。千秋之后,贮于仁伦。时咸通五载四月廿五日纪。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碑铭赞辑释》《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

阴信均

唐敦煌人。归义军张淮深时为押衙。乾符三年(876)十二月奉命持“表函一封、玉一团、羚羊角一角、犛(耗)牛尾一角”赴京贺正,二十七日到进奏院,二十九日进奏,次年正月二十五日与副使张怀普受皇帝召见,二十九人并得赏赐。四月离京西返。

(《敦煌学大辞典》)

阴季丰

唐敦煌人。归义军张议潮时官押衙,后因功授凉州防御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子海晏、昇贤。孙善雄。

(《敦煌学大辞典》)

张敖

唐沙州人。归义军初期为河西节度使掌书记儒林郎试太常寺协律郎。撰有《新集吉凶书仪》上、下两卷,《新集诸家九族尊卑书仪》一卷。

(《敦煌学大辞典》)

阴文通

唐敦煌人。官司河西节度左马步都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侍御史。“蕴习武略”、“弱冠芳传”,是当时“名高玉塞”、“功彰凤阁”的河西勋臣。悟真为之撰成《阴文通邈真赞》。

附:《阴文通邈真赞》(P.4660号)

河西节度故左马步都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侍御史阴文通邈真赞。

京城内外临坛供奉大德释门都僧录兼河西道副僧统赐紫沙门悟真撰

美哉仁贤,忠孝自天。门承都护,阀阅晖联。名高玉塞,礼乐双全。佩觿神异,弱冠芳传。蕴习武略,奇特锋端。虚弦落雁,驾矢啼猿。将军之列,俊乂推先。三场入战,百胜心坚。名彰凤阁,敕授荣班。司空半子,超擢升迁。少年豪侠,物禁盛焉。蕞尔寝疾,针药无痊。晡西萱草,夭谢红颜。永辞白日,遽掩黄泉。功成身退,军府悲煎。图形缣障,仿佛毫篇。记功勋兮永古,播业术兮长年。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碑铭赞辑释》《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

张球(839—约931)

一称张景秋。唐末五代敦煌人。郡望清河。咸通五年(864)前后,任沙州军事判官、将仕朗、守监察御史。十一年加朝议郎、检校尚书主客员外郎、柱国、赐绯鱼袋;光启三年(887)掌权归义军书记、兼御史。金山国时去官。寓居沙州城西北一里某寺,教授生徒,时已七十余岁。删削李若立原著《籯金》成《略出籯金》,题云“宗人张球写,时年七十五”,据卷背题“癸酉年八月”推测,当时后梁乾化三年(913)。善属文,存世碑、铭、传、赞等约十余篇。又有《致大夫状》一件及《光启三年九月十九夜起持念纪异》等。其中,《南阳张延绶别传》、《李明振墓志》、《张淮深墓志铭》等,皆为归义军史重要资料。五代后期,当地佚名作者撰集之《敦煌录》称他“虽非博学,亦甚苦心。盖经乱年多,习业人少,遂集后进,以阐大猷,天不慭遗,民受其赐”。

(《敦煌学大辞典》)

张承奉(?—约914)

一作张奉。唐末五代沙州人。张氏归义军末任节度使,西汉金山国主。乾宁元年(894)被姑母凉州司马李明振妻立为节度使。出征楼兰、伊州,克三城。光化三年(900)被授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沙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归义军节度瓜、沙、伊、西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自称“金山王”。天复四年(904)击退甘州回鹘入犯。天祐三年(906)建西汉金山国,称“圣文神武皇帝”,分封宰臣,称帝一方,自称“白衣天子”。崇佛,每岁春秋皆布施法会。尝遣罗通达使吐蕃、欲使共御回鹘。后梁开平五年(911)甘州回鹘可汗遣狄银率军再犯沙州,兵临城下,终以“可汗是父,天子是子”为款,屈服于回鹘。改西汉金山国为敦煌国,圣文神武皇帝为圣文神武王。约卒于乾化四年(914)。莫高窟第9窟甬道北壁、第196窟北壁有其供养像及题名。

(敦煌文献P.4640《敦煌学大辞典》)

张西豹

唐末五代沙州人。归义军张承奉时押衙,曾充使甘州。金山国大将,约天祐三年(906)秋,抗击入犯的甘州回鹘。《龙泉神剑歌》赞:“短兵自有张西豹,遮收遏后与罗公(通达)。”《庚申年(900)纸破历》有其领用纸张记事。

(《敦煌学大辞典》)

罗通达

唐末五代敦煌人。字琼琇。累官归义军节度衙前都押衙、充内外都头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与宋惠信、罗进达等同有拓疆守土之功。天祐三年(906)张承奉建金山国,在甘州回鹘犯境时,力战获胜。后于阗路阻,乃率兵收复两城,返取伊吾。后梁开平间出使吐蕃,欲借兵以抗回鹘,援兵未至,回鹘可汗遣狄银统兵已围沙州,金山国遂派宰相及大德僧人求和,尊回鹘可汗为“父”,自称为“子”。敦煌遗书S.4654号存有《罗通达邈真赞并序》:

唐故归义军节度衙前都押衙充内外排(阵)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待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豫章罗公邈真赞并序

管内释门法律通三学大法师知都判官沙门福祐撰

豫章公,讳通达,字琇怀。公乃负彫鹗之性,出自豪宗;兼鸿鹄之能,英门贵子。少而异俊,深知礼乐之芳;长备雄才,穷晓黄公之术。家行五教,每严训子之风;固守四儒,众叹悬鱼之政。故得文成玉雪,不映而赞千张;武亚金星,弦鸣而空坠雁。练兵九拒,终朝不暇于蒐军;训将六奇,寝铁无亏于战塞。洎金山王西登九五,公乃倍(陪)位台阶。英高国相之班,宠奖股肱之美。还乃于阗路阻,微艰危。骁雄点一千精兵,公以权两旬便至。于是极宣韩白,谋运张陈。天祐助盈(赢),神军佐胜。指青蛇未出于匣,蕃丑生降;表白虎才已临旗,戎虻伏死。弯一击,全收两城。回剑征西,伊吾殄扫。方保延龄固寿,辅主输忠。奈何疾递伏床,掩归大夜。呜呼!良材斯折,泣弘演之忠贞;英名早亡,叹耿恭之绝迹。悲嗟路博,巷为不舂。哀悼亚夫,邻人罢杵。贵子,望朱门而不回。图形写真,流万固(古)而永祀。余奉赞记,不勉(免)所邀,自愧瓶,乃为辞曰:(后缺)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碑铭赞辑释》《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

张清通

唐沙州人。字文信。善占星术。中和间,受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之命出使西川。后为节度押衙;寻委左虞侯,历数十年。又为宣德郎试太常寺协律郎行敦煌县令兼御史中丞上柱国,后又辖五城。张承奉时有左厢虞侯张文信、金山国时押衙张文信及《欠校户帐》中有张文信,疑即张清通。敦煌遗书(P.3718)存有其邈真赞:

唐故宣德郎试太常寺胁(协)律郎行燉煌县令兼御史中丞上柱国张府君写真[赞并序]

都头知上司孔目官兼御史中丞上柱国杜[太初撰]

府君讳清通,字文信,裔派临池,燉煌人也,年初别俊,异杰天聪。神童智效先成,龆龀早能立事。龄犹二八,辩对响应无穷。大中赤县沸腾,驾行西川蜀郡。使人阻绝不通。星律有余,累奉表疏,难透秦关数险。公乃独擅,不惮劬劳。率先启行,果达圣泽。五回面对,披陈西夏之艰危。六度亲宣诏谕,而丁宁颇切。奏论边恳,申元戎忧国之心。向化伏勤,万里报平安之火。回临剑阁,登千山,望岳占星。骆驿传镳,涉长溪,来还本府。使司酬奖,牒举节度押衙,以念清慎公忠,藋中绝夜游之子。黄沙室内,经岁皆空。囹圄圆扉,常然寂静。公之审意思赵壁(璧),每虑神羊;事听再三,操丹笔念齐葵感泣;忧人断决,弃曲收直,无邪执理,当途岂惧势情逐要。公之雅则,府主每叹英明,克已奉国无私。衙举燉煌县令,光荣墨绶,莅职以(与)王奂同年。制锦灵符,百里扇仁风训俗。童谣三异,奉尚书政化字人。次管五城,守明君再安之道。军粮丰赡,收租贮积盈仓。出纳无私,蕴蓄五六余载。深暗户口,差条绳直均平。量器方圆,恤寡先矜下弱。主持大柄。覆算无亏于升圭。嗟之清廉,人间罕匹。文经武纬,勇冠映古掩今。美之盛年,忽遇悬蛇将逼。千万料疾,竟无验于减瘳。百术医治,固难容于有限。哀伤九族,悲兮陇水重添。恸哭六亲,泪重珠而盈把。孤男执绂,号天罔极心摧。稚女含涕,痠悼肝肠寸断。余同班之下,泣血交并,无以答怀,枉(狂)简数行,聊为赞曰:公之清也,淮海同源。公之廉也,如月初圆。幼龄别众,不益不言。英雄辅国,捷达荣边。大中之载。驾行西川。公能尽节,面对龙颜。诏宣西夏,溥洽遐藩。奖迁重务,铁石心坚。六街怗静,罢息生奸。佥之县宰,理物周旋。白鸟俄集,翔及青鸾。曾瓦尘动咏,大论烹鲜。贞之洁己,庭鹊何喧。仓禀告实,贮积根盘。十一之税,指掌无偏。图真绵账,犹想可观。三时奠谒,千秋万年。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碑铭赞辑释》《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

马文斌

宋初敦煌人。为归义军节度押衙知司书手。开宝三年(970)与比丘福惠及将头、押衙、乡官、都头等十六人在莫高窟修窟一所。敦煌遗书存其七言诗并上状一首。

(《敦煌学大辞典》)

张禧

字彦祥,除效谷令。尝有鹳负矢集禧庭,以甘草汤洗之,傅药。留养十余日,疮愈,飞去。月余,衔赤玉珠二枚置禧厅事。

(《旧唐书·经籍志·敦煌张氏家传》)

翟奉达(88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