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9409600000036

第36章 高等教育提升质量的创新(2)

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由主讲教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二是教学内容建设,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建设;五是实验教学建设,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六是机制建设,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任务,以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质量。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织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2003年全国共推荐494门课程参评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经过资格审查、网上初审、会议终审、网上公示,最终评选产生年度国家精品课程151门。这些课程覆盖了21个省、市、自治区的83所大学。其中,本科类课程127门,高职高专类课程24门(占总数的15.9%);院士参与的课程7门,首届国家级“大学教学名师奖”获奖者主持的课程33门(占课程总数的1/4);来自“理科基地”和“工科基地”的课程有34门(占67门理工类课程的1/2)。

三、建设示范性教学基地

建设示范性教学基地,应选择教学科研水平高、在国内同类学科中能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学科专业点,从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学校集中优势资源,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强化改革和建设。其建设的重点,通常包括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信息化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和课件;建设比较完备的、先进的教学实验室和其他办学条件;持续、稳定地保持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培养一批创新人才;为全国其他大学提供可借鉴、可共享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培训一批骨干教师。截至2004年2月,我国共建立各种示范性教学基地352个,其中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54个;基础课程教学基地77个;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121个。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包括国家理科基地、国家文科基地、国家经济学基地、外语非通用语种基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包括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包括示范性软件学院、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以持续稳定地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为目标,为基础学科输送高质量的研究生源,重点保护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以搭建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保障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重点保护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以培养国家战略产业所需的紧迫人才为目标,为战略产业快速输送高水平、复合型、实用性新型人才。今后五年,国家将积极筹措资金,在物理、化学、生物、力学、机械、电子电工、计算机和经济管理等八类基础课程中建设100个“教育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当前应着重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实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通过建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标准、学校建设、省市推荐和教育部评审,以定期检查、评估的方式,树立一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推动大学重视基础课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优化配置实践教育资源,提高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第二,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采取奖励、补贴等引导方式,推动各地在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建筑技术5个专业领域建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要探索建立资源共享、自主发展的新机制,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的实训任务,还应主动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技术服务,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的学风建设,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倡导科学、求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优良学风,切实纠正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脱离实际的倾向,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抄袭等不良行为;高职(专科)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和岗位性;促进大学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对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实习、实验及工作条件,为做好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的评估、检查。评估具体工作中加大对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组织和实践教学效果的检查,进一步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学生就业情况及社会声誉等方面的监控,切实引导大学重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工作,加强实践基地、工科训练中心等的建设,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

五、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为各方面共同关注的热点。改革的基本思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思想。以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重阅读思想,注重学生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改变由教育部发布英语教学大纲的方式,给学校更多的教学自主与空间;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鼓励多模式的教学探索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利用。

2.建设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发基于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系统,改变过去黑板、粉笔加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个人可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量体裁衣”,建立个性化教学、学习体系,更加体现分类指导和分级教学的原则。同时结合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的开发,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建设适用于不同地域、不同大学的内容丰富、品种多样的立体化教材体系。教育部委托开发的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体验英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理念大学英语”。从2004年2月起,全国有180所大学开始依据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采用上述教学软件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3.健全和完善评价体系,改变单一考试模式。进一步研究探索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对学生学习评测与对教师教学评估相协调,形成多层面、多角度、多环节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系统。同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引导学生更加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首先,加强对大学教学评估,使评估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其次,抓紧筹备建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通过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门的评估组织机构,转变政府职能,使评估工作专业化,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第三,建立定期采集和公布大学教学工作基本状态数据的制度,通过公布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增加大学教学工作的透明度,加强社会对大学教学工作的监督。第四,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学校找准定位、办出特色,形成评价、鉴定、教育质量的新标准。第五,从严治教,建立和完善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估制度,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机制。第六,加强和改进专业评估,建立与职业资格和劳动用人制度相联系的专业评估制度。第七,建立对社会中介评估机构的认证制度,积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第八,大力培训评估专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学评估专家队伍。

信息化是质量创新的载体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深刻变革,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标准化、重大应用等多个方面,其中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应用是目的,人才培养与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是顺利实施的保障。党的十六大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必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带来教育的创新和全面发展,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将对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投资效益,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构筑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平台,使每个公民都能随时随地接受到所需要的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而且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针对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有路无车”、“有车无货”、“各自为政”等问题,应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具体包括以下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