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9407300000021

第21章 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3)

甘肃飞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高淀粉专用马铃薯新品种陇薯6号、陇薯3号”、玉门拓璞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利用高技分离啤酒花有效成分及化学改性深加工酒花系列制品”和生物制品研究所“多糖及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等11个项目已先后通过竣工验收,这些项目的顺利投产对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紧抓机遇,把握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投资。2009年,积极响应国家实施产业振兴的重大举措,充分把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深入分析甘肃区位、资源、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重点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中(藏)药等方面入手,编制完善了《甘肃省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甘肃省金昌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产业领域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甘肃省特色优势生物资源产业链发展规划生物医药产业实施方案》和《甘肃省特色优势中药材资源产业链实施方案》,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积极督促完善项目建设条件,在项目争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009年已下达国家补助资金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15项,下达国家补助资金总计6280万元。其中,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成电路高端封装高技术产业化”和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毫米波磁控管研发生产技术改造”等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13.3亿元,国家补助资金4680万元;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等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5679万元,国家补助资金1100万元;关键技术研发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2720万元,国家补助资金500万元。

2.2009年落实国家补助资金额度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17项,落实资金额度总计7200万元。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高技术产业化”和金川集团公司“10kt/a羰基镍高技术产业化”等国家关键产业领域自主创新及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备选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20.8亿元,国家补助资金5900万元;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项目总投资8808万元,国家补助资金800万元;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1项,项目总投资7302万元,国家补助资金500万元。

3.2009年通过中咨公司评估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10项。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药新药海桂胶囊高技术产业化”

和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参芪五味子颗粒新药产业化”等特色优势中药材资源产业链项目10项通过中咨公司评估,项目总投资7.7亿元,申请国家补助资金1.44亿元。

4.2009年争取的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项目。2009年,在甘科研单位共争取各类国家科研项目535项,获得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大幅提升,达到4.82亿元;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311项,获资助金额2.7亿元,为甘肃省历史最高水平,居全国第18位;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22项,安排财政科技经费1.48亿元。

(三)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形成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促进形成产业集聚,有利于发挥相关产业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加快金昌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兰州在西北地区生物产业领域的人才、技术和产业等基础优势,依托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在兰州建设省级生物产业基地。“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基地-兰州生物产业基地”已经正式批准建设,将形成以兰州市城关区为核心区,以安宁经济开发区、中川空港循环经济园、七里河区、西固区、红古区、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为扩展区,以定西地区、陇南地区、河西地区、陇东地区为辐射区的空间布局。

基地建设将带动培育若干大型企业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形成发展相关产业及其产业链的核心区块,加速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

(四)科技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撑。着眼于提升科技实力、增强创新活力、打造发展竞争力,科技产出成效明显,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科技在支撑经济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2009年,全省共取得省级科技成果857项,获国家科技奖11项,省级奖181项,实现技术交易额35.6亿元;各类专利申请量达到2676件,授权1275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超过20%,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甘肃省拥有的专利首次突破万件。

甘肃省首台3兆瓦风电机组在酒泉下线,标志着甘肃省风力发电装备从1.5兆瓦成功延伸到3兆瓦,也标志着甘肃省大型风力发电成套技术取得突破;1.5兆瓦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2009年制造销售302台(套),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研制出国内首台加矾钢制板焊结构加氢反应器,其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2万吨/年聚丙烯后处理成套技术装备研制成功,解决了制约同类大型石化装备国产化的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使用新型润滑添加剂开发出风电叶片轴承润滑脂、齿轮油、主轴润滑脂、发电机润滑脂及偏航系统润滑脂共6种新产品,经宁夏贺兰山、甘肃玉门等风电场应用试验,有关专家和用户认为这些产品达到并部分超越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省重大科研项目“重离子束治疗肿瘤临床试验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人群的重离子束治疗模型和治疗计划,建成了两个重离子治疗癌症专用试验终端,制订了我国首个《重离子加速器治疗肿瘤企业标准(试行)》。在对100多例浅层肿瘤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治疗深层肿瘤拓展,已为8例深层肿瘤实施了临床治疗。目前,《重离子束治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等已经被科技部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兰州重离子治癌中心”建成后,我国将成为世界第四个实现用重离子束临床治疗肿瘤的国家。

2009年国家批准建立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甘肃)基地、兰州国家石化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白银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等创新基地。兰州理工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我省启动建设了“甘肃河西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一批孵化器。这些基地的建立,对于充分利用甘肃省在新药创制开发、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化、石化新材料开发、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我省资源型产业向科技型产业转化,促进甘肃省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和创新体系建设,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国家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基础能力合理布局为契机,找准甘肃省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创新点,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积极组建创新平台,努力争取国家扶持,使甘肃省创新平台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为指导和规范甘肃省创新能力平台的有序发展和高效运行,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制定并出台了《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甘肃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办法》、《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办法》等政策意见。

2009年,国家对甘肃省申报的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合金加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西北优势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高性能电池材料和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藏药外用制剂四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进行了命名和授牌,新认定了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授予金川公司“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成就奖”。目前,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1家,在全国的排名提升了8位,升至第20位。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3家,进一步夯实了企业创新基础,形成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后备梯队。新组建了“甘肃省工业过程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17个;新组建了“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71个。科技部批准成立了“国家敦煌古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社会发展领域第一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省94户省级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352.78亿元,销售利润99.7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275.48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20.4%;全年完成科技投入49.2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3.64%;完成科技开发项目289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政府科技项目645项。企业技术中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36137人,拥有发明专利275件,其中拥有国际发明专利4件。

2009年组织鉴定省级新产品、新技术112项,其中国际领先2项,国际先进20项,国内领先65项,国内先进25项。组织编制了《2009年甘肃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共364项,总投资达121.63亿元。成功开发了大型现代农业喷灌设备、兆瓦级双馈风力发电机组、风机电缆、重型卧式车床、中高压大排量蒸汽输水阀、宽幅磁控溅射卷绕真空设备、煤炭交通运输过程中的扬尘覆盖剂及喷洒设备、生物曝气滤池新型滤料、多功能保温复合砌块等一批重点新产品、新设备。

2009年,积极推进以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为目标的行业技术中心建设,新成立了甘肃省石油化工及装备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油橄榄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包装行业技术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和省级基地培育创建工作,成功争取到国家级示范基地1户。启动实施了甘肃省技术创新工程,已经确定两批60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有2家企业被命名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6家企业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六)认真做好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指导我省信息产业振兴发展。全球经济危机对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确保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实现从速度规模型向效益创新型转变,我省编制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对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振兴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明确了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储备了一批能够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项目,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发展夯实了基础。2009年,11项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获得国家支持,6项电子发展基金、倍增计划、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培育认定了18户软件服务业企业,协调税务部门按国家政策减免软件企业税收2200多万元,预计全年软件业增速达20%以上。

(七)统筹规划全省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促进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已列入国家的电子政务项目16项,总投资约7.22亿元,已落实国家计划投资1.93亿元。2009年下达了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项目国家补助资金792万元,目前已累计下达国家补助资金6012万元、省级配套资金5237万元。根据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要求,我省编制了《甘肃省政务外网建设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国家审核,项目总投资7413万元,国家补助资金2200万元。甘肃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项目将利用国家公用基础通信设施,逐步建设结构合理、边界清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全省电子政务外网综合平台,并结合外网的具体需求构建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为各政务部门的信息化发展提供网络传输、业务应用和信息交互的必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从而有效遏制和解决各级政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复建设问题。

(八)组建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协会,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和服务支撑。2009年,由省发展改革委倡议,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科学院、甘肃省农科院、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发起,申请组建成立“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协会”。经过努力争取,省民政厅已正式批准筹备。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协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改进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强化与高技术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产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和市场化、社会化协作机制,在政府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建立起服务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协会组织和团结广大从事高技术产业的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以省内专家为主及相应省外专家参加的专业技术委员会和专家人才库,为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甘肃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谋划我省重大高技术项目,开展高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咨询、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九)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形成产业集聚。2009年,兰州高新区全年预计技工贸总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62.5%;完成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同比增长36.4%;完成出口创汇8250万美元,同比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8.7%。全年实现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1个,同比增长35%,签约总投资45.5亿元,同比增长69%。已初步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六大产业。酒泉风光电装备制造科技产业园实现了风电装备制造业产值64亿元。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销售收入比去年增长了约12%。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入园企业达到19家,示范推广10个航天育种蔬菜新优品种,亩增产15%以上。全省各地园区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