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名门艳女
938200000374

第374章 微占了点上风

经过整整一个下午的商讨后,还是决定了虚设一个集团公司。

十五家茶场联名成为虚设股东,由张明荣牵头办理手续。

各茶场平均分摊开支,在边城正街的百货商场对面,租一间门面带库房来用作收购点。

请了两名“信得过单位”的收购员来坐阵。

半月时间没到,张明荣就同工商局的办证员交成了熟人。

加上私下送大礼,而且他是政府大院里的人,没有不买账的。

挂一挂羊头了事,他照常去上他的班。

公司一开张,就像模像样地收购茶叶。

喊出的收购价,足实让几家国营收购站吓了一大跳。

最差的茶叶价,都比他们开出最高的茶价高。

边城就那么点点大,有什么风不出一天,就得吹遍全城各单位各部门。

十五家茶场开始天天装模作样地像赶集一样,出入名优集团收购站。

那大把大把的钞票,只要走出收购站,就又回到张明荣的手里。

外贸公司派人去明查暗看,得到的结果却说是广东来的一位大茶商人在边城设立的。

还说边城就是加收百分之三百的税都不怕,说这些茶叶收去出国赚大钱。

就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其他国营收购站确实慌了神,都一斤茶叶没有收到。

汉今听了阿爸的吩咐后,特意将制好的茶叶积压在厂房里。

供销社见情势突然发生如此巨大的转折,耐不住气。

在一月后率先喊出了与名优集团相等的价格。

而且在化肥供应方面,愿为各茶场提供先用后付钱的优待。

政府虽然知道了这次风波的影响,对手续齐全。

而且,公开法人代表资格,是张明荣广东一位同学来顶的,没有别的原因。

问门市上的收购员,又说总经理在广东。

他们两人只管按货论价收购,越多越好。

其他的事情,他俩一概不过问,要问就自己去广东深圳问老总。

这些都是张明荣和十五名场长在一个下午商量出来的办法。

对税务局的专管员,也进行了几次不小的勾兑,使得保密系数硬撑到百分之一百的安全。

张明荣本人却是想一箭双雕,事情办不好,不说下文。

如果事情办好了,他自己不但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报酬。

还能使各大茶场退壳后,他可以自己经营名优公司。

资金对他这个搞开发工作的人来说,不是很难的事。

他的做法才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边城茶市复苏后。

他就将打算如何从政府的手里取到一纸特许通行证,重操他的茶叶旧业。

官儿照当,生意照做,借口是可以找到的。

供销社刚喊出等价的第三天,汉今就带领大部队运茶工人将积存的几千斤茶叶,全部推进了供销社。

扯出幌子是为了赊到二千斤化肥,才愿意卖茶给供销社。

那渔翁得利的喜庆样,让他在回自己茶场的路上,凯歌高奏。

供销社刚刚喊出价就有了收获,自然就惹得其他收购站红眼。

纷纷跟上节奏,不愿落后。

就在这个关口上,十五家场长纷纷按计划,在夜间去名优集团收购站取出了属于自己的茶叶。

在第二天,就抛给了不同的收购站。

这些场长们还有意警告国营收购站的人,不要以为边城就只有你们才收茶叶,把我们压出了血汗,碰死都要将茶叶卖给外省人,你们联合压我们的茶叶价,最终只能压倒你们自己,人家外省人就不信你们这一套,按货论价,还不是一样要赚钱,凭什么要在我们生产人的身上牟暴利。

十五名场长私下按约定好的,将每人一千元现金送到张明荣的手里,开始了计划上的退壳行动。

三个多月后,名优集团就装洋盘。

称斗不过国营收购站的价格,两名收购员空坐在门市部里假心慌,假着急。

而张明荣却开始运筹他的独立法人经营计划。

门市里挂的收购价目表不动,便于提醒其他收购站:本集团还未垮杆,小心再次兴风作浪。

由于所有茶场的春茶都卖了过低的价格或根本没有生产。

就导致了各茶场的年收入大大低于往年,这次硬碰硬的做法,也只能在夏秋茶的采摘上作文章。

阿爸精于技术,微占了点上风。

汉今因为坐收渔利,没受到多大的损失。

尽管卖到新市镇的名茶价不算很高,但也能赚回一笔不低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