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9338200000015

第15章 崭然见头角

重回哥本哈根,这是安徒生盼望已久的事情。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从此,安徒生的人生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几年以后,安徒生在自传中这样回忆当时的愉快心情:“现在我是一只自由的鸟儿了;过去的悲哀,过去的屈辱,都不去想它了。我的那种天生的,然而至今被压抑的幽默感,像一股清泉奔流而出。在我眼里,一切都显得那么愉快,那么有趣。过去因为多愁善感遭到了梅斯林多少嘲笑和辱骂,现在想起来连自己也感觉到好笑。”

是呀,离开梅斯林的管束和折磨,天是那么蓝,地是那么广,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重回哥本哈根,安徒生觉得一切是那么亲切,春光无限,多么快意啊!

他的那笔皇家公费不足以保证他的全部生活开支,常常捉襟见肘,他必须精打细算。因此,他租了阁楼上的一个小房间作为寝室。好在当时的一些穷学生,可以得到一项特殊的待遇,即每星期好几天可以轮流到一些有名望的人家里做客吃午饭。安徒生星期一和星期三到吴尔芙家,星期四在科林家,星期五在奥斯特家,星期六在奥里家。只有星期二的午饭自己做着吃。早饭和晚饭随便对付一下也就过去吧。回忆这段时光,安徒生写道:“好在有很多人家邀我去吃饭,差不多每天都有个去处;靠着轮流到不同的人家吃饭,我这么一个穷学生竟也在哥本哈根生存了下来。实际上,哥本哈根现在还有很多穷学生在这么做。”

和这些名人一起,安徒生不觉得是在做客,而是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些名人对安徒生都热情有加,吃饭的时候气氛轻松自在,大家畅谈坊间的种种见闻,或者讲故事,说笑话,其乐融融。安徒生最喜欢在吴尔芙家吃午饭了,在他家,主人客人都十分愉快,简直是一种享受。他家特意给安徒生一周安排了两次吃饭时间。吴尔芙的女儿艾达,也总盼着安徒生到来。她最喜欢听安徒生讲故事了,他一到,小女孩就扑上前去,缠着他讲故事。

在吴尔芙家,经常有一些趣事发生。

有一天,吴尔芙兴冲冲地从外面回来,说:“来来,安徒生,你总给我们讲故事,今天,我给你念一首诗听听。你评价一下,看看怎么样。”原来,他刚刚读过一期《哥本哈根邮报》之后,发现了一首好诗,他如获至宝,高兴地把它带回家来。

激情四溢的吴尔芙开始念这首题为《傍晚》的诗,他兴致勃勃地往下念着。安徒生听着,脸上越来越得意。他还忍不住转身向小艾达挤眉弄眼。

吴尔夫也颇为得意地说,“怎么样,这首诗写得带劲吧?作者署名‘h’,不用说,那是海伯格了。”

“好,好!这首诗真好啊!”吴尔芙念完之后,他夫人第一个发言。

“不不,不光是好。这诗新颖、独特,只用‘好’字来评价还远远不够。简直可以称为天才之作啊!”没等夫人说完,吴尔芙就打断她的话,紧接着,他大手一挥,“我们就需要这样的诗,时代需要这样的诗!”

吴尔芙是当时有名的评论家,他发表这样的意见分量很重,可谓掷地有声。他本意想借此刺激刺激安徒生,因为他发现安徒生有些自视太高,不谦虚,这是不好的苗头,必须要给他一点教训。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那个“h”是“hans”的缩写,作者其实是安徒生。《哥本哈根邮报》是诗人和批评家海伯格办的一份报纸,海伯格喜欢这首写得新颖、形象、富于幽默感的诗,特意拿来发表在他办的报纸上,连同这首诗歌一起发表的还有安徒生的另一首诗《可怕的一小时》。这事好些人都知道,惟独吴尔夫还不了解。

“爸爸,您说这首诗是谁写的啊?您可知道,这是安徒生写的呀!别人都知道了呀!哈哈!”天真烂漫的小艾达忍俊不禁,咧嘴大笑。

大家都开怀大笑起来。安徒生虽然很得意,但并没有忘乎所以。

在这些名人家里,安徒生不仅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得以观察不同人的不同家庭生活,获益良多。

重回哥本哈根之后,枢密官科林敲定了安徒生的培养计划:由威林的朋友和同事缪勒当了安徒生的私人教师,帮助安徒生在最后一年冲刺大学考试。缪勒是研究北欧语言和历史的名家,除了数学以外,安徒生的所有课程都由缪勒教授。至于数学嘛,那是安徒生的强项,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有幸认识缪勒,安徒生简直觉得三生有幸,两人十分投缘。缪勒聪明博学,和蔼可亲,平等待人。而且两人岁数相差不大,他们之间相处得很好,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忘情之时,他们像孩子一样,把课业扔在一边,高谈阔论,或朗诵诗歌,或讨论问题,有时开怀大笑,有时又手舞足蹈,不亦乐乎。此情此景,足以感染每一个人。

当然,也有面红耳赤的时候。缪勒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把圣经上的每一句话都奉为圭臬,他坚持要对《圣经》做出忠实原文的阐释。而安徒生呢,则很有些辩证思维,他总是批判地看待圣经。他认为:“《圣经》对我来说,在上学的第一天,就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意识,把《圣经》与我听到的或学到的联系起来就行了。”在这点上,他们常常不协调,意见相左。

安徒生已不再是那个蜷缩在学校板凳上胆怯的孩子,现在他变得能够毫不掩饰、充满自信地提出自己的信仰和观点,率真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在对《圣经》教义的理解上,两人有原则的分歧,争论就不可避免。当然,即使争论激烈,缪勒并绝不像梅斯林那样蛮横霸道,肝火旺盛,进行人格攻击。缪勒总是心平气和地和安徒生辩论,所以他们一直相处得很融洽。尽管在宗教问题上观点不很和谐,但在宗教课程的学习上,安徒生还是毫不马虎的。

安徒生每天都要走长长的路,去见缪勒。缪勒住在克里斯蒂安港口,这个港口位于阿马格岛南端,和哥本哈根隔着一条狭长的海峡。安徒生一天两次从霍尔曼运河边上他的住处走到缪勒居住的地方,走很远的路。步行虽然辛苦一些,但一路美景相伴,可以苦中作乐。安徒生很享受这路上的时光,而且充分利用这路上的时光。

安徒生是一个有心人。他逐渐形成了一个规律。去的路上,他在脑子里默默温习他学过的功课,回来的一路上就悠然自得了。翻卷的云,流逝的风,振翅的鸟儿,一抹斜阳,点点滴滴,都深深触动他的情思,使他遐想联翩。丰富多彩的诗的意象掠过,一切的一切,都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日积月累,他的脑海里储存了好多有趣的素材。他知道,当前首要任务是考大学,等考上大学之后,这鲜活的一切都会变成栩栩如生的作品了。

时光飞逝,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这一天没来时,他日思夜盼,但这一天终于来到,他却紧张起来了。这就和大家中考、高考前的心理如出一辙吧。特别是答拉丁文卷前,他紧张得手心出汗。拉丁文,一直是他学习中的弱项。好在拿起卷子一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嘿,他信心倍增,终于可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答题了。过了这一关,还有拉丁文口试,这一关比笔试还要难。不过,上帝保佑,这一关也终于过了。最难的险滩闯过了,后面就势如破竹了。最后一门是数学,这是他的强项,他自然踌躇满志。但是俗话说,“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又说“大意失荆州”。果然,安徒生有一道题竟然抄错了,快答完卷时才发现,急得他头昏脑胀,差一点晕了过去,好在他强打精神,把这道题补答上了——也算临危还不大乱吧。

在数学考试前,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那天他在奥斯特家吃午饭,桌旁有一位样子腼腆的青年,他的外表很像法国皇帝拿破仑。对于拿破仑,安徒生特别熟悉,那可是他父亲的偶像。安徒生以为他是从乡下来首都参加考试的。

“你好!你也是来参加数学考试的吧?”安徒生问。

“是的,是的,”他腼腆地微笑着说,表情很谦虚和蔼,“我一会儿进考场呢。”

“好啊,和我一样。我也去参加考试。”安徒生说。仿佛遇到了知音一样,安徒生的话匣子滔滔不绝,他们推心置腹地谈起考试前的准备和这次应考的心情。他们一见如故,特别投机。安徒生又从考试谈到他对诗的爱好,以及他写过的诗。

走进考场,安徒生发现主考教师就是前几天见到的那位青年,他大吃一惊。原来这位青年人就是哥本哈根大学数学教授冯·施米膝先生,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教授,聪慧、杰出,可谓人人皆知(就是安徒生不知道)。

这时,这位青年人却波澜不惊,不慌不忙地走到安徒生跟前,俯身悄悄耳语道:“好好考吧!考完了,赠我一些诗作吧!”

“遵命,先生,”安徒生不好意思地说,“可是,你出的数学题难不难啊?”

“你呢,你的数学不是还不错吗?”他幽默地说。

“是的,还可以,在中学我常常得到‘优秀’分数。”安徒生说。

考试期间,安徒生把钢笔弄断了。冯·施米膝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又拿出一支笔。安徒生顺利完成了考卷。

1828年10月23日,对安徒生而言,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安徒生收到了漂亮而厚实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盖着红印章,并有学校领导的签字——他被哥本哈根大学录取了!

安徒生把通知书读了好几遍。多年来的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这是安徒生有生以来最幸福的一天,他带着满心的欢喜跑到科林先生家里,与这位一直呵护着他的监护人分享这个快乐的消息。科林欣慰极了:他多年来的心血、时间和钱财没有白费,他培植的幼苗终于开花了!很快,吴尔芙一家和所有的熟人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纷纷来向他道喜。大家为他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庆祝晚会,干杯、唱歌、笑闹,一直尽情狂欢到深夜……安徒生,这位欧登塞鞋匠的儿子,十四岁离开了家乡来到哥本哈根,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终于化茧成蝶,脱离了丑小鸭似的丑陋的外貌,蜕变成为一只白天鹅,展开它优美的翅膀,翱翔九天。

翌日,海风轻拂,朝霞满天,空气里弥漫着清新与活力。安徒生沿着每天走的道路到缪勒老师家去,思如泉涌,许许多多奇思妙想在他脑海里云卷云舒。他迫切想写一部游记。他希望这部作品不同凡响:它既像意味隽永的剪纸,又像一首隽永的幽默诗,还像一幅“天方夜谭”式的异想天开的阿拉伯织绣。当然,它肯定拥有安徒生鲜明的个性,用安徒生的眼睛看待一切,用一颗童心衡量一切,表露出嘲弄的、泪花中夹杂着微笑的反讽倾向。

此后,在万籁俱寂中,在笔尖在纸上滑动的沙沙声中,一部奇异的精品《阿迈厄岛漫游记》应运而生。书稿完成后,一开始没有出版商愿意出版这部作品。因为,它也许是太超前了,反而看上去不成熟。没有办法,安徒生自己花钱在1829年1月出版了该书。书出版没几天,一位叫瑞泽尔的出版商买走了第二版的版权,接着又购买了第三版的版权。很快,在瑞典法赫伦再次出了这部作品的丹麦文版。这在当时的文坛并不多见。后来,德语版也在汉堡出版了。

好风凭借力,这期间,安徒生多面开花。

他给剧院翻译了几出戏——《四旬节》和《十六岁的女王》;他借用意大利戏剧家戈西的假面喜剧中的一出歌剧的主题,花了几个星期的课余时间,一鼓作气写了歌剧剧本《大乌鸦》;安徒生又为另一位青年作曲家布雷达尔整理了华特·司各特的《拉默穆尔的新娘》。

安徒生还尝试写作轻松喜剧。1829年4月25日,皇家剧院首演轻松喜剧《尼古拉塔上的爱情》。海报早就贴出去了,作者为安徒生,他的名字在海报上占据了显要的位置。

演出前,安徒生有些忐忑不安。不过,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观众甚至高呼:“作者万岁!”

报纸上洋溢着一片赞扬声:一颗剧作新星冉冉升起!此时此刻,安徒生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善意。

前路广阔无边,所有的家庭都为安徒生敞开了热情的怀抱。安徒生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大,朋友越来越多,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了,日子精彩纷呈。不过他并没有迷失方向,他依旧目标坚定,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安徒生顺利地通过了大学时期的全部考试,获得了学士学位。下一步该做什么呢·安徒生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去征求科林先生的意见。

“走您所选定的道路吧,坚持不懈,上帝会保佑您!”科林亲切地说。

这时候,安徒生已经成为一个目光笃定、意志坚强的人了。他觉得前面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做,有许多奇迹等他去创造!他觉得精力无穷,时刻都准备抖擞精神投入新的战斗!

1830年初,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歌选集。读者和批评家对这部诗集都赞许有加,好评如潮。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声誉,初步奠定了一个作家的基础。在后来的自传中,他这样写道:“我最喜欢听到赞美的叮当作响的铃铛声。我风华正茂,快乐无比,展现在眼前的生活沐浴着阳光。”

再见,丑小鸭!多么湛蓝、多么高远的天空!优雅的白天鹅,尽情地振翅翱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