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9337800000075

第75章 联省自治运动

把持北京政府大权的军阀推行“武力统一”政策时,一些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便从“自治”相标榜,提出并推行了一种“省自治”或联省自治”的主张和政策。

北洋军阀掌握北京政权后,为了消灭异己,实现其“武力统一”南北的野心,不断派兵向湘、川、滇、黔及两广等地施压。段祺瑞接替袁世凯执掌北京政权后,继绥推行“武力统一”的政策,遭到各地大小军阀的反对。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战败,北京政权为直、奉两系主要是直系军阀所控制,经过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更是独霸北京政权,直系首领吴佩孚借大胜之威,继续推行皖系时代的“武力统一”政策。1923年3月,吴佩孚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公开提出了“武力统一”的主张,一面准备打到关外,对东北的张作霖作战,一面把势力伸向南方,勾结粤军陈炯明反对孙中山北伐,指挥和策动孙传芳、沈鸿英、杨森等军阀攻掠福建、广东、四川和湖南等地。

面对把持北京政府大权的军阀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和各派军阀互相对峙、频繁争斗的情况,一些地方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便以“自治”相标榜,提出并推行了一种“省自治”或“联省自治”的主张和政策。其中,湖南省是“省自治”口号的首倡者。该省自1917年以来在南北军阀混战中受祸最烈,尤其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残暴统治,更给湖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当直皖战争迫切,吴佩孚于1920年5月20日率兵北撤,湖南人民群起驱张,湖南军阀谭延闿、赵恒惕便乘机控制了湖南。他们利用各阶层人民要求退出南北战争,排除战争纷扰,实现“湘事湘人自决”的愿望,首先挂起了“自治”的招牌。1920年7月22日,谭延闽通电全国,谓“民国之实际,纯在民治之实行,民治之实行,尤在各省人民组织政府”。他“欲为桑梓久安之谋,爱本湘民公意,决定参合国会讨论之地方制度,采用民选省长及参事制”。并表示要“顺应民情”,实行民治,“采民选省长制,以维湘局”。谭的通电成为各省自治运动的发端。在京、津的湘绅熊希龄、范源廉等立即复电响应,并请梁启超代拟《湖南省自治法》及《自治法大纲说明书》等,寄给谭,以备采择。9月中旬,谭延闺邀集在省官绅召开自治会议,提出由省政府和省议会备派10人起草湖南目治法。9月下旬,谭延闽决定由省议会先拟定“宪法会议组织法”,再根据这个“组织法”召集制宪会议。然而,湖南一些进步人士和激进青年对谭的做法不满,认为省议会长期未曾改选,不能代表民意,主张由直接的普遍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湖南人民宪法会议”来制定湖南宪法,反对议会包办制宪。10月10日,长沙各界万余人冒雨举行市民自治运动游行大会,要求政府立即召集人民宪法会议,实现真正的自治。谭延闽一面对此假意应付,一面又以“以应急需”为借口,急图“制宪”。正在此时,湖南军阀内部发生内讧,湘军总指挥赵恒惕于11月23日取代谭延闿,担任湘军总司令并代理湖南督军职务。赵恒惕独掌湘省军政大权后,为捞取政治资本,继续推行“自治”和“制宪”活动。11月25日,省议会选举林支宇为临时省长,正式宣告“自治”。12月25日,赵恒惕又发表了“联省自治”的通电,称“今划分军民两政,民选临时省长,赶制省自治法。苟省悉自治,则地方有各省发展之可能;苟省相联结,则举国有提挈并进之道”。并派人到四川等地联络,以期相互呼应,推进,“联省自治”。同时,由赵恒惕一手包办,延请省内外知名学者,起草“省宪草案”,于1921年4月21日公布。“省宪草案”经过所谓“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后于1922年1月1日公布,称之为“湖南省宪法”。

湖南军阀首倡的“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主张和政策,一时风靡各地,波及全国,先后得到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浙江、江西、奉天等14省军阀的响应。四川军阀刘湘于1921年2月21日率先发表通电,宣布四川“自治”。7月,湖北发生兵变,一部分在湘鄂军乘机驱逐鄂督王占元,赵恒惕以“援助鄂省自治”为名,遂与四川刘湘联合,组织援鄂军攻人湖北,并相约攻鄂胜利后,在长沙组湘鄂川三省联省政府。8月11日,赵恒惕又通电各省,主张在汉口召开“国民大会”,草定各省省宪,然后采取联邦制制定国宪。后因吴佩孚乘王占元兵败之机进入湖北,迫使湘川罢兵休战,三省联省政府计划落空。西南其他几省,如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此时也都高唱“自治”,以图割据自保。贵州军阀卢焘于4月7日通电响应“联省自治”,组织“省宪会议”,表示与湖南一致行动;广东的陈炯明秘密与赵恒惕勾结,抬出“联省自治”招牌,阴谋取代孙中山,独霸广东。奉系军阀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败退关外,于1922年5月11日宣布“自治”,并通过奉、吉、黑三省省议会及商教农工联合会推举自己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假“自治”之名,维持统治,伺机再起。浙江的卢永祥因属皖系残余,直皖战争后,皖系势力日渐势微,须时时提防直系的侵吞,因此“联省自治”正可解其困厄,遂积极响应,于1921年6月4日发表通电,主张自行制宪,并迅速组成省宪法起草委员会,于9月9日公布省宪,名日《九九宪法》。但卢制定宪法只是虚样文章,制宪是虚,自保是实。因此翌年便又以《九九宪法》未经全民投票复决为名,议决再由省民自行提出宪法草案,《九九宪法》作为草案之一,由审查委员会审查。1922年11月4日至1923年1月26日,卢永祥在杭州召开审查会,将一万名种牢法草案归类划为三种,以红、黄、白三色识别,名为“三色宪法草案”,并预定于1923年8月1日交由公民投票采决其中一种,但该草案最终并未能采决实行。而处于湖南赵恒惕、广东陈炯明和浙江卢永祥三方威胁之下的江西军阀陈光远,虽属直系,但独处华中,唯恐邻省以“联省自治”之名派兵入境,直系主力又远在北方,救援不及,故权以响应“联省自治”以作缓冲,以保实力和地盘,因此也发出通电,响应“联省自治”,并授意省议会召开“省宪会议”。但陈的举动仅是权宜之计而已,当吴佩孚率兵入鄂挫败湘川援鄂军之后,身为直系的陈光远当即就摘下了“自治”的招牌,加入“武力统一”的行列。

在各省军阀大肆鼓噪“联省自治”的喧嚣声中,许多地方团体也相继发出了要求“自治”的通电,并成立了“各省区自治联合会”、“自治运动同志会”、“自治运动联合办事处”、“旅沪各省区自治联合会”等组织。在这些通电和组织中,有的是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民主要求,有的则是一些官绅、政客和军阀走卒借“自治”之名为军阀摇旗呐喊。闹腾了两三年的,“联省自治运动”,虽然规模很大,呼声很高,但并没有真正的民主内容,更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它只是地方军阀面对大军阀的侵吞威胁,为了割据一方,以图自保而打出的一个旗号,同时,也是地方军阀在民主政治深入人心的形势下,为缓和人民反军阀争民主的斗争,维持封建统治所玩弄的一种政治手段。“联省自治运动”到1922年底、1923年初就归于沉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