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9337800000073

第73章 直皖战争

北洋军阀所烘爆的直系与皖系之间的战争。吴佩孚充当直系急先锋,抗命段祺瑞皖系的“武力统一”。7月10日,段祺瑞下总攻击令,直皖战争爆发。

1920年北洋军阀之间爆发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培植自己的在华势力,日本积极扶植皖系军阀段祺瑞,美国则扶持直系军阀冯国璋以及冯死后的曹锟和吴佩孚。这种情况在中国政局上的反映就是直皖矛盾的激化以至直皖战争的爆发。1918年9月,段祺瑞御用的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民国大总统,冯国璋被逐出北京政府,北京中央权力为皖系所控制。1919年6月,段祺瑞的得力干将徐树铮被任命为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总司令,不久又以西北筹边使督办外蒙善后事宜,使皖系势力伸人西北地区和外蒙。皖系势力的扩张和对北京政权的把持以及对直系势力的排斥,引起直系军阀的严重不满,也使奉系军阀受到威胁而深感不安。1919年秋,直系四督(直督曹锟、苏督李纯、‘赣督陈光远、鄂督王占元)与奉系三督(奉督张作霖、吉督鲍贵卿、黑龙江都督孙烈臣)结成反皖七省联盟。在反皖活动中,直系吴佩孚充当为急先锋。此时吴正驻守湖南衡阳,处在与南方护法军政府对峙的前线。1918年8月,吴佩孚连续发出“罢战主租”通电,抗命段祺瑞皖系的“武力统一”。1919年10月,吴又与南方政府实力派签定互相援助的军事秘密协定,并于1920年初向北京政府正式提出撤防北归的要求。段祺瑞认为吴军北撤必将威胁北京政府,而南方政府部队又会乘吴撤防之际乘虚北上,因此决定采取措施阻止吴军北撤。1920年2月中旬,段祺瑞为部署阻吴北归的力量,逼迫国务院撤换与直系有关的赵倜的河南督军职务,改派其内亲吴光新继任,又派御用政客、安福系的王印川继任河南省长。段此举不仅遭到吴佩孚的反对,也使赵倜恨恨不已,遂以“保境自存”为借口,对段采取行动,参加了反皖阵线,使七省联盟扩大为八省联盟。

1920年4月9日,曹锟以追悼在湘阵亡将士为名,在保定召开八省联盟会议,策划对付皖系的武力行动。5月20日,吴佩孚从衡阳撤兵,5月底退至武汉,得鄂督王占元资助,继续北上,6月初行抵郑州。吴军北撤,南方军队随即北进,驱逐了统治湖南的皖系“骁将”张敬尧,占领湖南。此时,寿系部队也以北京防卫空虚,需要“拱卫京师”为借口,一部进入关内,配合直系倒皖。张作霖本人则以“第三者”身份,调停直、皖间的纠纷,但未获成效。双方冲突愈形激化。7月1日,曹锟、吴佩孚公开发布反皖通电。7月4日,在直、奉两系的压力下,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免去皖系军阀徐树铮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司令等职,将边防军改归陆军部接收。面对这种局势,皖系也多方积极部署,指使安福系密谋破坏八省联盟,在召回徐树铮时将全部边防军调回北京附近。7月8日,段祺瑞在北京召集国务院成员和军政首脑特别联席会议,发布声讨曹锟、吴佩孚等人通电,呈请总统下令褫夺曹锟、吴佩孚、曹瑛等人官职,交段亲自拿办。对此,徐世昌表示为难,不敢下令。段祺瑞于是派兵围困总统府,胁迫徐世昌。7月9日,徐世昌被迫盖印发表惩办曹、吴的命令,免去吴佩孚本兼各职,“交陆军部依法惩办”;曹锟“褫职留任,以观后效。”同日,段祺瑞将边防军改名“定国军”,在京郊团河成立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徐树铮为参谋长,段芝贵为第一路军司令兼京师戒严司令,曲同丰为第二路军司令兼前敌司令,魏宗瀚为第三路军司令,傅良佐为总参议。7月10日,段祺瑞下总攻击令,战幕正式拉开。

为对付皖系的进攻,直系则组织“讨逆军”,设大本营于保定,以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王承斌为副司令,指挥西、中两路;东路由曹瑛、李景林为正副指挥。7月12日,’曹锟、张作霖、王占元、李纯、陈光远、赵倜等联名通电讨段,吴佩孚等通电宣布段祺瑞、徐树铮罪状。7月13日,张作霖发布派兵入关通电。同日,段祺瑞发布讨伐曹锟、吴佩孚檄文。直、皖两军于7月14日正式开战。直皖战争的战区分为乐西两路。西路在京汉沿线,是主力战场;东路在京奉铁路沿线。西路皖军在直隶涿州、固安、涑水摆开阵势,14日,以刘询第十五师为先锋,向驻高碑店直军第三师进攻,直军退出高碑店。同日,东路皖军由梁庄、北极庙一带向杨村直军进攻,直军在铁路桥边架设大炮阻击,双方胜负未分。

7月16日,由天津开来日本“护路队”,强迫直军退出铁路二英里以外。直军防线由此被打开一道缺口,皖军乘虚而入,直军放弃杨村,退守津郊北仓。7月17日,战局突然发生重大变化,在西路,吴佩孚率领从高碑店撤出的直军,向皖军前敌司令部所在地——涿州、高碑店之间的松林店突击,皖军从高碑店败退,直军占领涿州,并向长辛店追击前进。皖军刘询第十五师原为冯国璋的卫队,属直系旧部。冯死后该部归属段祺瑞管辖,现被迫与直军作战,且情况突变,故不战而退,大部投降,小部逃向北京。7月18日,皖军前敌总指挥曲同丰向直军投降。19日,曲密电段祺瑞请依法严惩徐树铮。曲同丰的投降倒戈,使皖军受到沉重打击,一溃而不可收拾。东路战场的皖军,因西路战败,又有奉军助直作战,也由胜转败。17日,东路总指挥徐树铮在廊坊得知西路皖军战败,丢掉战事,匆忙赶回北京。所部失却统帅,不战而降。至18日,直皖战争胜负已决,皖系失败,段祺瑞花费巨大代价编练的所谓“边防军”,仅四五天的功夫即全军覆没。7月19日,段祺瑞引咎辞职。23日,直、奉军进入北京北苑、南苑。直皖战争至此结束。直皖战争双方投入兵力近10万人,主要是段祺瑞、徐树铮直接指挥的边防军和曹锟、吴佩孚指挥的直军,而其余各省两派军阀的部队则基奉上未动,战争中被消灭的只是边防军,各省皖系军阀的地盘则鲜有变动。直皖战争结束后,北京政权为直、奉两系主要是直系军阀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