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9337800000055

第55章 “五四”前夕中国工人阶级状况

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是外国资本家雇佣的。第一批产业工人则诞生于“洋务运动”。第三批产业工人为民族资本家所雇佣。无论哪一批工人都难逃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

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的出现而诞生的一个新的阶级。中国最早的机器工业是由外国资本经营的。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港口,向中国倾销棉纱、棉布和煤油等大量廉价的工业品。同时为了便于掠夺原料,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进行就地加工,外国资本家相继在中国的一些通商口岸城市建立了船舶修造工业和丝、茶加工业等,到甲午战争前夕,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已达191家,总计雇佣中国工人3.8万余人。这是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

中国第二批产业工人诞生于“洋务运动”之中。为了巩固统治,抵除外侮和内患,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中一批洋务官僚开始创办军事工业,

兴办“洋务运动”。由于军事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燃料和资金以及相适应的交通运输工业,因此从70年代开始,清政府中的一批官员又采取“官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等形式,建立起一些采矿、炼铁、纺织等民用工业。到1895年止,洋务官僚所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企业共有40余家,共计雇佣工人4.5万余人。

与外国资本和洋务官僚兴办近代工业的同时或稍后,中国的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地方官员也开始投资亍近代工业。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兴办韵近代企业已达到100多家,主要分布于缫丝、棉纺织、面粉加工、火柴等轻工业及采煤工业等行业,共计雇佣工人5.4万多人。这是中国第三批产业工人。

在上述三部分企业中,中国工人总数总计有14万多人。中国工人阶级由此产生。这一时期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时期。

甲午战争以后,伴随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的瓜分势力范围的狂潮,各国列强纷纷开始大肆掠夺中国路矿权。从1895至1913年,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开采矿场达32个,其中7个较大的煤矿就雇佣工人4.3万余人。在此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相继建立了19家纱厂、55个面粉厂、11个香烟厂及机器和造船厂等。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厂矿和铁路所雇佣的工人总数达到了16万多人。这期间,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在全国兴办实业的高潮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到1913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厂总数达到21713个,共计雇佣工人63万人。与此同时,由民族资本开采的矿区此时也达到6294个,雇佣矿工总数为40万人。几类工人总数相加,全国工人总数达到了128万多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有较大发展:棉纺织工业中工人总数达11.2万人,缫丝行业工人总数达46.6万人,食品工业工人总数12.2万人,冶炼工厂工人为8900人,加上外资工厂中雇佣的32.4万名工人,至1919年,全国工厂工人共有110万人,全国矿工共有87.2万人,铁路邮政工人20万名,海员16万人,运输工人30万人。1919年全国工人总数达263.2万人。

中国工人阶级产生和形成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不仅遭受资产阶级的压迫,而且还有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即身受三种压迫。其中,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最大的压迫者。在外国资本家工厂里做工的中国工人,稍有反抗,外国巡捕立即前去镇压,任意逮捕,送至会审公廨处罚或拘留,许多厂矿甚至是派军警监督工人做工。中国工人所遭受的封建压迫,一方面表现为全社会性质,即在封建制度下,工人阶级处在社会的最低层,没有丝毫的政治权利,工人集会、结社被视为犯罪,横遭镇压;另一方面封建势力对工人的压迫,还表现在工矿企业的管理制度上,一些官办的工矿里驻扎着兵勇,随时弹压工人,有些工矿企业私设刑堂、刑具,对工人任意审讯、施刑,监工制度更是工矿企业中的普遍现象。中国工人阶级在经济上惨遭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工人的实际工资十分微薄可怜,且地区间相差悬殊。资本家采用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来榨取剩余价值,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还雇佣大量童工代替成年人劳动;有些厂矿中学徒的比例甚至高达70%以上。同时,中国近代工矿企业中还盛行包工制。这种制度首先在外国资本经营的工矿企业中实行,即外国资本家把招募、管理工人等诸事项委托给工头去做,资本家把从工人身上剥削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让给工头,而工头还要利用种种经济手段对工人进行超经济的剥削。因此,凡存在包工制度的工矿企业,工人都受到资本家和工头的双重剥削,这种包工制是一种层层剥削的残酷制度,在英国又被称为“血汗制”。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资本家很少注意改善劳动环境,造成近代企业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劳动灾害经常发生。如1917年1月抚顺煤矿大山窑瓦斯爆炸,烧死中国矿工900多人;1919年仅东北地区各煤矿因矿山事故爆炸死伤的矿工就达4500多人。

中国工人阶级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本家三重压迫之下,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为了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地位,就不断地进行着斗争。到1919年止,全国工人罢工总次数达353次。这些罢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维护工人自身经济利益的罢工,如要求增加工资、缩短工作时间等;二是反对工厂主、工头压迫的直接斗争,如反对开除工人、殴打工人等;三是参加会党、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斗争的特点方面,呈现出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末至辛亥革命,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原始斗争阶段,这一阶段工人罢工的规模基本上没有超出一个工厂的范围,斗争的方式也不是采用有计划有组织的罢工,而是一哄而起的活动。

从1911年辛亥革命起至五四运动止,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工人罢工的规模已越出了一个工厂的范围而进人到同盟罢工阶段,

而且还由工人自行组织成立起了一批现代工会组织,如津浦路南段的职工同志会(又称中毕民国铁路工会)、上海制造工人同盟会、上海缫丝女工同仁公会等。这一时期工人罢工达到了230多次。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由自发阶段到自觉阶段的过渡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诞生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从此登上政治舞台,在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显现出巨大的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