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9337800000051

第51章 西南联合会议

西南联合会议的初衷是什么?孙中山为何最初对其成立极表赞同,后来又坚决反对?

1917年7月,孙中山为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维护《临时约法》和国会,由上海抵达广州,发起和领导护法运动。9月初,南下广州的部分国会议员组成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滇、桂军阀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组成护法军政府,领导南方冬省的护法运动。唐继尧和陆荣廷在护法军政府成立后、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他们采取一,虚与委蛇、敷衍中央”的态度,拒绝到广州任职,继而又谋划另立西南各省联合会议,与军政府分庭抗礼。

11月4日,大元帅府总参谋长李烈钧秉承唐继尧的旨意发表通电,提出“拟组织军事联合会,并设政务委员会”。同日,在陆荣廷的策动下,军政府重要成员程壁光、唐绍仪、伍廷芳等在珠海聚会,讨论组织西南联合会事宜。会后,李烈钧将西南联合会章程草案发给护法各省征求意见。11月7日,又致电程璧光等人,要求从缓组织西南联合会议。因陆急于与段祺瑞政府妥协,认为此时成立西南联合会议,于南北议和不利。但是时隔不久,由于北京政府宣布龙济光任两广巡阅使,直接影响着桂系军阀占据两广的意图,打破了陆妥协求和的幻想,转而表示要尽快建立西南联合会议,并于1918年1月9日复电程璧光、莫荣新等人,表示西南“联合条件,极所赞成,即廒公决,速行组织为盼”。

1月15日,西南护法各省联合会议在广州成立,推举岑春煊为议和总代表,伍廷芳为外交总代表,唐绍仪为财政总代表,唐继尧、程璧光、陆荣廷为军事总代表。20日,广东督军莫荣新等13人联合通电公布了《中华民国护法各省联合会议条例》。

西南联合会议设立初衷,是为协调、疏通西南各省军事问题,属于军事联合机关的性质。孙中山为促成团结,对成立该组织也极表赞同。但从《中华民国护法各省联合会议条例》看,它不是个单纯的军事协调机关,而具有政府雏形。它明确规定对外对内执行政务,其职权广泛,诸如办理外交,订立契约;监督财政,办理内外公债之募集;统筹军备,计划作战,议决停战议和事件;议决各省之争议事件等等,还规定联合会议置军事、外交、财政、议和各参赞若干人,由各总代表分别聘任。

这个独立于军政府之外的西南联合会议,与孙中山的初衷完全相反,孙中山逐渐清醒过来,对该组织坚决反对。孙中山认为联合会议“于约法无根据”,与段祺瑞组织的和北京政府相对抗的督军团并无区别。章炳麟也通电怒斥岑春煊等组织联合会议,观其条例行事,干预宪法,并要他们立即解散联合会议。倾向革命的滇军第三师张开儒也通电指出,各省联合会议,其名义上是联合各省的过渡机关,但其用意是在第二步推翻军政府,第二步推翻旧国会。组织名称虽为联合会议,其实质为合议政府,其议事条例,实为第二国会。这种会议,如不经国会通过,则为非法会议,与和北京政府相对立的督军团会议无异。由于孙中山、章炳麟等人的及时揭露,各省代表、非常国会及各界的一致反对,加上伍廷芳、程璧光拒不受职,西南联合会议终于流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