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9337800000030

第30章 蔡锷云南起义

袁世凯恢复帝制,全民共讨。云南总督蔡锷一直伺机南下,实施军事讨袁,终于巧计避开袁的耳目,绕道回到云同,宣布独立。

蔡锷自1915年10月下旬在天津与梁启超等人议定军事讨袁计划后,一直在京寻机南下。但恶网四布,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密探监视。他以喉病为借口,于28日向袁世凯请假五天。袁据呈照准了。11月3日,假期届满,要求续假,“赴津就医”。袁准予续假七日。蔡锷到了天津,实现了南下计划的第一步。帝制谋士杨度提醒袁说:“此人一去,无异纵虎归山,放鱼入海,从此我华无宁日矣。”11月18日,摹锷待!监迥硝懈时,却“旋移德义楼,由该楼茶役夜间送其登火车站”,转乘日轮“山东丸”破浪而去。19日,蔡锷按事先约定之计,电告北京经界局周钟岳他已离津,可速拟续假三月赴日就医之文代呈袁世凯。22日,周代蔡呈袁续假三月,并请派员代理经界局督办和参政院参政职务。袁批假两月,并予24日特任龚心湛、张元奇分别代蔡锷兼署督办经界局事务和署理参政院参政。周又代蔡上呈,“锷病根久伏,殊非旦夕所能就痊。而北地严寒,亦非孱弱之躯所能耐,……查日本天气温和,山水清旷,且医治肺胃设有专科,于养病甚属相宜。兹航海东渡,赴日就医,以期早痊。”袁见木已成舟,只好批假。

12月初,蔡锷抵达东京。他事先曾派人赴日与欧事研究会成员石陶钧、张孝准等联络,请设法避开新闻记者。但还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留东人士闻之,一如飞将军从天而降,争往探问。即日本官场中及新闻界亦多有来访者。”蔡锷不敢掉以轻心,蔡锷尽量避免会客,住无定所。直到离日前夕,蔡锷才致电袁世凯,首次对帝制提出异议。随后,蔡锷在石陶钧、张孝准等人的周密布置下,悄然离日,经上海、香港转赴越南河内,直奔云南。

袁世凯接到蔡锷东京来电,方知上当,却也无计可施,指望唐继尧能践其拥护帝制的诺言,拒之于外,或击之于途。12月19日,袁致电唐说:“蔡锷、戴戡偕同乱党人滇,应严密查访”,并于越南海防、河内、老街一带广布密探,以求截杀。蔡锷一行却在唐继尧所派委员唐继虞、邓泰中的严密保护下,挫败了蒙自道尹周沆、阿迷(今开远)知事张一鹘的行刺阴谋,安全到了昆明。唐于次日复电袁世凯:“皓两电均悉。昨据探报:蔡锷、戴戡到港,似有赴滇之意。当以两君行踪倏忽,莫测其情,经即飞电艰阻,昨复加派委员驰往探阻,未据报告。倘两君径行到滇,当确探其宗旨,如果有密谋行情事,当正言开譬,竭力消阻。否亦令其速即离滇赴京,勿稍逗留”,并向袁“保证”:“继尧宗旨夙定,布置周密,但得生命不受危险,绝不致有变故发生。”

蔡锷二次入滇,云南人民欢欣鼓舞。“锷经越入滇,注意颇属周到,不欲以色相示人。乃此秘密消息,不瞬息而传遍,盖船埠、车栈。旅馆均有人坐候、遂至无可避匿。抵滇之日,儿童走卒群相告语,欣然色喜。不数日,金融恐慌为之立平,物价亦均平静。”蔡锷抵滇当日,立即开始各项准备工作。他一面致电上海梁启超、贵州刘显世、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和四川将军陈宦的参谋雷飙等,或报告情况,或请示方略,或授以机宜;一面据京津所议,与唐继尧一起安排了作战计划,决定先出兵后宣布,出其不意打击袁世凯。按此计划,滇军一旅将于23日向四川进发,待其抢占川南各战略要地后,滇、黔同时通电全国,宣布独立。这中间,约需20天时间。

刚到上海的梁启超突然接到情报说:袁世凯将以补贺日皇加冕为名,派周自齐为贺礼赠勋特使,赴日洽谈条件,以换取日本承认帝制。紧接着,江苏将军冯国璋又派人至沪传言,说他“盼滇速起”,且将立即响应。梁感到有必要打破京津成议,提前发难;何况蔡锷、戴戡已抵达云南。于是,梁启超一面通过日本驻华公使小幡运动日本政府拒绝周自齐赴日;一面于20日托南京友人发电至唐继尧代转蔡锷:“外交紧急,袁将卖国,请即发动。”唐、蔡以为梁已在南京,冯国璋也准备响应,加上袁世凯又要查缉蔡锷,便决定改变计划,及早发动。

21日,唐继尧在寓所召集有蔡锷、李烈钧、任可澄、罗佩金、刘祖武、张子贞、方声涛、顾品珍、熊克武、黄毓承、殷承王献、尤云龙、籍忠寅、刘云峰、杨蓁、唐继虞、李日垓、戴戡、孙永安、龚振鹏、戢翼翘、但懋辛、周官和、王伯群、李雁宾、庾恩旸等云南省内外重要人士紧急会议,宣读了梁启超的来电,指出:“置布举义日期,不可再缓。”接看,蔡锷介绍了袁世凯阴谋称帝及各方面反对帝制的情况。他说:“大家都抱口是心非的态度,都怀疑这个皇帝是否做得成。至于一般的人,则没有不反对的。所以,只要云南起义,闻风响应者必多,袁氏一定被打倒。我们必先出其不意,从速发动。”与会者一致赞成,并议决起义步骤:(1)先以唐继尧、任可澄名义致电袁世凯,令其取消帝制;(2)届时无圆满答复,即以武力解决之。随后,戴戡宣读梁启超早在天津已起草好的讨袁通电。多数人认为,由于袁已于12月12日宣布接受帝位,因此原稿中有一段文字已不切时宜,须加删改。但戴戡坚持要电请任公自己改。后经李烈钧调和折中,方同意由隶籍进步党的任可澄代笔。会议还讨论了军队命名和出兵方略等具体问题。最后一致采纳了李日垓的意见,采用“护国军”之名。对于首脑机关,戴戡根据天津成议,提议设立元帅府,但多数与会者反对。最后议决仍采民国元二年旧制,“合并军、巡两署,恢复都督府,召集省议会”。至于都督人选,因唐、蔡互相推让,最后公决:唐留守,任中华民国云南都督府都督,兼中华民国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官;蔡出征,任中华民国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官,并推李烈钧任中华民国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官兼筹饷总局总办。其出兵总方略是:第一军北出四川,第二军东进广西,第三军居中策应,战略进攻的重点为四川。

22日晚10时,唐继尧、蔡锷、李烈钧、戴戡、王伯群、殷承谳与上校以上军官及各机关长官在将军署举行宣誓:“拥护共和,吾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成败利钝,与同休戚。万苦干辛,舍命不逾。凡我同人,坚持定力。有逾此盟,神明必砸。”23日夜11时,唐、任署名的反帝制电报正式发出,指出:“窃惟大总统两次即位宣誓,皆言恪遵约法,拥护共和。皇天后土,实闻斯言,亿兆铭心,万邦倾耳。记日:‘与国人交止于言。’又日:‘民无信不立。’食言背誓,何以御民。纪纲不张,本实先拔,以此图治,非所敢闻。计自停止国会,改正约法以来,大权集于一人,凡百设施,无不如意。凭藉此势,以改良政治,巩固国基,草偃风从,何惧不给,有何不得已而必冒范叛逆之罪,以图变更国体。”要求立将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段芝贵、朱自钤、周自齐、梁士诒、张镇芳、袁乃宽等12人“即日明正典刑,以谢天下;涣发明誓,拥护共和”,并以云南军民“痛愤久积,非得有中央永除帝制之实据,万难镇劝”为由,限25日10时以前答复。同日,唐继尧、任可澄、刘显世、蔡锷、戴戡等人联名照录此电通告全国。24日,蔡锷、戴戡再电袁世凯,促其“迅以照准”唐、任“所陈各节”。

当然,唐、蔡等人很清楚,袁世凯是不会取消帝制的。因此,电报发出后,他们加紧作武力解决的准备。24日,唐继尧又任命了一大批下级军官,并放饷发械,积极做好出征准备。同日,又推吕志伊撰就对外照会五款。25日,袁未答复,唐继尧、任可澄、刘显世、蔡锷、戴戡遂联名发出二次通电,称袁世凯既为“背叛民国之罪人,当然丧失总统之资格”,宣布他们“深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滇黔诸地,即日宣布独立”。云南宣布独立,标志着蔡锷领导的云南起义的开始,护国战争正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