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免疫养生
9336000000028

第28章 医学方法,为免疫助“力”(1)

提高免疫力的物理疗法

日光浴

日光浴,其实就是晒太阳,是利用日光中的射线对人体直射,来增进身体健康的一种健身方法。日光中的红外线能使人的机体产生热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过程;日光中的紫外线对机体有杀菌、消炎和增强免疫能力,能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有助于防治佝偻病和骨软化等骨科疾病;适量日光照射可调节促进创伤组织愈合,增强造血器官功能,增加心脏的每搏量,使呼吸加深,肺换气量增大。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镇痛、解痉的功用。

准备进行日光浴时,最好在此前先充分的在空气中待一段时间。做日光浴以早餐后1~1.5小时为宜,不可空腹。一般选择上午7~10点,或下午4~6点。春秋季节应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气温不应低于18℃。开始时每次晒半分钟,逐渐每次增加半分钟,直至1次日光浴时间达25~30分钟为止。每周休息1天,每月25~30日休息1周。

进行日光浴时,最好选在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或靠近江湖海滨,因为这些地方的日光中有较多的紫外线。可在树荫下或凉棚下,躺在床上,头戴白帽以免头部过热,戴上简易遮阳镜,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两眼。先晒手和脸,再晒后背,再晒躯干两侧,最后晒胸腹部。

进行日光浴时,酌情裸体,最好躺着,并不断更换照射位置,要注意对头部和眼睛的保护,最好戴白色帽子或戴深色眼镜。不能隔着玻璃进行日光浴,因为玻璃能阻碍紫外线的透入。当户外树荫下温度超过30℃时,不宜直晒日光。如果发现有头昏、头痛、出汗多、虚弱无力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日光浴。

杨力谈养生:

进行日光浴的注意事项

有些病进行日光浴是非常适宜的,比如,病情在静止期的肺结核患者,患神经官能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关节炎、慢性肠炎、佝偻病等病的患者,经过日光浴锻炼都能收不到同程度的疗效。但是有些病是不宜日光浴的,如发热、皮肤有炎症、过度疲劳、失眠以及严重贫血和有出血倾向的人。

另外,在气温高于30℃或太阳低于地平面30℃时不宜进行日光浴。最好戴草帽和墨镜以保护头眼。冬天防止感冒。饭前、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凡出血素质、较重心脏病、妇女经期、分娩后、尿毒症、活动期肺结核等均不宜多晒太阳。患有热调节障碍、日射病、日光性皮炎、结膜炎、白内障、体重减轻等不能进行日光浴。进行日光浴时不可入睡,应使用防晒油膏,以防止B段紫外线伤害身体。

水浴

水浴,也就是洗澡。洗澡人人都会,但如何科学地洗,以促进机体体温调节、神经系统活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养生保健、祛病健身的效果,未必都知晓要领。水浴根据水温可分为温水浴和冷水浴两种。

先介绍一下温水浴。温水浴的水温控制在38~40℃,这样水的温度不太高,对皮肤的刺激小一些,使心脏的负担也相对的较小,有助于保护心脏。温水浴可清除皮肤上的污垢,使毛孔、汗腺保持通畅,提高皮肤的代谢功能和抗病能力;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和器官的营养状态;可以降低肌肉张力,减轻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有利于消除疲劳。温水浴的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采用上述水温,浸泡这么长的时间,会使心神安定下来,收到消除疲劳等保健效果。时间过短起不到养生作用,过长会使全身体表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引起大脑贫血,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而冷水浴是室温在20℃以下时用冷水进行洗浴。冷水浴的强烈良性刺激,会引起中枢神经紧张性兴奋,人体各系统也随之活跃,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强,更多的氧被送到大脑细胞中,有助于消除大脑疲劳,使精神振奋。经常洗冷水浴,可有效地预防天气突然变冷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可大大降低感冒的患病率。经常的冷水刺激,加强了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营养供应,使皮脂分泌增加,肤色红润、且不易患皮肤病。同时,受冷水刺激,周身的血管都受到一缩一扩的“血管体操”锻炼,弹性得以增强,心肺功能大大提高,并可减少脂肪堆积和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防治动脉硬化,避免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冷水浴有不同的形式:这里主要介绍下冷水淋浴法和冷水浸浴法。冷水淋浴法是指先用冷水淋湿手足部分,再用毛巾浸冷水湿润胸、背部,然后再淋浴全身,头部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淋洗。淋毕,用干毛巾擦红皮肤,使全身感到温暖舒适;冷水浸浴法是指将浴缸内放足冷水,先用冷水擦洗几下,再浸入冷水中半分钟到两分钟。然后用干毛巾擦至皮肤发红。

冷水浴适宜从夏季开始。夏季的水温和气温是人体能够适应的,人们也乐于接受,冬天能否坚持,关键在于秋天。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至晚秋,水温和气温都进一步下降,这时如能坚持不懈,使人体的抗寒能力增强,慢慢适应寒冷的刺激,就能顺利地进入冬天。值得注意的是,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急性肝炎、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及高热时,不宜时行冷水浴。酒后、饱腹、空腹或剧烈运动之后,也不宜冷水浴。妇女经、孕、产期不宜进行冷水浴。

杨力谈养生:

水浴次数应明确

人体的皮肤上有许多皮脂腺,经常排出油脂样物质,有着保护性的作用。但油脂物质易与汗液、灰尘胶粘在一起,形成污垢,会堵塞汗腺开口,使排汗不畅,影响新陈代谢,促使细菌生长。尤其是出汗较多时,人会感到粘腻不适。因此,在剧烈活动出汗后,应随时洗澡。皮脂腺分泌增多、出汗量多的夏天,应每天洗澡,这是洁净肌肤的需要。但在春、秋、冬季,皮脂腺、汗腺分泌减少,机体也不常出汗,就不宜每天洗澡。过频地洗澡,会过多地洗掉皮肤表面的油脂物质,使皮肤失去滋润,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干裂,一般选择双休日洗澡一次是比较合适的。

矿泉疗法

矿泉疗法分为浴疗法和饮疗法。它是利用矿泉水的物理和化学综合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矿泉疗法物理作用可分为温度和机械作用。温度作用即温度对皮肤、心血管系统、呼吸、胃肠功能、免疫机制等有益刺激。机械作用即静水压、浮力及矿泉水中液体微粒运动对皮肤的按摩作用。化学作用主要表现在矿泉水中的阴阳离子、游离气体、微量元素及放射性物质,不断地刺激体表及体内的感受器官,改善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这些综合作用促使大脑皮层逐渐形成正常的协调活动,抑制并逐渐代替紊乱机体的病理过程,从而使慢性疾病得到缓解或痊愈。目前,用于医疗保健的温泉有如下几种:

(1)单纯泉。

单纯泉是指水温在25℃以上,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固体成分含量在每升1000毫克以下。这种泉水主要靠热产生医疗作用,温水有镇痛和加快物质代谢的作用,对精神和神经系统疾患有一定效果。

(2)食盐泉。

食盐泉是指地热水中含食盐量每升在1000毫克以上的泉水。依含盐量多少可分为弱盐泉、食盐泉、强盐泉,浴后温暖感很强。这是由于钠、钙、镁等的氯化物附着在皮肤上形成一个保温层,可阻止体温放散。食盐刺激皮肤可使皮肤血管扩张,从而可增进体表血液循环,加速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食盐泉对神经痛、风湿病和妇女的冷感症也很有效。

(3)碳酸泉。

碳酸泉一般是指含游离二氧化碳每升在1000毫克以上,含固体成分每升不足1000毫克的地热水。此水无色、透明,而且味道爽口。水温低时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对增强心脏功能有较好效果。作为饮水使用时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

(4)碱泉。

碱泉是指水中含重碳酸钠每升1000毫克以上,水无色透明,味道良好。泉水有肥皂的作用,可使皮脂乳化,使皮肤显得光滑。而且浴后体温易放散,有清凉感,所以常有人称其为“冷水浴”。

(5)碳酸土类泉。

碳酸土类泉是指水中含二氧化碳和团体成分的总量在每升1000毫克以上的泉水。其主要成分阴离子是碳酸,阳离子是钙、镁。钙离子有消炎作用,除对皮肤黏膜炎症有效之外,还有兴奋神经、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作用。泉水也可作为饮料使用。

(6)硫酸矿泉。

硫酸矿泉地热水中含硫酸盐每升在1000毫克以上,水有苦味的泉水。依硫酸盐的种类可分为硫酸钠泉、石膏泉、苦味泉。饮用硫酸钠泉水可刺激胃肠黏膜,使之增加蠕动,治疗便秘。但如长期饮用可诱发慢性肠炎。

(7)明矾泉。

明矾泉是指泉水中主要含硫酸铝的铝离子和硫酸离子的泉水。该泉水对皮肤和黏膜有消炎作用,对溃疡和湿疹有疗效。除做浴用之外,也可作为吸入或含漱使用。

(7)铁泉。

铁泉是指地热水中含有重碳酸低铁的泉水,当此水与空气接触即可产生氧化铁,发生红色沉淀物,使水呈红色。地热水中的铁,多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饮用后易于吸收利用。吸收后的铁可供血红蛋白和呼吸酶利用,也可贮存起来备用。

(8)酸性泉。

是指水中含有多量矿酸。要特别注意,浴用时一般只能浸泡1~3分钟。因其刺激性强,在腋窝等处易发生溃疡。用此水洗浴可使血液中白细胞数、吞噬细胞数增加,并能增强血液杀菌作用。

(9)硫磺泉。

硫磺泉是指水中主要含硫化氢的泉水。当硫的成分触到皮肤后即变为硫化碱,它能溶解角质软化皮肤。硫磺泉对疥、癣等皮肤病的寄生虫类有杀灭作用。该泉水的扩张血管作用不仅对皮肤有效,对脑和心血管也有良好的效果。硫化氢作用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时有祛痰止咳的效果。所以有人称它为“祛痰浴水”。但要注意不可饮用。

杨力谈养生:

矿泉疗法的注意事项

千万不可将矿泉疗法看作是简单的治疗方法。如选择矿泉、浴疗时间和温度,饮食疗法的饮水量等,都要因人因病而异,更不可把矿泉疗法看成一般的洗澡和饮水而草率行事,应事前经医生作全面检查,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矿泉和具体疗法。

热熨疗法

热熨疗法是指用一些传热物质或中草药,加热后用布包好,放在人体一定的部位上,做来回往返或旋转的移动而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平常所采用的热熨疗法有以下几种:

(1)瓶熨法。

用500毫升的医用盐水空瓶装满热开水,先在患处放上一个装满葱白切成丝的布袋,布袋上再放一块厚布,然后放上热水瓶作局部熨烙。开始时瓶的热度较高,可用手垫上干布或戴上绒手套拿热水瓶做一起一落的反复熨烙,瓶内热度降低后,可将瓶放于患处不动,进行固定熨烙。瓶熨常用于治疗跟骨刺引起的疼痛,或适用于一般性腹痛。

(2)铁屑加醋热熨法。

此法用于治肚腹冷痛、关节酸痛、妇女痛经、夜间小腿抽筋、坐骨神经痛等症,有缓解的作用。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取工厂机床刨下的纯生铁屑,用醋或5%稀盐酸,按10:1的比例渗入,即5千克的铁屑加入250毫升的食醋或5%的稀盐酸溶液,充分搅拌均匀。配好后,放置15分钟,便可装入布袋内。每袋装750克。布袋大小约25厘米×20厘米,最好用粗布或帆布制成,以防磨破。然后将装好的药袋重叠地放在一起,用棉垫保温,待发热至50℃时即可用于治疗。在使用铁屑加醋热熨疗法时,需注意:醋的浓度必须适宜,过浓或过稀都会影响铁屑发热,一般陈醋含醋酸浓度高,因此加入醋量应该少些,反之,如果醋的质量差、醋酸浓度较低,则加入的醋量应该多些;应用铁屑加醋热熨法的铁屑,可以重复应用,但使用3~4次后,需用铁筛除去已受氧化的铁粉,一般情况下,铁屑可重复使用10次左右,但每次都应加进适量的新铁屑,以确保治疗效果。每次治疗结束后,都需及时清洗布袋,防止布袋被醋酸侵蚀腐坏。

(3)坎离砂热熨法。

用净铁末50千克、米醋3千克、防风400克、当归300克、川芎400克、透骨草400克,加清水3千克配制而成。本法与铁屑加醋热熨法相比,又进了一步,坎离砂热熨法里面加有中草药,通过发热,可充分发挥其药物效能,具有良好的镇痛解痉作用和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止痛消肿等功效。用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肺炎、肥大性脊椎炎、肌肉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关节扭挫伤、神经痛、慢性腰痛等。

(4)葱熨法。

根据受伤部位的大小,取葱白150~250克,切碎,然后杵烂,并立即放锅中炒热。热度应以皮肤能够耐受为准,然后取出敷于施治部位上。冷却后,可再炒热继续熨烙,如此反复2~3次。葱熨疗法适用于跌打损伤后的陈旧性外伤疼痛、气滞血疲,以及因受寒而引起的小便不畅、慢性膀胱炎、产后腰腿痛等疾病。跌打损伤致肿胀疼痛等应用本法时,需在受伤24小时以后再行葱熨。刚刚发生损伤时,不宜应用此法。对于跌打损伤后淤积不散,甚至血瘀化热,出现脓肿、全身发热比较明显的病人,也不适用葱熨。

(5)麸熨法。

用麦麸或棉籽壳500克炒热,也可加入苍术50克、木香50克、乳香25克、没药25克,再炒1~2分钟。炒时可加入一些水,使锅内产生热气,以充分发挥药力。炒好后装入布袋,熨烙患处。此法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急慢性腹痛、腹泻和单纯性因寒而引起的腹痛。

(6)盐熨法。

取食盐250克,爆炒加热后,加入陈醋200毫升,随洒随炒,经均匀地加入锅内后,再炒半分钟。然后马上装入布袋,将袋口扎紧,放于患处熨烙。此法缓解痉挛,用治妇女痛经、夜间小腿抽筋和坐骨神经痛等症。单纯盐熨治疗胃痛、腹痛、吐泻。

(7)蚕砂熨法。

取蚕屎500克、黄酒200毫升搅拌均匀,分装在2个布袋内,放入开水锅内的竹笼上蒸10分钟,然后取出,趁热熨烙患处或四肢关节;也可应用炒法,将蚕砂炒热后,再加黄酒拌炒,装袋熨烙。本法活血止痛,对风湿性关节酸痛有显着疗效。

杨力谈养生:

热熨法的注意事项

使用热熨法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选择,不过在进行热熨时,尤其要防止局部烫伤。开始时熨器热度过高,应采用起伏放置式熨烙,或者加厚垫布。热熨后,病人可在室内散步,但暂时不得外出,要注意避风,防止着凉。此外,凡热性病、高热、神昏、谵语、神经分裂症患者,均不可用本法。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瘫、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月经过多、崩漏等,也不宜选用此法。

冷敷疗法

冷敷疗法是指用较冷的物体放于人身体的某个部位上,使皮下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轻局部充血,抑制神经细胞的感觉功能,减轻疼痛,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降温、止血、止痛,防止继发感染和血肿增大等作用。适用于烫伤、电光性眼炎、鼻出血、软组织钝挫伤、关节扭伤早期和颅脑损伤、脑溢血、煤气中毒、高热头痛等病症。冷敷疗法常用的有以下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