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免疫力应具有什么样的健康心理?
除了身体的生理因素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外,心理因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以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可以增加疾病的发病率,而且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健康的心理,为免疫系统正常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增强免疫力需拥有怎样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心理健康可以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就可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形成健康的心理需要以下4个要素:
心地善良。内心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助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积极乐观。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寡欲淡泊。寡欲淡泊,也就是不追求名利。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怨天尤人,嫉妒满腹。
大度宽容。在人际关系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学会宽容。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杨力谈养生:
谈谈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和大脑是密切相关的,它是大脑功能的体现,离开大脑,心理活动就不存在了。人的大脑衰老或出现了毛病,心理活动必然受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复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事物是复杂的,人所接触的客观现实不同,人的心理活动也各不相同。
心理健康的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正常的认知。认知正常的人,对客观事物能辨别真与假、美与丑,生活上不奢望,遇到麻烦不怨天尤人,能正确对待。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处理好家庭、社会间的人际关系。认知过程主要包括观察、感知、思维、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这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
稳定的情绪。情绪稳定的人,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与心境。事业心强的人,能长期热爱自己的事业,搞好自己的工作;对生活有深厚的兴趣,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对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社会矛盾。情感又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长期积极的乐观情绪有助于健康长寿,消极的悲观情绪损害健康,缩短寿命。
正常的意志。意志正常的人,凡是符合行动目的的事就去做,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事就不做;获得胜利不骄傲自满,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气馁,振作精神去战胜困难。意志行动有三个特点:一是有明确的目的性;二是能克服内部或外部矛盾;三是能控制自己的行动。所以,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毅性。
小事不能忽视
生活中的一些的大的事件,如丧偶、离婚、退休、更换工作、失业、搬家、人际矛盾、求学、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等,往往使人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人们也多关注这些大事,但却往往常忽视“小麻烦”对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少仔细地考虑该怎么正确对待这种小事情。
其实,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烦扰的琐事很多,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感到心里不舒服。恰恰有人不能正确看待这类小事情。人们对事情的看法是产生心理压力的一个因素。事实上,某一件事会给我们造成心理压力,与个人对这件事的评价有很大关系。例如,天气不好,已安排好旅游的为此感到扫兴,上班的则觉得无所谓。
这与人们对待事情的态度有关。有的人遇到事情总是积极面对现实,尽力克服困难,对于超出自身能力的事能客观对待,不求超出现实的结局,所以即使面对麻烦,也能平和处之。反之,如果该努力的却退缩,该回避的却硬顶,会使问题越积越多。压力也越变越大,最终形成影响身心健康的不良后果。
既然如此,遇到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处理才不产生心理问题呢?
首先,应该想一想发生的事情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不相干的还是会产生压力的。然后,考虑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并用想好的方法去应对。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对所用的方法可做适当调整。通过对问题进行合理评估,当事人可获得良好的情绪及平衡的心态。
杨力谈养生:
选择正确的方法处理事情
选择正确的方法处理事情是减少心理压力的一个有效手段。有些事情需要直接去面对,并努力去克服困难。有些事则应采取暂时回避的办法,避而不想,避而不做,暂时做些退让,具有暂时缓冲的效果。同时,还要尽力去发现可以求助的途径,充实自己抵御困扰的能力。
改变角度看问题。有的人讲究完美主义,凡事求全责备,以为大难当头,不可收拾,实际上是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理智地再思考一下,改变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则发现大事能化小,小事能化了,结果是没有什么可担心和忧虑的。
增强道德品质有利健康
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发现,犯有贪污受贿罪行的人,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神经过敏等病证而折寿。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等精神负担,必然引起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干扰其各种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最终在恶劣心境的重压和各种心身疾病的折磨下,或早衰,或丧生。人在爱着和被爱时,体内免疫功能最重要的T细胞处于最佳、最兴奋、最健康活泼的状态,以至病毒无法入侵,健康状态良好。
现在,道德健康已被纳入健康的大范畴之内。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证,与人相处善良正直、心地坦荡,遇事出于公心,凡事想着他人,使心理保持平衡,有利于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人体内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抗病力,更好地促进健康。
杨力谈养生:
高层次的养生境界——哲理养生
何谓“哲理“养生?“哲理”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末清初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的“六然”、“四看”保健养生观就是符合这一观点的。
王夫之的“六然”就是“自处超然”,超凡脱俗,超然达观;“处人蔼然”,与人为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澄然明志,宁静致远;“处事断然”,不优柔寡断;“得意淡然”,不居功自傲,忘其所以;“失意泰然”,不灰心丧志,轻装奋进。
其观点中的“四看”,就是“大事难事看担当”,能担当得起;“逆境顺境看襟怀”,能承受得了;“临喜临怒看涵养”,能宠辱不惊;“群行群止看识见”,能去留无意。这样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王夫之一生是在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中生活的,他能够活到74岁,这与他安贫乐学、着作等身、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清白的政治操守,以及他晚年重视哲理养生,而得到精神慰藉是分不开的。他这种哲理养生,可说是达到了高层次的养生保健境界。
心理与免疫
心理压力过大会伤害免疫力
有很多调查研究显示,人的精神状态与人对疾病的感受性之间的确存在着某些联系。美国耶鲁大学的凯斯尔等人曾对“腺体热”(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在西点军校1400名学员中的传播情况做过研究。他们发现,200多名发病者大多是志向远大但学业欠佳,他们的父辈又大多是社会公认的成功者。这说明:疾病的侵袭对象正是那些在军校中心理压力最大的学生。
疾病与“生活事件”之间也有很大的联系。这里所说的“生活事件”,是指那些迫使人们改变现成行为方式的环境条件变化,如新婚、得子、居丧、解职等等。研究结果证明,生活事件总分的高低同伤风、流行性感冒、结核及各类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次数、症状轻重及病程长短存在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联系。专家注意到,人在居丧(配偶刚过世)期间远比平时容易得病、甚至死亡。为了弄清这是否确系免疫系统的功能失常所致,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巴特维帕等人,曾对丧偶不久的26名试验对象进行了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发现,试验对象在居丧两个月之后,体内淋巴细胞的活性便明显降低。这就是说,心理的极大压力和情感的极度压抑会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还有调查研究显示,各种紧张因素对于常人的免疫系统也有一定影响。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格拉泽等人曾对参加重要考试的75名医科学生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在考试的当天,学生体内“天然杀伤细胞”的活力比一个月前大为降低。另外,在考前复习的紧张阶段,学生唾液中所含的抗体数量也会有所减少,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的免疫系统受到了紧张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不断向人们发出警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竞争力的加大,由心理压力引起的身心疾病已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这种状况应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引导人们自我减压也势在必行。
杨力谈养生:
“好人”易患各种疾病
心理因秦是怎么影响免疫系统的?一般认为是通过心理一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的复杂网络而产生作用。从初步的研究结果来看,为维护、改善我们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必要对我们的个性、心理状态做适当地调整。
有研究资料显示,“好人”易患各种疾病。有这么一个病例:一家庭和睦、亲朋好友、同事称道的中年男子突患癌症,人们大惑不解。其实原因很简单,原来他为了做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在家里四面受气而不发,到了单位为了搞好同事关系、上下关系,也宁可委屈自己,在亲友间仍是如此。他为适应周围环境长期过度压抑自己而从不表露出来。由于内心的抑郁长期得不到宣泄,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对付不了病魔才患病症。当然除内心压抑,其他如精神高度紧张、生活遭受重大挫折等均可致免疫力低下,易患疾病。这些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情绪对人体免疫力和健康的影响
人体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健康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反之,情绪也可以影响健康。我国古代医学中把人的十分复杂而又多种多样的情绪活动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并认为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脏腑功能强弱皆引起一定的情绪变化,而七情过度又可影响脏腑功能而致病,甚至提出运用不同的情绪互相制约来治疗某些疾病。古人的这些见解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这是因为人的情绪活动也是脑的功能,总是与神经系统的多种水平功能相联系的。
情绪状态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联系尤为密切,在一定的情绪状态下可表现出许多生理反应。呼吸、循环系统、肌肉组织、腺体和内分泌以及代谢过程的活动,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中都可发生变化。
美国着名生物学家Selye通过多年的研究指出,在强烈的外部环境刺激下,躯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变化,引起一系列的植物神经系统、生理生化方面的改变和心理方面的反应,称为全身性适应综合症。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但是应激状态的延续会击溃人的这种保护机制,而导致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矛盾和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如亲人的亡故、工作中的挫折、生活环境的显着变化、人际关系的紧张等等。一般说来超强度的或不可忍受的刺激,或者刺激尽管不算强烈但长期持续作用于人,都会明显影响健康。强烈的或持续的不良情绪状态和个人素质结合,往往是某些精神疾病或心理症的直接的或主要的诱因,在一些心身疾病中,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症等疾病的发生中则会起到促发作用或主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中,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症已不再是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它们在疾病谱和死因谱中所占的位置已明显地靠后了。压抑情绪容易生癌而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却严重地威胁或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美国学者对美国一家综合性医院前来就诊的病人不加选择地进行调查,发现65%病人的病与社会逆境有关,其中35%的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良情绪所引起的。我国的一些心理学家在对高血压患者的病因分析中,发现病人病前具有不良个性或情绪特点的占74.5%。美国学者对500名胃肠道病人的研究中发现,在这些病人中由于情绪问题而促发疾病的占74%。英国一位临床医生对250名癌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其中有156名患者在患病前曾有过重大的精神创伤(62%以上)。根据我国食道癌普查资料发现,这些患者中的大部分在病前曾有明显的忧郁情绪和不良心境。故此,有专家认为“压抑情绪容易生癌”。
此外,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情绪不佳时,病情会明显加重。牙痛是口腔科常见病,根据我国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学家联合调查的结果显示,在150名牙痛患者中有46例纯系心理性牙痛,都因生气、着急、口角或家庭纠纷等不良情绪状态促发成的。可见不良的情绪状态会直接或间接地促发心理病症及某些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
情绪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可见中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当人的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例如,人在恐怖时,会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身体各部分积极地动员起来,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要。
过度的消极情绪,长期不愉快、恐俱、失望会抑制胃肠运动,从而影响消化功能。情绪消极、低落或过于紧张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因此,只有保持乐观的情绪,才有利于身心愉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