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谈老年养生
9335400000034

第34章 家庭生活篇--和谐美满,幸福生活新焦点(3)

老年人达到性生活和谐应遵循的原则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逐渐衰老,性欲及性功能也逐步减退,这是规律。但由于夫妻双方性功能并不是同步衰退的,因此在性生活上要求差别很大。为了和谐地过好性生活,老年夫妻双方要互相体谅和安慰,并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顺其自然。任何具体的性交动作、射精与否及射精量的多少,都因人而异,要顺其自然,不可强求。

不着急。老年男性阴茎勃起及射精速度变慢,更适应女性反应较慢的生理反应速度,也就更容易达到夫妻性生活和谐,完全不用着急。

不故意中断。老年男性的性交中断后,往往不容易再度勃起和继续性交,从而造成失望和烦恼。因此,除了丈夫自己不要故意强制自己中断性交外,妻子也应尽力协助,以维持其功能的正常存在,并应特别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合进行性交,以防止一切外界干扰而引起意外中断。

老年女性不要压抑自己的性要求。事实上,女性的性欲不仅在中年时期与男性一样强,而且在绝经后还会出现一个增长期,这个性欲增长期绝不是什么坏事和丑事,恰恰有利于夫妻性生活和谐。因此,女性不要压抑自己的性要求,丈夫也要予以配合,使夫妻双方再获性生活的青春。

综上,老年夫妻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和谐的性生活,这是增加晚年幸福、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

老年人房事时的注意事项

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对性生活仍有兴趣,但由于不好意思,也就无法满足自己。性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年龄无害的性表达,只要是以适当的方式来进行,都是正常的,都应当允许并支持。

老年夫妻的性功能呈现一定程度的衰退,为了适应老年人的性生理特点,维护和谐的性生活,老年人性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坚持过正常的性生活,对老年人来说,适当的性生活对身体有益无害。但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特别是在疾病发作后的恢复期或在某些病情尚不稳定阶段,绝不能莽撞行事。

不可纵欲,要全身心投入,以性娱乐为主,动作要平稳,时间也要比年轻人延长些,每次性交不要求一定要以射精达到性高潮。

女方应争取性生活的主动,对男方的阴茎给予一定的刺激,这样也利于女方自身性兴奋的到来。

即使双方不想如以前那样经常性交,也要经常的身体接触。

要克服由可能使用色情物及性具而产生的任何羞耻感,因为这些东西能够使性生活增加新的内容。

要明确失败总会有,不能因此而沮丧。

性生活过程中动作不宜快、猛,应和风细雨、柔和缓慢;时间不要过长,宜在10分钟左右结束。

注意房事时的体位。因为老年人大都开始发胖,体重增加,动作不便,故可采取女上位、侧位或男方站直在床边等方式。各种姿势需要根据双方身体状况去体会和选择。

房事前不可饮酒、不可吃得过饱或喝水过多,在性事前排空小便,以免尿失禁。

性生活时不要过于兴奋。久别重逢或再婚者的新婚阶段,在第一次房事时,容易过度兴奋而增加心脑血管负担,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因此,性生活时应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兴奋和过急行动,要缓慢进行。

杨力谈养生:

老年人性生活的正常频率

现代医学认为,判断老年人性生活的正常频率的标准,与判断中青年的标准应该是基本一样的。因此,老年人与中青年一样,过性生活的次数主要根据三条准则:

性欲是自然而然激起的,而且强烈到双方都愿意性交的程度。性交的全过程身心十分畅快,没有不舒适的感觉。

性交后次日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如果性交后次日双方或有一方感到十分疲劳、头晕目眩、精神不集中、心悸气短、腰酸腿软,影响工作和学习,则提示性生活过度,应减少性交次数,注意休息。

具体来说,性交频率多少才适当,下面这些统计数字供您参考:

20~30岁的人,精力旺盛,体力充沛,性活动处于旺盛期,每周可过3~4次性生活;30~40岁的人,发育成熟,体力与生理条件都比较稳定,每周2~3次;51~60岁每周1次,61~70岁每月2次,70岁以后每月1次。

以上这些只是统计数字,实际生活中个体差异很大,每对夫妇应根据自己的感觉及身体状况掌握好频度。

勿为儿孙去担忧

“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做马牛。”这句民谣告诫人们,对儿孙不能溺爱得过分,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可是生活中却有的父母总喜欢包打天下,把儿孙的生活、工作安排得十分周全。

儿女们要在社会上独立生活几十年,父母不可能永远跟随着他们,也不可能事事都要父母包办代替。父母的责任不是事必躬亲地为儿女们操劳,而是应该培养儿女们的独立生活能力,鼓励他们去闯世界,通过经风雨,见世面,在风雨中增长才干。即使是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成长中的收获。父母的责任不是代替孩子做什么,而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奋斗精神,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开创一个新的世界。

父母包办的结果往往导致子女们的依赖心理。什么难事、大事都由父母代劳,根本不需要自己操心,这就强化了对父母的依赖性,失去独立奋斗的能力。一旦父母不能办到自己所欲求的事,就一筹莫展,悲观丧气,甚至埋怨父母,从而淡化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老人对子孙的投入,从不求回报,这虽然是中华传统之美德,可也不能太苦了自己。有些家庭,白发苍苍的老两口生活拮据,其原因是儿子结婚时把钱都奉献出来支援了小家庭建设,置办了婚礼,随后又为接踵而来的孙子孙女们买衣买物,逢年过节,儿孙回家来还要盛情款待。老人们多认为现在是孩子们的世界,反正自己年纪大了,啥事都好凑合,能过得去就行。其实,这种认识是要不得的,不利于培养子女的自立意识及对家庭的责任感。应该知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在为子孙做经济打算时应该重一重自己,以备晚年之需。

杨力谈养生:

遗产分配水端平

父母对子女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女,都有着自己的遗传基因,尽管他们的性格不一样,修养有差别,作为父母的责任是耐心说服,悉心帮助,不应该另眼相待的。可是有的人总是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成见,或许是因为某个孩子办错了事,或许是某个孩子不懂得礼貌,或许是因为过分喜爱某个孩子而冷落了其他的孩子等,都容易导致父母对孩子的偏爱。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性格越来越固执,特别喜欢伶牙俐齿,把老人说得晕晕乎乎的子女。如果还能经常地给老人献殷勤,表示孝敬之心,那就会博得老人的欢心。出于这样的原因,老人偏心某个子女,不能把一碗水端平,已经成为许多家庭兄弟姐妹纠纷的渊薮。尤其是涉及遗产分配的问题,最容易矛盾激化,撕破了同胞的脸皮。

老年人对待子女的一视同仁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因为矛盾的双方都有责任,不能单纯地责怪某一方。促使老人不能一视同仁的原因,有一些也是来自儿女的一方。如有的儿女借口自家贫困,与其他的弟兄攀比,不好好地给老人赡养费;有的儿女想方设法地从老人那里揩油,觉得是不拿白不拿;有的儿女怀疑老人把自己的积蓄给了某个儿女,偏肥偏水,就故意拨弄是非,制造矛盾,搅得全家大乱。这对于老人产生偏爱心理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过,从老人的角度讲,儿女都是自己的心头肉。正如俗话说的“十指连心”。在遗产分配上应该排除对儿女的恩恩怨怨,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即一视同仁。

根据法律规定,女儿不论是已婚还是未婚,都属于法定的第-顺序继承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南京大学的专家在国内一些地区,如山东的农村进行实地调查时发现,尽管大部分高龄老人的经济供养依靠儿子,但还有许多老人认为生活照料包括衣着方面,女儿要比儿子好。特别是在老人生病需要照顾时,女儿比儿子细心,感情又比儿媳更接近,女儿和女婿的作用都超过了儿子。

这就充分证明重男轻女,不一视同仁的旧思想已经被生动现实所击破,使得一些高龄老人不得不在事实面前转变自己的旧观念。

老人要做到对子女一碗水端平,平时的一些感情偏斜,似乎并不重要,主要的纠葛反映在遗产的分配上。因此老年人在临终前一定要按照法定的程序立下遗嘱,平等地对待子女,即使是遗产分配有所偏斜,也要征得儿女们的认可,以防在自己的身后为儿女们留下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