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谈老年养生
9335400000002

第2章 开篇:写给老年人的贴心话

身体上的变化要看到

要看到形体、外貌上的变化

人到老年,身体上最早出现的变化多从形体、外貌上反映出来,常见为皮肤、毛发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进而是容颜、牙齿及形体的改变。人们常把这些变化称为衰老的征兆,看作是生理机能衰退的外在表现。

毛发。老年人毛发的改变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毛发的润泽度差;二是毛发的颜色变白;三是毛发脱落。老年人精虚血少,不能给毛发以充足的营养,故毛发逐渐失去润泽光亮,枯槁而细软;或须发变白,甚至脱落成为秃顶。毛发的改变是衰老的重要表现。

皮肤。人的皮肤是机体的最外层。生理机能旺盛之时,皮肤舒展、润泽、柔韧而有弹性,老年人气血虚弱,皮肤失其营养,故也发生变化。一般说来,主要反映在皮肤的润泽程度、弹性及肤色的某些改变等三个方面。年老之人的皮肤上,还常见到褐色的色斑,俗称老年斑。

容颜。老年人的面额及眼角皮肤的皱褶增多,形成“鱼尾纹”及“抬头纹”;两鬓甚至全部头发斑白、脱落;面部皮肤不润滑而失去光彩。容颜的衰老是老年人血气精神虚衰的外在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容颜的衰老日渐明显。

牙齿。老年人肾气日衰,加之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低下,营养不足,故牙齿常易松动、脱落,或者牙质变得疏松易碎。

形体。老年人脾、肾气虚,先天耗损,后天失养,气血不足,因而肌肉失荣,筋骨失养。肌肉失荣则萎缩消瘦,或腠理疏松,肥胖不实;筋骨失养则柔弱萎软,弯腰、屈腰、屈背。所以,常见高龄老人腰背躬曲,身高减低,或身瘦皮肤松弛,或肥胖而肌肉松软,与青壮年时的健壮截然不同。

要看到生理生化功能上的变化

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因而老年人在生理功能上会有一些衰老的表征,一般表现在老年人的体内贮备能力降低、适应能力减弱、反应能力迟钝等3方面。除此之外,老年人在生理功能上的衰老还表现在:

生物调节功能减弱。比如,老年人自身热量减少,不能随气温的降低而增加,所以老年人表现得特怕冷;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稍有饮食不当就会发生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故而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饮食,不可暴饮暴食,而且最好少食多餐,并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感觉功能减退。由于皮脂腺、汗腺以及味蕾和嗅觉细胞会随着年老而发生萎缩,皮肤也会逐渐干燥硬化,因而进人老年期后,老年人感觉功能日益变得迟钝,视力和听力也开始下降,因而老年人行动要特别注意安全。

运动能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肌肉萎缩乏力,关节灵活性下降的感觉。运动反射变得迟缓,支撑力、平稳性、体力等均有所减弱,加之肺通气量的减少和血管弹性的降低,一不小心,容易出现外伤,有时甚至超出机体的承受能力而发生危险。所以,老年人运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要量力而行。

要看到行为和心理上的变化

老年人之所以发生行为和心理功能的衰老,一方面是由于若干器官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功能自然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环境、周围人们的行为和语言等等而引起的个体和行为的变化。

老年人行为和心理功能的衰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注意力发生变化。年轻人精力充沛、体力又好,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投身的强烈愿望。而老年人体力下降,健康状况也日益衰退,因而老年人往往对外面的世界缺乏兴趣或没有投身的精力,注意力就转向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身体上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老年人的注意,容易产生疑病倾向。因此,老年人要尽可能做到有病治病,不要无病乱猜疑。

记忆力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力会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近事记忆的衰退,比如,老年人经常会“戴着眼镜找眼镜”。但往事记忆却保持良好。

学习能力有所下降。由于近事记忆的下降,老年人对新知识的学习必然会困难一些。及至一些老年人往往有错误地认为自己“老了,没有学习的能力和精力了”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更会加剧老年人对学习的害怕和自卑。

消极情绪、情感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神经系统的不断老化,以及一些消极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老年人比较容的情绪和情感,从而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意志力减弱。老年人常常会认为“自己老了,什么也不行了”,把自己的实际能力估计过低,从而丧失了成功的自信心和毅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也不愿或不敢去做,出现人为的“老化”。

智力和思维方式发生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智力和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都会有所下降,但老年人智力和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则可能保持良好。因而在生活中,老年人虽然常常表现得比较古板、顽固,但凭借丰富的经验,也可有效地减少失误。

自己的心理、心情要了解

人到老年,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社会角色的转换,境遇的改变,难免会加剧心理活动,出现种种心理变化。

脑功能趋向衰退表现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脑功能趋向于衰退,表现为老年期神经系统灵活性下降,惰性增大。智能逐步下降,近事记忆明显减退,远事记忆相对保持较好,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故心理灵活性差,偏向保守,迷恋往事,重视传统。不少人有丰富阅历和经验,仍能发挥余热。

躯体衰老对心理的影响

各器官功能进行性全面性衰老,因人而异,衰老程度有所不同。首先是特殊感觉功能下降,视力减退,老化,眼疲劳;听力减退,重听耳鸣;感觉迟钝,味觉减退,这些变化加强情绪不稳定,心理烦恼,为忧郁、偏执心理提供物质基础。肌力减退,疲乏无耐力,体质下降使老人缺乏兴趣和活力,不爱活动,安于现状和过刻版生活。躯体功能下降,多种衰老病症丛生,容易产生继发性情绪障碍和心理疾病。

各种身心疾病的高发率对心理的影响

随着衰老和身心功能减退,老年疾病发病率很高。高血压占老年人的一半左右,其他尚有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老年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和癌症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各种心理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痴呆、抑郁症、焦虑症、脑器质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障碍、情绪危机直至精神崩溃,消极自杀。这些疾病不仅需要医疗照顾,还带来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由于照顾困难,生活不便,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使原来孤独、压抑、忧郁的老年期心理变化变得更加明朗化和复杂化。

性格方面的变化

人格弹性明显减退,变得固执己见,自信自己的经验,不易接受新鲜事物。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正确认识生活现状。爱沉湎往事回忆,常悔恨无法挽回过去的美好情景。喜欢和人们谈论过去的往事,特别是当谈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时,表情非常激动,讲个没完没了。少数有成就者变得傲慢自尊,难以倾听逆耳良言。

情绪方面的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一种情况是老年人情感脆弱,变得容易激动,难以自制,情绪稳定性差,常因小事而大发脾气。另一种情况是情绪变得淡漠,对外界事物、对他人情感日渐淡漠,缺乏兴趣,不易被激发出热情,焦虑、抑郁、孤独等负性情绪明显占优势,往往产生疑病、空虚,对死亡恐惧,各种内心冲突、心理矛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稍有刺激便可出现消极言行,自杀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其他心理变化

猜疑和偏执心理较常见,遇事归咎别人,对他人不信任,视听力老化,嫉妒,猜测,偏见和激情发作。孤独。儿女们去上班了,家中只剩下老两口甚至一人,感到生活无趣,非常孤独。老小孩脸。遇事容易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反复无常。这种老小孩脸现象,女性和文化素质偏低者较为多见。

下面有一份心理测验量表,可以测一下自己的心理衰老程度。

心理测验量表

项目是(2分)有一点(1分)否(0分)

1.常记不清最近发生的事

2.讲话变得啰嗦,反应有些迟钝

3.工作难以集中精力

4.做事缺乏毅力和恒心

5.总喜欢回忆过去,谈往年旧事

6.对于眼前发生的任何事,都感到无所谓

7.愿意自己一个人生活,不喜欢交际

8.看不惯年轻人的言行

9.很难接受新知识、新技术

10.对未来无计划、无安排

11.动作不如以前灵活,常懒得活动

12.非常关心自己的健康

13.以前的兴趣爱好现在没有了

14.习于固执己见

15.常常犹豫不决,难以下决心

合计总分

如果您的总分在8分以下,说明心理还颇为年轻;总分在9~14分,说明衰老尚不明显;15~20分,说明已步入心理衰老;21分以上说明确实是心理衰老了。

明确衰老的含义,掌握延缓衰老的秘诀

人步入老年会逐渐感觉到自己老了,如感觉记忆力明显下降,精力不足或力不从心等,对此,老年人应有正确的认识。

首先应认识到衰老并不是人过中年后突然发生的现象,而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即衰老是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自始至终不断发生的不可逆变化的结果,只是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变化的总和使人感到老了。

要认识到衰老本身是正常的生理变化,包括外部表现和内部功能下降,外部表现容易看到,如头发变白、脱落、皮肤起皱,色素沉着,身高减少等;内部变化可通过检查发现或凭自己的感觉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排血量减少,血管增厚和弹性下降,血压有增高的趋势,肺的弹性降低,胸廓变硬,肋间肌活动减弱;诸多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参加新陈代谢的酶含量和内分泌功能的下降,消化功能的减弱,免疫力的下降,记忆力的减退,行动的迟缓等等,都是正常衰老的现象。

人老未必就意味着人的各方面都衰老了,如老年人的科研智慧并不由于老化而衰退,恰恰相反,人的智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对问题的理解、判断和解决能力上,往往比青年人强;造血系统的细胞在体内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生长力,而且这种能力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这一点动物实验已经证明。此外,生殖力的衰退,绝经期的到来,使老年妇女避免了妊娠与分娩所发生的危险,更有利于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记忆的积累,使老年人患传染病的机会相对减少等。

另外,衰老并不一定伴随疾病,老人的疾病不是由衰老直接引起的,可以查出真正的病因,不能把衰老与疾病混为一谈。

延缓衰老是中老年人的共同愿望。“衰”和“老”在含义上是有差异的。“老”,一般指时序年龄,“天增岁月人增寿”;“衰”,则因人而有所差异,有人未老先衰,有人则老而弥坚。当然,衰和老总体上是相伴随的,所以人们总是把衰和老合起来当作同一的概念。其实,衰老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含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多种因素。而延缓衰老主要就是从生理和心理上而言的。

生理性衰老的主要表现是躯体器官的老化,如视觉、嗅觉、味觉的敏感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生理性衰老的另一方面表现是疾病的发生,如血管硬化、高血压、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出现。神经系统老化的突出表现是老年性痴呆症状的发生。延缓生理性衰老的有力武器是保持身体的活动状态,如步行、爬山、太极拳等活动都能增强机体的活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增强抗病能力。此外,还要在认知、社交、情感、意志等诸多方面保持活动状态,它们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利,同时还可以延缓心理和社会性方面。

而延缓心理和社会性衰老,关键是要热爱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和人生信念安排自己的晚年。现在一般把老年期的起点定为60岁,而终点却因人而异。现实生活中80~90岁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如果你现在是60多岁,也将还有20~30年的岁月要你安排。因此,要从长计议,丰富生活内容,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继续创造生命的价值。1977年,美国洛杉矶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陈列室,举办了老年画家哈里·莱伯曼101岁的画展,而他开始学画的年龄是81岁。可见,保持积极的生活信念,是延缓心理衰老的有力武器。做到用脑养生,如读书、看报、书法、绘画;劳动养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花种草,生活自理;社会活动养生,不要封闭自己,多结交朋友,关心社会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