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下)
9334000000020

第20章 千里大溃逃(7)

当时,第30军已接替第10军担任先头部队。蒙哥马利与利斯一起侦察了阿盖拉的阵地后,决定于12月5日发动进攻。蒙哥马利计划由弗赖伯格率领新西兰师迂回到敌人的南侧,奔赴马腊达北面的阵地,再从那里袭击隆美尔部队的后方,同时由第51高地师和第7装甲师从阿盖拉正面发起进攻。

阿盖拉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很难攻的阵地,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的南翼侧是开放的。虽然南翼侧通行困难,但毕竟是可以通行的。尽管隆美尔十分清楚他的翼侧所面临的危险,但可怜的是,他缺乏汽油,以致于不能用坦克去攻击蒙哥马利可能向南面纵深开进的任何部队。无疑,英国人进攻的最好时机到了。

蒙哥马利发现阿盖拉之战的准备工作需要大大提前,因为第8集团军的巡逻报告表明,隆美尔从12月6日夜间起,已开始把他的非摩托化的意大利部队向后撤了。为了防止隆美尔不打一仗就溜掉,蒙哥马利决定提前发动进攻。他立即下令第51高地师从11日晚上起,就对主阵地猛烈袭击,而全面攻击则定于14日开始。

第51高地师所进行的最初几次袭击以及炮兵的火力支援,很快就使隆美尔深信末日到来了。隆美尔后来写道:“很快一切都清楚了,敌人的进攻已经开始。”因此,他急忙把残余部队从阵地上撤出,向暂时还安全的埃尔穆格达的防坦克壕开去。

当时,一切都取决于新西兰师的进展情况。新西兰师当时驻在离英军前线很远的地方,其任务是从埃尔哈塞特进行一次480公里远的包围行动,并于12月15日夜间到达迈拉一线,在第4轻装甲旅的配合下,与正面攻击部队形成夹击敌军之势。

尽管弗赖伯格率领全师昼夜兼程。但却由于油料缺乏和第4轻装甲旅迟迟不到而无法采取行动。到12月15日傍晚,弗赖伯格才把他的两个步兵旅调到了海岸公路区域。但遗憾的是,它们依然相隔10公里。结果,包括坦克在内的小股敌军很快从旁边绕过,急忙向西撤去。

12月16日,战斗较为激烈,有的地方整个一天都在混战,形成了持久的拉锯局面。隆美尔的坦克部队最后突围到了西面,但又遭到英空军的袭击和新西兰师的重创,伤亡惨重。英军在阿盖拉之战中俘获敌军450名,大炮25门,坦克18辆。

此时,一向沉着冷静的隆美尔再也坐不住了。蒙哥马利如此远距离的迂回,不仅将迫使他放弃眼前的阵地,就连利比亚的首都,德意帝国在利比亚存在的象征,有地中海畔明珠之称的的黎波里也必须放弃。

一声令下,疲惫的“非洲军团”又踏上了漫漫长路,隆美尔站在敞篷车上,目睹着各式坦克、汽车和摩托车组成的庞大车队浩浩荡荡地驶离利比亚,他不禁潸然泪下。

在蒙哥马利的猛烈追击下,隆美尔又一口气撤退了1,200多公里,赶在第8集团军“关闭大门”之前,“非洲军团”又一次溜掉了,其令人瞠目的撤退速度让蒙哥马利都感到震惊和钦佩。

五、别了!“非洲军团”

隆美尔的撤退决定又一次遭到了意大利人的嘲笑和斥责,这使隆美尔感到费解。意大利的领导人空有一番雄心壮志,他们那支糟糕的军队也堪称胆小如鼠,不堪一击。隆美尔弄不明白墨索里尼凭什么坚持认为利比亚天经地义地属于意大利。他认为。为了防守一个在军事上几乎毫无价值的的黎波里,而不惜让历经千辛万苦才勉强保存下来的“非洲军团”拼个精光,这种赌法太不值得了。

果然不出隆美尔所料,第8集团军在蒙哥马利的率领下很快逼近的黎波里。为了使部队振作精神,为最后“跃进”到的黎波里做好准备,蒙哥马利决定让第8集团军就地休息,圣诞节后再发动攻势。他要求部队在沙漠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以最愉快的方式度过这个特别的圣诞节。当时气候寒冷,火鸡、葡萄干、布丁、啤酒等全都要到埃及订购,但在参谋人员的努力下,这些东西全部都按时运到了。

圣诞节那天,蒙哥马利向第8集团军全体官兵发布了圣诞文告,祝愿大家圣诞快乐。在文告中,他引用了约克郡一位名叫赫尔的姑娘寄给他的圣诞贺信,使整个文告充满了亲人般的温情,令全体官兵备感亲切。圣诞节过后不久,他收到第8集团军一名士兵的信。这封来自普通一兵的信,使蒙哥马利非常高兴。他一直珍藏着这封信,并将它一字不落地引用在他的《回忆录》中。

因为它最真实地说明了他在第8集团军官兵心目中所树立的形象,以及他的演讲在士兵精神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圣诞节之后,蒙哥马利的先头突击部队于12月29日,逼近了德军在布埃拉特设置的阻击线。开罗的广播电台说:隆美尔的集团军已被装进蒙哥马利的瓶子,瓶塞即将盖上。但隆美尔却对参谋人员说:“只要坦克能加满汽油,瓶子里的军队很快就会跑掉。”

实际上,无论是隆美尔还是巴斯蒂柯元帅,都不认为布埃拉特阵地能够长期坚守,隆美尔甚至已经在考虑往突尼斯撤退,并考虑到,英美部队可能通过夺取加贝斯隘口来切断他的退路。然而,墨索里尼对德意军团申请撤退的答复却是:“要尽力抵抗!我再重复一遍,要用布埃拉特阵地上的全体德意军队尽力抵抗!”

这正中蒙哥马利的下怀。

蒙哥马利对部下说:“我不要敌人撤退,我要敌人坚持在原地打。假如敌人这样做,多半会被我消灭……当我袭击布埃拉特阵地时,一定要确保我军能长驱直入的黎波里,不能让敌人延迟或阻止我军行动。”

然而,隆美尔是一个强有力的雄辩者,他终于迫使意军最高统帅部在12月31日授予巴斯蒂柯这样的权力:如果他受到严重威胁,可自行决定是否撤退。实际上,隆美尔已开始撤退他所指挥的意大利军队了。当英军后来向布埃拉特发动进攻时,德意装甲集团军已经多少有点分散了,并且由一个仍然企图保全加贝斯隘口的人负责指挥。

蒙哥马利认为,突破隆美尔的布埃拉特防线需要速度,而进军的黎波里,关键则在于后方的勤务。从班加西到的黎波里为1,086公里,从布埃拉特到的黎波里为370公里。因此,进攻前必须集结足够的供应物资,以保障部队能够有充足的燃料进军的黎波里。

蒙哥马利下令尽快备足供10天战斗用的汽油、弹药和供应物资。参谋人员报告说,必要的军需品的集结可望在1月14日前准备就绪。于是,蒙哥马利决定于1月15日凌晨发动攻势。

攻向的黎波里的行动按计划于1月15日开始,蒙哥马利最后选择了沿海岸推进的方案,并亲自指挥,结果一切顺利。先头部队于1943年1月23日凌晨4时进入的黎波里,当天中午,蒙哥马利在的黎波里正式接受了意大利副总督的投降。

第8集团军攻占的黎波里之后,为防止部队沉湎于大都市的物质生活而腐化变质,蒙哥马利禁止使用宅邸、大楼等作为指挥部和营房,所有人员必须住在沙漠或田野里,以使部队保持坚忍不拔的战斗力。

要完成下一个重要任务——突破马雷斯防线,第8集团军必须依赖的黎波里港供应作战物资。因此,占领的黎波里后,蒙哥马利便致力于使港口畅通,以便船只进港后每天都能卸下大批物资。在第8集团军的协助下,英国海军创造了奇迹。虽然港口设施被彻底破坏,港湾完全被堵塞,但在官兵们的共同努力下,第一艘船于2月3日到达,第一个护航船队于2月9日到达。到2月10日,港口日卸货量就超过了2,000吨。

2月3日和4日,英国首相和帝国参谋总长到第8集团军视察。蒙哥马利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参加检阅的有苏格兰师、新西兰师、皇家装甲部队和皇家陆军后勤部队。部队精神饱满,威武雄壮,给丘吉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隆美尔把他的集团军从的黎波里周围的复杂地形中解脱出来后,到2月初,德军大部分已在马雷斯防线站稳了脚跟。隆美尔与突尼斯德军指挥官冯·阿尼姆之间的责任界限正好定在加贝斯隘口的北面。此时,第21装甲师已经进入冯·阿尼姆的辖区之内,这样,两条战线就互相交错起来。按道理讲,它们彼此靠得越近,就越能从“内线”的运用中得到好处,但不幸的是,由于隆美尔撤出的黎波里过于突然,使意大利人十分不满,结果意大利人、凯塞林和希特勒的参谋机构全都反对他,反而使德军的力量被微妙地削弱了。

然而,盟国军队对隆美尔后方的威胁一直是长期存在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增大。但此时德国人却把物资供应重点从第8集团军当面的德军转向第1集团军当面的德军。因而使德国“非洲军团”在最危难的时刻得不到物资供应。这样,这2个以前本来相互独立的战场便开始相互产生直接的影响。

2月17日,亚历山大被任命为在法属非洲作战的盟国部队副总司令。3天后,他一接管新职务,就使第8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月20日,隆美尔发起卡塞林战役,在卡塞林隘口大败美军,但总的战况仍不乐观。

蒙哥马利说:“那天,亚历山大给我发来一份紧急求援的电报,强烈要求我采取行动以减轻敌军对美军的压力。”当时,蒙哥马利的部队已经进入了突尼斯,第7装甲师和第51师的一个旅已经到达了本加尔丹。因此,蒙哥马利能够很容易地加快行动的速度,到2月26日,他的军队所施加的压力明显使隆美尔停止了对美军的进攻。

隆美尔从第1集团军的正面撤走后,蒙哥马利估计他很可能转过身来向第8集团军发起攻击。在2月28日至3月3日这段时间,蒙哥马利感到十分焦虑,因为他在前线还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对付隆美尔可能发动的反攻。

马雷斯战役很快就要打响,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进行十分复杂的准备。但那时他主要考虑的却是离他很近的梅德宁。梅德宁是他的集团军的前哨,他估计敌人任何时候都可能向那里发动进攻。果然,蒙哥马利很快就得到了敌人向第8集团军正面调动军队的情报。

但是,蒙哥马利并没有慌乱。他决定采用阿兰哈尔法山战役的战法来对付隆美尔。他把新西兰师从的黎波里调来,负责保卫梅德宁地区。第7装甲师则部署在该师的右翼。第25近卫步兵旅暂时置于第7装甲师的指挥之下,占领了一座叫做塔杰拉基尔的小山,来填补第7装甲师与新西兰师之间的缺口。

3月5日晚上,所有的迹象都表明隆美尔将于明晨发起进攻。果然不出所料,英军在3月6日清晨的薄雾中看到两群德军坦克从马雷斯防线内陆一端的群山中开出来了,沿着梅德宁与图坚之间的公路摸索前进。大约在同一时刻,第51高地师面临着德军第90轻装甲师和意军斯皮齐亚师步兵的攻击。

英军的野战炮和中型炮向推进的轴心国部队进行了无情的轰击,而反坦克炮则尽可能地直到最后一刻才开火。英军发现,敌人的坦克和步兵之间的协同很差,“非洲军团”已丧失了它往常所具有的冲劲。

实际上,英军的阵地没有遭到任何突破,到中午时分,敌人就向后撤退重新编组了。3个装甲师指挥官在一起协商后,决定派步兵在坦克前面推进。这是一种绝望的行为。敌人的步兵被英军的炮弹打得焦头烂额、人心慌乱,敌人的坦克进攻也是半心半意的。于是,隆美尔在下午8时30分下令结束他在非洲进行的最后一场战斗。

在这一天的持续战斗中,英军损失轻微,而隆美尔则伤亡了653人,更为严重的是,损失坦克50多辆。

1943年3月9日上午7时50分,心情沉重的隆美尔元帅终于在他的众多将军的欢送下,含泪登上了飞往罗马的飞机。

在飞机上极目远眺,苍山如刃,大漠苍茫,昔日的战场依稀可辨,昔日的辉煌则如过跟烟云,烟消云散了。

别了!这片熟悉的土地!

别了!勇敢的“非洲军团”士兵!

这一年的5月13日,继隆美尔负责整个指挥的意军总司令梅塞陆军元帅向第8集团军投降,至此,非洲战争全部结束,德意军队以惨败告终。

第8集团军对北非战场最后的胜利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它把隆美尔和他的军队赶出埃及、昔兰尼加、的黎波里,然后协同第1集团军将他们全歼在突尼斯。从阿拉曼到突尼斯相距大约4,800公里,第8集团军却在短短3个月内拿下的黎波里,6个月内拿下突尼斯,创下了史无前例的光辉业绩。

6月初,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蒙哥马利的纪念册上题词:

敌军在突尼斯全军覆没,最后投降总数达24.8万人。这标志着阿拉曼战役以及进军西北非这个伟大业绩的胜利结束。祝你们在以往的成就和新的努力的基础上,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温斯顿·丘吉尔

1943年6月3日于阿尔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