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知识百科
9328200000014

第14章 家庭教育不可忽视(1)

电脑和电视

儿童学电脑有哪些好处

可以启发儿童的思考能力。因为电脑的基本程序涉及运算、逻辑能力,经常利用可促进宝宝的思考。

在信息时代分演着重要的角色,宝宝愈早认识就愈能帮助他们摆脱“电脑恐惧症”的阴影,进而了解如何在未来生产生活中,居于主动地位操纵科技,使电脑成为真正攻关的工具。

应着重在“电脑应用概念”上让宝宝知道如何应用电脑,这样能促进宝宝应用电脑的乐趣。

让宝宝提早接触电脑,目的是为了打破“科技的迷障”,简单的程序学习,可让他对电脑了解得更清楚,而非纸上谈兵,即使忘了,使用时再复习也容易。

父母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

电视可以使宝宝增加知识、受到教育,但不健康的电视也可教坏宝宝。美国耶鲁大学家庭电视中心主席杰罗姆·辛格对父母如何指导宝宝看电视提出以下几点原则:

对宝宝所看的电视节目和看电视的时间加以限制,让宝宝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他能看的电视节目进行某种选择。

和宝宝一同看新电视节目。

要对电视节目内容提出反驳。要记住,如果你认为这则商业广告节目是骗人的,是采取不正当手法的,应该同宝宝讲明这一点。

另据美国“电视指南”在如何指导宝宝看电视问题上提出如下建议:

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

有计划地收看一些电视节目。

教导宝宝分辨电视节目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不要让宝宝以看电视为借口,而不参加其他的活动。

利用敏感性的电视节目主题,引导讨论的能力。

拆穿电视广告的欺骗手法。

为什么电视看得多影响智力发展

看电视可以增加宝宝知识,但看电视过多,不仅会损害身体,而且对智力也会有不利影响。

据美国专家玛丽·温女士对儿童与电视的研究结果,每天持续看电视数小时会对儿童大脑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她在谈到大脑的发展原则时指出:人的左半脑是语言和动作中枢,右半脑是视觉中枢。看电视时间长了,将使右半脑疲惫,而左半脑则由于没有机会将思维和感觉汇集成语言而迟钝。所以,宝宝看电视上了瘾,将在以下3个方面造成明显危害:①使宝宝的语言能力下降,因为他只有听了;②在宝宝连字都不认得时,看电视代替阅读,将使宝宝看不到阅读的必要;③宝宝看电视,将没有时间与家人谈话聊天或交往,而这一步恰恰是宝宝走向社会发展的基础训练。

如何克服儿童性格软弱

要克服性格软弱的缺陷,首先要探究宝宝性格会软弱的成因。这一方面,家长对宝宝的教育不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过分地关怀造成的软弱

经常看到一些宝宝在上幼儿园或妈妈上班时哭闹不止。原来,妈妈自己那种恋恋不舍、反复叮嘱和犹豫不定的言行,使宝宝知道了“妈妈舍不得离去”。

不适当的表扬造成的软弱

表扬是对行为的鼓励和肯定,它起到心理强化的作用。不适当的表扬使宝宝的行为向不良方向发展,使之定型,久而久之,甚至影响终身。

不适当的暗示、恐吓造成的软弱

宝宝在雷电交加的晚上,正安静地睡在自己的床上,妈妈惊慌地把宝宝抱在怀里。宝宝从妈妈惊恐的动作和雷电的环境中学会了害怕闪电。还可经常看到一些妈妈在宝宝哭闹时,哄骗说:“再哭,大灰狼就来了”。久之,宝宝甚至不敢一个人在小房间睡觉。

要改变懦弱的性格,需要下一番功夫并做一些适当的心理锻炼。培养软弱儿童的坚强勇气,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鼓励软弱儿童大胆地去做事

父母教育宝宝,一是在宝宝未成熟期加以保护,这种保护应随着宝宝的发育成长越来越少;二是要促进宝宝能够单独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种促进应随着宝宝的成长越来越多。千万不要凡事包办,养成宝宝的胆小怕事的依赖心理。

◎鼓励儿童大胆地说话

一些内向软弱的宝宝不喜欢过多的说话,对这种宝宝,父母应尽量少讲“你必须这样或那样做”之类的话,而应多讲“你看怎样办?”“你的想法是什么?”之类的话,给宝宝一个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鼓励内向儿童与社会打交道

有些内向的宝宝到3~4岁后,只习惯于同自己熟识的人呆在一起,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时会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惧怕。因此,父母在宝宝小时就要培养他们处世的能力。

如何消除儿童的害怕心理

一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时常发生害怕的情绪。那么如何帮助宝宝克服害怕情绪呢?

◎帮助孩子消除他所害怕的对象或环境的心理

宝宝有害怕情绪时,父母不该嘲笑或处罚他们。如果宝宝害怕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开灯睡觉。可在他床头上装一个灯的开关,让他掌握或明或暗的主动权,帮助消除害怕。

◎说明理由

经常给宝宝讲一些有趣的知识,有助于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如有的宝宝怕蜜蜂,可耐心地向他解释蜜蜂是如何辛勤劳动、采花粉酿蜜的。只要你不惹它,它就不会蜇你。

◎榜样塑造法

实验说明,榜样可以帮助宝宝克服害怕心理。因为宝宝总是模仿父母的。

◎预防害怕的情绪发生

假如宝宝第一次上学感到害怕,那么在开学前,应带宝宝去参观一下学校,让他适应新的环境。

孩子和妈妈

为什么孩子最爱粘妈妈

当妈妈急着要出门时,宝宝却哭哭啼啼抓着不放,送他上幼儿园也一样不放妈妈走,只要不见妈妈的影子就哭。这些现象使得妈妈也不知所措,愈想放手,宝宝就越粘越紧,为什么会这样呢?

◎宝宝有不安全感

平时妈妈怕宝宝粘,趁宝宝没注意时偷偷溜掉,宝宝一转身,突然发现妈妈不见了,紧张和恐惧之念油然而生。

◎妈妈情绪变化不定

妈妈情绪起伏,宝宝察言观色,总是摸不清妈妈的喜怒哀乐,养成对周围事物的不确定性,自然害怕失去妈妈。

◎威胁的后遗症

很多父母常常威胁宝宝或开玩笑说要把他丢掉或送给别人,无形中造成宝宝的担心。

◎夫妻教育宝宝的态度不同或常争吵

造成宝宝的不安及罪恶感,责怪都是自己不乖,爸爸妈妈才会争吵,而害怕爸爸妈妈不要他。

◎宝宝成长的必经过程

宝宝要离开父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就像断奶一样困难,是需要时间适应的。

◎遭到挫折

宝宝在学校与教师、同学之间产生不协调或不适应的情况,自然要找一个靠山,而妈妈就是最好的一个。

孩子缠着妈妈怎么办

一般宝宝在2~3岁时,特别喜欢缠着妈妈,这是因为当宝宝进入2岁后。就逐渐明白到,他与妈妈是分离的个体,为此,他会产生一种妈妈将会离他而去的恐惧感。当妈妈一离开他,宝宝会感到没安全感而烦躁不安。当宝宝进入3~4岁,他会明白自己是独立的,会逐渐地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来。但如果到这时宝宝还一刻也不能离开妈妈,只要一离开就大哭大闹,非再次见到妈妈是不能安定下来,那么做妈妈的有必要耐心地探讨宝宝这一过度反应的原因,并耐心地解释、劝导,让宝宝从心理上接受这事实,才能令宝宝生活得更活泼、正常。这时,千万不能打、骂或一走了之,以免令宝宝长大后有心理障碍。

有小偷小摸行为怎么办

宝宝有偷窃行为,父母应了解其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

宝宝有小偷小摸行为时,问题不在于偷的东西值几个钱,而在于这种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宝宝对偷窃的看法取决于父母对偷窃行为的看法及宝宝成长阶段。一般来说,很小的宝宝的想法是“我的是我的,他们的也是我的”。小宝宝拿其他伙伴的玩具时并没有预谋和恶意。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对希望得到某件东西与有权利得到某种东西的区别尚混沌不清,他们以为想要什么就可以要什么,很难理解财产所有权的规则与概念。

在宝宝进入幼儿期前,他们通常都有了私有意识而认识到必须拿钱来买商店里的东西。到上学时,他们应该具有了自我控制能力,避免随心所欲地拿他们想要的东西。

孩子说谎怎么办

初为人父母者,首次发现自己二三岁小孩会说谎话,难免内心顿然沉重起来。

纽约大学应用心理学教授巴尔特认为,宝宝偶然说谎是意料中的事。父母遇到宝宝说谎必须立即指出他们这是不对的,但不应作出过度粗暴的反应。巴尔特给父母提出下面一些忠告,让他们透过正面的态度去鼓励小孩不要说谎话:

1.把富于诱惑的事物移到孩子无法碰到的地方

如果父母要小孩在晚饭前不要吃饼干,就应把饼干收藏在橱柜里,不要把他随便放在一般容器内。

2.当你明知他做了错事,不要“迫供”

如果父母使用压力,小孩很容易会说谎来挽回面子。父母不要像律师盘问犯人一样,这不是教导孩子的方法。

3.透过自身的行为来教导孩子不讲假话

在家里培养一种鼓励孩子讲真话的环境。

准许偶然说谎而不予惩罚。若说谎话被视为不对,而讲真话则受到尊重。孩子很快知道应做一个正直的人。

把孩子“锁在家”并非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