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9314600000027

第27章 在时尚中复活逝去年代的生命情怀(2)

在我们这个市场化时代,周立波先生的作品能让人们增加对市场化时代以及生活进步性的思考。市场化时代虽然是由经济活动推动的,但它更深入持久的影响却是在文化领域和生存观念领域,虽然不同的生活风格、生存态度、生命价值相互碰撞或者融合,但却不得不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和文学表现中思考我们共同的生存问题,比如,在新的文学作品中、在更年轻的一代中,价值观逐渐淡化以至无价值化,这深刻地影响了今天的生活方式和写作方式,自然也影响到了关于乡土文学的认识和写作。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学的文化身份和叙事品质被不断改造和借用,文学叙事中的乡村,不是被改造为政治革命的基地,就是被改造为民间神话和小农情结的保存地。市场化意识形态使许多人误以为文学发展应该被市场带动、文学意识应与商业意识结盟。这里的误读在于:人们误将市场化当作现代化和文学真实性的唯一选择和全部存在。在这样的生存观念和文学意识中折射出的乡土生存形象,不但与乡土情结和千年意识无关,而且是与其矛盾的,人们不再会注重纯粹的乡土文学观念和乡村生存形态,而是千方百计地将其转化为与市场化现实相一致的乡村生存形象。

在中国进一步将现代化推进为市场化时,无论文学意识还是生活意识都面临着新的选择。战争与革命的政治化乡土文学表现,与市场化时代文学与市场化意识的合谋有极相似的本质意识。在这样的时刻,古典的田园生存意识已经不在市场化的乡村中停留,而20世纪初现代文明与古典文明之间的激烈矛盾也已悄然漂移,从未有过的利益主义、物质主义与乡村意识结合,彻底冲垮了乡村文明的古典堤坝和千年纯朴。本来因对现代文明向往又留恋田园生活而产生的乡土文学,在市场化时代变成了与现代性相背离的一种文学表现。

而在当年周立波先生的作品中,乡土生活和乡土文学写作不仅是由一种政治格局牵动所致,也是由特定的生存价值观念所致。因此,从不同的生活风格和写作方式来看待周立波先生的作品时,人们的观念和态度可以不同,但也可以相互参照而建立重新观察那样的生活和写作的新视角,于是我们需要这些作品这样的朴实立场来启示和激发我们,以避免我们被今天的浮华和矫情所蒙蔽。

在我们这个容易制造浮华、任何文学真实都会令人生疑的时代,周立波先生的作品的重要特点在于其率真性。

周立波先生的作品在主观上表达了中国人对政治革命生活的看法,也客观地记载了政治革命年代的日常生活情景,这些看法虽然多半以虚构的形式出现,但出于一种生存和写作的率真性,这些作品有很强的真实性,也表明了一种客观的历史态度。

在市场化的今天,类似这样的作品所记载的真实情景,可以与一些纪实文献以及其它相关文学作品互文参照,使我们共同反思历史、寻找更适合中国生活的经验,建立一种市场化生活中率真的生存意识和写作意识。

主要作为文学虚构表现的周立波先生的作品,突出的是作品中记载的诸多情景洋溢着一种率真的生命态度和生存精神。虽然这种率真的态度和精神有过度政治化、革命化和单一化之嫌,但不可否认其中率真的个体生命意识和个人生活感受,这种率真既包含着周立波先生的,也包含着书中记载的诸多真实人物的或者说包含着那个时代的。

重要的是,无论今天有多少理由去轻蔑和否定当时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状态,实际上都是与这种率真相抵牾的,都是在这种率真中行不通的,就是因为那些生命情景中包含着今天人们所难以具备甚至难以理解的率真和单纯。也许那个时代的人们怀有政治偏见,但这种偏见是他们因受自己生活所限而自然产生的,并不是他们故意所为,这是不能苛责的。而在今天的市场中国,失去率真性却有故意性,人们因为贪利、谋利、食利而故意丧失率真、败坏自己,这才是应该苛责的。

因此,对比周立波先生的作品中的那种生存得单纯、质朴和激情,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羞愧而难以反思自己的时代,我们已经无法具备周立波先生的作品中那样的生命品质,也就没有资格去嘲弄他们的简单,而是应该去深思那些年代的人、那些作品中的人物为什么和我们不一样?在一个可能充满虚假的时代,这些作品的率真性很重要。

周立波先生的作品作为文学文本的另一个重要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学性,也在于其精神文献性,在于其作为真实叙述在历史里的绵延性。

一方面,周立波先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这些作品有周立波先生作为作家的个人精神文献性以及当时人们精神状态的文献性。另一方面,周立波先生的作品有记录当时历史状态的文学和文化史的文献性。

周立波先生的作品是一个周立波先生的个人精神空间以至私人精神空间,它表达和记载周立波先生的个人精神和情感,并将个人事件转化为艺术事件,从而表达周立波先生对公共事件的思考,即对那个时代与生活的思考。这个空间的单纯性,使周立波先生获得一个相对自由的生命、生活以及社会的领域,这种单纯性和自由性使人们可以相信和贴近那种生活,由信任他们以达到对我们自己的信任,从而达到对一种真实、一种品质、一种精神的相信。

比如,在周立波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1960年代的现实和理想、日常生活与宏大主题仍然相互配合,并且具体化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但现实与理想已经不像1950年代那样自然贴合。1960年代的现实开始绑架理想、生活开始抽象革命,让人们以为正在发生的现实就是已经实现的理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是生活的普遍内容,已经没有必要再去追寻一个高高在上的理想幸福。

即是说,周立波先生的作品既具有一种历史叙事的价值,也具有一种精神文献保存的价值。这种历史叙事和精神文献保存价值,来源于这些作品中单纯而不虚假的记述,这使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真实地面对那个时代以及当时人们的精神生存状态。如果没有周立波先生的这些作品,那么,我们就很难真正了解周立波先生以及当时与他相关的许多人物,同时,这些生活内容和风貌以及相关的精神状态可能就此淹没在历史中、消失在绵延的日子里,再也没有人知道、不会有人关心、也不会影响后人,更不可能对人们今后的文化研究和文化生活产生影响。

在日常化和平庸化成风的时代,周立波先生的作品展示了一个真正的日常化和平庸化空间,使人们反璞归真,真正融进过去的时代精神和周立波先生的个人情性中,融进别人的生活而认识自己。

在我们这个倡导日常化和平庸化时代,尤其是许多人在中国文学时尚中利用日常化和平庸化沽名钓誉的情境中,周立波先生这样充满个人率真情性的日常生活气息的作品应该真正令人起敬、令人深思,也让我们因真正进入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空间而认识自己。

在周立波先生的作品中,我们毕竟看到了一种时代生活,而周立波先生的作品与今天的作品不同,今天的日常化文学和平庸化文学虽然出自一个时代,但它们大都是极端个人化而缺乏时代感的,它们并不理解日常化与宏大化、平庸化与崇高化的统一,只要将它们中的内容进行任意掉换,就可以发现它们彼此没有个性区别,由此看出它们的空洞和贫乏。所以我们会看到,当代职场斗争的文学故事可以直接搬到古代宫廷斗争的文学故事中,只要将其人物的身份加以改变而不必改变内容,那么,帝王嫔妃与职场白领的日常生活有一致性吗?看得出来,这样的作品中的日常生活不过是一个假借的名分而已,这样的作品被写作、被制作的初衷与周立波先生的作品的初衷是不一样的。

真正的日常化和平庸化空间不同于完全以个人为中心、以娱乐为方式、以成功为目的写作,周立波先生的作品中的日常化和平庸化虽然基本以虚构化的文学空间形式出现,但它一开始就有一种生存的纯朴性,就是为了有益于他人而不是有益于自己的,而这个时代的更多日常化作品是一种成功的手段和风格,任何人都可以在日常化和平庸化中虚构一个给别人看也给自己看的自己,这显然是为了要求他人关注自己而开辟的公共化日常生活空间,但却假以文学真实的名义,这使日常化和平庸化常常产生了可疑性和虚假性,使日常化和平庸化变成了一个成人化的捉迷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