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9314600000001

第1章 在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蔡力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朋友们:

在五谷丰登、收获成功的金秋时节,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在立波先生的故乡益阳隆重举行。今天,少长咸集,群贤毕至,让人感到非常亲切,非常温馨。借这个机会,我谨对这次盛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对参加这次盛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各界各方面的同志和朋友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周立波同志是从益阳这块土地上走出的一位文坛巨匠,是现代湖湘文化很有特色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学贯中西、才华横溢的学者、作家和翻译家,而且是一位久经考验,非常杰出的革命战士。周立波同志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他的作品所反映和展示的中国农村各个时段的历史性变化、所刻画的栩栩如生的中国农民参与革命和建设的高大形象和革命精神,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留下了非常灿烂的一笔无形资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立波同志坚持贯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火热的革命斗争第一线。1946年,他到东北参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那场深刻的土地改革,在惊心动魄的斗争当中,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写出了荣获斯大林文学奖的鸿篇巨制《暴风骤雨》,用艺术的手段、艺术的方式、艺术的语言,非常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那场深刻变革的历程和主要特点,揭示了中国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朝着解放的大道高歌猛进的伟大身影和革命精神。全国解放以后,周立波同志始终不渝地坚持他认定的文学创作之路,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坚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1955年,在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当中,周立波同志举家迁到了他的故乡益阳。从1955年至1965年的十年间,立波同志坚持扎根农村,与农民兄弟水乳交融,打成一片,不仅建立了桃花仑、大海棠和清溪三个村的文学创作基地,而且曾经担任桃花仑乡的党委副书记,一边工作,一边接触群众,一边深入生活,一边进行文艺创作,写出了脍炙人口、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代人的伟大著作《山乡巨变》和一大批很有特色、造诣很深的短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在中国文艺战线都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美谈和佳话。当地人民群众至今对当年立波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参加生产劳动、关爱群众福祉念念于心,一直引以为骄傲,也成为基层干部学习和借鉴的楷模。可以说,立波同志在家乡工作、生活和战斗的十年不仅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历练,也是他的品格、才华和艺术能量展示得最为光彩夺目的一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立波同志在他的作品当中,对于家乡的各种人物的思想、行动细致入微地作了栩栩如生的刻画,对家乡的人情风俗满含感情、极富情趣地作了生动的展示,对家乡的山水风光活灵活现地进行了水墨画式的描写和赞扬,不仅使益阳人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为益阳以外的同志包括海外同胞了解益阳、感知益阳、热爱益阳提供了非常好的通道和窗口。对此,家乡人民感激不尽,永远怀念。

今天,我们召开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肯定、深入挖掘周文波同志作品的文学价值,要学习他的人品、学识、才华,更要坚持他几十年坚持不懈所走过的革命文学的创作之路,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当今就是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到我们文学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多出精品力作,多写反映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在“四化”进程中的精神风貌、高贵品格、人性光辉的作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衷心祝愿这次盛会圆满成功,祝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志、朋友健康幸福,天天向上!

(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