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闲话香港电影
9312000000009

第9章 闲话香港电影(3)

这种巧合元素的设置在徐克后来的很多作品中都出现过,像《黄飞鸿》系列,《笑傲江湖》系列这样的武侠片中都会时不时安排一些轻松的小桥段,比如《黄飞鸿》中梁宽找黄飞鸿拜师学艺,恰好遇上结结巴巴的牙察苏,因为他的口舌不灵活而误以为他就是黄飞鸿;而《东方不败》中小师妹岳灵珊,本来想打扮成女人味十足的模样,没想到越化妆越难看,反倒吓着了一干师兄弟。而真正通过这种巧合来推动情节发展的莫过于《花月佳期》了,片中变成鬼魂的江继威(吴奇隆饰),遇上现在的洪欣欣(杨采妮饰),两人一起回到江继威被害之前,又看见了过去的江继威和洪欣欣,于是“四个人”的生活轨迹交织成一团,喜剧效果立即凸现出来。而正因为徐克对场面和情节的高超调度,才使得影片做到了形乱而神不乱。这种处理手法又被刘镇伟在后来的《无限复活》(2001年)中使用,“今天的我爱上了昨天的你”,“今天的我又打败了昨天的我”,其实一切都是为了救赎自己曾经的过错,自己在和自己斗争。

《东成西就》中也有一段高密度的巧合,也就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小师妹、公主、周伯通和全真三子一起来到客栈住宿的时候,那间客栈也就聚集了片中的大半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有的为了追女孩子,有的想找到“真心人”,有的要给师兄报仇,还有的则心怀鬼胎,想用刀杀掉对方,结果你弄错了我的来意,他弄错了她的心思,再加上周伯通那可以使时光倒流的“三花聚顶”神功,让许多本来应该发生的事情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逆转,也让一些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形成了一定的关系。整个客栈作为一个空间载体,比《富贵列车》中的那节小车厢更能体现出同一时间内多条情节线索“巧合”在一起的精彩时空结构。

其实就连《细路祥》这样现实题材的影片也会出现一些巧合。片中祥仔由于痛恨当地的地痞流氓大卫,每次给他送外卖的时候都会撒点“童子尿”在他的奶茶中。后来大卫患上了糖尿病(不知道是不是喝奶茶的缘故),众叛亲离,无人理睬。而当祥仔的“小女朋友”阿芬由于非法偷渡被警车带走时,祥仔骑着单车追了一路,结果反而阴差阳错地上了装着大卫的救护车,让这个“狗不理”的家伙意识到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人关心他,自然落得个感激涕零。而在这样一部严肃的影片中,出现这种巧合还真的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呢。

新世纪的香港喜剧继续着各种“巧合”。那些爱情喜剧中男女主人公的相遇多半遵循着“巧合”的原则,还有的一开始是欢喜冤家,却在不断的相处过程中发现了对方的好。另外有些喜剧片中则能看到老片的影子,像2004年的《阿孖有难》中,郑伊健一人分饰两角,演了一对孪生兄弟,由于外貌的雷同而闹出了不少人际关系的错位(同年的《追击八月十五》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这种模式成龙早在当年的《双龙会》中就已经把它发扬到了极致。而《宝贝计划》中,成龙、古天乐、元彪、蔡卓妍、高圆圆、放高利贷的、以及陈宝国的手下,这么多人集中在古天乐的家中,蔡卓妍以为高圆圆是古天乐的外遇,而成龙则谎称放高利贷的和卢惠光都是自己的表哥,目的就是为了在身为警察的元彪面前蒙混过关。这种密集的多人物,多线索巧合,又让我们想起了《富贵列车》和《东成西就》。但随着小孩这个目标的暴露,一开始的那种虚假平衡被打破了,大家都显示出了真正的身份,很快便演变为一场有点分不清谁打谁的混战。

2007年的爱情喜剧《十分爱》,则让我们见识到了另外一种“巧合”,也就是“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有障眼法,看见的未必是真的,真的你未必能幸运地看见”。我们跟随着片中的两位女主人公一起,看到了许多有关爱情的假象。那些所谓的“巧合”从她们的角度来看的确很“巧”,但观众观看影片时作为“全知的上帝”,能够看到许多片中人物所看不到的东西,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巧合”其实就是一种必然!

5.浅析香港电影中的拿来主义

2007年年初,马丁·西科塞斯的《无间道风云》为他赢得了个人导演生涯的第一尊奥斯卡小金人,却遭到了港片《无间道》迷们的大肆抨击,认为他这个改编版丧失了原作中的韵味。刘伟强所营造出来的精美画面变成了老马丁镜下穷街陋巷式的粗粝影像,粗人粗口再加上粗鄙的搏杀,《无间道风云》实在让人不敢苟同。其实新世纪一直闹剧本荒的好莱坞近来不断地奉行着“拿来主义”,从日本和香港等地纷纷找来旧剧本进行翻拍(即使原创剧本也不断地借鉴和吸收,像昆汀的《杀死比尔》就融合了许多东方元素,拍得像部七十年代的香港功夫片),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翻拍的效果大多不佳。遥想当年,这种情况可是截然相反,香港电影最喜欢东借借,西抄抄,许多经典好莱坞电影都成了他们的改编或者恶搞对象,即使不全片照搬,也会借用一两个桥断,或者模仿一两个造型,将豪华的好莱坞大餐改装成为纯正的香港风味小吃。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艺城公司出品的《最佳拍档》系列便是这种拿来主义的代表作,影片中的飞天大盗King Kong(许冠杰饰)与其拍档光头神探(麦嘉饰),他们的角色犹如搞笑版的英国特务007,即詹姆斯·邦德。影片还采用了大量好莱坞式的特技场景,什么飞车、枪击、炮弹的拍摄都颇具国际水准,自然而然创造了当时的一个票房神话。

其实就连后来吴宇森那些别具一格的黑帮片,都试图将张彻的热血冲动和梅尔维尔的冷峻内敛结合起来。特别是法国黑帮片大师梅尔维尔,对吴宇森的影响可谓深之又深。《喋血双雄》中的小庄,同《独行杀手》中的阿兰·德隆何其相似。他们都是一样的冷酷,一样的充满了悲剧色彩,只是前者被披上了绚烂的动作外衣,不像后者那样只是简单平静地开了几枪,而忽略了肢体语言。当然吴宇森最具拿来主义的作品莫过于那部《喋血街头》了,几乎是好莱坞越战经典《猎鹿人》的翻版,同样是三兄弟,同样奔赴战火纷飞的越南。片中三兄弟被越南兵逼着玩俄罗斯轮盘赌的场景,则同《猎》中所表现的一模一样,而张学友饰演的阿辉,显然是以《猎》中的尼克为原型而设计的。至于李子雄饰演的阿荣,则如同《美国往事》中的麦克斯,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出卖兄弟,于是前半部分那种宏大的史诗味道渐渐消散,最后又回到吴宇森所熟悉的江湖兄弟快意恩仇的老路上来,可谓舶来物品与自身风格的一次妥协。

对香港黑帮片,特别是枭雄片影响最大的还是德·帕尔玛执导,艾尔·帕西诺主演的《疤面煞星》。托尼的枭雄形象,以及他的奋斗历程和发家史,让后来的《跛豪》和《上海皇帝》有了很好的借鉴,也使这些枭雄片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叙述模式。而《子弹出租》中张学友第一次去杀人时的遭遇,完全同《疤面煞星》中托尼第一次杀人时的遭遇一模一样,直言不讳地说,这就是一场抄袭。

但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有些人的抄袭手法就很成功,而有些人抄起来就是一场灾难。最典型的莫过于1998年的那部《职业大贼》了,简直就是将好莱坞1995年拍摄的《盗火线》完全照搬过来。饰演罗伯特·德尼罗那个大贼角色的是曾经的邵氏当红小生徐少强(九十年代的影片中经常演反角),长发飘飘的模样倒是非常有气势,但还是不如德罗尼这样的老戏精。而选择当时还是奶油小生模样的古天乐跟他演对手戏,则是大错特错。古天乐显然太嫩,他这个警察完全没有演绎出艾尔·帕西诺的那种神经质来。其实这还是次要的,最要命的是该片既不得原作其神,又不得其形,无论是视听语言还是内在气质方面都差得太远,很多细节都处理得很粗糙很草率,真乃一次极其失败的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