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的100条人生经验
9311400000013

第13章 锻炼好口才,是步入社会的第一张通行证(1)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能力型的人才,而在一个人的能力中,良好的口才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口才往往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二十几岁在学校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因此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待提高,他们的口才急需培养。

040.好口才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当代社会,口才、金钱和电脑技术堪称是最有力的三大法宝。其中口才列居“三要”之首,因为通过良好的口才和超强的交际能力,人们的素质可以提高,内在的潜能可以开发。

当一个满腹经纶的人站在大庭广众之下,心情紧张得满脸通红、哑口无言,一肚子的才学不能向世人倾诉,让世人受益。那么多年来他含辛茹苦的学习所换来的只能是一张空空的文凭,对社会根本创造不出应有的价值。因此,一个人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他更要学会的是锻炼好自己的口才,让自己拥有三寸不烂之舌。只有这样,他才会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让自己的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展示。

在日常生活中,口才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生活乃至事业的优劣成败。如果一个人讲话滔滔不绝,在交际场上游刃有余,他在无形之中就会产生一种人格魅力。通常来说,一生成败于口才的人多如牛毛。很多人在相互接触时,往往根据他所说的话判断他的个人能力。一个说话流利并且井井有条的人往往会被人吸引、欣赏和佩服,而一个既有才干又有口才的人成功的几率会更大。一个人只有通过言语才会充分表露自己的思想,对方才会更深一层地了解你,才会愿意和你进行更进一步地沟通。而一个空有学问而没有口才的人在和人交流时,难以应付交际场面,在无形中他就损失不少。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一个人可以面对多少人,就代表这个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好的口才可以增加个人魅力,赢得别人喜爱和尊重,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古今中外,凡是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善于沟通的演讲家。中国是举世瞩目的文明古国,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它不仅有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以及唐诗宋词等所代表的辉煌的传统文化,而且中国在口才与交际艺术的领域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打开史册,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利用口语艺术展开教育;晏子凭借不凡的口才赢得了尊严;苏秦凭借雄辩的口才最终挂起六国相印;张仪正是靠着四处游说才得以建功立业。到了近现代,不论是启蒙思想家梁启超,还是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不论是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还是民主战士闻一多,他们都是能言善讲的大师巨擘。

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们之所以能够与那些知识渊博、口才雄辩的人交流沟通,是因为他们的话语发自肺腑,一针见血,给人带来无比的愉悦。除此之外,和有教养的人交谈,可以助你解开人生的谜团,增进感情的融洽。

现代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在不同的竞技场,在残酷的竞争中,有失败者,也有胜利者。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和他的口才有直接的关系。在商界,能说会道的人才能够赢得商机,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在文化界,一句点睛之笔、破题之语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生活中,生死荣辱往往系于一言。总之,在现代交际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以及与言谈交际相关知识能力的多寡,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现实中,人的能力有高有低,而衡量他们能力的高低,不妨看看他们的口才。一个人口语能力的高低,往往表现为说话的艺术。因为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往往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在谈判桌上,那些擅长辩论的人们往往会成为赢家。一个口才好的人,他会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不熟识的人熟悉起来,让长期形成的隔阂得以消失,有时单位之间、社会集团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最终成功化解。

041.培养良好的口才素质

德、识、才、学,号称是一个人口才的必备素质。只有做好它们,将它们做得精益求精,一个人才会具备良好的口才素质,才会拥有雄辩的口才,才会在社交场合侃侃而谈,头头是道。

当大学生步入社会,他们面临的头等任务是找一份工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面试是必要经过的一关。在面试的过程中,如果大学生不能更好地向应聘方介绍自己、不能对自己应聘的岗位说明理由,那么他便不会给主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要想面试过关,对答如流,就要具备良好的口才素质。而毕业生在求职时遇到的头等难题便是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准备不足,这反映了他们在口才素质方面的缺陷,因此对于他们来讲,培养良好的口才素质是极为重要的。

人们经常用伶牙俐齿来形容一个人口才的流利。要想拥有流利的口才,每个人必须具备德、识、才、学四方面的素质。其中德是口才的前提,识是口才的方向,才是口才的核心,学是口才的基础。

1.德是口才的前提

一个人不管做任何事情,他的道德品质总是放在第一位的。试想一个人虽然口才好,但是他不务正业,最终他只能危害社会,成为社会的败类。在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中,诚信是最重要的。然而,如今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话题。考试屡屡作弊,经常作假,论文抄袭等种种现象的出现,暴露了当代大学生品德教育的缺失。

具体而言,品德包括政治品质、伦理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在面试过程中,由于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很多大学生应聘者经常在个人简历上造假。在一次招聘中,经过多次筛选,某大学有两位同专业的毕业生同时入选,进入公司招聘的面试阶段。不过让人觉得巧合的是这两位毕业生都声称自己是“学生会主席”。这让面试官感到十分奇怪,因为他们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学生会主席的名额只有一个。经过调查,原来他们都不是,他们都想空挂这个职位来为自己添彩,没想到却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此,在面试时应聘者的品德是第一位的,讲话言谈一定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2.识是口才的方向

识是一个人综合知识、判断能力的体现。只有一个人独立自主,有超人的胆识,他才会在应聘过程中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如果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积极主动、应对自如,就会博得主考官的喜欢。在主考官的眼中,他们喜欢那些敢于提问的人,这说明他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有判断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因此,那些敢于适时提问的应聘者往往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3.才是口才的核心

口才既是一个人综合才能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展现。对于应聘者而言,仅仅有伶牙俐齿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拥有广泛的知识,灵活的应变能力。要想给主考官一个良好的印象,获得主考官的好评,平时就必须注意多方面知识的积累。综合才能的提高绝不是一两天就可以的,它需要一个人长久的累积。

4.学是口才的基础

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都应坚持的。通过学习,一个人的口才才会从根本上得以提高。掌握足够的知识是一个人良好口才的基础。一个人口才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在面试的过程中,如果应聘者知识渊博,口才流利,他就会侃侃而谈,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相反,如果他孤陋寡闻,面红耳赤,他只能心情紧张,给主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

042.锻炼口才常用的3个方法

锻炼口才,有效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掌握了它之后,效率就会提高,加速形成良好的口才。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讲究方法,锻炼口才也是如此。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做起事来就会事半功倍、得心应手,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徒劳无功。锻炼口才需要有效的方法,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恒心。只有持之以恒,加之高效的方法,才能使个人的口才得以迅速提高。

谈及锻炼口才,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1.背诵文章,增强记忆

对于上过学的人而言,背诵似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学期间,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中外的名篇。不过那时的目的是为了考试,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而现在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口才。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好的记忆力才会培养出良好的口才;只有大脑中储存有大量的知识,讲话时才能脱口而出,滔滔不绝。如果大脑中一片空白,即使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同等重要。“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背诵时,首先要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或者诗歌;其次要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要对所选的演讲辞、诗歌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找出文章中的重音、划分停顿等;最后就是要在以上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背诵时最好对文章分段进行,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在熟记于心的基础上,要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2.复述文章,提高胆量

复述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也是上学时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将所学的知识复述一遍,不仅会加强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而且还会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复述时,要选定一篇长短适中的文章,有条件的话要将自己的复述录制下来。自己要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能完全把整个文章复述出来为止。复述时要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头一次能复述下多少,然后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的好处绝不仅仅在于背诵,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一个人语言的连贯性与组织性。如果能面对众人讲文章,它还可以使人克服紧张心理,锻炼人的胆量。

3.常讲故事,训练口语

从小到大,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伴随着故事长大的。儿时床前,父母经常会讲故事来教育儿女;上学期间,老师经常会讲故事来指导学生。俗话讲,看花容易绣花难。要想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离奇动人,绝非易事。很多时候,讲好故事也是一个人练口才的好方法。

首先要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情节性是十分强的,而且故事的主题大都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其次,掌握故事的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这个工作你可以请老师或父母、朋友帮你做。

最后,反复多次地进行练讲。在对文章加工以后,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隔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生动形象。

043.好口才源于日常积累

良好的口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人长年累月的累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舌头是心灵的大门。要想练就良好的口才,就必须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这样他的谈吐言语就会表露无遗。

古往今来,人们用“慧于心而秀于口”来形容口才与智能的关系。这是因为一个讲话滔滔不绝的人,他的知识量非常丰富,天南海北,他都略知一二。积累丰富的知识,是一个人口才的源泉。一切口才出众的人,都是储存词汇的有心人,都会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一个人至少要懂得一点文史知识,尤其是中国历史,这样他就能够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出口成章,对答如流。虽然一个人对所有的知识面面俱到是绝对不可能的,但自己多学点知识只能是对自己有益。很多年轻人每天抱着的只是自己的专业书或者英语书,很少花时间与精力去读一下文学书或者历史书。在交际场合,人们谈论更多的是中外历史,当今时事,很少有人会对某个专业感兴趣,所以当一个人具备了更多的文史知识,了解了更全面的知识,当他在某些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多于他人时,他就对该方面的问题取得了发言权。

俗语讲:“滚石不生苔。”这就是说一个人脑子越用越灵光。只有有了好记忆,他的好口才的梦想才会早日实现。林肯曾经说过:“我的心像一块钢板,很难在上面刻划,但一划上之后就极难拭去。”林肯不论是演说辩论,还是出庭诉讼,他都很少用演讲稿。通常他只是在纸上写几个要点,然而每当演讲时,他的思路总是条理十分清晰,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惊人的记忆力。

伟大的革命家列宁在发表演说、做报告时滔滔不绝,这是由于他一生阅读和研究过一万多种书刊资料,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将许多知识熟记于心,招之即来。这说明知识来自于积累,而口才来自于知识。否则,一个人就可能成为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说起话来言之无物,让人不知所云。

044.说话要看清对象

一个人在说话之前,一定要考虑对方的身份。对于不同的人要讲不同的话。

小李平时讲话比较随意,他也因此经常遭遇尴尬。有一天,他很早来到公司,先把公司的卫生打扫了一遍。这时一位男同事也来到了公司,小李和他不是同一部门的,所以两人比较陌生。于是小李对同事讲:“我听说你们部门最近要裁员,你可要当心。”其实小李的这个消息是公司的机密,这也是小李在打扫总经理的办公室时无意中发现的。他本不该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人,不过由于一时的贫嘴所以他无意识中泄露了机密。

说话要看对象,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能做到的人却为数不多。同样的一句话,对不同的人说会有不同的反应,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效果。因此说话时首先要考虑自己说话的身份,千万不能想到哪里就说到哪。

1.看说话对象的性别

由于性别差异,每个人在讲话时要讲不同的话。对于男性,讲话可以比较随意,因为男性的语言承受能力比较强;对于女性,讲话就要特别注意,因为她们的承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究其原因,这种差别多半是由性别的心理差异所引起的。所以说话时应注意男女区别,有些对男性可以说的话并不适合对女性说。

2.看说话对象的年龄

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会有不同的口头禅。对于青少年,可以用一些比较流行的语言;对于中老年,则应使用比较正式的语言。如果说话张冠李戴,就会闹出没必要的笑话,有时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3.看说话对象的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