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眼观生死
9309500000017

第17章 改变命运(1)

悟思

古语云:“命由天定,运由己生”,这表示“命”是与生俱来的,而“运”则是一个人一生的行程。命与运合二为一就是命运。佛教告诉我们,人的命运由因果做成。人有慈悲心,得成慈悲果,因果到头终有报。命运是自己过去世累积之善恶因与今生运作的共同结果,天生命好也许是过去多善业的果报。要“好运”就得靠自己多努力,“歹运”到来也要泰然处之,勇敢面对。

然而,佛教并不是消极的宿命论,佛教是积极的。它告诉我们:佛与众生的本质,根本就没一丝一毫的差异;只要众生有担当,肯奋发,谁也可以毫无遮拦地自由成佛!众生的命运,完全紧捏在众生自己的手头;佛陀只是从实践生活里彻底悟透了“宇宙真理”的一位圣哲,他只能启发我们,引导我们,使我们逐渐适应真理,大家和谐地创辟自由、幸福、安乐的世界。但“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假使我们自己不肯向上奋发,那佛陀对我们也没办法。因此,我们要自转因缘,用今生今世的所为来改变命运。心能造业,也能转业。只要我们一息尚存,我们对自己内心的业力都有改变的能力。命运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因此,面对一切问题,不要总是依赖别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因为别人只能帮一时,却帮不了一世。所以靠人不如靠自己,最能依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人生就是一场忍耐的搏斗,“千人千般命,命命不相同,为善则命善,为恶则命恶。”厄运之神只会欺负懦弱的人,却乖乖地向坚强的人让路。“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大凡敢于向逆境勇敢搏击的人都能夺取胜利。而完成这一目标靠的是意志,因为意志是人体内的佛陀,它驱动人的一切生理和心理的活动。一位哲人说:“勇敢减轻了命运的打击。”只要你决意做一个勇敢的人,对自己负责、对生命负责、对生命中每一个场景负责,勇于面对人生中所有的逆境,那么,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佛经上说:“有智慧就有光明,没有智慧的人生是黑暗的。”可见智慧在人生中所占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智慧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无论是名扬全球的科学家,艺术家,或是一个普通百姓,都是知识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知识是石,敲出生命之火;智慧是灯,照亮命运之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无明是可怕的!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够应付各种问题,见微知著,鉴往察来,战无不胜。

人生无常,命运似乎是天定的,令人捉摸不透,把握不到。其实,命运就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我们能够有坚韧和勇气,用知识和智慧来应对一切难题,就可以度一切苦厄,掌控命运的航向!

佛教命运观

命运既然如此奥妙,那么佛教对于命运究竟有什么看法呢?我分为四点来说明:

佛教认为命运不是定型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佛教虽然也讲命运,但是有别于外道机械的宿命论。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空无自性,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没有自性,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像小沙弥增长福寿,就是有名的例子。

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师父,一天在禅定中知道自己疼爱的徒弟只剩下七天的寿命,心想:

“这么乖巧的孩子怎么只剩下七天的寿命呢?真是太不幸了!不可以将真相告诉他,他小小的年纪,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呢?”

天一亮,师父压抑着悲伤,将小沙弥叫到跟前说:

“好孩子!你好久不曾回家看望父母了,你收拾行李回去和父母聚一聚吧!”

不知情的小沙弥虽然感觉到师父的异样,但是仍然高高兴兴地拜别了师父回家乡去了。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过了七天小沙弥还没有回来,虽然断了烦恼的阿罗汉,也难免为小徒弟的不幸遭遇而怅然伤感,心中正在为再也见不到徒弟而郁郁不乐时,小沙弥突然平平安安地回来了。阿罗汉大为惊讶,牵着小沙弥的手上下打量地说:

“你怎么好好地回来了?你做了什么事吗?”

“没有呀!”小沙弥迷惑地摇头回答。

“你仔细想想看,有没有看到什么?做了什么?”师父不放松地追问。

“噢!我想起来了。回家的途中,我经过一个池塘,看到一群蚂蚁被困在水中,我捡了一片叶子,把它们救上了岸。”小沙弥如实地回答,乌黑的眸子,散发着喜悦的光芒。

师父听了之后,马上再进入神通之中观看徒弟的命运:这个孩子不但去除了夭寿之相,并且有百岁的寿命。小沙弥的一念慈悲,不但救了蚂蚁的性命,也改变自己的命运。

除了慈悲能改变命运之外,修福也可以转坏命为好命。有的人认为自己罪障滔天、恶贯满盈,永远无法扭转命运,其实不然。佛教认为再深重的恶业也可以减轻,好比一把盐,如果将它放入杯子之中,当然咸得无法入口。但是如果把它撒在盆子里或者大水缸中,咸味自然减淡。罪业的食盐无论如何咸涩,只要福德因缘的清水放多了,仍然可以化咸为淡,甚至甘美可口。一块田里,虽然杂草和禾苗并生在一起,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精进,慢慢除去芜杂的蔓草,等到功德的佳禾长大了,即使再多一些蔓草,也不会影响收成,因此深重的罪业可以藉着广植福德而加以改变。

普贤十大愿中说:忏悔业障。忏悔也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改变命运的法门。我们的衣服肮脏了,要用清水来搓洗才能洁白;身体垢秽了,也要用净水来沐浴才能干净;心地染污了,要用忏悔的法水来洗涤,才能恢复清净,所谓“随缘遣旧业,更莫造新殃”,挚诚恳切的忏悔能去除我们烦恼的污垢,把原本无染的清净自性心显现出来,因此佛教非常注重忏悔法门,如慈悲水忏、梁皇宝忏、天台的三忏,都是历代大德为我们敷设的方便法门。

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忏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的,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佛教重视宿命,但是佛教更重视未来的命运佛教讲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佛教虽然重视过去的命运,但是更注重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因为过去的宿业已然如此,纵然再懊恼,也无法追悔;但是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却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只要我们妥善地利用每一刻真实的现在,前程仍然是灿烂的。因此佛教不沉溺于对过去命运的伤感之中,而是积极追求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命运。

如何把过去坎坷的命运改变成未来美好的命运呢?那就要实践改性、换心、回头、转身的工夫。平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能将难改的性格改变过来,把暴躁的脾气改成柔和,把孤僻的性情改成随缘,命运一定随之改观。现在医学发达,有人得了心脏病,换个心脏,仍然能生龙活虎般充满活力。我们的肉团心坏了,固然要动手术换掉,智慧妙心坏了更应该改换,把坏心换成好心,把恶心换成善心,把邪心换成正心,才能延续生命,常葆健康。

改性换心是改变命运的药方,回头转身更是创造命运的良剂。人间有许多的纷争、痛苦起因于不知回头,平时我们只知道向前挤进,甚至把自己赶入烦恼的牛角尖而浑然不觉,凡事要留个转身的余地,回头退一步想一想,以退为进,我们将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的宽广辽阔!

佛教不鼓励人听天由命,佛教希望人开创命运有的人遭遇困境的时候,就认为冥冥中上天早已如此安排,任何的努力都是枉然的,于是消沉、沮丧,不知奋发振作,把自己宝贵的前程委诸子虚乌有的唯一神祇去主宰,甘心做宿命的奴隶。佛教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力量都不能主宰我们的命运,即使天神也无法操纵我们的命运,我们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是创造自己命运的天才,佛陀本身就是典型的例子。

释迦牟尼佛未成道时,贵为一国的太子,享受无比的人间欢乐,得到万民的景仰。但是佛陀不以皇宫的生活为满足,不甘愿做个庸碌的凡夫,于是舍弃一切的荣华富贵、亲族情爱,独自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创造了自己广大如虚空的生命,而一切的众生也随着佛陀的证悟,开创了未来正觉幸福的命运。

人生的境遇并不是命定如此,绝对不变的。上天没有能力把我们变成圣贤,上天也不能使我们成为贩夫走卒,成圣希贤都要靠自己去完成,所谓“没有天生的释迦”。只要我们精进不懈,慧命的显发是可期的!

佛教不光是希望人乐天知命,更希望人洗心革面孔子说他“五十而知天命”,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到了心智渐趋成熟的中年,才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可见乐天知命的不容易,但是佛教主张除了顺应天命之外,更要进一步的洗心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