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9308900000026

第26章 博弈中的效应与定律常识(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类似的情况:一方面是即时的安逸与享乐;另一方面是抵制诱惑,以长远目标为追求,并最终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绩。心理学将这种选择过程和现象叫做“延迟满足现象”。所以,我们常说:让满足来得不容易一些吧,否则满足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最不容易得到的满足最具价值。

最早提出“延迟满足”的是社会认知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他认为“延迟满足”是指一种个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在等待的过程中,个体展示出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表现出心理成熟的一面,这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米歇尔还指出:延迟满足是自我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个体在缺乏外部强加刺激的情况下,自我完成行为调控的必要成分。而“延迟满足能力”就是指个体抵御诱惑,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使自己专注于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的能力。

那么,延迟满足的能力对人的一生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米歇尔曾经做过的这样一个实验足以告诉我们答案。

米歇尔从一个小学里随机抽出了数十名学生,然后把他们带到一间很大的空房。随后,发给每个孩子一颗包装精美的糖果,并告诉他们:“这个糖果属于你,你可以随时吃掉,但如果谁能坚持到等我回来以后再吃,那么,我就会再给他两颗同样的糖果作为奖励。”

随后,米歇尔离开房间,让孩子们自己留在房间里面对糖果的诱惑。

通过观察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马上就开始吃糖果,还有三分之一儿童开始坚持但后来忍耐不住放弃等待,另外三分之一则一直等米歇尔回来兑现额外奖励后才开始吃。

这些孩子已经进入高等学府学习或者已经开始工作。米歇尔对他们进行了跟踪观察,他发现:那些能坚持到最后才吃掉糖的孩子具有更强的自信心、竞争力和较高的做事效率,他们面对挫折和压力,不会慌乱无措、不会轻易崩溃,他们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总是能走出困境获得成功,他们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快乐的生活、让人羡慕的事业;而那些没有抵御住诱惑的孩子,抗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在压力面前不知所措,做事效率很低,自信心和责任心都不强,他们与人交往不利,工作事业上表现平平,生活美满度低。

由此可见,延迟满足能力对我们的事业、生活、人际交往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延迟满足能力越强,人生就会越成功;相反,如果越差的话,人生就会越失败。其实,“延迟满足能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也就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力和自制力。

我们知道自制力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呢?

事实上,自制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超强的自制力,我们必须给自己定下一条硬性规定,那就是:“应该怎么做,就必须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从早起做起。早起虽然是生活中无关紧要的小节,但却可以判定我们是否拥有自制力,也同时可以修炼超常毅力和自制心境。其次,我们要成为情绪的主人,要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下面这些方法对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会有所帮助。

控制法

问一问自己:“到底是什么事让我如此冲动、暴躁、不安?”找到答案后,想办法控制住自己的冲动、暴躁和不安,从而使心情得以平静。

三问法

在感觉到自己情绪就要失控的时候,深呼吸,问自己以下3个问题:

“我现在是怎么了?”“如果放任自己这样下去,对情况会有改善吗?”“这样放任自己会带来怎样的后果,那是我乐于看到的吗?”比如,当我们想摔杯子的时候,想一下:摔坏了杯子,对问题并无助益,而且杯子坏了得花钱买新的,地板也需要打扫,碎玻璃还有可能弄伤自己或别人,而且这样的做法对自己的形象也实在有损。如此有害无益的事情,谁还会去做呢?这样想一遍以后一般就不会摔了,等自己把杯子放回原处时,冲动已经平复下来了。

后退法

在情绪即将失控时候,回忆一下事情最开始自己的情绪状态,让自己冷静下来。

忘却法

感觉自己就要失控的时候,做些别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暂时忘记它。比如,当自己想冲动地对某人动手的时候,赶紧去外面走走。

暗示法

还记得《武林外传》中郭芙蓉自己对自己说的“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吗?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暗示自己不要这样,这样毫无意义,也毫无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还必须让自己保持言行一致。有的人说,“谁也不知道生活中会有怎样的变数,因此,想做到言行一致太难了。”其实,我们可以退一步想:如果我们知道生活中变数很多,根本没有100%的把握保证一定能够做到,那么对于这样的事,为什么还要作出承诺呢?我们不能控制未来,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管住自己的嘴巴。

切记,后面的“果子”虽然最不容易得到,但是,那往往是最大、最甜的,是最具有价值的。所以,努力培养自己的博弈智慧,提升自己的延迟满足的能力,让自己获得更多、更大、更珍贵的幸福和成功。

沉没成本效应:覆水难收不必收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某企业用较低的价格在偏僻的市郊买了一块地皮,准备投资建一座豆奶加工厂。结果,从开始生产起就一直亏损,很不景气。但是管理者不甘心让已经投入的几十万元就此打了水漂,于是再投资70万元引进德国先进的设备以提高产品质量,进而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结果由于市场已经饱和,再加上品牌没有竞争力,该工厂仍然亏损。由于已经总共投入了100万元了,如果放弃,管理者就更不甘心了,所以又投入了300万元,希望可以扭亏为盈,然而,结果仍然是事与愿违..就这样,管理者前后总共投入了近千万元,却一分钱也没有收回。

显然,上面事例中的管理者对“沉没成本”并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这才导致了自己投资决策的失误。那么什么是沉没成本呢?

所谓“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它所造成的成本是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而改变的,这样的成本就是沉没成本。比如说,你买了一张电影票且不能退票。这时,你所付出的电影票钱就可以看做是你的沉没成本了,因为无论你采用什么办法,这个钱都收不回来了。

当然,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例如,你买了一台电脑,用了一段时间后,转手卖给了别人,那么原价和你的卖出价之间的差价就是你的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拥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无关性,也就是说,不管企业如何对之作出决策都难以改变。因此,对待沉没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再考虑它。如前面提到的买电影票看电影的例子,如果电影不好看,会有两种可能结果:一种是忍受着看完;一种是退场去做别的事情。由于你为电影票所付出的钱已经是沉没成本,所以就不应该考虑这件事情。如果你觉得自己花了钱但是不看电影太不合适了,而强迫自己痛苦地看完电影,这就没有抛开沉没成本来考虑,就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相反,如果你的考虑是,如此乏味的电影简直就是浪费你的时间,还不如去做点别的,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抉择才是理性的、明智的。

如果在决策过程中,无法丢开沉没成本,那么往往会产生更多的沉没成本。如本文开头提到的事例中,如果管理者能够意识到抛开沉没成本来决策,就不会造成巨额的亏损了。因此,决策过程中,应该从自身和外部情况等诸多方面做出准确的判断,避免决策失误;当然决策失误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一旦出现则需要避免将错就错,一错到底,要抛开已经沉没的成本来做出新的决策,以使损失降到最低。

唐代李肇的《国史补》中有一则故事:

通往渑池的路只有一条,而且非常窄,是单行道。

一天,一辆载满瓦瓮的车陷进了泥坑,堵塞了交通。推车人尝试着努力把车推出来,但由于旁边就是悬崖,而且又恰逢雨季,路很滑,因此他并没有成功。随着时间的流逝,后面等着的车辆和人也越来越多,甚至排成了长蛇阵。糟糕的是,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眼看着就要下雨。

这时,一位叫刘颇的盐商从队伍的后面扬鞭而至,看到那人仍然在努力地推车,但是车却在泥坑里越陷越深。刘颇开口问道:“你车上载的瓦瓮一共值多少钱?”

主人回答说:“七八千。”

刘颇立即从怀里掏出钱袋递给瓦瓮的主人,说:“你的瓦瓮,我买下了。”然后,命人把瓦瓮全部推到山崖下面。这才疏通了道路,及时地将自己的盐运进了渑池,避免遭遇重大损失。

对于刘颇来说,他用来买瓦瓮的七八千钱就是经济学中人们常常提到的“沉没成本”。试问,如果刘颇舍不得放弃沉没成本,那么他的盐还保得住吗?还能够避免遭受重大损失吗?

当狼拖着受伤的腿逃生时,受伤的腿会成为前进的阻碍,它会毫不犹豫撕咬断自己的腿,以求生存。因为它清楚地知道,与生命相比,那条受伤的腿是“沉没成本”。而人呢?假如一只老虎咬住我们的脚,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试图用手去拯救自己的脚,老虎会连我们的手一起咬住,而且我们越挣扎,就被咬得越紧。实际上,如果我们不能立刻摆脱这种困境,那么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牺牲掉那只脚。

切记,不管沉没的是什么,沉没了多少,无论你怎样介怀在意,对未来而言都没有任何意义,唯有彻底放弃那些沉没的东西,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才是智慧的体现,才能够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

机会成本效应:怎样才能最受益

在博弈中,当人们面对协和谬误困境时,我们主张及时放弃、尽早止损。但这并不是鼓励人们半途而废,不是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将那些本该坚持的目标轻易放弃。那么什么时候应该放弃,什么时候应该坚持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沉没成本、机会成本与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来决定。

关于沉没成本,我们在前一篇中已经做过介绍,那么什么是机会成本呢?

人们常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得到了熊掌就要放弃鱼,得到了鱼又失去了熊掌。经济学中,将为了得到熊掌而放弃的鱼(为了得到鱼而放弃的熊掌)称之为“机会成本”。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样东西。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当我们将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也就等同于放弃了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例如:你拥有一套房屋,如果你用来居住,你的机会成本就是出租所获得的利润;如果你用来出租,则放弃了居住所获得的利益,同样产生了机会成本。

一般来说,机会成本小的比较占据优势。机会成本主要应用在决策过程中,在决策中,选取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放弃次优方案而损失的“潜在利益”。生活中,机会成本广泛存在。比如在围棋对弈中,人们往往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向中央跳出,争取广阔的天地;一种是坚实地在低线守空,把看得见的好处拿到手。这样一来,选择前者,一旦在扩张过程中失利,不仅不能取得更广阔的地域,而且会失去自己的领地;选择后者,虽然能够偏安一隅,但是却很有可能丧失了发展的先机。选择前者还是选择后者,几番思量仍然是难以决断,而难就难在对于机会成本的衡量。

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同样会时时碰到类似的情况。如某企业计划对某个山区进行投资,那里既有秀丽如画的风景,又有着丰富的大理石矿。那么是将这个山区投资建设成为一个旅游区,还是一个大理石矿呢?建设成大理石矿能够开采大量高价值的大理石,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势必会破坏环境;而如果将之建设成为旅游区,虽然不能快速回笼资金,但是从长远来开,收益是非常巨大的。那么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应该如何衡量机会成本,进而做出决策呢?

在现实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如将一定的资源用于发展养殖业,那么是开设养兔场还是养鸡场呢?假设养兔的收益是A 元,养鸡的收益是B 元,而A>;B,那么,由于养兔的机会成本B 小于养鸡的机会成本A,因此,我们会选择养兔。当机会成本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时候,可以根据对市场的预期大体计算出机会成本的数额,进而做出明智的选择。

然而,还有的机会成本涉及人们的情感、观念、感受等内容,是无法用货币衡量,这样,选择就变成了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比如,公司决定裁员,那么是裁去为公司创造效益较少但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呢,还是裁去为公司带来相对较多利润的新人呢?

可以说,机会成本的影响遍布了企业管理的各个角落,投资什么项目、将任务安排给哪位员工、和哪个公司合作……只要有选择,就需要考虑到机会成本问题。选择,固然是让人苦恼的,但是有选择才有自由,因此,作为管理者来说,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充分衡量得失,果断、快速地作出当前形势下,最有利的选择。唯有这样的管理者,才是一个合格的、能够引领企业走向辉煌的管理者。

总的来说,一个聪明的博弈参与者对沉没成本会采取忽略的态度,而更多地考虑机会成本,仔细衡量,选择较低的机会成本。

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东晋时,有一个叫桓温的大将,非常钦佩西晋的将领刘琨,因为刘琨和他一样曾经北伐,为自己的国家夺取了大片的土地。如果谁将他与刘琨相提并论,他就会非常高兴。

一天,桓温碰到了曾在刘琨家做过歌伎的女子。桓温高兴极了,立刻回屋将自己最威武的盔甲穿上,然后再喊来那个女子,让她仔细瞧瞧,自己是不是很有刘琨的风度。这个女子的回答可爱而尖锐,她说:“脸面很像,可惜薄了点;眼睛很像,不过稍小了点;胡须很像,不过偏红了一点;身材很像,不过矮了点;声音很像,可是细了点。”

这个女子的回答使得桓温大受打击,好几天都闷闷不乐。

为什么明明这位女子用了五个“像”字,却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不像”,从而使桓温大受打击。其奥妙就在于每个“像”之后的那一点点“不像”。

我们知道,掉一根头发,很正常;再掉几根,也不会让人担心;但是接二连三地掉呢?恐怕就没有人能笑得出来了。头发一根接着一根的掉,最后就会成为秃头。在哲学上,这种现象称为“秃头论证”。

第一根头发的脱落是无足轻重的变化,但当头发一根接一根的掉,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发质变,使局势产生根本性的逆转和改变。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多米诺骨牌来形容。